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I《测量》
1.单元教材分析
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
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常用的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编排特点
1.经历观察与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完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
2.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自体会生
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换算和简算的
意义。了解吨的实际重量,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亳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以及用列表法
解决问题。
2、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
新教材中增加了应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更好地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
系,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为提高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1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
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有什么作用?
②知识与技能: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
里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
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③思维与表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
学习数学的情感。
④交流与反思: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2.学习重点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距离祖国
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准备:三角尺,软尺等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自主学习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一、复习旧知
教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1.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
关于亳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自己的感受
(学生思考、交流)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
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毫米”作单位
是1毫米。3.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教师:重点探讨“1亳米”有多长?
学生:很短很短
教师: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
用放大镜放大
二、探索新知
二、引导自学
引导学牛预习新知C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
1.让学生自学教材练习五,完成“自主2.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
学习”的相关练习。度。
2.组织学生相互检测,交流问题。3.就是1亳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3.教师巡视,对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4.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适当点拨。
活动意图:通过谈话引入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环节二:质疑探究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1、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
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2、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
些资料)
3、体验1毫米有多长。
田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知识点一: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
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
着画出7毫米
中认识亳米,体验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亳
系。米),然后画线段
2.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经过讨知识点二:体验1毫米
论,得出一致的结果。司学们,我们一起来玩玩游戏吧。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其余学生适当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
补充。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全班汇报、交流。
(1)建立“1毫米”的表象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2)1厘米=10毫米
5.请学生上台玩游戏,完成知识点二的
相关内容。
活动意图:通过拍一拍数一数想一想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观念
环节三:实践应用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是先1厘米1厘
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亳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
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亳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堂基础过关训练1、学生口答,集体纠正。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2、学生在题纸上独立练习。
二、课后巩固作业
3、请学牛板演.交流,集体订正.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2.巡视,查找问题或特例。
活动意图: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大家有兴
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美于毫米的时
间观念的建立,以及单位的换算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2、巩固作业
寻找生活中用亳米做单位的物体。
3、提升作业
画出5毫米,13毫米,24毫米吧
6.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毫米的认识练习课课型:新授课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2.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让学生参与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整理过程,在探讨交流中理解长
度单位间的关系。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亳米,加深亳米,厘米之间的练习,掌握他们
之间的换算关系.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类推能力和学习兴趣
④交流与反思: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对长度单位间进率形成更清
晰的认识。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较为准确的一毫米概念。
2.学习重点难点:建立较为准确的一毫米概念,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一、完成自探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
11、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
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蜡笔长6毫米
度单位。跳绳长2厘米
二、引导自学课桌高7米
1.设疑自探题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让学生完成自探题。字。
2.组织学生相互检测,交流问题。
蜡笔长6()跳绳长2()
3.教师巡视,对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桌高7()粉笔长75()
适当点拨。钢笔长14()
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
别针长34().
电脑键盘长约5()
图钉长10()教室宽6()
教室的门高大约2()
这本《名人成才故事》长大约20()
这个麦当劳玩具高9()
黑板长约4()
活动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通过设疑激发受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环节二:解疑合探
1、检查学生自探情况。(后进生汇报中优生评价补充)
2、针对有困难的问题组织合探。
活动意图:及时跟踪检查,了解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方便教师补缺补差。设置同
桌合作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沟通合作中加深对己学知
识的理解和巩固。
环节三:质疑再探
关于本节的认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人家共同探讨.
活动意图:给学生自我回忆和总结的空间和机会,促进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形成。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环节四:练习巩固
1.、量出数学作业厚是多少毫米,
2、画出1毫米、1厘米长的线段。
3、小马虎昨天写了1篇数学日记:
今天,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系好了一条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
和老师学们坐了一辆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约8厘米高的
树边吃了一大约2毫米长的红肠。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米长的蚂蚁。
他这样写可以吗?说说你的看法,怎样改合适?
