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魏征掌握文中一些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熟读课文,争取背诵。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教学目标壹贰叁知人识体文本学习文本鉴赏肆寻旨悟理目录第一课时壹知人识体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作者简介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作品简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背景介绍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背景介绍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认识文体——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论积贮疏》(贾谊)等。“讽、谏、谤、讥、说”区别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讽、谏、谤、讥、说”区别《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求木之长浚殷忧谗邪黜恶谬赏垂拱壅蔽塞源载舟

zhǎngyīnchánchùmiùgǒngyōngsèzàijùn读文正音贰文本学习1.自读课文,标注疑难字音,小组合作探究,试着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概括段落大意。2.文章的题目叫做《谏太宗十思疏》,围绕“思”来梳理文章结构。3.通读全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第二课时

1.咬文嚼字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长:高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长高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根本:树根.本义是树的根部.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他们的道德仁义。流:泉流,名词。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浚(jùn):疏通.其:他们的。德义:道德、仁义.原文: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注释: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望,求,思:同义:指望.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况:何况.明哲:明智,贤能的人,形容词作名词。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当:主持,掌管.当国者神器:帝位.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重位.域中:天地间.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极天:天之极处,皇权。

翻译:国君主持着国家的重任,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无止境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就(如同)是砍断树根却想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却想要泉水流远啊。休:美好,福祉。休戚相关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预见到隐藏的危险,早做准备.戒:戒除.以: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是同”而”转折连词.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判断句

第二段: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凡百:指所有的.元首:指帝王.今义:国家最高领导人。景:大.殷:深切的善始者:开头做得好的.

翻译:所有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繁:多.克:能够.终:坚持到底.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诗经》意为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盖:语气副词,大概.岂:难道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殷忧:深切的忧虑。

以:而,表修饰。以:而,表并列。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

今义:尽情傲物:轻视他人。一体:整体.行路:古义:陌生的路人.

今义:走路

虽:即使。

董:督责。

以:介词,用。

震:威吓。

苟:苟且。

而:转折连词。

怀:怀念,感激。

貌:表面上,名词作状语。

恭:恭顺。

惟:只是。

覆:颠覆。

慎:警惕。奔车朽索:用已腐朽的绳子去拉奔驰的车辆。比喻事情很危险,应十分警惕其:反问语气词,难道忽:轻视、怠慢

翻译:当初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情感,傲视他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越这样的敌对国结成一个整体。傲视他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威吓人们,人们最终苟且以求免除刑罚,却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急驰的马车,难道可以忽视吗?

第三段: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君:名作动,统治。诚:假设连词,如果.可欲:想要的东西以:以便,目的连词.作:建造、兴建

安:使动,使……安定.高危:(地位)高而险.

谦冲:谦虚.牧:约束、修养.惧:害怕

满溢:比喻骄傲自满.下:居于……之下,名词作动词.礼贤下士

乐:以……为乐。盘游:游乐以为:以(之)为。

度:限度

翻译:统治百姓的人,如果真的能够看见想要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君位)高而险,就要想到谦虚谨慎来自我修养;害怕(自己)会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居于百川之下。喜爱狩猎,就要想到把从三面驱赶,留一面作为限度。

原文: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懈怠:意志松懈。而:并列连词

敬:慎重

雍蔽:(被)堵塞、蒙蔽纳下:采纳臣下的意见以:表修饰谗:动作名,说坏话的人

邪:形作名,邪恶的人正:使动,使………端正

黜(chù):排斥.恶:形作名,奸恶小人加:施加.无:同“毋”,不要以:因果连词,以致

谬赏:不恰当的奖赏

而:以致

滥刑:不加节制地滥用刑律

翻译:担心意志松懈,就要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被蒙蔽,就要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担心说坏话的人,就要想到使自已的品行端正来排斥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以致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原文: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总:全面.宏:光大,弘扬.兹:这,此.

简:选拔.

能:形作名,贤能的人.而:顺承连词.

善:形作名,好的建议.尽:形作动,用尽.播:扩大惠:惠泽.

信者:诚信的人.

