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行业纤维成分分析方案_第1页
服装行业纤维成分分析方案_第2页
服装行业纤维成分分析方案_第3页
服装行业纤维成分分析方案_第4页
服装行业纤维成分分析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装行业纤维成分分析方案TOC\o"1-2"\h\u21711第1章纤维成分分析概述 4279811.1纤维成分分析的意义 4175731.2纤维成分分析方法 4173011.3纤维成分分析的标准与法规 416785第2章纤维种类及其特性 5312722.1天然纤维 540782.1.1棉花 5190492.1.2羊毛 5144032.1.3丝绸 594132.1.4麻 5213112.2再生纤维 5269452.2.1粘胶纤维 527202.2.2莱赛尔纤维 5259232.2.3模态纤维 577542.3合成纤维 6186412.3.1聚酯纤维 6304882.3.2尼龙纤维 657892.3.3腈纶纤维 6238522.4功能性纤维 6280532.4.1吸湿排汗纤维 6219612.4.2抗菌纤维 6163382.4.3防紫外线纤维 633262.4.4导电纤维 627158第3章纤维成分检测方法 645233.1理化功能测试 7307873.1.1燃烧法 778463.1.2溶解法 716413.1.3粘度法 7169063.2红外光谱分析 7274843.2.1红外光谱的原理 7317313.2.2纤维样品的制备 72483.2.3红外光谱数据分析 7307783.3热分析技术 7162463.3.1热重分析(TGA) 7253223.3.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7195893.3.3热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855103.4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8255963.4.1气相色谱质谱(GCMS) 829063.4.2液相色谱质谱(LCMS) 8285233.4.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 815721第4章纤维成分定量分析 827654.1纤维含量计算方法 8191274.1.1纤维质量百分比法 8266634.1.2纤维体积百分比法 8143374.2纤维混合比的确定 9207064.2.1化学分析法 9107884.2.2物理功能测试法 9151284.2.3数学模型法 9227204.3不确定度分析 9230894.3.1随机误差分析 989144.3.2系统误差分析 934594.3.3不确定度评估 9157174.4结果表述与判定 9258094.4.1结果表述 9298334.4.2结果判定 10291464.4.3报告编制 1031018第5章纤维质量评价 1059825.1纤维物理功能评价 10190765.1.1强度 10187505.1.2伸长率 10635.1.3耐磨性 1037435.1.4吸湿性 1088345.2纤维化学功能评价 10241305.2.1耐酸性 10264885.2.2耐碱性 11282625.2.3耐光性 11107785.3纤维染色功能评价 1174105.3.1染色均匀性 11195235.3.2色牢度 11311605.3.3拒染性 1116155.4纤维环保功能评价 1130925.4.1生物降解性 11309405.4.2可再生性 11302545.4.3低污染性 1114692第6章各类服装纤维成分分析实例 12275656.1棉类服装纤维成分分析 1263406.1.1纤维成分提取 12242196.1.2纤维成分分析 1268986.2羊毛类服装纤维成分分析 1273676.2.1纤维成分提取 1244636.2.2纤维成分分析 12104796.3聚酯类服装纤维成分分析 1256876.3.1纤维成分提取 12139386.3.2纤维成分分析 12213086.4功能性服装纤维成分分析 1390526.4.1纤维成分提取 1388816.4.2纤维成分分析 1327657第7章纤维成分分析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3139957.1实验室硬件设施配置 13114477.1.1实验室选址与布局 13109877.1.2实验室环境条件 13104227.1.3实验室安全设施 13147957.1.4实验室基础设备 13194887.2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13219127.2.1仪器设备选型与购置 1310807.2.2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 13127857.2.3仪器设备校准与验证 14276217.3实验室人员培训与考核 14258227.3.1培训内容 14299247.3.2培训方式 14178397.3.3考核制度 14152687.4实验室质量保障体系 1481807.4.1质量管理文件 14171567.4.2质量控制措施 14321767.4.3持续改进 1431471第8章纤维成分分析质量控制 142188.1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 1496818.2检测过程质量控制 15173348.3检测结果质量控制 15288898.4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153431第9章纤维成分分析在服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6252289.1服装原材料质量控制 16242259.1.1纤维成分识别与判定 16174129.1.2纤维功能检测 16251949.1.3原材料质量评价 16187449.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614669.2.1生产工艺调整 1663019.2.2生产过程监控 16299949.2.3成品质量预测 1652699.3成品质量控制 16309969.3.1成品纤维成分检测 1675569.3.2成品质量评价 17112269.3.3成品质量控制措施 17311249.4市场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1789999.4.1市场监管 17141719.4.2消费者权益保护 1711363第10章纤维成分分析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921310.1新型纤维成分分析方法研究 173218710.2纤维成分分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172505410.3纤维成分分析在可持续时尚领域的贡献 17214810.4纤维成分分析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 18第1章纤维成分分析概述1.1纤维成分分析的意义纤维成分分析在服装行业中具有的地位。