活动意图: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
环节五: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1厘将10毫米,一定要我的问题是:
牢牢记,灵活用。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2、巩固作业
完成10道关于毫米的单位换算。
3、提升作业
画出1毫米,2毫米的线段。
6.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分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3.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你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像这样一长大约
是1分米,同桌之间比一比。
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
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
获得自信。
④交流与反思: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知道1分米=10
厘米、1米二10分米。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要用什么长度单位,培养动手操作能
力。
2.学习重点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二10厘米、1米二10分米,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
3.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自主学习
1.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一、复习旧知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只蚂蚁长约5()
叫分米吗?一只长颈鹿高约2()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一只小花猫高约40()
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一头大灰狼长约8()
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二、探索新知
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1米二()分米
长度就是1分米。1分米有多长?用手()分米二10厘米
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1分米二0毫米
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
系?1分米等于10厘米C(板书)
二、引导自学
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1.完成“练习五”第5题。让学生先估
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组织学生相互检测,交流问题。
3.教师巡视,对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行
适当点拨。
活动意图:通过谈话引入,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分米,同时回顾所学的长度单位的
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环节二:质疑探究
1.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2.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
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
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吗?
1米=10分米1分米二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强调先独立思考,并完成知识点(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
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
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从实践中认识分
得准确。
米,体验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2)指名汇报交流。
关系。
2.组内交流自己的测一测、估一估的结
果,并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的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
1米二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活动意图:通过测一测、估一估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观念
环节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堂基础过关训练1、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订正。
二、课后巩固作业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
活动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分米”的认识,深入理解
米=10分米1分米二10厘米1厘米=10亳米1米=10C亳米1分米二100亳米。
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进•步强化1分米的长度观念。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关于分米的长
度单位的建立,以及分米的换算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
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6.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二10厘米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分米的认识练习课课型:练习课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4.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让学生参与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整理过程,在探讨交流中理解长
度单位间的关系。
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掌握分米的换算。
③思维与表达:学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米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数学语
言来描述分米。
④交流与反思: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数
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
获得自信。
2.学习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一分米概念,理解毫米与分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3.教学准备:PPT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
1米二()分米
()分米二10厘米
1分米二0毫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1、学生口答,集体纠正。
分米?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认识分米。2、学生在题纸.匕独立练习。
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3、请学生板演,交流,集体订正,
一、自学指导
(一)讲述:怎样完成这个学习目标
呢?靠大家自己学,怎样自学呢?请同
学们按自学要求进行自学。
活动意图:回顾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环节二:质疑探究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二10厘米。(板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用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手势比划一下毫米厘分米米
曲别针长29(),一枝铅笔长18(),
一幢楼高30(),课桌高80(),
长100(),学校操场一圈约是20
()。
活动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从而填上合适的单位。
环节三:实践应用
一、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后,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做题要注意什么。
二、课后巩固作业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2、课后巩固
5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0毫米。()
数学书的宽大约是16厘米。()
电冰箱的高大约是160分米。()
一根跳绳大约长2分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堂基础过关训练1、学生口答,集体纠正。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2、学生在题纸上独立练习。
二、课后巩固作业
3、请学生板演,交流,集体订正。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活动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分米”的认识,深入理解1
米二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亳米1米=100亳米1分米=100毫米。
并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强化1分米的长度观念。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们在认识了1毫米、1厘米、1
分米和11米有多长后,掌握了它们之间我的问题是:
的关系,并学会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
算。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完成10道毫米、厘米、分米和米的单位换算。
2、巩固作业
完成10道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提升作业
L小明的身高是138厘米,爸爸的身高是180厘米。爸爸比小明高多少厘米?
2.一条绳子长2米,将它剪成5分米长的小段,可以剪成几段?
6.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二10厘米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千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5.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
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亳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但想知道自
己家到学校有多远,如果测量这段距离,用什么隼单位比较合适呢?
