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讲 真题专练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讲 真题专练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讲 真题专练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讲 真题专练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3讲 真题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真题专练(2023·1月浙江选考)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1~2题。1.岩壁上“小蘑菇”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A.沉积搬运

B.搬运风化C.风化侵蚀

D.侵蚀沉积√1由图文材料可知,“小蘑菇”表现为岩壁上凹陷和凸起,新疆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小蘑菇”主要是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形成的,故选C。2(2023·1月浙江选考)新疆东部某雅丹地貌区,环境恶劣,被视为“畏途”。某同学随科考人员在该地研学旅行时,拍摄了布满“小蘑菇”的残丘岩壁照片(如图所示)。完成1~2题。2.该雅丹地貌区被视为“畏途”的主要原因是①空气稀薄②风沙强劲③气候极度干旱④滑坡分布广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新疆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相对不算太高,①错误;新疆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因地表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因此风沙强劲,②③正确;结合所学滑坡的形成条件及我国主要滑坡多发区,可知④错误。故选B。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3~6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33.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由图中古海岸线曲线的时间变化特点及等高线的变化规律,可推知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44.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经历了图中显示的①②③④共四个位置,海平面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②③古海岸线有贝壳堤,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说明当时海岸线较稳定,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55.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天津市北部降水较多,主要是由于北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高,且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66.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图2所示甲地为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较多,建筑物密集,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7(山东文综)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 D.④①③√图中有落水洞、溶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对各地貌形态图例分别作了说明。它们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先形成可溶性岩石,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8喀斯特地貌区降水丰富,以水蚀作用为主;岩石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由于多溶洞,地下水丰富,地表水缺乏。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山东文综)如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8.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9.(2023·全国文综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6分)答案早期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大,地表松散层风蚀强;随着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减少,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逐渐减弱。(2)指出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8分)答案分布特征:西部大,东部小;北部大,南部小。原因:西部、北部风力强劲,植被覆盖度小。(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6分)答案耕作使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表层细颗粒物增多),疏松,强风蚀季节植被覆盖度小,风蚀强度大;表层和浅层粗颗粒物含量基本一致,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4)提出图2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4分)答案东部、南部:可因地制宜采用砾石覆盖、耕地留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保护地表,减轻风蚀。西部、北部:地表砾石覆盖度高,风蚀强度小,可维持自然状态。10.(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答案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答案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