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1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2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3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

思-集体备课)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0名,其中女生8人,男生12人。二年级的学

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研究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数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

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

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

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研究方法不得当,对每个

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

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研究兴趣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惯的培养上,

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

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

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

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

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

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

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

度。并初步认识线段、研究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

减整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

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研究,注重培养

学生良好的书写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

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

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研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

研究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直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

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

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

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研究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研究表内除法

和多位数乘、除法的根蒂根基。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

意义,在了解的根蒂根基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

“6”乘法口诀的研究。关键是加强直观讲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

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

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些内容对于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教材从观察情景入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观察、

拼摆和探索中,根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

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根蒂根基上连续研

究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

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起原。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

诀和在解决实践问题时学会分析数目干系。关键是充分利用

2—6乘法口诀研究方法和考虑方法迁徙研究7、8、9的乘法

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

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践,加强直观操作。

(七)、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得时分之间的进率,

并能简单推算时间,是在学生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

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

获得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

(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研究概

率统计知识的根蒂根基。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

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

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研究。

三、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

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并学会用

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

意识。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

部分称号,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学会辨认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

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

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称号,熟记所

有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

的形状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认识时间:结合生活实践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

分,知道1时二60分。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

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

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一)、长度单位: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

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V二〉: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

掌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讦究,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三)、角的初步认识: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

道角的各部分称号。

(四)、表内乘法<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窥察物体:重点是指导学生窥察物体、建立空间看

法。

(六)、表内乘法<二>: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

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起原。

(七)、认识时间:结合生活实践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

分,知道1时二60分。

(八)、数学广角: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

想方法。

五、教学难点:

(一)、长度单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讲授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V二〉: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

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

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研究兴趣,引导

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研究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算理的理

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

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

折、比一比、画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研究。

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

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

诀。

(五)、窥察物体: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窥察到的简单物体

额形状,并能根据窥察到的形状确定窥察的位置。

(六)、表内乘法<二>: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

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

2—6乘法口诀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研究7、8、9的乘法

口诀。

(七)、认识时间:结合生活实践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

分,知道1时二60分。

(八)、数学广角: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

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研究。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掌控讲授方针。根据讲授指导纲要,结合

讲授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研究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

学生乐于参与数学研究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

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

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独立思考、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服困难的精相。

5、安置一些比力风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

呆板的练。

七、全册教材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8

课时)

(二)、100之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

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

3.连加、连减和加减夹杂-------------------4课时左

整理和复-----------------------------------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

(7课时)

(四)、表为乘法(一)---------------------------

(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1课时

(五)、窥察物体---------------------------------

(4课时)

(六)、表为乘法(二)---------------------------

(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

整理和复-------------------------------1课时左右

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

(七)、认识时间----------------------------4课时

(八)、数学广角-----------------------------------

3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八、讲授进度计划表

XXX

8.19—8.23

8.21—8.30

9.2—9.6

一、长度单位

一、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加法

9.9—9.13

9.16—9.20

9.23—9.27

2、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整理与复

九10.14—10.18角的初步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2、2-6

的乘法口诀

十10.21—10.252、3、4的乘法口诀

乘加、乘减

H^一10.28—11.13.6的乘法口诀

整理与复

十二

十三

11.4—11.8

11.11—11.15

五、窥察物体

六、表内乘法(二)

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

日期讲授内容课时放置备注

3课时

4课时

5课时

机动2课时

机动1课时

4课时

5课时

4课时

机动1课时

机动1课时

10.1—10.7

10.8—10.11

国庆假

3、角的初步认识5课时

5课时

4课时机动1课时

4课时机动1课时

4课时

4课时

机动1课时

机动1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十四

十五

11.18—11.22

11.25—11.29

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的运用

整理与复

量一量比一比

4课时

5课时

机动1课时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12.2—12.6

12.9—12.13

12.16—12.20

12.23—12.27

1.4—1.9

七、认识时间

八数学广角

总复

考试

4课时

5课时

5课时

5课时

二十

机动1课时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经过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

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学会用三角

板和直尺画线段。

3、通过动手操作、动脑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强调合作意

识,会估测长度单位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

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践,履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学生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体睑数学与生活实践间的亲昵朕系,同时在矛盾