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
=1000米。
③思维与表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
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④交流与反思: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
算和分析问题。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感知“千米”的意识和习惯。
6.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会用千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教学准备:米尺、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自主学习
1.认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
2.填上合适的单位:
数学课本约厚5()
学校跑道长13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概念:一、1米、1分米、1厘米(用手势表示)
①对“千米”你想知道什么?完成填空
②“1千米”有多长?说说你心目中的二、学生可根据课前体验的信息来描述
1千米长度学生用笔在书上画
2.看课本的跑道图:跑道1圈是400米。400米画1圈
画出400米、800米、1000米800米画2圈
(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200米画半圈
也就是1公里,用字母KM表示学生读2圈半是1千米
活动意图:从简单的日常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探索新知识做好
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通过学生画一画,初步建立1千米
有多长的印象,初步感知千米有多长。
环节二:质疑探究
再次熟练感知1千米有多远。
思考并说一说,成人、自行车行1千米大约用多长时间?
说一说,从学校到你家是否比1千米长。
理解1千米=1000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体验卡1、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后汇报体验结果,
两栋教学楼之间的距更是50米,走一谈谈走1千米的感受。
个来回是―米。2、学生观看后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
长度大约时间
方用到“千米”?
跑100米3、学生讨论两种情况大约用多长时间?
走1000米学生汇报
跑1000米4、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说一说
2.说说走1000米的感受
活动意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学生自主探索和
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千米”深刻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使数字
充满真实感。
环节三: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一一填空。
1千米二()米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厘米=()
毫米
二、拓展练习
1.估算距离。
估一估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自己估算的方法,并实际测量验证。
2.感受了1000米有多远,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3.播放路牌指示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示图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堂基础过关训练1、学生口答,集体纠正。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2、题学生讨论合作.
教给学生“五指记忆法”,生动形象,
便于理解和记忆。3、学生自由说,集体订正。
二、课后巩固作业
课后完成“拓展练习”。
1.通过估测和实际测量,验证自己长度
观念的建立是否合适,帮助学生巩固长
度的观念,同时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2.巡视,查找问题或特例。
活动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今天我们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叫什么?、、百日
你都学会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呢?同桌我的问题是:
互相议一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测量下面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
字典的厚度。楼房的高度。课桌的高度0
2、巩固作业
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出行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成人200米
自行车60千米
飞机4千米
公共汽车1.5千米
3、提升作业
6千米二()米8000米=()千米
6.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400米是1圈800米是2圈1000米是2港半
1000米二1千米二1公里1千米也可写作1KM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检杳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课型:课时二
授课时I丁I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
的简单换算。
②知识与技能:掌握I千米-1000米,单位换算的过程。
③思维与表达:通过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用“千米”坐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④交流与反思: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
程。
思政元素:培养观察、想象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的能力。
2.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二1000米,会简单的
换算。
教学难点:路程的估算。
3.教学准备:课件二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二T复习每入,巩固所手知识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3、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板书课题: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
估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1、亳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有序地画一画,比一比,感知已学过
2、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2
的长度单位的长度。反复建模,巩固所
1厘米、1分米、1米呢。1千米呢?试
一试,在纸上不用尺子分别画出1亳米、学。
1厘米、1分米的长度。
3、1千米等于多少米?1米等于多少分
米?
