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局部修订说明本标准此次局部修订工作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9〕8号)要求,由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完成。本次局部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的有关要求,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将原标准中强制性条文(款)改为非强制性条文(款)。补充了临时用房与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防火间距不足时的防火措施。补充了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的消防设计和管理要求。增加了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采用永临结合消防设施的要求。增加了既有建筑内部改造装修时施工现场的消防设计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修订报批稿,调整了施工现场灭火器配置要求。补充了施工现场消防供水有效性措施和消火栓减压要求。增加了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施工期临时避难场所的设置规定。补充了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分级管理和审批权限的规定。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此次局部修订涉及的条文共47条,其中:(1)原强制性条文改为推荐性条文的有12条;(2)其他因素需完善的条文有35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标准》GB/T50720—20XX局部修订对照表(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带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现行《规范》条文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1总则1总则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等各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和既有建筑改造等各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消防安全技术及管理要求。1.0.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不同施工现场的火灾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取可靠防火措施,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适用。1.0.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消防安全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不同施工现场的火灾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取可靠防火措施,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适用。新增条文。1.0.3A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宜采用信息化消防安全管理技术和智能化消防设施。1.0.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防火消防安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总平面布局3总平面布局3.2.1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3.2.1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3.3.2临时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消防车道宜为环形,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时,应在消防车道尽端设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2临时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3临时消防车道的右侧应设置消防车行进路线指示标识。4临时消防车道路基、路面及其下部设施应能承受消防车通行压力及工作荷载。3.3.2临时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消防车道宜为环形,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在建工程主体的一个长边设置临时消防车道,并在消防车道尽端设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高度超过100m在建工程周边应设置环形临时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其两个长边分别设置临时消防车道,并在车道尽端设置回车场,回车场尺寸不宜小于18m×18m。2高度超过100m在建工程临时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5m,其他临时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3临时消防车道的右侧应设置消防车行进路线指示醒目标识。4临时消防车道路基、路面及其下部设施应能承受消防车通行压力及工作荷载。3.3.4临时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应在在建工程装饰装修阶段设置。2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应设置在成组布置的临时用房场地的长边一侧及在建工程的长边一侧。3临时救援场地宽度应满足消防车正常操作要求,且不应小于6m,与在建工程外脚手架的净距不宜小于2m,且不宜超过6m。3.3.4临时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宜在在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前投入使用,并应在在建工程装饰装修阶段设置施工前投入使用。2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应设置在成组布置的临时用房场地的长边一侧及在建工程的长边一侧。3临时救援场地应满足消防车正常操作要求,且不应小于6m,与在建工程外脚手架的净距不宜小于2m,且不宜超过6m。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临时救援场地。其长度和宽度应符合表3.3.4的要求。表3.3.4临时消防救援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序号建筑高度h(m)长度(m)宽度(m)1h≤10015102100<h≤25020103h>25025154临时救援场地连续布置确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其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5临时救援场地与在建工程突出物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宜超过10m。6在建工程与临时救援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应设置能直接进入其内的入口。7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施工时,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应利用原有消防救援场地,并应保持通畅。4建筑防火4建筑防火4.2.1宿舍、办公用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2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m2。3层数为3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置至少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25m。4单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m;双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m。5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6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2,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100m2。