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IA-VIIA
族:16个(共187个:IB-VDB
第W1族1个(3个纵行)
1个)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
1.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除氢)
A.一定是8个
B.一定是2个D.是2个、8个或18个C.一定是18个
2.若某H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A.IIIB族B.HIA族C.IB族D.IA族
3.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
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元素
A.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B.一定是同一主族元
素
C.可能是二、三周期元素D.可以相互化合形成
化合物
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碱金属元素: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点燃4Li+02Li202Na+02点燃
Na2O2
2Na+2H2O=2Na0H+H2t2K+2H2O=2K0H+H2t
2R+2H20=2ROH+H2f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的
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
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
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
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
热、导电、有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锥):
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
性和递变性。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
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
逐渐,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即金属性逐渐
【练习】
4.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B.依Li、Na、K、Rb、Cs,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C.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
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还原性增强
5.关于钠和钾元素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钾原子失电子比钠原子容易
C.钾与水反应比钠剧烈B.钾离子氧化性比钠离子强
D.KOH碱性比NaOH强
6.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
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熔点低、密度均小于1的轻金属
C.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
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
(二)卤族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1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
熔、沸点升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H2=2HX
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依次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CI2=2NaCI+Br2氧化性:CI2Br2;还原性:
CIBr
2Nal+CI2=2NaCI+12氧化性:CI212;还原性:
CII
——2Nal+Br2=2NaBr+12氧化性:Br212;还原性:
BrI
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5.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1.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
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2.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
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的能
力逐渐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3.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和递变性。
【练习】
7.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2、H2、HCI、HBr中的任一种气
体,若a、d两瓶气体混合后强光照射下发生爆炸,a、b两瓶气体相混,
瓶壁上出现红棕色液滴,则a、b、c、d四瓶中气体应是()
A.CI2、HBr、HCI、H2B.CI2、HCI、HBr、H2
C.H2、HBr、HCI、CI2D.H2、HQ、HBr、CI2
8.某溶液中Cl-、Br-、I-三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1:2:3,通入一定
量CI2充分反应后,该比值为3:2:1,则通入CI2和原溶液中I-离子物质
的量之比是()
A.1:1B.1:2C.1:3D.1:4
9.破(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碳或碳的化合
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我是有色固体B.非金属性:At>l
C.HAt非常稳定D.12可以At从At的可溶性的盐溶液
置换出来。
三.核素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
(3)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质量数(A)=质子数亿)+中子数(N)
A(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Z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
Z的具体的X原子。
【练习】原子XAZ原子核
质子Z个中子N个=(A—Z)个核外电子Z个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氢有三种同位素,即有三种氢原子B.所有元素的原
子核均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总称为元素D.31H是一种同
位素
(1)和互为同位素。
(2)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
不是同一种元素。
(二)核素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
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
(1)两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
(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练习】
12.在过氧化钠中含有168-1-022,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16、
8、2—、2、-1o
C13.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abX,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dY,已知a>c,
b>d,则元素X和Y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大小关系为()
A.X>YB.X=YC.X<YD.不能确定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
布。
2.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r)2(n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
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
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
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
层排布。
【练习】14.填写下表:
15.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16.填空
(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
电性。
(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离
子,带电荷。
(3)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离
子,带电荷。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层排布: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一最外
层电子从个递增到个的情况(K层由1—2)而达到结构
的变化规律。
2.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1??7,中部出现负价,由?4??1
的变化规律。
(1)0、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2)最高正化合价:?1??7最低负化合价:一4一一1一0
(3)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4)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I_
(5)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0、2、4、6
最外层电子数=4567
【练习】
17.在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A.NaB.PC.CID.Ar
18.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
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2B.X2Y3C.X3Y2D.X2Y
19.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6和8B.16和8C.12和9D,11和6
△三.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1.2Na+2H20=2Na0H+H2t(容易)Mg+2H20