抵触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讲授难点: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小棒、回形针、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比长短。(出示:铅笔、橡皮、回形针等指名回答)

2、说话:教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

帮助教师想想可以用甚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你

们知道古时候人类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二、研究新知

1、介绍:好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

的单位。如:伸开双手的长度、伸开中指和大拇指的长度还有

用脚的长度等来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介绍“柞

2、量数学课本的宽

(1)5人一组,每人从两件物品(小棒、回形针)中选

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

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

结果才比力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

平摆直。作为标冷的物体不敷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

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

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

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暗号。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

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

量的结果不同。)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

准进行测量。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就是统一长度单

位(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5)、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

量的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牢固练

1、老师和学生分别用挂做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进一

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用回形针量一量作业本的长度。

3、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小棒和回形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由

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的宽也不同,由此引起了学生的认

知冲突,学生就对“统一长度单位''有了想要进一步探究下去的

欲望。在解决这种冲突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不足之

处:缺乏管理低年级学生的经验。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P2〜P3例2例3做一做

讲授方针: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

量物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看法。

3、在建立长度看法的根蒂根基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

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

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用推测量物体

的长度,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

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换,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

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关于尺子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根

据学生的回覆适当板书。

3、请学生仔细窥察学生,补充完整板书:

A、数字:、1、2„„;

B、刻度线:长线对数字;

C、字母:cm表示厘米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就与尺子有关,板书课题:认

识厘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用厘米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窥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

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申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

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同伙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

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

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瞄准尺子的刻度,再

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同伙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一个手指的宽大约

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牢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同伙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

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

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

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

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测量物体

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刻度线对齐,

物体的右边对准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

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研究数学知识。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四、板书

量长度:把尺的“”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

对着几1厘米

五、作业

1、请学生ft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笃有

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

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C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

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6、讲授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认识厘米的时候,先呈现给学生1厘米

的表象,再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田字格

的宽,食指的宽,图钉的长等,加深对1厘米表象的认识。不

足之处演示的时候,尺子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距离比较远,因此花的时间比较多,一致后面的练进行地

比较仓促。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讲授内容:课本P4例4例5

讲授方针: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

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空间观念和用尺测量长物体的长度。

讲授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看法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说话。

1、提问:(指名回答)

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吗?

怎样量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什么?

2、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3、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

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

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

是一把米尺。在量比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长的物体或者间隔,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课堂有

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2位“米工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来认识另外一个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认识米。

二、新课探讨。

1、认识“米”

①出示米尺并引导学生看书P4

观察米尺的刻度有哪些?

师讲:从刻度到10刻度有10厘米长。

提问:从10刻度到20刻度有多长?

从30刻度到40刻度有多长?

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

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②、让学生直观认识1米(横向、纵向)。

③、小组合作,先找出1米,再量出1米。

2、认识厘米和1米的干系。

①、用手比一比: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个单位?

量比力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哪一个单位?

②、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

用自己已剪好的10厘米长的纸条,与黑板上画好了的1米长

的线比一比,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你发现了甚么?你能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教师指导学生数纸条:10厘米、20厘米……90厘米、

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三、作业

1、分小组合作互相量每人的身高是()米()厘米。汇

报一下,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矮?

2、分小组合作互相量每人的一度有多长。

一度就是把两臂伸直,量从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

中指尖的间隔。

四、板书设计

1米=100厘米

五、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根蒂根基长进行

的,讲授一开始,在复厘米的根蒂根基上,提出让学生用学生

尺量黑板的长度时,让学生发现用学生尺量,非常不方便,引

发学生强烈的想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米”的思想。通过让学生

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认识米尺,体会1米的长度,在数中了解

1米的长度,在数中了解I米=100厘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第四课时线段的认识

讲授内容:课本P5例6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讲授方针: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研究用刻度尺量和画线

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讲授重点:灵活量、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讲授难点:研究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

1、提问:我们研究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哪个长度单位大?

哪个长度单位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出合适的长度单位。

(1)黄瓜长28()o

(2)一幢楼房高45()o

(3)学校跑道长200()o

3、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一条条,一根

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研究一些数学的知识

和本领。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

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甚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

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预设: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举措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

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窥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

你还发现甚么?