7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m;房间建筑面积超过50m2时,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8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顶板基层底面。4.2.1宿舍、办公用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2建筑层数不应超过3层,每层任一层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m2。3层数为3层或每层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00m2时,应设置至少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房间疏散门至疏散楼梯的最大疏散距离不应大于25m。4单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0m;双面布置用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m。5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6宿舍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m2,其他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l00m2。7房间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8m;房间建筑面积超过50m2时,房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2m。8隔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顶板基层底面。4.2.2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可燃材料库房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4.2.2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厨房操作间、锅炉房、可燃材料库房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4.3.1在建工程作业场所的临时疏散通道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建造,并应与在建工程结构施工同步设置,也可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楼梯。4.3.1在建工程作业场所的临时疏散通道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建造,并应与在建工程结构施工同步设置,也可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具备安全疏散条件的水平结构、楼梯。4.3.2在建工程作业场所临时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2设置在地面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5m;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楼梯作临时疏散通道时,其净宽度不宜小于1.0m;用于疏散的爬梯及设置在脚手架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6m。3临时疏散通道为坡道,且坡度大于25°时,应修建楼梯或台阶踏步或设置防滑条。4临时疏散通道不宜采用爬梯,确需采用时,应采取可靠固定措施。5临时疏散通道的侧面为临空面时,应沿临空面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栏杆。6临时疏散通道设置在脚手架上时,脚手架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7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识。8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照明设施。4.3.2在建工程作业场所临时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疏散通道可采用难燃性材料,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2设置在地面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5m;利用在建工程施工完毕的水平结构、楼梯作临时疏散通道时,其净宽度不宜小于1.0m;用于疏散的爬梯及设置在脚手架上的临时疏散通道,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6m。3临时疏散通道为坡道,且坡度大于25°时,应修建楼梯或台阶踏步或设置防滑条。4临时疏散通道不宜采用爬梯,确需采用时,应采取可靠固定措施。5临时疏散通道的侧面为临空面时,应沿临空面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栏杆,且扶手与通道底面之间至少应设置一道中间栏杆。疏散通道的防护栏杆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的相关规定。6临时疏散通道设置在脚手架上时,脚手架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7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醒目的疏散指示标识标志。8临时疏散通道应设置应急照明设施。9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装饰装修阶段,各楼层通往临时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等部位的门洞处宜采取设置临时乙级防火门、防火隔烟帘等防火隔烟措施。新增条文。4.3.2A在建工程加层扩建,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处于同一竖向投影范围之内,施工区域应设置至少一条独立的临时疏散通道,确有困难不能设置时,应设置临时避难场所。4.3.3既有建筑进行扩建、改建施工时,必须明确划分施工区和非施工区。施工区不得营业、使用和居住;非施工区继续营业、使用和居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分隔。2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4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疏散演练。5外脚手架搭设不应影响安全疏散、消防车正常通行及灭火救援操作,外脚手架搭设长度不应超过该建筑物外立面周长的1/2。4.3.3既有建筑工程进行扩建、改建施工时,必须明确划分施工区和非施工区。施工区不得营业、使用和居住;非施工区继续营业、使用和居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烧体隔墙进行防火分隔。2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和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4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应组织疏散演练。5外脚手架搭设不应影响安全疏散、消防车正常通行及灭火救援操作,外脚手架搭设长度不应超过该建筑物外立面周长的1/2。新增条文。4.3.3A既有建筑改造应划分施工区和非施工区。施工区不得营业、使用和居住;非施工区确需继续营业、使用和居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既有建筑改造范围为整体、任一整层或任一防火分区时,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甲级防火门进行防火分隔。2既有建筑改造范围为任一整层或任一防火分区的局部时,当局部改造或内部装修面积不大于整层面积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规定的最大允许防火分区面积的5%且不大于200m2,施工区和非施工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进行防火分隔;否则,应按照本条第1款规定进行防火分隔。3施工区应设置疏散门,当局部改造或内部装修面积不大于200m2时疏散门不应少于1个,面积大于200m2时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4非施工区内的消防设施应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应落实日常值班及消防安全管理制度。5施工区的消防安全应配有专人值守,发生火情应能立即处置。6施工单位应向居住和使用者告知建筑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的位置。