准确测定纤维成分是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基础。纤维成分的明确有助于消费者在选择服装时,根据自身需求购买到合适的产品。纤维成分分析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是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纤维成分的准确标注还有助于我国纺织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我国纺织品的国际形象。1.2纤维成分分析方法纤维成分分析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化学分析法:通过对纤维进行化学处理,分析其化学成分,从而确定纤维种类。主要包括燃烧法、溶解法等。(2)物理功能测试法:通过测定纤维的物理功能参数,如断裂强度、伸长率、回潮率等,对纤维进行鉴别。主要包括拉伸功能测试、回潮率测试等。(3)光谱分析法:利用光谱仪器对纤维进行光谱分析,根据光谱特征确定纤维种类。主要包括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等。(4)显微镜观察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纤维的形态特征,如纤维的截面形状、表面结构等,进行纤维种类鉴别。1.3纤维成分分析的标准与法规我国对纤维成分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法规,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主要包括:(1)GB/T29102019《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规定了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物理功能测试法等。(2)GB/T2912.12009《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规定了纺织品纤维含量标识的要求,要求企业在产品标签上准确标注纤维成分。(3)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中纤维含量作出了明确规定,保证纺织品的安全功能。(4)FZ/T010572012《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规定了纺织纤维鉴别的试验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法、光谱分析法等。第2章纤维种类及其特性2.1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是从植物、动物及矿物中获取的纤维,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在服装行业中,常用的天然纤维有以下几种:2.1.1棉花棉花是源自棉植物的种子,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保暖性,是服装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天然纤维。棉纤维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和柔软性,适用于各种服装制作。2.1.2羊毛羊毛是从羊和其他动物的身上获取的纤维,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弹性和吸湿性。羊毛纤维具有天然卷曲,可形成保暖的空气层,适用于制作冬季服装。2.1.3丝绸丝绸是由蚕宝宝的丝制成,具有良好的光泽、柔软性和透气性。丝绸纤维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手感和优雅的外观,常用于制作高档服装。2.1.4麻麻纤维是从麻植物的茎部获取,具有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抗紫外线功能。麻纤维强度高,质地凉爽,适用于制作夏季服装。2.2再生纤维再生纤维是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后重新的纤维。再生纤维具有以下特性:2.2.1粘胶纤维粘胶纤维是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后制成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染色性,但强度较低,易变形。2.2.2莱赛尔纤维莱赛尔纤维是一种新型再生纤维,以木浆为原料,具有优异的吸湿性、透气性和强度。同时莱赛尔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符合环保要求。2.2.3模态纤维模态纤维是一种改良型的粘胶纤维,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染色功能。其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工艺,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2.3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人造纤维,具有以下特性:2.3.1聚酯纤维聚酯纤维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和耐磨性。聚酯纤维具有较低的成本,适用于各种服装制作。2.3.2尼龙纤维尼龙纤维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弹性和耐磨性的合成纤维。其具有良好的耐化学功能,适用于运动服、户外服装等领域。2.3.3腈纶纤维腈纶纤维是一种具有良好保暖性和柔软性的合成纤维,常用于仿羊毛制品。腈纶纤维具有较低的吸湿性,但可通过特殊处理提高其吸湿功能。2.4功能性纤维功能性纤维是指具有特殊功能和功能的纤维,以满足特定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能性纤维:2.4.1吸湿排汗纤维吸湿排汗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和排汗功能,可将汗水迅速吸收并排出,保持服装干爽。这类纤维适用于运动服、内衣等。2.4.2抗菌纤维抗菌纤维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可减少细菌繁殖,保持服装清洁。这类纤维适用于内衣、袜子等。2.4.3防紫外线纤维防紫外线纤维具有阻挡紫外线辐射的功能,可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伤害。这类纤维适用于户外服装、防晒衣等。2.4.4导电纤维导电纤维具有导电功能,可应用于防静电、电磁屏蔽等领域。这类纤维可用于制作特殊工作环境的服装。第3章纤维成分检测方法3.1理化功能测试纤维成分的检测方法中,理化功能测试是一种基础且应用广泛的技术。