4、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
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5、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之间
的换算。[板书课题:千米的换算及路
程的估算]
活动意图: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完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复习长度单位之间的
进率,便于后面例题的解决。
环节二:自主探究
1、学习例5
课件出示
3千米二()米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
是(}个1000米
5000米=()子米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
里而有()个1000米
学生尝试自主完成。
2、自学例6
学生尝试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估测方法。
步数估测法
估测较长距离的方法时间估测法
站点估测法
3、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1、大部分学生能填出结果,但表达上
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存在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2、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约有多远,可如3千米二()米,因为1千米=1000
以用哪些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
个1000米,所以3千米二(3000)米。
2、根据例题说清楚自己家到学校的距
离,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通过交
流找到合适的估测方法。
活动意图:活动意图:提高学生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体现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
环节三巩固练习,综合应用
1、完成教科书练习六”第5题。
学生活动:
2、完成教科书练习练习之”第8题。
教师活动: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学生活动:
息?需要解次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需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1、(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练习六”
第5题。(2)全班集中展示评价。
2、学生交流,养成解决问题全面观察思
考后再动笔的好习惯。
活动意图: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今天我们认识的新的长度单位叫什
么?你都学会了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呢?我的问题是:
同桌互相议一议。
活动意图: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完成教科书练习练习六”第8题。
2、巩固作业:完成小册子
3、提升作业:看图回答问题。
动物园
状状家35。来商店230米
1.状状从家出发去超市,怎样走比较近?
2.从状状家到动物园,最少要走多少米?
6.板竹设计
于来的战版(2)
工’贪熊牲一皿.心案U
千米二1000米,3千米里南有3个1000米
3千米二3000米
1步获估测法
怙测较长距离的方法时间估测法
鼓点估测法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检查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签字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练习课)课型: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换算方法。
②知识与技能:经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的练习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能
够正确估算路程。
③思维与表达: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推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培养学生自
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思政元素: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2.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路程的估算。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回顾
1千米二()米2千米二()米50厘米二()分米
5千米二()米1米-3分米二。分米
1分米-5厘米二()厘米24厘米+36厘米=()分米
23毫米+57毫米二()厘米11千米-8千米二0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点评。
活动意图:
环节二:基础练习
1、单位换算。
5千米二()米8000米=()米7千米二()米
6000米二()千米12千米-5千米二()米
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2题。
要求:弄懂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分析:本道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日常交通工具的熟悉程度,扩大了学生知识
面的考查。
教材28页练习六第六题。
估一估,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远?
分析与解答:有多种估算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
我们也可以利用时间来估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在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订正时,适当(1)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
进行交通法规相关知识的普及。(2)仝班集中展示评价。
2、估一估,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
远?
活动意图:提高学生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化。
活动意图:提高学生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化。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2、巩固作业
3、提升作业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检查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签字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____吨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课型:新授课课时…时
授课时间I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从生活中较大物体、较重物品等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
及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②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二1000
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③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
意识。能对吨的概念、单位之间的进率准确地表述。
④交流与反思:在学习交流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知道吨与千克的换算
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回顾学过的质量单位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思考并口答:克和千克
们有什么关系?1千克二1000克,
克和千克是我们前面学习的质量单位,
今天我们要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
活动意图:通过谈话引入,回顾所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建立新旧知识的联
系。
环节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填一填。
2,认识质量单位“吨”。
3、探究1吨和千克的关系。
1吨=1000千克
4、交流分享:说一说对吨的认识。
5、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6、自学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课件出示
8!4吨=()千克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个
1000千克。
3000千克=()吨想: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
()个1000千克
7、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在()里填入合适的质量单位,说
1、引发思考:大象的体重填什么单位
一说理由。
合适呢?引出质量单位“吨”。
2、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质
2、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
量常用吨作单位。
质量L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
来表示。3、学生观察:10袋大米,每袋重100
千克,2袋重200千克……
3、引发思考: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
什么关系?
总结出:1吨=1000千克。
4、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4、说一说对“吨”的认识,举例说明1
5、找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学生,让学
吨有多重。
生试着背一背。
5、背一背,感受25千克的同学有多重,
6、学生尝试自主完成例8,教师巡视。
40名这样体重的学生共重1吨。
7、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因为1吨是1000
6、学生尝试自主完成例8。
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4个1000
7、汇报交流: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是怎
千克就是4000千克,所以4吨=4000
么想的?