4.3.4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宜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搭设,下列工程的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1高层建筑。2既有建筑改造工程。4.3.4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宜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搭设,下列工程的外脚手架、支模架的架体应采用不燃材料搭设:1高层建筑。2既有建筑改造或装修工程。3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4木结构建筑。4.3.5下列安全防护网应采用阻燃型安全防护网:1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2既有建筑外墙改造时,其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3临时疏散通道的安全防护网。4.3.5下列部位的安全防护网应采用阻燃型安全防护网:1高层建筑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2既有建筑外墙改造时,其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3临时疏散通道的安全防护网。4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外脚手架的安全防护网。5木结构建筑。新增条文。4.3.8施工现场焊接、切割等易产生火花的施工作业时,应设置接火装置。5临时消防设施5临时消防设施5.1.1施工现场应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和应急照明等临时消防设施。5.1.1施工现场应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等临时消防设施。5.1.4施工现场的消火栓泵应采用专用消防配电线路。专用消防配电线路应自施工现场总配电箱的总断路器上端接入,且应保持不间断供电。5.1.4施工现场的消火栓泵应采用专用消防配电线路。专用消防配电线路应自施工现场总配电箱的总断路器上端接入,且应保持不间断供电。5.1.5地下工程的施工作业场所宜配备防毒面具。5.1.5地下工程的施工作业场所宜配备防毒面具应设置消防安全器材储存室(箱),并配备过滤式自救呼吸器、强光手电、破拆工具等消防器材。5.1.6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贮水池、消火栓泵、室内消火栓栓口、室内消防竖管及水泵接合器等应设置醒目标识。5.1.6临时消防给水系统的贮水池、消火栓泵、室内消火栓栓口、室内消防竖立管及水泵接合器等应设置醒目标识。5.2.2施工现场灭火器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灭火器的类型应与配备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相匹配。2灭火器的最低配置标准应符合表5.2.2-1的规定。表5.2.2-1灭火器的最低配置标准项目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火灾单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单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B)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及使用场所3A5089B0.5固定动火作业点3A5089B0.5临时动火作业点2A5055B0.5可燃材料存放、加工及使用场所2A7555B1.0厨房操作间、锅炉房2A7555B1.0自备发电机房2A7555B1.0变配电房2A7555B1.0办公用房、宿舍1A100——5.2.2施工现场灭火器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灭火器的类型应与配备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相匹配。2灭火器的最低配置标准应符合表5.2.2-1的规定。表5.2.2-1灭火器的最低配置标准项目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火灾单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单具灭火器最小灭火级别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B)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及使用场所34A54089B0.51.0固定动火作业点34A54089B0.51.0临时动火作业点24A5405589B0.51.0可燃材料存放、加工及使用场所23A75605534B13.0厨房操作间、锅炉房23A75605534B13.0自备发电机房23A75605534B13.0变配电房23A75605534B13.0办公用房、宿舍12A100——5.3.5临时用房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5的规定。表5.3.5临时用房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水量临时用房的建筑面积之和火灾延续时间(h)消火栓用水量(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1000<面积≤50001105面积>50001555.3.5临时用房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消火栓设计水量不应小于表5.3.5的规定。表5.3.5临时用房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消火栓设计水量临时用房的建筑面积之和A(m2)火灾延续时间(h)消火栓用水设计流量(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1000<面积A≤50001105面积A>50001555.3.6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6的规定。表5.3.6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室外消防用水量在建工程(单体)体积火灾延续时间(h)消火栓用水量(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10000<体积≤300001155体积>3000022055.3.6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消火栓设计水量不应小于表5.3.6的规定。表5.3.6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外消防用消火栓设计水量在建工程(单体)体积V(m3)火灾延续时间(h)消火栓用水设计流量(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10000<体积V≤300001155体积V>3000022055.3.8建筑高度大于24m或单体体积超过30000m3的在建工程,应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5.3.8建筑高度大于24m或单体体积超过30000m3的在建工程,应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应采用永临结合消防给水系统,其他在建工程宜采用永临结合消防给水系统。2永临结合消防给水系统应包括消防水池(箱)、消防水泵房、消防给水立管等消防给水设施。5.3.9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5.3.9的规定。表5.3.9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水量建筑高度、在建工程体积(单体)火灾延续时间(h)消火栓用水量(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24m<建筑高度≤50m或30000m3<体积≤50000m31105建筑高度>50m或体积>50000m311555.3.9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消火栓设计水量不应小于表5.3.9的规定。表5.3.9在建工程的临时室内消防用消火栓设计水量建筑高度h(m)、在建工程(单体)体积(单体)V(m3)火灾延续时间(h)消火栓用水设计流量(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L/s)24<h≤50或30000<V≤50000110550<h≤100或50000<V≤1000001155h>100或V>10000022055.3.10在建工程临时室内消防竖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消防竖管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消防人员操作,其数量不应少于2根,当结构封顶时,应将消防竖管设置成环状。