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1∕T 20-2019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_第1页
DB5301∕T 20-2019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_第2页
DB5301∕T 20-2019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_第3页
DB5301∕T 20-2019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_第4页
DB5301∕T 20-2019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090P33DB5301代替DG5301/T20-2017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5301/T29—2019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规定 14.1依据 24.2基本要求 24.3设计要求 24.4绿地率 24.5树种要求 24.6绿地选择 24.7附属设施 35绿化设计 35.1中央分隔带 35.2机非隔离带 35.3人行道 35.4集雨绿地设计 45.5立体区域绿地 45.6露天停车场绿地 55.7高速公路城市段绿地 55.8树种选择 56附属设施与道路绿化的关系 56.1地下管线、管廊 56.2架空线(改扩建道路) 66.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6附录A(资料性附录)道路绿化植物重点推荐表 7DB5301/T29—2019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昆明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盛澍培、朱云鸼、何嫣、陆开林、孙扬、李浩。本标准代替了DG5301/T30-2018。1DB5301/T29—2019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本标准对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的术语和定义、道路绿化设计原则、集雨型道路绿化要求、道路绿化设计、间距控制作出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道路绿地,包含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社会停车场的绿化设计,改扩建道路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420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CJJ7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15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T8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91园林基本术语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下凹式绿地低于周边地面的绿地。3.2透水铺装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的铺装结构。根据铺装结构下层是否设置排水盲管,分为半透水铺装和全透水铺装。3.3下凹树池低于周边地面的树池。3.4植草沟用来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的植草通道,主要形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和湿式植草沟。4一般规定2DB5301/T29—20194.1依据道路绿地类别、内容及范围执行CJJ/T85的规定。道路绿地设计应以批准的城乡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上位规划为依据,并符合CJJ75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2基本要求道路绿化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a)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b)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c)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满足远期、近期的绿化需要;d)应考虑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对土壤改善提出要求;e)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合理配置,不应裸露土壤;f)应保留有价值的原生树木,并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g)在满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考虑有效收集地表雨水,减少地表径流;h)宜优先选用体现本市绿化特色的树种,更好发挥道路绿化美化作用。4.3设计要求4.3.1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需与街道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管理设施及地下管线、沟道等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统筹安排。4.3.2绿化带宽度>2.5m的种植单行乔木,绿化带宽度>6.0m时可种植双行乔木,绿化带宽度>10.0m的可采用多种方式种植。4.3.3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化带宽度不宜<2.5m;分车带宽度<1.5m不宜种植乔木;行道树绿化带(池)宽度不宜<1.5m。4.3.4主、次干路中央分车绿化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宜布置开放的绿地。4.3.5路侧绿化带宜与相邻的其他绿地相结合。4.4绿地率4.4.1园林景观路,道路绿地率不应<40%。4.4.2红线宽度>50.0m的,道路绿地率不应<30%。4.4.3红线宽度在50.0m~40.0m(含40.0m)的,道路绿地率不应<25%。4.4.4道路红线宽度在40.0m~30.0m(含30.0m)的,道路绿地率不应<20%。4.4.5红线宽度<30.0m的道路绿地率不应<15%。4.5树种要求4.5.1树种选择应考虑土壤条件、生态习性、抗性强、耐修剪等因素,适地适树。4.5.2优先选用能够体现地域特点和美化城市的树种,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4.5.3选择的植物应适应栽植地的环境条件,宜优先选用体现地域特色的植物。4.6绿地选择4.6.1道路绿化带应设计为集雨型绿地。3DB5301/T29—20194.6.2道路分车带宜设计为下凹式绿地。4.6.3行道树树池宜设计成下凹树池。4.7附属设施4.7.1道路绿化带内新增附属设施基础顶面标高不宜高于土表高度。4.7.2道路绿化带内应设置灌溉设施,在有条件区域宜使用滴灌、渗灌系统。4.7.3道路绿化带一般不设置景观亮化设施。5绿化设计5.1中央分隔带中央分隔带绿化应符合以下要求:a)可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b)快速路绿化分隔带端头20.0m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3.0m之间的范围内,绿化植物不遮挡驾驶员视线;c)道路交叉口导流岛,宜适当进行绿化;d)分车绿化带宜采用下凹式绿化,结合雨水资源化利用,采用U型槽等方式,将地表雨水径流引入绿化带;e)分车绿化带植物宜选择耐水湿、抗性强的乡土植物。5.2机非隔离带机非隔离带绿化应符合以下规定:a)机非隔离绿化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0.75m;b)机非隔离绿化带宽度≥1.5m时,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c)机非隔离绿化带宽度<l.5m时,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以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5.3人行道人行道绿化应符合以下规定:a)人流量较大路段,宜布置单体树池,树穴设置透气、透水硬质树池篦子,树池侧石应与人行道路面齐平;b)行道树宜选择胸径8.0cm~10.0cm的树木,间距应以6.0m~8.0m为宜,行道树树池最小尺寸1.5m×1.5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0.75m。多行种植时,株行距不应小于5.0m×4.0m;c)行道树分枝点出圃高度应≥2.5m,通过管养、修剪后枝下高宜≥3.0m;d)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绿化应采用通透式配置,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9m~3.0m之间的范围内,绿化植物不遮挡驾驶员视线;平行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的确定应符合CJJ152中的规定;e)行道树的种植选择穴状或带状种植,有条件的地段,行道树种植可与植草沟相结合,对雨水蓄渗和消纳;4DB5301/T29—2019f)路侧绿化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路侧绿化带宽度>8.0m时,可结合慢行系统进行设计,适当设置沿街休息设施;g)滨水路一侧的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化带。