学生自由讲话。

师:假定从铅笔的随便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

们就能够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

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

个端点。

3、从实例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请你观察一下这几条线,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读读教科书第5页那句

话。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

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木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

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

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

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不太长的线

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

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

样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

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一)、我是火眼金睛!

1.线段有两个端点。()

2.弯曲的线也是线段。()

3.数学书的四条边都是线段。()

4.线段不能量出长度。()

(二)、我是画线小妙手!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多1厘米的线段。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研究你有甚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

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再结合学生熟悉的

物体,让他们明白直尺、黑板、教材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在

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进一步完善学

生对线段的认识。

第五课时画线段

教学内容:课本P5例7

教学目标:研究用刻度尺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教学重点: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研究用刻度尺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指名回答)

1、线段有哪些特点?

2、测量出数学书的宽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3、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知道用尺子去测量线

段的长度,那如何画线段呢?用什么工具?怎样画?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画线段。板书课题:画线段。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7,互相说说应该怎样画。

讨论:如何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强调:画线段时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

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

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

两条小竖线)

小结: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有两种画法。第一种是从尺子

的“”刻度开始画,画到3厘米的刻度,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

第二种方法是对准尺子的“”刻度点一个点,再找到3厘米处点

一个点,然后把两点连起来,就是3厘米长的线段。也就是从

尺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就是几厘米

提问:如果你尺子上没有刻度,你要怎样才能画出3厘米

长的线段,请你举例说明。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小结:研究任何知识都要会灵活应用。

三、作业。

1、画一条长7厘米的线段。

2、计较。

18厘米-5厘米二()厘米

60米+7米=()米

73米-40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四、板书

画线段

五、教学反思

在讲授用直尺画线段时,重视教师指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相

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

边形的内在干系。不足的地方:讲授设计还不敷丰富,容量不

大,分层讲授显得不敷,在今后讲授中自己要加以改良。

第六课时确定长度单位

讲授内容:课本P7例8

讲授方针:

1、通过类比窥察,学会如何应生符合的长度单位描述物

体的长度。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2、感触感染测量长度与生活的亲昵联系,体会测量长度

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讲授重点:会选择符合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讲授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讲授过程:

一、复导入

1、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

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请学生用手比划)

2、让学生用手比划:3厘米、5厘米、10厘米。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甚么时候

用厘米做单位,甚么时候用米做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

究。板书课题:确定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课

1、讲授例8.

教师谈话:(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

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小组

讨论。

指名汇报。

引导:方法一:排除法。

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

么长,旗杆的高度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方法二:推算法。

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

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

方法三:类比法。

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绝对不会这么矮,所以,

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选择长度单位时,可以利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方

法或借助参照物去判断。表示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表

示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

2、巩固新知。

XXX来到白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

小鸟的脚印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三、强化练。

1、课本第7页“做一做”。

2、选择符合的单位。

教室的长()黑板长()

XXX身高124()课桌高9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确定长度单位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复厘米和米,用手比划1厘米和1米的长

度,让学生在头脑中对1厘米和1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新

课的研究做铺垫,紧接着课件出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

13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履历窥察、感知、猜想等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数学考虑能力。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讲授方针:使学生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方法。加强估算思绪的研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使

学生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

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较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研究兴趣,

指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徙研究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算理

的了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讲授难点:使学生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课时放置:16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教学内容:不进位加法课本P9例1、例2

讲授方针:

1.使学生掌握几十加几(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

正确计算。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

和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3.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

讲授重点:认识加法竖式,学会用竖式计较。

讲授难点:学会用竖式计较。

教具学具的冷备:课件、小木棒。

讲授过程:

一、复旧知。

1.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指名回覆)

2.口算。(指名回覆)

30+6=5+20=30+60=50+2=

二、探究新知

故事引入: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到大森林里去采蘑

菇,妈妈采了35个,小白兔采了2个(出示课件),根据这

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仔细窥察,提出问题:妈

妈比小白兔多采几个?小白兔比妈妈少采几个?一共采了多少

个?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1.一共采了多少个?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覆板书:35+2=

2.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算?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说出

自己摆的过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

汇报:单根的和单根的加在一起再和整捆的相加。先算3

加4得7,7再加20等于27。

3.适才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

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

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列竖式计较。板书课题:两位数加

一位数(不进位)