2Mg(OH)2+H2t(较难)金属性:Na>Mg
2.Mg+2HCI=MgCI2+H2f(容易)2AI+6HCI=
2AICI3+3H2t(较难)金属性:Mg>AI根据1、
2得出:金属性Na>Mg>Al
3.碱性NaOH>Mg(OH)2>;AI(OH)3金属性:金属性Na
>;Mg>Al
NaMg
金属性逐渐减弱
4.结论:
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MgAlSiPS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5.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
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练习】
20.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号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⑴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⑵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
性最强的是⑶最容易生成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
2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D.从硅到氯负价从-4-1C.最高正
价数值逐渐增大
22.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B.非金属活泼性:Y
<X<Z
C.单质的氧化性:X2>Y2>Z2D.原子最外电子
层上电子数相等
23.稳定性强弱:24.碱性强弱:HINH3HFNH3PH32
HNO3H3PO425.酸性强弱:HCIO4HBrO4
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
1.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
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
2.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
的右上角,是F。
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
①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②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③在周
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离子化合物:像NaCI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NaCI、Na20、K2s等
(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
(3)大多数盐:如Na2c03、BaS04
(4)钱盐:如NH4cl
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钱盐。(一般规律)
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电子式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
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
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一一II写成一
=II;(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练习】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IA族和VII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8.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就原子相同,
则X、Y为()
A.Ca和ClB.K和SC.Ca和F
二.共价键
1.共价键:
D.Mg和F
用电子式表示HCI的形成过程:
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
化合物
3.共价键的存在:
非金属单质:H2、X2、N2等(稀有气体除外)
共价化合物:H20、C02、SiO2、H2s等
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钱盐、含氧酸盐
4.共价键的分类:
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
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
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练习】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
就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30.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Ba(OH)2B.CaCI2C.H2O
31.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D.H2
三.电子式:
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
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1.原子的电子式:
2.阴阳离子的电子式:
(1)阳离子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Mg2等、
+
复杂阳离子:如NH4+电子式:
(2)阴离子简单阴离子:
复杂阴离子:
3.物质的电子式:、
(1)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
式。
AB型:NaCI,MgO。
A2B型:如Na2。
AB2型:如MgCl2: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I202等
(3)共价化合物:如HCI、C02、
NH3、CH4
4.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练习】
32.下列微粒电子式错误的是()
33.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34.具有下列价电子数的原子,最难形成离子的是
A.L层6个B.L层4个C.M层2个D.M层7个
35.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就原子相同,则
X、Y为
A.Ca和ClB.K和SC.Ca和FD.Mg和F
36.下列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组成与Ne和Ar的电子层结构分别相同
的是
A.NaCIB.LilC.NaFD.Csl
37.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B.离子化合物中的
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8.某化合物XY2中,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电子总数为54,
则XY2的化学式为,电子式为o
39.X元素位于H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
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
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它是通过键结合的,
它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为O
40.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
外电子数比A元素总电子数多5个,则
A、B可形成
A.共价化合物B2A3B.离子化合物B2A3C.共价化合物B3A2D,离
子化合物B3A2
41.下列4组原子序数的元素,彼此间能形成共价键的是
A.6和16
A.NH3B.8和13B.Ba(OH)2C.15和17C.MgCI2D.12和35
D.NH4CI42.下列化合物全部以共用电子对成键的是
43.下列每组中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A.NaOH、H2so4、(NH4)2SO4
C.Na2O2、KOH、Na2SO4B.MgO、Na2so4、NH4HCO3
D.HCI、AI2O3、MgCI2
4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B.硫酸分子中有H+和S02
4两种离子
C.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可能形成离子键,也
可能形成共价键
D.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实质都是电性的相互作用
45.在CaCI2、KOH、CO2、H2s04、Na2O2、Na2s中,只含有离子键
的是,只含有共价键的是,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
键的是OO
46.按要求写出:
⑴一核10电子的原子的电子式;
⑵一核10电子的阳离子的符号;
(3)一核10电子的阴离子的电子式;
⑷两核10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
⑸三核10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⑹四核10电子的阳离子的电子式;
⑺四核10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式;
⑻五核10电子的阳离子的电子式;
(9)五核10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式o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2.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结合的。
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是与能量联系在一起的,断开旧的化
学键要能量,而形成新的化学键要能量,因此,化学反
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组成不同,
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遵循能量守恒原理
1.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
在物质内部;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向环境中释放能量,使自身体系能
量降低。即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
恒定律。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一吸热或放热,
也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等。
3.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能即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能即为吸热反应
