古代文学史语言表达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古代文学史语言表达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古代文学史语言表达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古代文学史语言表达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古代文学史语言表达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学史语言表达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词属于古代汉语的虚词?

A.天地

B.山川

C.乾坤

D.于是

2.古代汉语中,下列哪个字属于多音字?

A.好

B.以

C.为

D.其

3.下列哪个句式属于倒装句?

A.吾欲观之

B.吾观之欲

C.观之吾欲

D.观之,吾欲

4.下列哪个词属于古代汉语的成语?

A.风和日丽

B.水落石出

C.青出于蓝

D.鹏程万里

5.下列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的通假字?

A.之

B.而

C.以

D.为

6.下列哪个句式属于省略句?

A.吾欲观之

B.吾观之欲

C.观之吾欲

D.观之,吾欲

7.下列哪个词属于古代汉语的偏义复词?

A.马匹

B.鸡犬

C.花草

D.鱼虫

8.下列哪个句式属于疑问句?

A.吾欲观之

B.吾观之欲

C.观之吾欲

D.观之,吾欲

9.下列哪个词属于古代汉语的实词?

A.于是

B.以

C.为

D.其

10.下列哪个句式属于判断句?

A.吾欲观之

B.吾观之欲

C.观之吾欲

D.观之,吾欲

11.下列哪个词属于古代汉语的虚词?

A.天地

B.山川

C.乾坤

D.于是

12.下列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的多音字?

A.好

B.以

C.为

D.其

13.下列哪个句式属于倒装句?

A.吾欲观之

B.吾观之欲

C.观之吾欲

D.观之,吾欲

14.下列哪个词属于古代汉语的成语?

A.风和日丽

B.水落石出

C.青出于蓝

D.鹏程万里

15.下列哪个字属于古代汉语的通假字?

A.之

B.而

C.以

D.为

16.下列哪个句式属于省略句?

A.吾欲观之

B.吾观之欲

C.观之吾欲

D.观之,吾欲

17.下列哪个词属于古代汉语的偏义复词?

A.马匹

B.鸡犬

C.花草

D.鱼虫

18.下列哪个句式属于疑问句?

A.吾欲观之

B.吾观之欲

C.观之吾欲

D.观之,吾欲

19.下列哪个词属于古代汉语的实词?

A.于是

B.以

C.为

D.其

20.下列哪个句式属于判断句?

A.吾欲观之

B.吾观之欲

C.观之吾欲

D.观之,吾欲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属于古代汉语的虚词?

A.于是

B.以

C.为

D.其

2.下列哪些属于古代汉语的实词?

A.于是

B.以

C.为

D.其

3.下列哪些属于古代汉语的成语?

A.风和日丽

B.水落石出

C.青出于蓝

D.鹏程万里

4.下列哪些属于古代汉语的通假字?

A.之

B.而

C.以

D.为

5.下列哪些属于古代汉语的偏义复词?

A.马匹

B.鸡犬

C.花草

D.鱼虫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古代汉语中,实词和虚词是相互依存的。()

2.古代汉语中,通假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3.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组合而成的词。()

4.古代汉语中,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

5.古代汉语中,省略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简述古代汉语中虚词的用法和作用。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虚词主要包括助词、连词、介词、叹词等。虚词在句子中通常不承担实际的意义,而是起到连接、修饰、强调等作用。例如,助词“之”可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吾欲观之”;连词“以”可以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如“吾观之,以明其意”;介词“于”可以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如“吾观之,于斯时也”;叹词如“嗟乎”用于表达感叹、疑问等语气。

2.题目:比较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

答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首先,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如“朕”、“尔”、“吾”等;其次,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如“涕”在现代汉语中指眼泪,而在古代汉语中还包括鼻涕;再次,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了新的意义,如“手机”在古代汉语中不存在,而在现代汉语中指一种通讯工具。

3.题目:分析古代汉语中倒装句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具有以下特点:1)主谓倒装,如“吾欲观之”;2)定语后置,如“观之吾欲”;3)状语后置,如“观之,吾欲”。倒装句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以下作用:1)增强句子的节奏感;2)突出句子重点;3)表达作者的情感;4)增强语言的修辞效果。例如,在《诗经》中,倒装句的使用使诗歌更加富有音乐性和表现力。

五、论述题

题目:探讨古代文学史中语言表达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答案:古代文学史中,语言表达对作品风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风格与作者个性的关系: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的语言风格往往与其个性特征紧密相关。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语言质朴、严谨,反映了他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李白则以其豪放、奔放的诗歌风格,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

2.语言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不同时代的文学语言风格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先秦诸子散文的语言简练、明快,体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精神;而汉赋则以其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反映了汉代帝国的强盛。

3.语言风格与作品主题的关系: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通过语言表达得以体现。如《红楼梦》中的语言细腻、含蓄,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衰落;而《西游记》则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4.语言风格与艺术效果的关系:语言表达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如《离骚》中的比兴手法,使诗歌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水浒传》中的口语化表达,使小说生动活泼,贴近百姓生活。

5.语言风格与读者接受的关系:文学作品的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往往受到作品语言风格的影响。如《诗经》中的民歌风格,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成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属于古代汉语的虚词,选项中“于是”是一个连词,用于表示结果或目的,属于虚词。

2.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中的多音字,选项中“好”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是多音字。

3.C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倒装句,选项中“观之吾欲”是主谓倒装,符合倒装句的特点。

4.C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的成语,选项中“青出于蓝”是一个成语,表示后来者超过前辈。

5.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的通假字,选项中“之”在古代汉语中可以通假为“兹”,表示这个。

6.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省略句,选项中“吾欲观之”省略了主语“我”,是省略句。

7.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的偏义复词,选项中“马匹”是一个偏义复词,强调的是马。

8.D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疑问句,选项中“观之,吾欲”是一个疑问句,表达了疑问的语气。

9.B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的实词,选项中“以”是一个实词,表示目的、原因等。

10.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判断句,选项中“吾欲观之”是一个判断句,表达了判断的意思。

11.C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属于古代汉语的虚词,选项中“乾坤”是一个名词,但在古代汉语中也可用作虚词。

12.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的多音字,选项中“好”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是多音字。

13.C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倒装句,选项中“观之吾欲”是主谓倒装,符合倒装句的特点。

14.C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的成语,选项中“青出于蓝”是一个成语,表示后来者超过前辈。

15.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的通假字,选项中“之”在古代汉语中可以通假为“兹”,表示这个。

16.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省略句,选项中“吾欲观之”省略了主语“我”,是省略句。

17.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的偏义复词,选项中“马匹”是一个偏义复词,强调的是马。

18.D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疑问句,选项中“观之,吾欲”是一个疑问句,表达了疑问的语气。

19.B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古代汉语的实词,选项中“以”是一个实词,表示目的、原因等。

20.A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判断句,选项中“吾欲观之”是一个判断句,表达了判断的意思。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BCD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属于古代汉语的虚词,所有选项都是虚词。

2.ABCD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属于古代汉语的实词,所有选项都是实词。

3.ABCD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属于古代汉语的成语,所有选项都是成语。

4.ABCD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属于古代汉语的通假字,所有选项都是通假字。

5.ABCD

解析思路:题目要求选择属于古代汉语的偏义复词,所有选项都是偏义复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