滨水绿化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乔木种植间距宜≥8.0m;h)设置于人行道的树池,宜采用下凹树池,有条件的可形成行道树绿化带;i)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间可设置下凹式绿化带,通过路缘石开孔,使两侧雨水汇集到绿化带中;j)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5.4集雨绿地设计5.4.1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可应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带或街头绿地内,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选择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场地,选择当地适生的耐水湿植物和宜共生群生的观赏性植物;b)设置保证暴雨时径流的溢流雨水口,溢流雨水口顶部标高宜高于绿地50.0mm~100.0mm;c)种植土底部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1.0m时,应在种植土层下方设置滤水层、排水层和厚度≥1.2mm的防水膜;绿地边缘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0m(水平距离)时,应在其边缘设置厚度≥1.2mm的防水膜;d)当径流污染严重时,雨水进水口应设置拦污设施。5.4.2下凹树池下凹树池适用于广场、人行道等地面较清洁的地方,兼有雨水口、沉淀池和调蓄的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宜设置于宽度≥4.0m的人行道上,也可结合道路分隔带绿地和广场绿地设置;b)植物以大中型的木本植物为主,种植土深度应≥1.0m;c)储存处理不少于10.0mm初期雨水;d)种植土应有较快的渗透速度,根据土壤种植土土质配比不同比例的中砂,中砂不宜少于40%。5.4.3植草沟植草沟适用于道路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及城市道路绿地等区域,亦可与雨水管渠结合使用,如场地竖向允许,且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代替雨水管渠:a)对于交通型的道路,面积宜为服务道路面积的1/4,宽度宜为汇水道路宽度的1/4,每段的长度宜为6.0m~15.0m;b)对于生活型的道路,面积宜为服务道路面积的1/4,宽度宜为汇水道路宽度的1/4,且不宜<0.4m;c)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倒三角形或倒梯形;d)最大流速应<0.8m/s,曼宁系数宜为0.2~0.3;e)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0mm~200.0mm;f)结构层由上至下宜为20.0cm种植土、30.0cm砌块砖和10.0cm砾石。5.5立体区域绿地立体区域绿地应符合下列要求:a)不宜设计为吸引行人的开放式绿地;b)布局应满足交通功能,安全视距范围内禁止种植乔木及灌木;5DB5301/T29—2019c)应以种植乔木为主,适当点缀花灌木及草坪,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d)挡土墙宜进行垂直绿化。5.6露天停车场绿地5.6.1露天停车场绿地一般要求如下:a)应设计为生态林荫停车场,绿化覆盖率应≥30%;b)树木间距应满足车位尺寸、通道宽度、转弯半径的要求;c)停车隔离带宜种植高大庇荫乔木;d)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设置隔离防护绿化带。5.6.2庇荫乔木分枝点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大、中型汽车停车场应≥4.0m;b)小型汽车停车场应≥2.5m;c)非机动车停车场应≥2.2m。5.6.3有条件的停车场应布置收集场地及周边雨水的集雨型绿地。5.7高速公路城市段绿地5.7.1种植设计时应考虑视线引导功能,体现连续性,反映线性变化。5.7.2分车带种植间距合理,考虑其对对象车道的遮光功能。5.7.3道路防护栏外侧种植具有缓冲防护功能的低矮宽厚灌木带,防护栏10.0m以外可种植乔木。5.7.4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5.7.5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应利用植物景观作为行驶提示。宜选用乡土植物营造景观效果,体现城市特色。5.7.6高速公路服务区绿化设计应营造良好的绿化景观,力求场区周围的绿地与周边景观互相协调、有机融合,使整体环境舒适宜人。5.7.7加油站的绿化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选择少修剪、抗性强的植物,不宜铺设草坪,其中含水量高、可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优先。严禁使用剪草机、打药机等机器设备。5.8树种选择5.8.1分车绿化带、行道树绿化带种植的乔木,应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5.8.2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5.8.3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5.8.4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5.8.5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长势优良、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5.8.6道路绿化所用乔木应采用全冠苗(移植时至少应保留正常冠幅的2/3以上)。5.8.7道路绿化不应移植异地古树名木。5.8.8道路绿化主要树种选择可参见附录A。6附属设施与道路绿化的关系6.1地下管线、管廊6DB5301/T29—20196.1.1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规划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表1的规定。行道树绿化带下方不应铺设管线。表1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6.1.2地下管廊的顶层覆土深度应≥2.0m。6.2架空线(改扩建道路)6.2.1分车绿化带和行道树绿化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0m的树木生长空间。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树冠为开放形或耐修剪的树种。6.2.2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6.3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树木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距离 ———A7DB5301/T29—2019(资料性附录)道路绿化植物重点推荐表道路绿化主要树种选择参见表A.1。表1行道树绿化植物重点推荐表1Washingtoniafilifera2Trachycarpusfortunei3枣Phoenixcanariensis4Cinnamomumcamphora5Cinnamomumglanduliferum6Machilusyunnanensis7Osmanthusfragrans8Sladeniacelastrifolia9MagnoliagrandifloraParakmeriayunnanensis属PhotiniaglomerataEriobotryajaponicaMagnoliadenudataLiriodendronchinenseLiquidambarformosana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树KoelreuteriabipinnataPlatanusorientalis薄Ginkgobiloba8DB5301/T29—2019表A.1(续)CeltistetrandraJacarandamimosifoliaCerasuscerasoides暖Cerasuscerasoidesvar.rubeaPrunuscerasiferaf.atropurpureaAcerbuergerianumAcerpalmatumAcerpalmatumf.atropurpureum润Lagerstroemiaindicaf.albaDendrobenthamiacapitata木Cercischinensis水Amygdaluspersica木水Amygdaluspersicavar.persicaf.duplex木水Armeniacamume木Ilexcrenata‘Convexa’Rhododendronpulchrum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抗污染能力强RhododendronpulchrumB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