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3000千
克里有3个1000千克,所以3000千克
是3吨。
活动意图: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单计
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有关质量单位的问
环节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P34“练习七”第5题。
2、完成练习;吨、千克和克一块跑到小朋友的日记里了,所用的单位名称合适吗?
学早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巡视,组织学生交流汇报。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正确改错。2、学生找出使用错误的质量单位,并订
正。
活动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吨”的认识,深入理解质量
单位克、千克、吨。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后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关于吨的认题。
识,以及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2、巩固作业
完成10道关于质量单位的换算。
3、提升作业
尝试写1篇关于质量单位的数学日记,并与他人分享。
6.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常用吨(t)作单位。
1吨=1000千克
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吨。
1名同学重25千克,40名这样的同学重1吨。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之处:
检查签字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第节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学生已经学习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
“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又学习了新的长度单位”亳
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让学生可以在熨际生活
中解决实际的问题,灵活运用单位之间的换算。
②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数学实践在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
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③思维与表达: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
实践能力。
④交流与反思: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
量。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估测计算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建立节约资
源的意识.
2.学习重点难点: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自主学习
1.口答。
2.2X()+3X()=18
(D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
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探索新知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
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问题的方法。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1、一共有多少吨?
一些问题吧!2、有哪些运送的方法?
教师:从图中我们获得来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8吨煤------(2)汇报交流。
教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二、引导自学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哪种方法最快最省力?
1、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
最多运几次?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问题。
3、教师巡视,对学生较集中的问题进
行适当点拨。
活动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题意,通过整理已知信息、,建立
知识体系,逐步解决问题。
环节二:质疑探究
阅读与理解。
师:问题是什么?
预设:问题是“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师:“恰好”是什么意思?
预设:“恰好”就是正好运完,没有剩余,并且每一辆车都正好装满。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预设1:每次运煤的车都装满。
预设2:有两辆运煤的车,一辆载质量2吨,一辆载质量3吨。
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
汇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整理数学信知识点一:
息,完成数学信息的梳理运用。
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
2.组内交流自己的根法,并经过讨论,
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
总结出有哪些方法。
完。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其余学生适当
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
4知识点二:
预设1:2X4+3X0=8(吨),方案①
恰好运完8吨煤。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X2=4
预设2:2X1+3X2=8(吨),方案④(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
恰好运完8吨煤。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
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活动意图:通过尝试不同的运输办法,总结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问
题条件,得出最优选择。
环节三: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填空。
8吨=()千克
3000千克二()吨
2吨一900千克=()千克
6吨一1吨二()千克
2、判断对错。
(1)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2)一个篮球约重340千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堂基础过关训练1、学生口答,集体纠正。
1.完成教填空。
2、学生在题纸上独立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3、请学生板演,交流,集体订正。
(2)教师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清自己
的思路。
2.完成判断。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订正。
3.巡视,查找问题或特例。
活动意图: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单位换算的运用,通过反复练
习,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环节四:自我总结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本节课的重点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
际生活中的运用。我的问题是:
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5.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成教材第35页第8题。
2、巩固作业
完成10道关于单位换算。
3、提升作业
当一次小老师,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出一道单位换算的题。
6.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物相互作用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傅秦生考试题及答案
- 汽车智能系统维护基础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统计学考试重点考查题目及答案
- 汽车维修工消防安全知识及技能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保育教师培训内容
- 2024年敏感肌肤护理试题及答案
- 统计学考试结构性问题剖析试题及答案
- 美容师职场转型的机会与挑战及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员工培训请给我结果课件
- 2022年4月自考质量管理(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人教精通版五年级下英语unit 4 Revision优秀课件
- 思修坚定理想信念宣讲教育课件
- 两台37kW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动力配电柜设计
- 拖欠房租起诉书【5篇】
- 医院临时用药申请表
- 农民合作社财务报表(专业应用)
- T∕CIS 71001-2021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要求规格书编制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