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网络问政中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及对策_第1页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网络问政中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及对策_第2页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网络问政中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及对策_第3页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网络问政中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及对策_第4页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论网络问政中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摘要网络政治对于拓宽参政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维护政府形象、建设阳光政府、突出民主本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网络问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问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现实问题,以及提出了网络问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建设路径。关键词:网络问政;政府公信力;不足;提升对策

网络问政及政府公信力概述网络问政基本内涵网络问政是指政府通过相关网站了解人民意愿,了解民情,凝聚人民智慧,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网络问政的“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政治参与者的多元化。社会各阶层都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底层民众的声音有一个传达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第二,扩大政治参与者的潜力很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正在增加。第三,与传统的民主形式相比,网络问政可以借助电子网络实现公众的有效参与。第四,网络问政是通过参与者的积极参与来实现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网络与社会和政府互动,让社会和政府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将积极推动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因此,网络问政本质上是指人们倾向于选择网络,通过网络等新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从而实现自身参与政治的新的民主形式。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笔者从政府与公众互动的角度对政府公信力进行了界定,即公众对政府行政能力的满意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政府获得公众信任的能力。主要有四个判断标准:政府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政府应该是一个以公民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政府应该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政府应该透明。政府公信力事关社会稳定。只有严格执行上述四项标准,政府才能更好地获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网络问政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网络问政拓宽了公众参与和讨论政治的渠道。这是推进我国政府治理的重要途径,对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网络问政为政府公信力建设创新提供了平台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问政正在兴起并受到政府和公众的欢迎。网络问政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QQ、博客、网上信访、留言板、电子文件等网络办公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传统的政府运行模式存在多层次的弊端,层次的多少与信息传递的速度成反比,与信息传递的失真成正比。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加重了信息传递的负担,增加了信息丢失的可能性,因此,政府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是新的生存环境的必然要求。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社会变革的步伐,增加了社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政府做出快速的决策反应。在新形势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掌握并善于运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积极与网民沟通,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活性和及时性。网络问政开辟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新途径微博、留言板和其他新的沟通工具为政府展示自身形象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由于新的沟通工具具有沟通速度快、沟通渠道便捷的特点,对提升政府公信力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此外,新的通讯工具大大降低了政府运营成本,提高了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网络问政条件下,政府执行力的提高是政府公信力提高的表现。此外,网络问政是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回应和公众的反馈非常重要。要求政府提高政策信息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并给予积极反馈,使政策更加符合广大公众的利益和要求,从而有效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网络问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面临的不足网络问政制度规范不够健全,缺乏长效机制网络反映民意是网络政治的新渠道。然而,目前我国有关网络管理和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与互联网的发展相比,现有的网络监管法律法规仍然滞后,可操作性较弱。也没有评估机制来规范这一问题,例如互联网用户的满意度、对互联网用户的建议和建议,以及政府应该采取的反馈方式。在网络政治进程中,对一些低质量的网民没有明确的制度限制,导致一些网民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传播低俗文化,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扰乱社会秩序,给政府管理人员带来工作干扰。毫无疑问,制度和规范的缺陷提高了一些别有用心、素质低下的人的便利性,从而扩大了公众对政府的怀疑,增加了公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网络政治长效机制是确保网络政治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一套制度。然而,目前,网络政治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形式化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很容易导致党委、政府、官员和公民对网络政治缺乏热情的可能性。“积极回应,消极处理”影响政府公信力在《中国青年报》的政府公信力调查中,88.7%的人认为“正面回应、负面对待”对政府公信力有负面影响。目前,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应对和处理网络公共事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调查为形式;无反应或反应缓慢;积极回应、消极对待等。政府对热点事件的“不回应或缓慢回应”和“积极回应和消极对待”的态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说,“积极应对、消极对待”是政府对问题态度的“升级”,是一种更“聪明”的做法。