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建设操作手册TOC\o"1-2"\h\u14185第一章总论 399661.1现代化农业概述 3198571.2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3309751.3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323520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431278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100202.1.1强化政策引导 4129422.1.2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470722.1.3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4143162.1.4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4123402.2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594132.2.1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581942.2.2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540762.2.3优化农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 556322.2.4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国际合作 5210512.3农业信息化建设 55982.3.1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48772.3.2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5203522.3.3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564852.3.4提高农业信息化人才素质 67547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37183.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670673.1.1指导思想 624793.1.2调整原则 675983.1.3实施措施 6113763.2发展特色农业 6121863.2.1指导思想 6104293.2.2调整原则 6170563.2.3实施措施 6321333.3农业产业链建设 7107173.3.1指导思想 7270583.3.2建设原则 719953.3.3实施措施 720519第四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73724.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7237124.1.1规划设计 799894.1.2工程建设 7308844.1.3管理维护 8179374.2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 8227534.2.1技术创新 8105824.2.2政策支持 8283444.2.3培训推广 8179254.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899114.3.1农田土壤保护 8312394.3.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8256834.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274954.3.4生态农业建设 927695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9122835.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 9147495.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9264525.3农业品牌建设 1024907第六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3236.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0292396.1.1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10321156.1.2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1039356.1.3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1053566.2农业保险制度 1140366.2.1农业保险制度目标 1111376.2.2农业保险制度原则 1181246.2.3农业保险制度内容 11100116.3农业金融支持 11301216.3.1农业金融支持目标 11191176.3.2农业金融支持原则 11321406.3.3农业金融支持内容 1213149第七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 12148647.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131087.1.1建立劳动力信息库 12202217.1.2开展职业培训 1264567.1.3拓宽就业渠道 1220997.1.4完善就业政策 1279197.2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 1224667.2.1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主体 12284227.2.2制定培训规划 12306797.2.3创新培训方式 13302357.2.4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 1397507.3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 13304677.3.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 13322787.3.2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13261067.3.3实施人才激励政策 13140507.3.4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1327300第八章农业政策与法规 13233948.1农业政策体系 1399288.2农业法律法规 14262728.3农业执法监管 144138第九章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5109519.1农业国际合作政策 15240499.2农业国际合作项目 1585459.3农业技术交流与培训 1620088第十章农业现代化建设评估与监督 163032010.1农业现代化建设评估体系 162880110.2农业现代化建设监测预警 172798110.3农业现代化建设责任与监督 17第一章总论1.1现代化农业概述现代化农业是指在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综合作用下,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生产要素,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为核心,实现农业生产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化、产业集聚化、科技驱动化、市场国际化、管理科学化等特征。1.2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向高质量发展。(3)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4)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5)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农业走向世界。1.3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发展,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1)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3)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抗风险能力。(4)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广泛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7)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8)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农业效益。以下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个重要方面:2.1.1强化政策引导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有利条件。2.1.2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科研单位、企业、农户等多方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推广与应用。2.1.3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缩短成果应用周期。2.1.4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障。2.2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2.2.2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拓宽农业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建立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2.2.3优化农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制定有利于农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为农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2.4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水平。2.3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点:2.3.1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等环节,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2.3.2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2.3.3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2.3.4提高农业信息化人才素质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信息化人才素质,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第三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3.1.1指导思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3.1.2调整原则(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2)遵循市场规律,提高农业竞争力;(3)注重生态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4)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3.1.3实施措施(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3.2发展特色农业3.2.1指导思想发展特色农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农业文化内涵,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3.2.2调整原则(1)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2)注重市场调研,满足消费者需求;(3)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农业品牌形象;(4)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3.2.3实施措施(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特色农业发展;(2)建立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体系,提高产品质量;(3)开展农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3.3农业产业链建设3.3.1指导思想农业产业链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农业效益为核心,通过优化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3.3.2建设原则(1)强化产业链整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2)注重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提高产业效率;(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产业融合;(4)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3.3.3实施措施(1)加强农业产业链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2)培育产业链核心企业,发挥引领作用;(3)优化产业链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4)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5)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共赢。第四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4.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内容及要求。4.1.1规划设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农业生产需求等因素,保证工程安全、经济、适用。4.1.2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源工程:包括水库、塘坝、引水渠道等,保证水源充足、稳定。(2)灌溉工程:包括灌溉渠道、泵站、喷滴灌系统等,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3)排水工程:包括排水渠道、泵站、排水设施等,防止农田积水,降低土壤盐碱化风险。4.1.3管理维护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定期检查、维修、养护设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2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措施。4.2.1技术创新加大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力度,研发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先进适用机械。重点发展节能、高效、环保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2.2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力度,降低农民负担。4.2.3培训推广加强农业机械化培训,提高农民操作和维护农业机械的能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4.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及要求。4.3.1农田土壤保护加强农田土壤保护,防止土壤退化、盐碱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提高土壤质量。4.3.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影响。推广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技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4.3.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减轻环境压力。4.3.4生态农业建设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第五章农业产业化经营5.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其培育和壮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贷款贴息、项目扶持等,旨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包括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市场开拓等方面。企业应注重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企业还需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企业还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览会、洽谈会等活动,扩大企业影响力,拓展市场渠道。