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理化功能测试方法:3.1.1燃烧法通过观察纤维在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如燃烧速度、燃烧气味、燃烧后残留物的特征等,对纤维成分进行初步判断。3.1.2溶解法利用不同纤维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功能差异,对纤维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3.1.3粘度法通过测定纤维溶液的粘度,推算出纤维的分子量,从而判断纤维的种类。3.2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的检测技术,对纤维成分分析具有显著优势。3.2.1红外光谱的原理介绍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包括纤维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模式与红外光谱之间的关系。3.2.2纤维样品的制备介绍纤维样品的制备方法,如研磨、压片等,以保证红外光谱分析的准确性。3.2.3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分析纤维红外光谱图,根据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及形状,对纤维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3.3热分析技术热分析技术是通过研究纤维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性质,对纤维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3.3.1热重分析(TGA)介绍热重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纤维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从而判断纤维成分。3.3.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介绍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原理,通过测定纤维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行为,对纤维成分进行分析。3.3.3热分析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对热分析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如绘制热重曲线、差示扫描量热曲线等,以判断纤维成分。3.4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的高灵敏度和高专属性相结合,对纤维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4.1气相色谱质谱(GCMS)介绍气相色谱质谱的基本原理,分析纤维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3.4.2液相色谱质谱(LCMS)介绍液相色谱质谱的原理,对纤维样品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4.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探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纤维成分检测中的应用,如纤维种类鉴别、含量测定等。第4章纤维成分定量分析4.1纤维含量计算方法纤维成分定量分析是通过对服装样品进行化学或物理测试,以确定其中各种纤维类型含量的比例。本节主要介绍以下纤维含量计算方法:4.1.1纤维质量百分比法该方法通过称量样品中各种纤维的质量,计算出各种纤维在总纤维质量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text{纤维含量百分比}=\frac{\text{纤维质量}}{\text{总纤维质量}}\times100\%\]4.1.2纤维体积百分比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中各种纤维的体积,计算出各种纤维在总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text{纤维含量百分比}=\frac{\text{纤维体积}}{\text{总体积}}\times100\%\]4.2纤维混合比的确定在纤维成分定量分析中,确定纤维混合比。以下方法可用于确定纤维混合比:4.2.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通过对样品进行化学处理,使各种纤维分离,然后分别测定其含量。主要包括:溶解法、燃烧法、红外光谱法等。4.2.2物理功能测试法物理功能测试法通过测量样品的物理功能,如力学功能、热功能等,分析纤维混合比。主要包括:拉伸试验、热分析试验等。4.2.3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通过建立纤维混合比的数学模型,结合实验数据,求解纤维混合比。主要包括:线性规划法、神经网络法等。4.3不确定度分析在纤维成分定量分析过程中,不确定度分析有助于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下方法可用于分析不确定度:4.3.1随机误差分析随机误差分析通过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试,计算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评估随机误差的大小。4.3.2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分析主要研究测试方法、设备、环境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以确定系统误差的大小和方向。4.3.3不确定度评估根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分析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如置信区间、不确定度扩展等,对纤维成分定量分析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4.4结果表述与判定在完成纤维成分定量分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表述和判定。以下为表述与判定方法:4.4.1结果表述以表格、图表等形式,清晰地表述各种纤维在样品中的含量百分比,同时注明测试方法和不确定度。4.4.2结果判定根据相关标准或规定,判断纤维成分是否符合要求。如存在争议或疑问,可进行复验或进一步分析。