4.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一固定数值。
[练习]
1.1molH-H键的键能是436KJ,1moll-I键的键能是151KJ,
1molH-l键的健能是299KJo贝!]H2(g)+12(g)=2HI(g)的反应是()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分解反应D.可逆反应
2.指出下列说法的正误
A.生物体内进行的缓慢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B.化学键断裂吸收的
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牢固。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与化学能无关。
D.柴草的燃烧与化学能无关。
3.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Ba(OH)2?8H2O与NH4CI反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
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l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
中和热。
5.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
小决定的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进行
7.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A.铝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
应
8.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
9.能源可化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
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
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
制取:
2H20(I)===2H2(g)+02(g)该反应要吸收大量的热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能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
下正确的是()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水不分解的情况
下,使氢气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催化剂,用于开发廉价能量,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10.煤中含有少量硫,如果煤中混合适量的氧化钙,则在煤的燃烧过
程中,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用化学元素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
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为二次能源,
如电力、蒸汽、氢能等。
二、化学电源
1、原电池: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闭合的
回路,电解质溶液。
3、电极名称:
负极:一般为活泼金属,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极周围的阳离子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简略为:负氧正还
4、示例电池和电极反应:
①干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2e-=Zn2+;正极(石墨):
总反应:
Zn+②.铅蓄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
③.锂电池
总反应:8Li+3SOCI2=6LiCI+Li2SO4+2S
④.燃料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2H2+40H--------2e—=4H2O正极:O2+2H2O+2e
—=40H—
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四、电解原理
1、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2、电解原理: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
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3、电极名称: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4、电解应用举例
①、电解食盐水一一氯碱工业
(1)电极反应
阴极:2H++2e-=H2f阳极:2Cl-+2e-=CI2f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2H2O+2NaCI
离子方程式:2H2O+2CI-
②、电解熔融氯化钠
(1)电极反应
阴极:2Na++2e-=2Na阳极:2CI-2e-=CI2f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2NaCI(熔融)
③、电解熔融氯化镁
(1)电极反应
阴极:Mg2++2e-=Mg阳极:2CI-2e-=CI2f2Na+CI2
f2NaOH+H2f+CI2t20H-+H2t+CI2f正极:+Zn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MgCl2(熔融)
④、电解熔融氧化铝
(1)电极反应
阴极:4AI3++12e-=4AI阳极:6O2-+12e-=302f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2Al203(熔融)
[练习]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
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形成原电池后,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4AI+3O2tMg+CI2f
15.往盛有纯Zn和稀H2SO4的容器中,滴入少量的CuS04溶液,反应的
速率大大加快。
这是因为滴入CuS04溶液后,Zn将Cu2+置换成Cu,Cu附在Zn的表
面。此时Zn、Cu和稀H2s04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H+在Cu表面
得电子比在Zn表面更易得到电子。因为Zn周围有Zn2+,H+受Zn2+的排
斥。)从而使反应速率大大加快。
16.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泡在稀H2s0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
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
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
序由大到小为()
A.a>b>c>d
C.c>a>b>dB.a>c>d>bD.b>d
>c>a
17.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2s04,同时向a中
加入少量的CuS04溶液,下列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
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At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
时)
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mol/(L?min)mol/(L?h)
(1)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
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
v(A):v(B):v(C):v(D)=2:3:1:4
【练习】
18.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2摩尔/升,经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
成了1.6摩尔/升,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19.在一定条件下N2+3H
2NH3的反应中,起始C(N2)为2moi/L,C(H2)为5mol/L,反应到2
分钟时,测得C(NH3)为0.4mol/L,(1)分别用N2、H2、NH3表示
反应速率。
⑵反应到2分钟时C(N2)为,C(H2)o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还有压强(对有
气体物质的反应)、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固体的表面积等。
通常浓度越大(气体或溶液),反应速率越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
快;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为什么?);催化
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练习】
20.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一II,
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2.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开始:U(正)>U(逆)
反应过程中:U(正)逐渐减小,U(逆)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减
小,生成物浓度增大
平衡时:U(正)=u(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等:u(正)=u(逆)
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变: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原
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
4.化学平衡必须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
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改变或稳定反应速率,
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
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具体工业生产中,既要考虑反应的速率也要考虑反应所能达
到的限度。如工业合成氨时,就要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强,使反应
既快又能达到较大的限度。
[练习]
1、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3moi氢气和lmol氨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反
应能够得到2moi氨
气吗?把2moi氢气和lmol氧气的混合气引燃能得到2moi水吗?为
什么?
