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基础操作实务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92第一章总论 328651.1会计基本概念 3118631.1.1会计要素 3261291.1.2会计科目 3323351.1.3会计分录 3200971.1.4会计报表 4198651.2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 446021.2.1会计基本假设 435271.2.2会计基本原则 421953第二章财务会计要素 4187212.1资产 4217042.1.1流动资产 5269932.1.2非流动资产 525032.2负债 5159382.2.1流动负债 538522.2.2非流动负债 515142.3所有者权益 525092.3.1实收资本 561712.3.2资本公积 5258582.3.3盈余公积 514872.3.4未分配利润 6132.4收入与费用 6250402.4.1收入 6224672.4.2费用 615907第三章记账方法 693583.1借贷记账法 636113.1.1借贷记账法的要素 6324433.1.2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6230253.2会计分录 7251493.3会计账户 722532第四章财务报表 7300464.1资产负债表 7248824.1.1概述 7210554.1.2编制方法 884284.1.3主要项目 8207594.2利润表 899684.2.1概述 83904.2.2编制方法 8286244.2.3主要项目 8131854.3现金流量表 8252604.3.1概述 8134744.3.2编制方法 8301564.3.3主要项目 8196744.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9309744.4.1概述 976424.4.2编制方法 9153264.4.3主要项目 925269第五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科目 9142035.1账户体系 9147165.2会计科目设置 10240455.3会计科目分类 1012014第六章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 1020116.1记账凭证 10175216.1.1记账凭证的种类 11304746.1.2记账凭证的编制 11109796.1.3记账凭证的审核 11241566.2会计账簿 112766.2.1会计账簿的种类 1189496.2.2会计账簿的设置 1168816.2.3会计账簿的登记 12264656.3账簿登记与核对 12159416.3.1账簿登记 12145636.3.2账簿核对 12281256.4账簿调整与结账 12144316.4.1账簿调整 12216886.4.2结账 139086第七章财务核算 13177657.1存货核算 1320417.2固定资产核算 1337317.3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14312787.4应交税费核算 1414806第八章成本核算 14126508.1成本概念与分类 14115778.2成本计算方法 15162798.3成本控制与分析 1511982第九章会计监督与审计 1618289.1会计监督 163529.1.1会计监督概述 16269799.1.2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16194289.1.3会计监督的方法 16145189.2内部审计 16187949.2.1内部审计概述 1654419.2.2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6280559.2.3内部审计的程序 17204679.3外部审计 17189309.3.1外部审计概述 1738859.3.2外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788379.3.3外部审计的程序 172385第十章会计信息化 172166910.1会计电算化 17331510.1.1概述 17227010.1.2电算化会计软件 17295910.1.3电算化会计操作流程 181262710.2会计信息系统 181713410.2.1概述 18821510.2.2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 181705110.2.3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 18749310.3会计数据安全与备份 181384610.3.1数据安全 182531510.3.2数据备份 182501010.3.3数据恢复 182171410.4会计信息化管理 182847410.4.1概述 191571110.4.2会计信息化管理内容 192068110.4.3会计信息化管理策略 19第一章总论1.1会计基本概念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旨在对经济业务进行系统、连续、全面的记录、计算、分析和报告,为企业和组织的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会计作为一种专业活动,具有以下基本概念:1.1.1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五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构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1.1.2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通过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科目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1.1.3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的方法。它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按照借贷方向、金额和日期进行记录,形成会计账簿的基础。1.1.4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会计对一定时期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结性报告。常见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1.2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及时性,以下基本假设与原则应予以遵循:1.2.1会计基本假设(1)持续经营假设:企业将无限期地持续经营,不会因破产、解散等原因终止经营。(2)货币计量假设: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3)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定的会计期间,以便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期核算。1.2.2会计基本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以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为标准,确认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2)历史成本原则:以购入或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时的实际成本为依据,计量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3)一致性原则: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应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方法和程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4)谨慎性原则:企业在确认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时,应保持谨慎,不高估资产、收益,不低估负债、费用。(5)重要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应予以充分反映,对不重要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可以简化处理。(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应注重经济业务的实质,而不仅仅是形式。第二章财务会计要素2.1资产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2.1.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流动资产的特点是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转换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2.1.2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相对较慢,变现能力较弱,但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2负债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其偿还期限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2.2.1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等。流动负债的特点是偿还期限较短,一般在一年以内。2.2.2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等。非流动负债的偿还期限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2.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2.3.1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它是企业成立的基础。2.3.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资本公积。2.3.3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增加投资等。2.3.4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在提取盈余公积和分配利润后尚未分配的利润。2.4收入与费用2.4.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按其性质可分为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等。2.4.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按其性质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第三章记账方法3.1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五大要素为基础,运用借贷记账规则,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即在每一笔经济业务中,都要同时记录借方和贷方,且借贷双方的金额相等。3.1.1借贷记账法的要素借贷记账法包括以下六个基本要素:(1)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2)贷方:表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会计科目: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的项目。(4)金额:表示经济业务的货币价值。(5)日期: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6)摘要:简要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3.1.2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借贷记账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确定涉及的会计科目。(2)根据会计科目,确定借方和贷方。(3)按照借贷记账规则,编制会计分录。3.2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反映企业经济业务的一种书面记录,它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分录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日期: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2)会计科目: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的项目。