4.4.3报告编制根据实验结果,编制纤维成分定量分析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测试方法、结果表述与判定等内容。报告应准确、清晰、完整,避免歧义。第5章纤维质量评价5.1纤维物理功能评价纤维的物理功能直接影响服装的舒适度、耐用性及外观保持度。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纤维物理功能进行评价:5.1.1强度纤维强度是指纤维在拉伸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通过拉伸试验,评价纤维的强度指标,包括断裂强度、初始模量等。5.1.2伸长率纤维伸长率是指纤维在拉伸过程中长度变化的百分比。伸长率越高,纤维的弹性越好,有利于提高服装的舒适度。5.1.3耐磨性耐磨性是指纤维在摩擦过程中抵抗磨损的能力。通过磨损试验,评价纤维的耐磨功能,以保证服装的耐用性。5.1.4吸湿性纤维吸湿性是指纤维吸收空气中水分的能力。吸湿性良好的纤维有利于保持服装的舒适度及调节湿度。5.2纤维化学功能评价纤维化学功能直接影响纤维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及服装的使用寿命。以下是对纤维化学功能的评价:5.2.1耐酸性耐酸性评价纤维在酸性环境下的稳定性,通过浸泡试验,观察纤维的质量变化,以评估其耐酸性。5.2.2耐碱性耐碱性评价纤维在碱性环境下的稳定性,同样通过浸泡试验,观察纤维的质量变化,以评估其耐碱性。5.2.3耐光性耐光性是指纤维在光照条件下抵抗光老化功能的能力。通过光照试验,评价纤维的耐光功能,以保证服装的外观保持度。5.3纤维染色功能评价染色功能是纤维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服装的颜色鲜艳度和色牢度。以下是对纤维染色功能的评价:5.3.1染色均匀性染色均匀性是指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分布的均匀程度。通过显微镜观察及色差评价,保证染色效果的均匀性。5.3.2色牢度色牢度是指纤维染色后,在摩擦、水洗、光照等条件下保持颜色稳定性的能力。通过相关试验,评价纤维的色牢度。5.3.3拒染性拒染性是指纤维对某些染料的抵抗能力。通过染料筛选和染色试验,评价纤维的拒染功能。5.4纤维环保功能评价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纤维的环保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下是对纤维环保功能的评价:5.4.1生物降解性生物降解性是指纤维在自然环境下被微生物分解的能力。通过生物降解试验,评价纤维的生物降解功能。5.4.2可再生性可再生性是指纤维来源于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植物、动物等。评价纤维的可再生功能,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5.4.3低污染性低污染性是指纤维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通过分析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排放,评价纤维的低污染功能。第6章各类服装纤维成分分析实例6.1棉类服装纤维成分分析棉纤维作为最常用的天然纤维之一,在服装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节以某品牌棉T恤为例,分析其纤维成分。6.1.1纤维成分提取从棉T恤上随机选取一小块面料,进行纤维成分提取,采用化学溶解法将棉纤维与其他可能混杂的纤维分离。6.1.2纤维成分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认所提取的纤维为纯棉纤维。进一步分析其纤维长度、细度等指标,以评价其质量。6.2羊毛类服装纤维成分分析羊毛纤维因其优良的保暖功能和舒适度,在服装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以下以某品牌羊毛大衣为例,进行纤维成分分析。6.2.1纤维成分提取从羊毛大衣上随机选取一小块面料,采用燃烧法进行纤维成分提取,以区分羊毛纤维与其他纤维。6.2.2纤维成分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认所提取的纤维为羊毛纤维。进一步分析其纤维细度、卷曲度等指标,以评价其质量。6.3聚酯类服装纤维成分分析聚酯纤维作为一种合成纤维,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以某品牌聚酯连衣裙为例,分析其纤维成分。6.3.1纤维成分提取从聚酯连衣裙上随机选取一小块面料,采用化学溶解法进行纤维成分提取,以分离聚酯纤维与其他纤维。6.3.2纤维成分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认所提取的纤维为聚酯纤维。进一步分析其纤维强度、伸长率等功能指标,以评价其质量。6.4功能性服装纤维成分分析科技的发展,功能性服装纤维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以下以某品牌防水冲锋衣为例,进行纤维成分分析。6.4.1纤维成分提取从防水冲锋衣上随机选取一小块面料,采用物理方法(如摩擦起电)进行纤维成分提取,以区分功能性纤维与其他纤维。6.4.2纤维成分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及功能测试,确认所提取的纤维为具有防水功能的功能性纤维。进一步分析其防水、透气等功能指标,以评价其质量。第7章纤维成分分析实验室建设与管理7.1实验室硬件设施配置7.1.1实验室选址与布局在选择实验室位置时,应充分考虑交通便利、环境安静、震动小等因素。实验室内部布局应合理划分实验区、办公区与辅助区,保证实验流程的顺畅及人员安全。7.1.2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温度和湿度条件。为满足实验需求,需配置相应的实验室空调、除湿设备等,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7.1.3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应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消防器材、急救箱、防护眼镜、手套等,并定期检查、更新,保证实验室安全。7.1.4实验室基础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室基础设备,如实验台、通风柜、实验试剂柜、样品储存柜等,以满足纤维成分分析实验的需求。7.2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7.2.1仪器设备选型与购置根据纤维成分分析实验的需求,选用功能稳定、准确度高的仪器设备,并遵循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购置。