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与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5.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应加大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包括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扶持、技术培训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式,保证组织的健康发展。同时组织应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成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应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通过共同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活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5.3农业品牌建设农业品牌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应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路径。农业企业应加强品牌意识,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通过采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类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扩大品牌影响力。农业品牌建设还应注重区域特色,发挥地区优势。各地方应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加强品牌保护,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对品牌形象的损害。第六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以下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6.1.1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网络,实现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服务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6.1.2服务体系建设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坚持引导,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推动服务体系建设。(3)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创新。(4)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参与度。6.1.3服务体系建设内容(1)农业科技服务:包括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咨询和培训等。(2)农业信息服务:包括农业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等。(3)农业物流服务:包括农产品流通、加工、包装、储运等。(4)农业金融服务:包括农业信贷、保险、投资等。(5)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6.2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制度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益。以下是农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6.2.1农业保险制度目标农业保险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市场体系,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6.2.2农业保险制度原则(1)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市场参与农业保险。(2)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保险公司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益。(3)公平竞争,规范管理:保险公司遵循市场规则,规范经营行为。6.2.3农业保险制度内容(1)农作物保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2)养殖保险:包括家禽、家畜、水产等。(3)农业基础设施保险:包括灌溉设施、农业机械等。(4)农业市场风险保险:包括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6.3农业金融支持农业金融支持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保障,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以下是农业金融支持的主要内容:6.3.1农业金融支持目标农业金融支持的目标是完善农业金融体系,提高农业信贷可得性,降低农业融资成本,促进农业产业发展。6.3.2农业金融支持原则(1)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农业金融支持。(2)风险可控,效益共享:金融机构合理控制风险,与农业主体共同分享效益。(3)创新驱动,服务升级:金融机构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服务水平。6.3.3农业金融支持内容(1)农业信贷:包括农户小额信贷、农业企业信贷等。(2)农业债券:包括农业企业债券、农业债券等。(3)农业保险:包括农业保险产品、农业保险资金管理等。(4)农业投资:包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业项目投资等。第七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7.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操作要点:7.1.1建立劳动力信息库各级部门应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信息,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数据支持。7.1.2开展职业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和市场竞争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农业生产技术、非农产业技能、创业培训等。7.1.3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就业渠道。应鼓励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优化就业环境,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7.1.4完善就业政策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扶持力度。包括提供就业补贴、创业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性。7.2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的建设要点:7.2.1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主体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主体。部门负责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企业和社会组织负责具体培训实施。7.2.2制定培训规划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时间等。培训规划应与产业发展、就业市场紧密衔接。7.2.3创新培训方式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线上培训可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线下培训可依托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资源。7.2.4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质量。评估内容应包括培训满意度、培训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优化培训体系提供依据。7.3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操作要点:7.3.1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根据农业现代化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发展。政策应涵盖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税收优惠等方面。7.3.2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依托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建立农村人才培训基地。基地应具备完善的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为农村人才提供系统培训。7.3.3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对在农村发展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创新创业活力。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人才长期在农村发展。7.3.4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农村人才与城市、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拓宽人才发展空间。通过举办人才交流活动、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人才资源共享。、第八章农业政策与法规8.1农业政策体系农业政策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我国农业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层面政策:国家层面政策主要包括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总体方向和基本遵循。(2)部门层面政策:部门层面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财政、金融、科技、环保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农业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3)地方层面政策:地方层面政策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农业政策。这些政策具有针对性,有助于解决当地农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4)产业层面政策:产业层面政策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果品、畜牧、渔业等各产业发展政策。这些政策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8.2农业法律法规农业法律法规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法治保障。我国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规定:宪法对农业发展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为农业法律法规体系提供了基础。(2)农业基本法:农业基本法是农业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对农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规定。(3)农业行政法规:农业行政法规是农业基本法的具体实施规定,对农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规范。(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农业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5)农业部门规章:农业部门规章是农业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对农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定。8.3农业执法监管农业执法监管是保证农业法律法规实施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执法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法主体:农业执法主体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相关部门及其派出机构。(2)执法依据:农业执法依据主要包括宪法、农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3)执法程序:农业执法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处理、处罚等环节,保证执法过程的合法性、合规性。(4)执法监督:农业执法监督主要包括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社会监督等,以保证执法公正、公平。(5)执法保障:农业执法保障主要包括人员培训、装备配置、经费保障等,为农业执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加强农业执法监管,有助于维护农业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第九章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9.1农业国际合作政策农业国际合作政策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下是农业国际合作政策的主要内容:(1)政策背景与意义:农业国际合作政策旨在促进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2)政策原则:遵循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开展农业国际合作。(3)政策内容:包括农业技术合作、农业投资合作、农业贸易合作、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4)政策实施:加强与国际农业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展会和论坛,推动我国农业走向世界。9.2农业国际合作项目农业国际合作项目是农业国际合作政策的具体实施载体,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提升我国农业技术水平。(2)农业投资合作项目:吸引外资投入我国农业领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3)农业贸易合作项目:拓展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4)农业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以下是农业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步骤:(1)项目策划与申报: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需要,策划农业国际合作项目,并向有关部门申报。(2)项目实施与管理:保证项目按照预定目标和要求实施,对项目进度和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估。(3)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将项目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9.3农业技术交流与培训农业技术交流与培训是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农业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十一月联考数学试卷
- 巨变时代的组织管理课件
- 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课件
- 工程课件网站
- 疫情带来的思考班会课件
- 疫情化学知识课件
- 疟疾防治知识图文课件
- 河南高一下统考数学试卷
- 葫芦岛中考总结数学试卷
- 汉中市实验中学 数学试卷
- 【正版授权】 ISO 13408-3:2006 EN Aseptic processing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Part 3: Lyophilization
- 急腹症考核试题
- 电气设备经典故障案例分析与处理
- QB/T 2660-2024 化妆水(正式版)
- 2023年运输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篇)
- T-CACE 0109-2023 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指标体系
- OTA代运营协议文档
- 《龙族》读书交流party
- 荣誉室布置方案
- 小学生海洋生物知识讲课
- 工程竣工验收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