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18专题11东方智慧:新中国外交的砥砺前行(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厚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据此,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大国外交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厚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和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D项正确;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大国外交政策,排除A项;不结盟政策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B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2.下表是2024年5月24日人民网发表的题为《走过70年……历久弥坚》的文章摘要。据此判断,文章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从亚洲走向世界,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差异◎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化解国际难题的良方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24年……走过70年”“从亚洲走向世界,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差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4年的70年前是1954年,这一年,中、印、缅三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影响深远,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便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题干所给的事件不符,排除C项;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在(
)A.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D.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表现之一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正确;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强调的外交不符合,排除B项;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其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前,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下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图中变化态势表明了(
)图
1950—2005年中美关系A.中美双方一直坚持合作共赢外交方针B.我国改变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中美始终保持对抗D.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1950-2005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可知,中美关系的发展深受时代背景和国家交往利益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中美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对抗、紧张、不和、普通、良好都表明了中美关系复杂多变,D项正确;中美关系有波动,一直坚持合作共赢外交方针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一贯立场不会改变,也不容改变,排除B项;中美关系有波动,始终保持对抗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5.这些原则超越了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思维模式,“不仅适用于处理与印度、缅甸、印尼等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适用于处理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且还适用于处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材料反映出(
)A.中国实现多边外交政策 B.“求同存异”被各国普遍接受C.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这些原则超越了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思维模式……国家的关系”可知,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它不仅适用于处理与印度、缅甸、印尼等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适用于处理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且还适用于处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其具有包容性,D项正确;中国实现多边外交政策与材料不符,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通过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外交活动,排除A项;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被各国普遍接受与材料“这些原则”不符,排除B项;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与材料不符,材料不只涉及美国,还有社会主义国家等,排除C项。故选D项。6.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建交国总数从172个增加到181个,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的数量从41对增加到113对。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③万隆会议④日内瓦会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设问要求“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符合题意;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③符合题意;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④符合题意;据此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②的A、B、D项。故选C项。7.20世纪50年代,因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的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的政治外交家是(
)A.周恩来 B.朱德 C.乔冠华 D.邓小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因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的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的政治外交家”可知描述的是周恩来,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A项正确;朱德和邓小平并不是外交家,排除BD项;乔冠华在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出席日内瓦会议、草拟中美联合公报,特别在1971年11月,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标志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8.在某次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发表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新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这场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发表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C项正确;雅尔塔会议是二战期间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上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下列事件最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中美正式签署《联合公报》C.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C【解析】据题干“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当时与会各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求同存异”方针倡导各国在保留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充分体现了“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的“和而不同”理念,C项正确;“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而英勇出征,排除A项;中美签署《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虽然体现了两国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与交流,但相比之下,没有像“求同存异”方针那样突出在众多差异中寻求和谐共处,排除B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反映的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提升以及国际正义的彰显,排除D项。故选C项。10.某班级举行“我心目中的周恩来”演讲比赛,小明同学想以“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为主题参赛。以下可作为他演讲素材的是(
)A.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B.领导南昌起义C.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参加万隆会议【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这次国际会议取得圆满成功,D项正确;1924年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排除A项;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发动南昌起义,与1955年万隆会议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6年12月周恩来受张学良、杨虎城邀请赴西安,调停西安事变,促使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排除C项。故选D项。11.设计下图所示的活动标示是为了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标识以亚洲Asia和非洲Africa的首字母“aa”组成“60”字样。这次会议(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仅有少数殖民主义国家参加C.由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由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C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排除B项;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1年,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求同存异”之间的关系是(
)A.赓续经验,一脉相承 B.时代不同,理念迥异C.号召团结,共御外敌 D.争取多数,共建国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可知,材料中的求同存异思想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说明民主革命经验延续至新中国,A项正确;时代不同但是观念是传承的,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共御外敌,排除C项;共建国家只符合材料中新中国后期的万隆会议,不适合抗日时期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作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及追随美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分析该图可知(
