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米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3.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课件1.将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复习导入你会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吗?2.另一端长的物体长,另一端短的物体短。
教学课件下图中,()色的铅笔长,()色的铅笔短?复习导入解答:红绿左端对齐右端长的那根长右端短的那根短
教学课件我们都用同样长的纸条量,结果会怎样?情景导入1
教学课件因为他们选用了不同的物体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结果不同。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量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情景导入2
教学课件尺子上面有长短不同的刻度线、数字,其中0所对的刻度线叫0刻度,1所对的刻度线叫1刻度……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尺子上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谁的测量方法正确?应该怎样测量?情景导入3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图中小男孩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大约是1厘米。可以根据生活常识判断,也可以实际测量上述物体的长度。A.图钉的长度B.手掌的宽度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大约是1厘米。AA.图钉的长度B.手掌的宽度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下面物体的长度各是几厘米?图中测量的方法是正确的,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铅笔:7厘米螺丝钉:5厘米羽毛:3厘米
教学课件图中红纸长()厘米。错误解答易错提醒7错解分析:尺子的0刻度没有对准物体的左端。
教学课件图中红纸长()厘米。正确解答易错提醒6因为物体的左端对准的是尺子上的刻度1,所以物体的长度应用所得结果减1。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1.判断:手机的厚度大约是10厘米。()根据生活常识判断,一般手机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①2.测量方法()是正确的。②没有将铅笔放平;③没有把尺子的左端对准0刻度,不能直接读数。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113.飞了几厘米?0到11之间的就是它飞行的距离。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94.爬了几厘米?因为是从刻度7开始量的,所以测量结果应是右侧刻度减7。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二5.第()只爬的路程长。先计算出两只分别爬的路程,再比较。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2.“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尺子上有什么?怎样用尺子测量长度?1.尺子上面有长短不同的刻度线、数字,其中0所对的刻度线叫0刻度,1所对的刻度线叫1刻度……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米2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2.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你知道怎样用尺子测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吗?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刻度,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课件第()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复习导入解答:二第一种测量方法没有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也没有把尺子放平。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
教学课件用“厘米”作单位量窗户的长度,要量很多次,太麻烦了。可以用米尺来测量窗户的长度。长度为1米的尺子叫米尺。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2米尺
教学课件1米有10个10厘米,就是100厘米探究新知1米=100厘米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填上合适的单位。判断长度时,可以结合实际经验,选择熟悉的物体为参照物进行判断。黑板长3()。课桌长50()。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米厘米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填一填。因为1米有10个10厘米,也就是1米是100厘米,所以2米=200厘米。2米=()厘米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200
教学课件比较大小。错误解答易错提醒<错解分析:忽略了数字后面的长度单位。2米○20厘米
教学课件比较大小。正确解答易错提醒>2米○20厘米比较物体的长度时,如果长度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长度单位再比较。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厘米米1.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判断:一根香蕉的长度大约是16米。()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直接判断,也可以找出一根香蕉实际测量一下。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②①3.教室长6(),小明身高120()。
①厘米②米结合实际经验进行选择。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1004.算一算。先计算出得数,再把这个数换算成用厘米做单位的数。5米-4米=()厘米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米厘米5.填上合适的单位。根据经验判断。房子高3()书厚4()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2.1米=100厘米。为什么有时候要用米尺量?厘米和米的关系是怎样的?1.量较长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要量好多次,可以用米尺来测量。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米3认识线段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2.会用直尺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数)。1.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基本特征。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1.认识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关系。2.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课件量一量。复习导入解答:4物体左端在刻度3上,要用7减去3,才是测量结果。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这是一条线段,可以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课件像这样直直的,两端有端点的就是线段。可以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线段有3个特点:(1)线段都是直的;
(2)有两个端点;
(3)线段可以量出长度。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注意什么呢?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与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相同:尺子的0刻度要与线段的一个端点对齐,另一个端点对着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你会用尺子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吗?探究新知(1)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2)在尺子的对应长度处先点两个点作为端点,再连线。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在线段下面画“√”根据线段的特点进行判断。()()()()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下面线段的长度是()厘米。线段的左端在0刻度上,另一端对着的数字是5,所以线段的长度是5厘米。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5下面线段的长度是()厘米。
教学课件判断:线段是不可以量出长度的。()错误解答易错提醒√错解分析:没有掌握线段的特点。
教学课件判断:线段是不可以量出长度的。()正确解答易错提醒×线段有3个特点:(1)线段都是直的;
(2)有两个端点;
(3)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③⑤1.下面是线段的有()。根据线段的特点来判断。
①②③④⑤⑥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判断:在一条直直的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符合线段的三个特点:(1)是直的;(2)在两点之间,说明有两个端点;(3)可以测量长度。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83.这条线段的长度是()厘米线段的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4.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尺子上4厘米的地方。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3455.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根据线段的特点找出每个图形上所有的线段。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2.(1)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几厘米的地方;(2)在尺子的对应长度处先点两个点作为端点,再连线。什么是线段?线段有哪些特点?怎样画指定长度的线段?1.