7.2.2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定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7.2.3仪器设备校准与验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功能验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3实验室人员培训与考核7.3.1培训内容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纤维成分分析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包括仪器设备操作、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等。7.3.2培训方式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业务水平。7.3.3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定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保证实验室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7.4实验室质量保障体系7.4.1质量管理文件制定实验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文件,明确实验室各项工作要求和流程。7.4.2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等手段,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4.3持续改进定期对实验室各项工作进行审查,发觉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第8章纤维成分分析质量控制8.1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本节主要阐述纤维成分分析方法在实施前的验证与确认过程。对选定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验证,包括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精密度、检出限和定量限等参数。通过对比实验、加标回收实验等方法确认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对分析方法进行标准化操作,以保证不同实验室、不同操作人员间结果的稳定性。8.2检测过程质量控制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环境与设备:保证实验室环境满足检测要求,设备校准合格,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2)人员培训与操作: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掌握分析方法,规范操作流程,降低人为误差。(3)样品管理:建立严格的样品管理制度,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4)试剂与标准物质:采用高质量的试剂和标准物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5)检测过程监督:对检测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保证检测过程顺利进行。8.3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平行样分析:对同一样品进行平行样分析,检验检测结果的重复性。(2)加标回收实验: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评估检测方法的准确性。(3)质量控制图:绘制质量控制图,监控检测过程稳定性,及时发觉异常数据。(4)数据审核: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理性。8.4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检测数据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量,评估数据分布特征。(2)假设检验: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检验不同样品或不同方法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分析纤维成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优化分析方法提供依据。(4)回归分析:建立纤维成分指标与检测数据间的回归模型,为预测和控制纤维成分提供参考。第9章纤维成分分析在服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9.1服装原材料质量控制纤维成分分析在服装原材料质量控制中起着的作用。对原材料进行精确的纤维成分分析,有助于保证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标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纤维成分分析在原材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9.1.1纤维成分识别与判定通过对原材料进行显微镜观察、燃烧法、溶解法等测试方法,准确识别纤维种类及其含量,为后续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9.1.2纤维功能检测分析纤维的物理功能、化学功能及生物功能等,评估其在加工过程中及成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耐用性。9.1.3原材料质量评价结合纤维成分及其功能检测结果,对原材料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采购部门提供参考依据。9.2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纤维成分分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其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9.2.1生产工艺调整根据纤维成分分析结果,调整生产工艺参数,保证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功能稳定,提高生产效率。9.2.2生产过程监控通过实时检测生产过程中纤维成分的变化,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9.2.3成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