)A.联合国始终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C.第三世界力量崛起逐渐改变联合国面貌D.中国彻底改变建国初期外交孤立的局面【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作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及追随美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独立。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中国的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支持票数越来越多,正是这一时期亚非拉第三世界力量崛起逐渐改变联合国面貌,C项正确;题干主旨是强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与联合国始终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无关,排除A项;根据图示中支持中国和追随美国的票数变化,说明第三世界崛起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不能就此推断出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排除B项;“彻底改变”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14.不同视角共同记录历史的关键进程,下表各方面反应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中国友好的各国代表“高声欢笑、歌唱、欢呼”。美国通讯社报道“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A.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表决。当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很多国家的代表欢呼、鼓掌、拥抱,向中国表示祝贺,有的非洲代表高兴得跳起舞来。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在获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指出,这一重大胜利“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C项正确;中朝人民并肩作战,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与“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没有联系,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没有联系,排除B项;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与毛泽东高兴地说:“主要是第三世界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5.据下图可知,1970—1979年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推动这一建交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C.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推行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1970—1979年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国新的建交高潮到来,D项正确;20世纪五十年代周总理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顺利召开,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推行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16.《时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称为“漫长而刺激的旅行”,而不称之为“访问”。其主要原因是,尼克松来华前(
)A.中美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B.中国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 D.中国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的措施,中美长期处于对立状态;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因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中,尼克松任总统后,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因此此前中美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对抗,故《时代》周刊把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称为“漫长而刺激的旅行”,A项正确;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表述错误,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于1966年5月开始,表述错误,排除C项;中国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是在1970年,而且与尼克松来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2024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同学们展开了相关研究性学习,并搜集到下面两个公报的节选。据此推断,中美双方关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中美)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相互侵犯、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中美“上海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A.两国价值认同趋于一致 B.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C.美国改变霸权主义策略 D.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和所学可知,影响国家外交关系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中美关系亦是如此,中美双方关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B项正确;“两国价值认同趋于一致”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美国改变霸权主义策略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图是1970—1979年中苏贸易额度变化图。这一时期中苏贸易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A.中苏同盟关系的强化 B.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C.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D.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答案】B【解析】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与大批欧洲国家建交,与此同时,苏联撤走专家、军事威胁无果,只能作出恢复和发展双边贸易的务实选择,因此这一时期中苏贸易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B项正确;材料所示阶段中苏关系恶化,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并不能说明这一时期的中苏贸易变化,排除C项;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是中苏贸易、中美贸易等发展的结果,而非影响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19.1971年10月,日本再次伙同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果失败。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为中日友好交流拉开了新的序幕。日本对华政策迅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万隆会议的召开C.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尼克松访问中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在这一背景下,日本迅速转变对华政策,与中国建交,D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是1953年,不是1972年中日建交的背景,排除A项;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故选D。20.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建国后珍贵的历史图片,下列哪些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据题干“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建国后珍贵的历史图片,下列哪些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这是在20世纪50年代,并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所以①不符合要求,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一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所以②符合要求。“乔的笑”反映的是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一历史事件,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所以③符合要求。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这是在21世纪初,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所以④不符合要求,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1.下列史实能反映中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的有(
)①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②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③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如今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了国际合作,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④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22.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表明我国(
)A.主动融入区域集团化潮流 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C.为大国外交贡献中国智慧 D.努力拓宽对外交往渠道【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外交事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B项正确;二十国集团不是区域集团化表现,排除A项;中国主办的这些主场外交,不是为大国外交贡献中国智慧,而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排除C项;材料所举史实都是中国主办的主场外交,不能反映对外交往渠道得到拓宽,排除D项。故选B项。23.2024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正式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国同乘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面对全球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推动构建①____,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材料里的①最有可能是(
