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测试题_第1页
环境科学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测试题_第2页
环境科学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测试题_第3页
环境科学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测试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试卷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综合试卷第=PAGE1*22页(共=NUMPAGES1*22页)PAGE①姓名所在地区姓名所在地区身份证号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则包括: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以人为本,保护优先

c.依法治理,强化责任

d.以上都是

2.水污染治理中,以下哪种方法属于物理方法?

a.活性炭吸附

b.生物处理

c.化学沉淀

d.以上都不是

3.空气污染治理中,以下哪种设备属于脱硫脱硝设备?

a.湿式脱硫塔

b.烟气洗涤器

c.活性炭吸附器

d.粉尘过滤器

4.固体废物处理中,以下哪种方法属于生物处理?

a.填埋

b.焚烧

c.堆肥

d.破碎

5.噪声污染治理中,以下哪种措施属于减噪措施?

a.隔音墙

b.减噪材料

c.植被覆盖

d.以上都是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d

解题思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则涵盖了预防、以人为本、依法治理等多个方面,因此选项d“以上都是”是正确的。

2.答案:a

解题思路:活性炭吸附是一种物理吸附过程,通过物理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而生物处理和化学沉淀则涉及生物和化学反应,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3.答案:a

解题思路:湿式脱硫塔是用于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设备,属于脱硫脱硝设备,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4.答案:c

解题思路:堆肥是一种生物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固体废物转化为肥料,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5.答案:d

解题思路:隔音墙、减噪材料和植被覆盖都是减少噪声传播的有效措施,因此选项d“以上都是”是正确的。二、填空题1.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三大类。

2.水污染治理中,絮凝沉淀方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3.空气污染治理中,吸附方法主要用于去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4.固体废物处理中,堆肥化方法主要用于处理有机废物。

5.噪声污染治理中,吸声和隔声方法主要用于降低噪声传播。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1.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2.絮凝沉淀

3.吸附

4.堆肥化

5.吸声和隔声

解题思路:

1.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按照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方法(如过滤、沉淀)、化学方法(如中和、氧化还原)、生物方法(如生物降解、堆肥化)三大类。

2.絮凝沉淀方法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的沉淀或过滤处理。

3.吸附方法利用吸附剂对大气中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从而净化空气。

4.堆肥化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实现资源化利用。

5.吸声和隔声方法通过材料和结构设计,吸收或阻挡噪声传播,降低噪声污染。三、判断题1.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只关注污染物的去除,不涉及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

2.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处理方法只适用于有机污染物。()

3.空气污染治理中,脱硫脱硝设备可以同时去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4.固体废物处理中,填埋方法是最经济、最简单的方法。()

5.噪声污染治理中,隔声墙可以有效降低噪声传播。()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不仅关注污染物的去除,还注重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例如废物回收利用、污染物的转化等都是资源化利用的体现。

2.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水污染治理中的生物处理方法不仅适用于有机污染物,也适用于部分无机污染物。例如某些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3.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脱硫脱硝设备是空气污染治理中常用的设备,它们可以同时去除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有效减少大气污染。

4.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填埋方法虽然经济且操作简单,但长期来看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较大。现代固体废物处理更倾向于采用焚烧、堆肥、回收等更为环保的方法。

5.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隔声墙是一种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通过物理阻挡和吸收噪声,可以显著降低噪声传播到敏感区域,从而降低噪声污染。四、简答题1.简述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则。

答案: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则包括:

(1)源头控制原则:优先考虑源头削减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

(2)全过程控制原则:对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处理和处置全过程进行控制;

(3)综合防治原则:采取多种治理技术相结合,实现污染物的有效控制;

(4)经济效益原则: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治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5)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保意识。

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原则,然后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每个原则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2.简述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答案:

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其优缺点

优点:

(1)处理效果好,能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

(2)运行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3)操作简单,易于管理。

缺点:

(1)处理时间长,对环境适应性较差;

(2)受温度、pH值等因素影响较大;

(3)剩余污泥处理困难。

解题思路:

阐述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然后分别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3.简述空气污染治理中脱硫脱硝设备的原理及作用。

答案:

空气污染治理中脱硫脱硝设备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其原理及作用

原理:

(1)脱硫:利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石膏;

(2)脱硝: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

作用:

(1)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浓度;

(2)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题思路:

阐述脱硫脱硝设备的原理,然后分别从原理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4.简述固体废物处理中堆肥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答案:

固体废物处理中堆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其原理及适用范围

原理:

(1)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热量;

(2)腐殖质形成,提高土壤肥力。

适用范围:

(1)适用于有机固体废物的处理,如厨余垃圾、园林废弃物等;

(2)适用于农业、林业等领域,提高土壤肥力;

(3)适用于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固体废物处理设施。

解题思路:

阐述堆肥方法的原理,然后从原理和适用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5.简述噪声污染治理中隔声墙的设计原则及效果。

答案:

噪声污染治理中隔声墙的设计原则及效果

设计原则:

(1)隔声功能好,能有效降低噪声传播;