(3)借贷方向及金额:表示经济业务的货币价值及变动方向。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如下:(1)客观、真实、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2)遵循借贷记账规则,保证借贷双方金额相等。(3)文字表述清晰,便于理解和查阅。3.3会计账户会计账户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工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用于分类、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载体。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账户名称: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反映账户的性质和内容。(2)期初余额:反映账户在会计期间开始时的余额。(3)发生额:反映会计期间内账户的增减变动情况。(4)期末余额:反映会计期间结束时账户的余额。会计账户的设置和运用,旨在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基础数据。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账户的设置和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会计法规和制度的要求。(2)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信息需求。(3)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第四章财务报表4.1资产负债表4.1.1概述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展示了企业在该时点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量及构成情况。资产负债表遵循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原则。4.1.2编制方法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是根据会计账簿记录直接填列;间接法则是通过对相关账簿记录的分析、计算和调整后填列。4.1.3主要项目资产负债表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2)负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和其他负债。(3)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4.2利润表4.2.1概述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展示了企业在该期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利润表遵循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的原则。4.2.2编制方法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主要采用直接法,即根据会计账簿记录直接填列。4.2.3主要项目利润表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收入: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2)费用:包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其他费用。(3)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4.3现金流量表4.3.1概述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4.3.2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采用间接法,即通过对利润表的调整,将权责发生制调整为现金收付制。4.3.3主要项目现金流量表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包括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等。(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包括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等。4.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4.4.1概述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展示了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和用途。4.4.2编制方法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主要采用直接法,即根据会计账簿记录直接填列。4.4.3主要项目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包括以下项目:(1)实收资本:反映企业实收资本的变动情况。(2)资本公积:反映企业资本公积的变动情况。(3)盈余公积:反映企业盈余公积的变动情况。(4)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未分配利润的变动情况。第五章账户体系与会计科目5.1账户体系账户体系是会计系统中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和报告的基本结构。它以会计科目为基础,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的反映。账户体系包括总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和备查账户。总分类账户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总括反映的账户,它是账户体系的核心。总分类账户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进行详细反映的账户,它对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记录。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总分类账户的五大类进行划分,并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备查账户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辅助记录的账户,它用于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运动情况。备查账户主要包括日记账、凭证汇总表、科目汇总表等。5.2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的基本单元。会计科目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2)完整性原则:会计科目应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经济业务。(3)实用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报告的需要。(4)稳定性原则:会计科目设置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频繁调整。会计科目设置包括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一级科目是总分类账户的名称,二级科目是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三级科目是对二级科目的进一步细分。5.3会计科目分类会计科目分类是将会计科目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归类的过程。根据会计科目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资产类科目: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2)负债类科目:反映企业负债的科目,包括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4)成本类科目: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5)损益类科目: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和利润类科目。通过对会计科目的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第六章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6.1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会计工作中用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6.1.1记账凭证的种类记账凭证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类型。收款凭证用于记录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增加业务;付款凭证用于记录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减少业务;转账凭证用于记录非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增减业务。6.1.2记账凭证的编制记账凭证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凭证内容真实、完整、准确;(2)凭证格式规范,字迹清晰;(3)凭证编制及时,不得拖延;(4)凭证附件齐全,与业务内容相符。6.1.3记账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凭证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准确;(2)凭证编制是否符合规定格式;(3)凭证附件是否齐全,与业务内容相符;(4)凭证金额是否正确。6.2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会计工作中用以系统、连续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一种簿籍。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6.2.1会计账簿的种类会计账簿可分为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备查账等几种类型。日记账用于逐日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明细账用于详细反映某一特定业务的具体内容;总账用于汇总反映各类业务的总体情况;备查账用于记录辅助性信息。6.2.2会计账簿的设置会计账簿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账簿种类齐全,满足业务需求;(2)账簿格式规范,便于查阅;(3)账簿记载连续,不得中断;(4)账簿安全保管,防止丢失、损坏。6.2.3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账簿的登记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据记账凭证及时登记;(2)登记内容真实、完整、准确;(3)字迹清晰,格式规范;(4)账簿之间相互核对,保证一致。6.3账簿登记与核对6.3.1账簿登记账簿登记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记账凭证逐项登记;(2)登记内容与凭证一致;(3)账簿格式规范,字迹清晰;(4)账簿安全保管。6.3.2账簿核对账簿核对是保证账簿记录准确无误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账簿之间相互核对,如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与备查账等;(2)账簿与报表相互核对,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3)账簿与实物相互核对,如现金、存货等;(4)账簿与外部资料相互核对,如银行对账单、发票等。6.4账簿调整与结账6.4.1账簿调整账簿调整是指在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修正,以保证账簿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完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提折旧、摊销等费用;(2)调整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往来款项;(3)调整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4)调整税金、利润等。