十个

35

+2

37

5.让学生观察竖式,说一说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

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用尺画线,养成好的研究惯。

6.试一试:34+5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设计

意图:从直观操作演。到抽象算理,结合摆小棒时的操作过程,

探索出用竖式计较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操作和对数位的了

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竖式是怎样来的,体会相同数位对齐,从

个位加起的道理,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笔算的一般方法。(相同数

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四、巩固练(课件出示)

1.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小我交换。

2.P12做一做

3、笔算33+56+7254+584+372+7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35+2=37

讲授反思:

本节课讲授时,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独立发现、考虑,

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重点放在计较方

法的探讨上,首先利用小棒,通过摆小棒使竖式形象化,让学

生很好了解并掌握竖式的算理。通过练,学生基本已掌握,到

达本课的讲授方针。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P13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

法则。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

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

计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并说出算法(指名回覆):

32+7=30+23=21+7=

40+35=28+60=

二、探究新知

出示P13主题图,指导学生窥察:同学们准备去观光博

物馆。请大家仔细窥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可以

提出甚么问题?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1、问题:①两个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覆,教师板书算式。35+34=(让学生窥察算

式特点。)

2、导入:我们昨天研究了列竖式计较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那两位数加两位数又该怎样笔算呢?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

位数(不进位)

3、小组汇报合成新知。

通过小组收集大概有以下几种列式方式。

35+34=

353535

+34+34+34

师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赞成那种为什么?(1是

对的。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2.3是错误的。)同意的申明来由,不同意的也申明原因,

在部分学生的讲话中承受新知。学生说不完整时,教师适时补

充。(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

个十;只要相同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以是才能相加每

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申明注意甚么时,学生能归结出相

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利诱。首先

肯定两种都可以,但在实践生活中我们一般惯从个位加起。从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三、巩固练

1.35+23=43+26=

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

2.当医生诊断。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我又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35+34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讲授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继续用摆小棒的方

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

在具体情境下,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

道理。并在教学中始终强调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是学生

养成认真、细心的书写惯。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讲授内容:课本14页

讲授方针

1、通过学生的交换,发现100之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

多种计较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应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

聆听惯。

讲授重点:在了解的根蒂根基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讲授难点: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讲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作引,做好铺垫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甚么知识?(指名回覆)

2、口算。

6+7=8+3=5+8=

4+9=5+27=34+8=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3、指名学生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

xxx二

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甚么呢?(根据学生的回

覆板书)

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复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本节

课进一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做了很好铺垫。

二、合作交换,掌握算法

1、教学例3。观察第14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

(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怎样列算式?35+37=

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甚么?

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

汇报交流:

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

生:从个位加起

生:个位5加7等于12,满十了,向十位进一。

生:我想从十位加起。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生:如果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还要再加1,

很麻烦。

3、师小结计算过程:

35

+37

个位5加7满十,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

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力”,这个小1,叫做进位1。

表示向十位进1,在十位上写lo(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

师.)

师:个位上还有1个二怎么办?(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

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

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经过计较35+37=72(人),以是,两个班一共有72小我。

35+37=72。可以借助小棒,也可直接用竖式计较。

4、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

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考虑再小组交换。指名汇报,指导

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

位进1。(学生汇报后师用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

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1、请小同伙们猜一猜十位上应填几。

38671719

+39+4+53+36

()()()()

2、综合训练:

58673725

+39+24+53+36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了情境图作为情景,引出问题,通过让学生摆

小棒的过程,凸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并将摆小

棒与列竖式相结合,理清算理,进一步凸起了算法。重点强调

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进位书写及应用摆小棒的演示了解算理。在

牢固练,实践应用中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四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课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练课课本P15—16练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

解,为退位减法的研究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中体验数学研究的趣味性、挑战

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研究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讲授重点:

1、通过练,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

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练,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

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列式计较。(指名板演)

27+34、34+36、61+9、83+7、32+48、23+67

2、总结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导入:今天这

节课我们连续来研讨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通过这节课

的研究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练课

二、合作探索,牢固知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1、完成第15页练二第3题。教师巡查、指导。做完以后

请小同伙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较的。

2、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

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5页练二第5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

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

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二第6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

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6页练二第8题。认真计算,完成填空。

6、完成第16页练二第9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

菇,目前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喧华,你能帮帮它们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有甚么新的收获?