2、根据化学平衡的原理解释:为什么人工呼吸能够抢救轻度CO中毒
的患者?
3、平衡状态就是可逆反应在该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最大程度,这句话
正确吗?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复习
一、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1.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与其他原子形成
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
三键;碳碳之间可以形成长的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
[拓展]我们知道,当嫌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n时;这是氢原子个数
的上限值。以链状烷烧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通式CnH2n+2为基础进行分析
和比较:在结构中,若增加一个C=C或C=0双键,就少2H;在结构中
若出现一个C三C就少4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环状结构也少2H;所以,
烯燃和环烷煌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快炫和二烯煌的分子组成通式
都为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中有苯环结构,苯环可以看成是具
有3个C=C双键和一个环状结构,氢原子个数应在烷煌的基础上减去4
义2=8个,故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4X2)即
CnH2n-6(n^6)o
2.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
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1)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与连接
方式相同,分子组成通式相同。
(2)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
(3)同系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
[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CH4和C2H4B.烷烧和环烷煌C.C2H4和C4H8D.C5H12
和C2H6
3.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也不同的化
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可
以属于同一类物质,也可以属于不同类物质。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
是无机物。
中学阶段涉及的同分异构体常见的有三类:
(1)碳链异构(2)位置(官能团位置)异构(3)异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
构)
[练习2]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CuS04•3H2O和CuS04•5H2O②NH4CN0和CO(NH2)2
③C2H5NO2和NH2CH2COOH@[Pu(H2O)4]CI3和
[Pu(H2O)2CI2]•2H2O•Cl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二、几种重要的有机反应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
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区别:
[练习3]lmol某烷煌可与8molCI2完全取代,求此烷烧的分子式。
2.加成反应被加成的试剂如:H2、X2(X为Cl、Br或I)、H20、HX、
HCN、等能离解成一价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通过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时
反应物之间的量关系,还可定量判断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不饱和键的情况:
是C==C键,还是C三C键,或是苯环结构,以及它们具有的个数。
[练习4]lmol有机物能与lmolH2发生加成反应,其加成后的产物是2,
2,3-三甲基戊烷,则此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3.酯化反应:竣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注意:
①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竣基脱竣羟基(无机含氧酸脱羟基氢)而
醇脱羟基氢,即一酸脱羟基醇脱氢II(可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
②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竣酸+醇
的水使可逆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③在酸化反应中使用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乙酸,
溶解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于水面,容易分层析
出,便于分离。酯+水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除
去生成物中
④乙酸乙酯中除乙酸杂质,只能用饱和的Na2c03浓液,不能用NaOH
溶液中和乙酸的方法。因为NaOH溶液碱性强,会促使乙酸乙酯水解,重
新变成乙酸和乙醇,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饱和溶液。
[练习5]怎样以H20、H218O、空气、乙烯为原料制取
[练习]
6.下列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代表一种以上物质的是:
A.C3H8
B.C4H10
C.CH3CI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CH2Br2
()