6.4.2结账结账是指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进行总结,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各账户余额;(2)编制试算平衡表;(3)调整账簿记录,保证账簿反映的经济业务真实、完整;(4)编制会计报表。第七章财务核算7.1存货核算存货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正确反映存货的购入、领用、销售等情况,保证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下是存货核算的主要操作实务:(1)存货的购入:根据购入发票、入库单等原始凭证,按照存货的种类、数量、单价等信息,进行存货的初始登记。(2)存货的领用:根据领用单、生产任务单等原始凭证,按照存货的种类、数量、用途等信息,进行存货的出库登记。(3)存货的销售:根据销售合同、出库单等原始凭证,按照存货的种类、数量、单价等信息,进行存货的销售登记。(4)存货的盘点:定期进行存货的盘点工作,保证账实相符。对盘点过程中发觉的盘盈、盘亏情况进行处理,调整存货账面价值。7.2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折旧和处置等方面进行的管理。以下是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操作实务:(1)固定资产的购置:根据购置发票、验收单等原始凭证,按照固定资产的种类、金额、使用部门等信息,进行固定资产的初始登记。(2)固定资产的折旧: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计算并登记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保证折旧费用的合理分摊。(3)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根据维修保养合同、验收单等原始凭证,按照维修保养的种类、金额、使用部门等信息,进行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登记。(4)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处置合同、验收单等原始凭证,按照固定资产的种类、金额、使用部门等信息,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登记。7.3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应付职工薪酬核算是对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等方面的管理。以下是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主要操作实务:(1)职工薪酬的计算:根据职工的岗位、工资标准、出勤情况等信息,计算职工的应发工资、奖金等。(2)职工薪酬的发放:根据职工薪酬的计算结果,通过银行代发、现金支付等方式,发放职工薪酬。(3)职工福利的核算:根据企业福利政策,计算并登记职工福利的金额,保证福利费用的合理分摊。(4)职工薪酬的税务处理:按照国家税收政策,计算并缴纳职工薪酬的税费。7.4应交税费核算应交税费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对应交税费的计算、申报和缴纳等方面的管理。以下是应交税费核算的主要操作实务:(1)税费的计算: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税收政策等,计算应交的各种税费,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2)税费的申报:按照税收政策规定的时间节点,向税务机关申报应交税费的计算结果。(3)税费的缴纳: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应交税费。(4)税费核算的监督与检查:对企业的税费核算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保证税费计算的准确性,防范税务风险。第八章成本核算8.1成本概念与分类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付出的全部耗费。它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组成部分。成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合理控制成本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成本分类如下:(1)按照成本的性质,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指不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2)按照成本的计算目的,可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期间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成本,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3)按照成本的可控性,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企业可以控制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不可控成本是指企业无法控制的成本,如市场行情变化等。8.2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标准成本法: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计算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从而分析成本变动原因。(2)实际成本法: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计算产品或劳务的成本。(3)直接成本法: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直接成本计入产品或劳务的成本。(4)间接成本分配法: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到各个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中。(5)活动基础成本计算法:以企业内部各项活动为基础,计算产品或劳务的成本。8.3成本控制与分析成本控制与分析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以下为成本控制与分析的主要内容:(1)成本预算: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制定成本预算,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2)成本核算: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成本变动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3)成本控制:通过制定成本控制措施,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企业效益。(4)成本分析: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企业改进成本管理提供依据。(5)成本优化: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6)成本考核: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考核,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第九章会计监督与审计9.1会计监督9.1.1会计监督概述会计监督是指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会计监督主要包括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披露、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监督。9.1.2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1)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2)对会计核算的监督:监督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3)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有效。(4)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关注企业财务状况,防范财务风险。9.1.3会计监督的方法(1)日常监督:通过查阅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发觉和纠正会计核算中的错误。(2)专项监督:针对特定事项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3)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9.2内部审计9.2.1内部审计概述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和监督。内部审计旨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防范风险。9.2.2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1)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2)对财务报告的审计:检查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3)对风险管理的审计:评估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4)对经营活动的审计:分析企业运营效率,提出改进建议。9.2.3内部审计的程序(1)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方法等。(2)实施审计:收集证据,评估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3)编制审计报告:总结审计发觉,提出改进建议。(4)跟踪审计: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9.3外部审计9.3.1外部审计概述外部审计是指由企业外部独立的专业审计机构或人员,对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的审计。外部审计旨在为利益相关方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9.3.2外部审计的主要内容(1)对财务报告的审计:检查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2)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估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器具包装与物流考核试卷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考试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会考试成功的秘诀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实操指导试题及答案
- 电气设备光纤传感技术考核试卷
- 环保志愿者培训考核试卷
- 掌握技巧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苏河道杉木桩施工方案
- 中型海水淡化处理设备考核试卷
- 项目管理人员资格考试资格设置试题及答案
- 化工企业安全演练计划
- 2025年03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联系单位(60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必背考点复习提纲
- 小学创建“五好”学校关工委实施方案
- 2022可调节负荷并网运行与控制技术规范+第4部分-数据模型与存储
- DB15T 3516-2024野生动物救护站建设规范
- 2025-2030中国内联pH传感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创伤现场急救课件
- 2025年云南德宏州宏康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劳动与烹饪课件
- 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膳食运动指导要点基层医务人员应用实操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