(2)结构稳定,耐久性好;

(3)美观大方,与周围环境协调。

效果:

(1)降低噪声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2)保护居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降低噪声投诉,维护社会和谐。

解题思路:

阐述隔声墙的设计原则,然后从设计原则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五、论述题1.论述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解题思路:

在此论述中,首先需要阐述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影响,然后详细分析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具体作用。可以包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遵守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进行说明,最后总结治理技术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论述水污染治理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解题思路:

分别针对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水污染治理方法进行论述。首先简要介绍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景,然后分析其优缺点,如处理效果、成本、技术成熟度、环境影响等。举例说明不同方法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总结每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3.论述空气污染治理中,脱硫脱硝、除尘、脱汞等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解题思路:

概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分别对脱硫脱硝、除尘、脱汞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论述,包括技术原理、设备要求、应用效果等。分析这些技术的应用现状,如政策推动、市场接受度等。探讨这些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需求等。

4.论述固体废物处理中,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解题思路:

论述固体废物处理的背景和重要性。对填埋、焚烧、堆肥三种主要处理方法进行逐一分析,包括各自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处理效果、环境影响及成本效益。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不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互补性。

5.论述噪声污染治理中,隔声、吸声、减噪等措施的应用及效果。

解题思路:

首先介绍噪声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接着,论述隔声、吸声、减噪等治理措施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式。分析这些措施在噪声治理中的实际效果,如降低噪声等级、改善居住环境等。讨论不同措施的选择依据和实际案例分析,最后探讨未来噪声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保障企业社会责任和法律法规遵守。

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

减少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水污染治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物理方法:适用于悬浮物、沉淀物等大颗粒污染物的去除;优点是处理效率高,缺点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化学方法:适用于有机物、重金属等难以降解污染物的去除;优点是处理效果显著,缺点是处理成本高,二次污染风险大。

生物方法:适用于有机物污染物的降解;优点是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缺点是处理时间长,适用范围有限。

3.空气污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脱硫脱硝技术:已在燃煤、发电等领域广泛应用,未来将向高效、低耗方向发展。

除尘技术:广泛应用在工业、交通等领域,技术将继续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脱汞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将得到广泛应用。

4.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填埋:适用范围广,成本低,但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焚烧:处理效率高,但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需严格控制。

堆肥:适用于有机固体废物,处理成本低,但处理周期长。

5.噪声污染治理措施及其效果:

隔声、吸声、减噪措施可有效降低噪声污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选择措施时应根据噪声源类型、噪声等级和环境要求综合考虑。六、案例分析题1.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离子,请分析如何对其进行处理。

a.问题背景

b.处理方法

1.物理法:吸附、沉淀、过滤等

2.化学法: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络合等

3.生物法:利用微生物降解

c.技术选择与实施

d.处理效果与监测

2.某炼油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请分析如何对其进行治理。

a.问题背景

b.治理方法

1.催化燃烧法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转化

3.物理吸附法:活性炭吸附

c.技术选择与实施

d.治理效果与监测

3.某垃圾处理场采用填埋法处理垃圾,请分析其优缺点及改进措施。

a.问题背景

b.填埋法的优缺点

1.优点:处理量大,成本相对较低

2.缺点:占用土地,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c.改进措施

1.严格的垃圾分类和预处理

2.使用渗滤液处理系统和甲烷回收系统

3.垃圾填埋场的长期管理和监测

d.环境影响与对策

4.某城市交通噪声污染严重,请分析如何对其进行治理。

a.问题背景

b.治理方法

1.交通管理:限制车辆通行,调整交通流量

2.隔音措施:隔音墙、道路绿化带

3.交通噪声源控制:更新低噪音车辆

c.治理策略与实施

d.治理效果评估

5.某工业园区内企业众多,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请分析如何进行综合治理。

a.问题背景

b.综合治理方法

1.空气污染物排放源控制:源头削减,优化生产工艺

2.末端治理:采用高效的废气处理技术

3.污染物监测与预警

c.治理实施步骤

d.治理效果与可持续发展

答案及解题思路:

1.答案:

a)化工厂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处理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b)根据废水性质和处理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组合,如吸附法配合化学沉淀法。

c)技术选择应考虑成本、处理效果和环境影响,实施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规。

d)处理效果通过定期监测重金属浓度来判断,保证达到排放标准。

解题思路:首先分析废水性质,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实施和效果评估。

2.答案:

a)炼油厂废气中的硫化氢处理方法包括催化燃烧、生物转化和物理吸附。

b)选择催化燃烧法或生物法,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最优方案。

c)技术实施需保证设备运行稳定,操作规范。

d)通过连续监测废气排放,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解题思路:根据废气成分和排放量,选择合适的治理技术,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3.答案:

a)垃圾填埋法的优点在于处理量大,但缺点是可能造成土壤和水污染。

b)改进措施包括严格分类、预处理和设置渗滤液处理系统。

c)长期管理和监测是防止二次污染的关键。

解题思路: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