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边彝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度(上)期中调研测试七年级历史(2024年11月)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个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部分(选择题48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2.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7.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是()元谋人B.北京人C.郧县人D.山顶洞人某校假期举办“知史求识”竞赛活动,主持人给出这样一组关键的语句: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相同,属于晚期智人。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下列古人类符合上述语句特征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19.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德国20.如图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骨耜”。据此推测,“骨耜”可用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21.良渚古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些考古发现可证实良渚地区(

A.不断发生战争

B.对外交流频繁C.形成统一信仰D.出现早期国家22.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就是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他们是(

)A.黄帝和炎帝 B.黄帝和蚩尤 C.炎帝和蚩尤 D.尧帝和舜帝23.我国远古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A.选举制B.投票制C.禅让制D.世袭制24.《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即“家天下”,其所指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5.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26.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C.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27.春秋时期,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下列选项中,以“尊王攘夷”的名义,首先成为中原霸主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28.春秋史书《国语》中有“宗庙之牺,为吠田之勤”(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和“恶金(铁)以铸锄、夷、斤(斧)、厮,试诸壤土”(制造铁农具来耕田)的记载。这可以用来印证春秋时期(

A.铁器牛耕出现

B.手工业的发达C.耕地面积扩大D.商品经济繁荣29.学习完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经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30.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采取兼并战争,不断兼并小国,诸侯国大大减少,这突出反映了()A.变法运动的推广B.统一趋势的增强C.封建经济的发展D.分封制彻底崩溃31.战国时期,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是()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32.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3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核心是()A.“道”的学说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仁”的学说34.央视电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说道:这部典籍是孔门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孔子和弟子的对话里。这一期节目介绍的典籍是(

)A.《道德经》

B.《论语》

C.《诗经》

D.《离骚》35.对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所示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印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体现南北文化渐趋一致C.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水平高

D.反映王公贵族世袭特权36.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37.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而颁行全国的文字是()A.甲骨文 B.草书 C.小篆 D.行书38.为禁锢人们思想,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沉重的赋税B.焚书坑儒C.繁重的徭役兵役D.严苛的刑法39.公元前207年,()率军直抵秦朝都城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A.刘秀B.项羽C.刘邦D.刘彻40.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短短十几年时间就灭亡了,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修长城B.统一文字C.建立皇帝制度D.秦的暴政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1.其余试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本部分共3个大题,共52分。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其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6分)(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3分)“天府之国”是指的哪一平原?(3分)(3)材料中的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1)材料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4分)(2)写出材料中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各一条?(6分)(3)材料中的变法对秦国有何影响或历史意义?(6分)通过对该变法的了解,你有何感悟?(2分)4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中国古代各地联系不像现代这么方便,不同地方,文字差异很大……如果文字不统一,文化的联系就非常的不方便,下的圣旨到偏僻的地方也看不懂,所以统一文字便成了当务之急。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3分)其中负责辅佐皇帝掌管行政的大臣是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初“统一文字”前的社会状况。(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文字”后使用的文字。(2分)(4)材料四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2分)七年级(上)历史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2024.11一、选择题(48分)17-21:ACCBD22-26:ACBCC27-31:AAABC32-36:BDBAB37-40:CBCD非选择题(52分)45.(16分)(1)禹;李冰。(6分)(2)都江堰;成都平原。(6分)(3)都吸取了前人的治水经验,使用了正确的方法,有效利用自然条件,依靠群众,采用堵和疏导相结合的办法汇集群众的力量治水;都拥有坚持不懈,勤劳为民的奉献精神。(4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8分)商鞅;秦国。(4分)教材P35商鞅变法内容部分,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的内容各一条,一条2分,三条共6分。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点影响,回答对一点给2分,三点共6分)示例: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