四、板书

62+17=35+42=50+26=3+84=61+25=13+72=

教学反思:

通过练,使学生能比力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

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牢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加深加法意义的了解,为退位减法的研究做准备。让学生有机

会在不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研究

数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中体验数学研究的兴趣性、

挑衅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研究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小我备课)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讲授内容:不退位减法课本P18例1,

讲授方针: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

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多算

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

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较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口的

“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讲授过程:

一、复

L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强调相同

数位对齐及从个位加起这两点。

2.口算。(指名板演)

60-20

78-8

36-10

82-40

选两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观察书本P18。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列式:要求美国比俄罗斯多得多少票,也就是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怎样列式?引出减法算式36-23

4、小组讨论,怎样计较36-23.

学生交换

(1)可以口算,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思路;

30-20=10

6-3=3

10+3=13

(2)小圆直观图:引导学生摆圆片,探索36-23的计算方法。

①提问十位上的3个圆片表示多少个位上的6个圆片表示

多少?强调从个位的6个中去掉3个从十位的3个中去掉2个。

②如何列竖式,应注意甚么?(相司数位上的数对齐)

③回忆旧知,引导学生把上述计算法则与加法法则进行对

比U

④结合课本中小圆直观图教学笔算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36①从个位算起;

-23②个位上6个一去掉3个一,

34还剩()个()

③十位上3个十去掉2个十,

还剩()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旧知动身,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自主的进行知识间的迁徙,从而到达自主研究的目的。

5、学生讨论: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进一步明确怎样

对位。

笔算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

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

3、牢固练

1、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

题与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及算法。

2、笔算

54-1357-3387-3548-32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又学会了甚么?学生先互相说说再

回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

位。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五、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

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

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掌握计算方法。

在小组内交流发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

位,十位减十位。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讲授内容:退位减法课本P19例2、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讲授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较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

其算理。

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指名回覆)

13-9=17-8=32-5=

15-7=14-6=40-3=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动身,为研究新知

识做铺垫。)

2、导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够减

的情况,如果个位不够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研究这种情况,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二、创境设疑,探索新知

1.研究例2o

中国51枚金牌,美国36枚金牌,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

牌?也就是求51比36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怎样列式:51-36=

(1)动手摆小棒,合作探究。

a.请小组同学合作,试着摆一摆。

b.请学生汇报摆的过程和结果。

思考问题:

a.为甚么要拆开一捆呢?(因为单根不敷减)

b.目前整捆还剩几捆?为甚么?

c.目前单根还剩几根?为甚么?

拆开一捆是10根,10根加6根共16根,16根减8根剩

下8根。

(2)多媒体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教师跟随画面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力求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换的研究方

式,实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也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结合摆小棒图,指导列竖式。

根据适才摆小棒的过程,你们会列竖式解答吗?请小组同

学互相讨论一下,列竖式时怎样计较。

问题:

(1)个位上的“1”减“6”不敷减,怎么办?

(2)十位上退1之后,还剩几?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是

5减1,还是4减1?为什么?

3、汇报交换。

(1)个位上1减6不敷减,怎么办?

生1:个位上不够减,可以从十位借1当10,再减。

生2:不够减可以从十位借。

生3:刚才我们摆小棒是从一捆里减去6根,我想先从十

退一,也就是10先减去6,再把剩下的4和被减数个位上的

相加得5o

生4:从个位上加十再减。

板书:51

-36

5

(2)十位上的算法。

十位上被个位借1之后,还剩4个十,减去3个十就是1

个十。

板书:411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51

-36

15'

(设计意图:紧扣课本的例题,并深入挖掘课本素质,让

学生进一步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详细操作方法和注

意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归结能力。)

4、研究例3。

50-24=

你们会算吗?谁能说说个位上减4该怎么减呢?(个位上

减4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要算10减4。)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小我订正。

410

5个位:10-4二6

-24十位:5-1=4,4-2=2

--------合并:2个十和6个一是26。

26

三、巩固练,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

做完后,集体订正,然后小组讨论,笔算退位减法要注意

什么?

(1)写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2)计算时,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

2、出示图片,考虑踢足球的比打篮球的学生多多少人?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