对政府来说,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媒体和公众的深入调查和后续报道,虽然表面上是积极的,但实际上被搁置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政府官员只想敷衍了事,保护自己,逃避责任,无视人民的利益,这严重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负责任政府的形象。政府封闭隐瞒负面信息诱发公众不满情绪在政府公信力建设过程中,政府对公众的信任是公众信任政府的前提。一切事物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以信任交换信任”也是如此。换言之,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只会是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不赞同,最终会加剧政府的信任危机。在新形势下,官员们坚持“官方标准”的理念,仍然试图通过自己的身份和权威关闭信息或隐瞒、谎报事故信息,这只会适得其反,加速事件的传播和恶化,加剧公众对政府的怀疑。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关闭信息的手段,其实质是政府对公众缺乏信任。事发后,地方政府及其相关人员出于自身或地方利益的考虑,往往采取隐瞒报道的方式。他们被迫向上级报告并将相关信息告知公众,直到问题发展到无法通过“掩盖”、“掩盖”和“施压”工作为止。网络问政使这些解决问题的传统手段受到严重挑战。一旦真相在互联网上传播,官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不能逃避责任。近年来,在一系列突发性热点事件中,由于政府关闭信息或隐瞒虚假事故信息,未及时得到合理处理,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公众对政府的疑虑和不满加剧,政府的行政权力和公信力严重削弱。贪污腐败现象频发严重削弱政府公信力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廉政建设。1949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保持全党的艰苦奋斗作风。未能解决执政党造成的腐败问题将导致“死亡和政治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努力做到政府廉洁高效,切实为人民服务,可见国家领导人对反腐倡廉的重视和决心。但是,一些官员仍然知法犯法,贪污贿赂现象屡禁不止。通过互联网,这些官员的腐败行为已被曝光,比如“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安徽安庆王成的“香艳日记门”,“表哥”杨达才,“房姐”龚爱爱,以及湖南郴州“官煤勾结”窝案等。这些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公众在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愤怒,对官员的认可度下降,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我国网络问政背景下政府公信力建设路径在信息时代,网络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一旦各种不为公众所知的信息被曝光,政府的公信力将面临严重危机。政府在处理公众舆论事件方面有很大的压力,但依靠传统的关闭信息的方式来平息风暴是适得其反的。在这种形势下,加强信息公开,建设阳光政府势在必行。保持信息公开,加强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在网络问政条件下,信息的传播渠道是多样化的,如微博、QQ、留言板等,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渠道。此外,信息还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范围大、内容多样等特点。所谓阻塞比稀疏好,隐藏比干燥好。与其封锁信息,让公众猜测,不如保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让公众知道事情的真相,并将信息暴露在阳光下,这样公众可以在对事情做出全面判断的基础上增加对政府的信任。网络问政是政府与公众互动的过程。公众可以评估政府的行为,并对网络热点事件发表意见。在应对网络热点事件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利用网络问政的互动特性,通过这个网络平台认真听取公众的诉求和建议,积极引导公众了解真相,使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些官员对网络问政的互动性缺乏了解,认为网络问政消耗精力,是他们自己的额外工作,因此他们不关注网络舆论。网络问政中存在一种应对心态,这使得网络问政成为一种“走过场”,变得虚无缥缈,从而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强化网络监督机制,有效防治权力腐败要从体制内外两方面系统构建监督制约机制。在加强体制内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体制外监督的作用。邓小平曾经说过:“实施党的内部监督,还需要人民和党外人士对我们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在网络问政语境下,制度外的监督更多地体现在网络监督上。其实就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参与者多、使用方便等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发布或宣传社会上的一些新闻或事件,接受群众的集体监督。网络监督的本质是人的监督。反腐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公众的积极参与是反腐败斗争的强大支持力量。呼吁互联网用户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中国网民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引导和鼓励网民参政,揭露官员的违法行为,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干预,为有关部门惩治腐败提供相关线索和信息。网民的力量是巨大的,潜力是无限的。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反腐斗争,是中国反腐斗争的有力支撑。倡导网络媒体参与反腐倡廉的信息传播网络媒体的后续报道可以让公众和政府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在网民参与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腐败案件的查处。它一方面可以使官员受到相应的惩罚,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当然,虽然网络监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互联网用户的非理性行为往往会导致侵权,比如“人肉搜索”。虽然这有利于中国预防和控制腐败,但却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因此,在网络监督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规范网民和网络媒体的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腐败,重塑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

结束语总之,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政治受到了公众的欢迎。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打破传统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公开人们尚未了解的各种信息。人们开始理性地思考政府的行为,并质疑政府。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因此,现代政府应完善问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加强网络监管,系统提高政府公信力。致谢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悉心指导,是您们的指点才让我高质量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风格,使我深受启发。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次,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给予我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支持我完成学业,增强面对生活和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参考文献[1]谷丽.我国政府网络回应效能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