效:献出.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化:(被)教化劳:使……疲劳(使动)司:管理

役:役使,劳损聪明:灵敏

亏:亏损翻译: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这九种德行,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用尽)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竭尽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施他的恩惠,诚信的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会没有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可以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聪明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方针呢?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的重要性。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的道理。第三段:指出具体做法,即“十思”。第三课时.2.梳理文章思路人君当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1.提出问题以“固本思源”为喻文章的题目叫做《谏太宗十思疏》,围绕“思”,来梳理文章结构。为什么思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分析问题总结历史教训思些什么诚能十思垂拱而治3.解决问题提出具体做法通读全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大家想一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思国之治,必积其德义”,还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这两句话之间有内在联系。“必积其德义”是总说,而“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则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内容,是分说。

也就是说,为人君者,积聚道德和仁义则要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由此看来,前者是总论点,后者是分论点,它们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叁文本论证艺术魏征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劝谏唐太宗?1.文章开篇是如何引出正题的?2.阅读第2段,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喻第一段排比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正反对比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的比喻从正面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并列的句子,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1.文章开篇是如何引出正题的?【明确】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几句话运用对比论证,将“殷忧”和“得志”两种情况下君主的态度和造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前后不同的态度,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在对比中见优劣。

“貌恭而不心服”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如果失掉民心,即使“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也无济于事。承接上文进一步阐释了“竭诚以待下”对君主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载舟覆舟”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简洁而传神,直接明了地向唐太宗表明其利害关系。

引用古圣先哲的至理名言,反复阐述,耐心说服,言语婉转动人,用心良苦。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第二段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以______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用古人的论述以______的关系比______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设问水和舟民和君第四课时问题思考“十思”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几戒?“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十思”的意义是什么?第三段正己安人3.念高危4.惧满溢5.乐盘游(狩猎)6.忧懈怠7.虑雍蔽8.惧谗邪9.恩所加10.罚所及1.见可欲2.将有作思知足以自戒思知止以安人思谦冲而自牧思江海以为度思慎始而敬终思虚心以纳下思正身以黜恶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以怒而滥刑思三驱以为度十思(由什么→想到什么)正心修身治平天下戒奢侈扰民戒骄傲自满戒纵欲过度戒轻信人言戒赏罚不公第三段3.听从善言1.宏九德2.选拔任用人才智者尽其谋除十思外

还要文武并用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垂拱而治小结: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戒奢以俭居安思危壹比喻论证贰总结历史引出警告克终盖寡善始实繁对比论证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叁提出十思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反面正面回顾课文,试着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⑵

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凸了出来。⑶

语言朴实雄健骈散结合,华美流畅。文章虽多用对偶句,但笔力道劲,气势雄健,朴实无华,与六朝的骈赋不同。⑷

雄辩的逻辑力量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前后勾连,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从提出问题——应当“思”,到分析问题——为何“思”,再到解决问题——怎样“思”,结构谨严,浑然一体,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肆寻旨悟理《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在当下有哪些借鉴意义?①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国内国际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奢侈浪费之风尚存。因此,仍然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诉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代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够听取下属的合理建议。如果领导者在开展工作时,下属只是当面附和却在背后议论,心中不服,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只有做到“择善而从之”,每个人才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资料补充:习近平用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

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的理论学习作为一辈子的事情,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用崇高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灯塔,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照亮奋斗之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苦功夫、下真功夫,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外国领导人提问时沉静而坚定地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在总书记心里,“人民”二字分量最重;在党执政理念中,“人民至上”始终如一。各级党组织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为了党和人民秉公用权决不徇私,做心存敬畏、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民公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要坚持用英烈楷模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激励自己,做到严以律己、一身正气,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贪图安逸享受,把榜样力量转化为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要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从优良革命传统中传承廉洁基因,努力做到廉以律己、无私奉献,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为官清廉、秉公用权的价值追求,带头践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推动形成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从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中汲取持廉守正的文化养分,始终做到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自觉做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各级党组织要把政德教育贯穿党内政治生活、教育培训中,把廉洁要求贯穿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注重察德看廉,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使品德端正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品行低劣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做一个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重大考验面前立场坚定、风险挑战面前无所畏惧的共产党人。要坚持修好造福人民的公德,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共产党人。要持之以恒修好严于自律的品德,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一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抵得住各种诱惑的共产党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重视家教家风,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本分做人、干净做事。”

各级党组织要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把坚守信仰、对党忠诚,谨慎用权、不搞特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之中。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把尊老爱幼、妻贤夫安,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等传统家庭美德铭记于心、融入血脉,成为人生宝贵精神财富。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把修身与齐家结合起来,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用良好家风熏陶自己,用严格家教规范亲属,共同培育忠厚传家久、清廉继世长的良好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规范和纪律。我们提出那么多要求,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来落实,光靠觉悟不够,必须有刚性约束、强制推动,这就是纪律。”

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结合自己的见闻,谈谈学习“十思”的现实意义。3归纳文言知识点。第五课时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基础知识归纳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言基础知识归纳通假字振之以威怒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振”通“震”“无”通“毋”文言基础知识归纳古今异义根本古: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纵情虚心以为古: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古:使心虚今:谦虚的美德古:以之为今:认为文言基础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项王曰:”沛公安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安定怎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