)A.科学发展观 B.新发展理念 C.“人类命运共同体”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国同乘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面对全球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推动构建①____,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可以得出这体现的是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C项正确;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排除A项;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排除D项。故选C项。24.新时代以来,中国形成“两条腿一个圈”的大外交。其中“两条腿”包括了与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建立的新型大国关系,以及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一个圈”则指的是针对亚洲邻国的周边外交;三者互相交接、相辅相成。这反映了(
)A.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综合国力提高C.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格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新型大国关系”“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针对亚洲邻国的周边外交”可知,中国外交是面向全世界的,有与大国的外交,有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有与亚洲国家的外交,也有与亚洲以外国家的外交,充分反映了我国全方位的外交格局,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全方位的外交格局,没有体现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是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5.如是1993—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地区及次数分布图。由此可见,中国(
)A.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 B.外交重点在东欧中亚C.重视发展中国家合作 D.全方位外交成就显著【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出访的国家遍布全球以及次数多可以看出,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显著,D项正确;材料表明出访次数多,出访目的地国遍及各大洲,不能看出不结盟政策,排除A项;中国出访国家遍布全球,没有重点在东欧中亚,排除B项;材料中出访目的地国遍及各大洲,不能说明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题(本题4小题,共50分)26.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各种关系的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经过细致的准备,顾维钧充满了自信和责任感,这是他第一次站在国际舞台上,代表拥有四万万民众的中国,阐述自己的见解。他先阐述了山东问题的由来,随后满怀深情地说:“胶州和胶济铁路所在地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块圣地……为中国国防利益而言,中国代表团不能答应任何外国拥有这段生死攸关的地段。”——摘自邵勇、王海鹏《一本书读懂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顾维钧代表中国人民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合理诉求,得到了怎样的回应?(2分)它所引发的事件对我国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对新中国奉行孤立不承认、“两个中国”和“政经分离”政策,导致从1949年至1972年23年间,两国政府间并无正式外交关系。尽管如此,两国在民间交往、经贸合作和文化往来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62年11月9日,签订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当年中日贸易额就达到1.37亿美元。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1978年8月,中日两国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法律上结束了两国间的战争状态。——摘编自林代昭《中日关系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材料三
回顾70年峥嵘岁月,新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2分)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变化中得到的认识。(2分)【答案】(1)回应: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影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变化:从无外交关系到正式建交。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两国长期以来民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3)特点:由注重意识形态的外交到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由被孤立封锁到深度融入世界。(任答一点)认识: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国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国际环境的变化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等。(任答一点)【解析】(1)回应:根据“‘胶州和胶济铁路所在地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块圣地……为中国国防利益而言,中国代表团不能答应任何外国拥有这段生死攸关的地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传回国内,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功,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变化:根据材料“两国政府间并无正式外交关系”“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可知,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是从无外交关系到正式建交。原因:根据材料“两国在民间交往、经贸合作和文化往来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知,中日两国关系的变化的原因是:中日两国长期以来民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的改善等,也是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3)特点:根据材料“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可知,中国外交由注重意识形态的外交到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由被孤立封锁到深度融入世界。认识: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说明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国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从中日经贸往来和材料三中国外交转变可知,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国际环境的变化影响国家的外交政策等。27.无论在硝烟弥漫的近代,还是在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今日,外交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新月异的世界,需要凝聚共识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样就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我国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外交部《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1)材料一中《南京条约》涉及割让哪一领土给英国?(1分)在哪一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通过通用过的外交谈判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2分)(2)材料二中漫画与哪一战争有关?(1分)《辛丑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王朝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2分)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产生的影响。(2分)请举一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2分)进入21世纪,哪一事件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2分)(4)通过三则材料,从近代到现代,中国一系列外交活动或者政策的变化给你带来什么感想?(2分)【答案】(1)领土:香港岛。构想:一国两制(2)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影响: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举例: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事件:加入世贸组织。(4)感谢: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等。【解析】(1)领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构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战争:根据材料二漫画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王朝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影响:根据材料三“中国成立初期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样就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可知影响为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4)感谢: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可知从近代到现代,中国一系列外交活动或者政策的变化带来的感想为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等。2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正在开展专题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了以下材料。(8分)材料一
1950年版护照(中俄文对照)材料二
1975年版护照(中法英文对照)材料三
1980年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年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的原因。(2分)(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护照的新变化并说明原因。(4分)(3)请你为这一探究活动拟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答案】(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2)原因:中国先后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证券从业资格证内容分析试题及答案
- 餐厅保洁托管方案范本
- 2025年会计实务应用试题及答案
- 医院净化工程施工方案
- 共享农田托管方案范本
- 项目管理工具对效率提升的影响考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考试全新试题及答案
- 校园车牌订购方案范本
- 银行从业资格实践案例分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效果评估试题及答案
- 汽轮机课件完整版本
- 《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教学大纲
- 医疗面试自我介绍
- 红色家书课件背景
- 拆地砖砸坏地暖的合同(2篇)
- 2024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大学笔记
- 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
-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2024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制造业生产流程手册
- 2023年安徽公务员乡镇岗位面试真题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