2消防竖管的管径应根据在建工程临时消防用水量、竖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DNl00。5.3.10在建工程临时室内消防立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消防竖立管的设置位置应便于消防人员操作,其数量不应少于2根,当结构封顶或消火栓系统分区所在的结构楼层完成时,应将消防竖立管设置成环状。2消防竖立管的管径应根据在建工程临时消防用水量、竖立管内水流计算速度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DN100。5.3.12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在建工程,各结构层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接口及消防软管接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消火栓接口及软管接口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2消火栓接口的前端应设置截止阀。3消火栓接口或软管接口的间距,多层建筑不应大于50m,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5.3.12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在建工程,各结构层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接口及消防软管接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消火栓接口及软管接口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2消火栓接口的前端应设置截止阀。3消火栓接口或软管接口的间距,多层建筑不应大于50m,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5.3.13在建工程结构施工完毕的每层楼梯处应设置消防水枪、水带及软管,且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2套。5.3.13在建工程结构施工完毕的每层楼梯室内消火栓处应设置消防水枪、消防水带及软管,且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2套。5.3.14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应在适当楼层增设临时中转水池及加压水泵。中转水池的有效容积不应少于10m3,上、下两个中转水池的高差不宜超过100m。5.3.14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应在适当楼层增设临时中转输水池(箱)及加压水泵。中转输水池(箱)的有效容积不应少于10m3,上、下两个中转输水池(箱)的高差不宜超过100m。新增条文。5.3.15A消火栓栓口动压力不应大于0.50MPa;当大于0.50MPa时应设置减压装置。新增条文。5.3.16A消防水池(箱)应设置就地水位显示装置,当装置具有最高和最低水位报警功能时,应连接至值班室或有人值守的地点。5.3.17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应与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并设置,但应设置将生产、生活用水转为消防用水的应急阀门。应急阀门不应超过2个,且应设置在易于操作的场所,并应设置明显标识。5.3.17施工现场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应宜与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合并独立设置,当合并设置时,但应设置将生产、生活用水转为消防用水的应急阀门。应急阀门不应超过2个,且应设置在易于操作的场所,并应设置明显标识。5.3.18严寒和寒冷地区的现场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5.3.18严寒和寒冷地区结冰期的现场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应采取防冻措施。5.4.1施工现场的下列场所应配备临时应急照明:1自备发电机房及变配电房。2水泵房。3无天然采光的作业场所及疏散通道。4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的室内疏散通道。5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场所。5.4.1施工现场的下列场所应配备临时应急照明:1自备发电机房及变配电房。2消防水泵房。3无天然采光的作业场所及疏散通道。4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的室内疏散通道。4A临时避难场所。5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场所。5.4.2作业场所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正常工作所需照度的90%,疏散通道的照度值不应小于0.5lx。5.4.2自备发电机房、变配电房及消防水泵房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作业场所,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正常工作所需照度的90%,疏散通道的照度值不应小于1.0lx,临时避难场所的照度值不低于3.0lx。5.4.3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选用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灯具,自备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5.4.3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选用自备电源的消防应急照明灯具,自备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不应小于90min。2其他在建工程,不应小于60min。新增章节5.5临时避难场所新增条文。5.5.1高度超过100m的在建工程应结合或利用永久避难层(间)设置临时避难场所,并应在装饰装修施工前投入使用。新增条文。5.5.2临时避难场所应由在建工程避难层(间)主体结构、围护结构、临时防火门和防火窗等组成。临时避难场所的临时防火门、窗的耐火性能不应低于乙级。新增条文。5.5.3临时避难场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面距临时避难场所的垂直距离不宜超过50m。2宜采用外窗自然通风防烟方式,且外窗宜在两个朝向设置。3避难场所内预留的孔口应进行防火封堵。4宜设置应急通讯设施、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等。5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灭火器。6防火管理6防火管理6.2.1用于在建工程的保温、防水、装饰及防腐等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6.2.1用于在建工程的保温、防水、装饰及防腐等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6.2.3室内使用油漆及其有机溶剂、乙二胺、冷底子油等易挥发产生易燃气体的物资作业时,应保持良好通风,作业场所严禁明火,并应避免产生静电。6.2.3室内使用油漆及其有机溶剂、乙二胺、冷底子油等易挥发产生易燃气体的物资作业时,应保持良好通风,作业场所严禁明火,并应避免产生静电。新增条文。6.2.5在施工现场存放和使用可燃、易燃物品较多,易发生火灾且蔓延较快的危险部位,应设置临时局部应用自动喷水灭火设施。6.3.1施工现场用火应符合下列规定:1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许可证的签发人收到动火申请后,应前往现场查验并确认动火作业的防火措施落实后,再签发动火许可证。2动火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3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的可燃物进行清理;作业现场及其附近无法移走的可燃物应采用不然材料对其覆盖或隔离。4施工作业安排时,宜将动火作业安排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业前进行。确需在使用可燃建筑材料的施工作业之后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5裸露的可燃材料上严禁直接进行动火作业。6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应配备灭火器材,并应设置动火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每个动火作业点均应设置1个监护人。7五级(含五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焊接、切割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