7.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烧,分别完全燃烧时,消耗02最少的是:
A.C6H6
B.CH4
C.C2H4
D.C7H8
()
8.等质量的下列烧,分别完全燃烧时,消耗02质量最少的是:
A.C6H6
B.CH4
C.C2H4
C.异戊烷
D.C7H8
D.新戊烷D.4种
()
9.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低的是
A.己烷
B.戊烷
)
10.2-甲基丁烷与CI2发生取代反应可得到一氯取代物有
A.1种
B.2种
C.3种
()
11.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到某病人的尿液微热,如果观
察到红色沉淀说明尿液
中含有:
C.食盐
D.葡萄糖
()
A.食醋B.白酒
[练习12]能证明淀粉已部分水解的试剂是下列的()
A.淀粉碘化钾溶液B.银氨溶液C.碘水D.碘化钾溶
液
[练习1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种a-氨基酸
B.所有蛋白质遇到硝酸后加热都会变黄
C.蛋白质盐析是可逆的物理过程,利用该性质可提纯和分离蛋白质
D.肥皂液、淀粉液、蛋白质溶液都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
[练习]
、选择题
1.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的饱和链煌的通式为
A.CnH2n+2B.CnH2nC.CnH2n-2D.CnHn
()()2.苯与乙烯.乙焕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易发生取代反应B.都易发生加成反应C.乙烯和乙焕易
发生加成反应,苯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发生加成反应D.乙烯和乙快易被
氧化剂氧化,苯不易被氧化
3.32g某一元醇跟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可以得到11.2L(标准状况)
氢气,该醇是()
A.CH30HB.C2H5OH
C.C3H7OHD.C4H9OH()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油脂是混合物C.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煌的某些性质B.油
脂水解制得甘油D.油和脂互为同系物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油脂氢化的目的是提高油脂的熔点和稳定性B.油脂是高级脂肪
酸和甘油所生成的酯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D.一脂H一定是脂肪
()6.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是不饱和烧,乙烷是饱和煌B.乙烯能使高镒酸钾溶液和澳
水褪色,乙烷则不能C.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是乙烷分子中碳碳单
键的键能的两倍,因此乙烯比乙烷稳定D.乙烯分子为一平面形H结构,
乙烷分子为立体结构
)7.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
的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澳水中C.点燃B.与足量的溟反应
D.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H2反应
()8.在相同状况下,质量相同的乙烯和一氧化碳具有相同的
A.物质的量B.原子个数C.体积和密度D.燃烧产
物
()9.异戊烷和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D.分子式相同,碳原子的空间结构
不同
()10.下列烷烧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不能产
生同分异构体的是
A.丙烷C.丁烷B.2,2一二甲基丙烷D.异
戊烷
()11.从油脂皂化后的液态混合物中把肥皂分离出来,应采用
的方法是
A.蒸储B.过滤C.萃取D.盐析
二、填空题
12.(1)乙烯的分子式为,电子式为,结构式为
o(2)乙烯分子中的键的键能并不是碳碳单键键能
的两倍。(3)乙烯与高钵酸钾溶液的反应是反应,与滨水的反
应是反应。
13.(1)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羟基,氢氧根o
(2)将一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表面的颜色
,立即将热的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铜丝的表面颜色
变为色,试管内有气味产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o
14.写出乙酸跟下列物质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金属镁,(2)生石灰,(3)苛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 2025汽车维护保养合同范本
- 2025商场专柜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有效沟通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计划
- 2025装修工人劳动合同书
- 滁州硫酸池防腐施工方案
- 山西泳池垫层施工方案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合同
- 2025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租赁合同
- 档案开发与利用案例的深度分析试题及答案
- 正式恋爱协议书
- 2025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 陕西省商洛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试题 语文 含答案
- 2024年绍兴市国有企业专场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深度解读及案例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口腔医学数字技术
- 全国高中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雷雨》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