直直的,两端有端点的就是线段。线段有3个特点:(1)线段都是直的;
(2)有两个端点;
(3)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3.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的各部分名称。1.初步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2.掌握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的方法。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你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怎样计算吗?按照从左到右的数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剩下的数依次相加。
教学课件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复习导入解答:2+2+2=6图中表示的是3个2相加。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一共有多少个灯笼?4+2+3+3+2=14(个)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2+2+2+2+2=10(人)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4+4+4=12(人)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坐船的一共有多少人?5+5+5+5=20(人)
教学课件上面的算式中,第一道算式中加数不相同,剩下三道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算式中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算式,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如4个5相加等于20,也可以写成:5×4=20读作:5乘4等于204×5=20读作:4乘5等于20···乘号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乘号左右两边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2.读乘法算式要从左往右依次读,“×”读作“乘”。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2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教学课件横看,每行有6个书包,有3行。这是3个6。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是求3个6是多少。探究新知加法算式:6+6+6乘法算式:6×3或3×6
教学课件竖看,每列有3个书包,有6列。这是6个3。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是求6个3是多少。探究新知加法算式:3+3+3+3+3+3乘法算式:3×6或6×3
教学课件3个6的和与6个3的和相同,可以用上面的两个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见,用乘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更简便。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
。6×3=183×6=18·········因数因数积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图中表示的是4个2相加。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加法算式:2+2+2+2乘法算式:2×4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写算式时,将相应加数和相应加数的个数相乘。读算式时,“×”读作:乘。
5个3相加写作:
读作: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3×53乘5
教学课件判断:4+4可以写成4×4。()错误解答易错提醒√错解分析:没有理解加法与乘法的关系。4+4表示2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4×2或2×4。
教学课件判断:4+4可以写成4×4。()正确解答易错提醒×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要用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9×44×9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用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9+9+9+9()或()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判断:4+4+4=4×3。()4+4+4表示3个4相加,改成加法算式用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433×43.写出算式的意义并用乘法计算。图中表示的是4个3相加。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45乘44.写出乘法算式再读一读。图中表示4个5相加。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4+4+4=124×3=125.一共有多少个?(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图中表示的是3个4相加。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2.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左右两边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乘法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用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22的乘法口诀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2.熟练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1.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3.能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乘法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2.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可以把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
教学课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复习导入解答:7×44×5把乘法算式改成加法算式时,用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7+7+7+74+4+4+4+4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1辆车上坐2人,2辆车上坐几人?3辆、4辆……9辆车呢?
教学课件每辆过山车上坐2人,求几辆过山车上坐的人数,就是求几个2相加。数出1至9辆车的人数,根据数出的结果编口诀。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每一句乘法口诀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相乘的两个数,而且一般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后一部分是相乘的积。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车辆数人数乘法算式乘法口诀1辆2人2×1=21×2=2一二得二2辆4人2×2=42×2=4二二得四3辆6人2×3=63×2=6二三得六4辆8人2×4=84×2=8二四得八5辆10人2×5=105×2=10二五一十6辆12人2×6=126×2=12二六十二7辆14人2×7=147×2=14二七十四8辆16人2×8=168×2=16二八十六9量18人2×9=189×2=18二九十八
教学课件1.2的乘法口诀有9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2.利用2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出含有因数2的乘法算式的积。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计算。先看算式,找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1×1=2×6=2×8=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21216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计算2×5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在2的乘法口诀里,和5相关的是二五一十。A.二五十B.二五一十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B计算2×5所用的乘法口诀是()。
教学课件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错误解答易错提醒十错解分析:没有掌握2的乘法口诀。二五()二七()十四
教学课件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正确解答易错提醒一十二五()二七()十四乘法口诀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意添字或漏字。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6二三得六4二二得四1.计算并写出口诀。找出2中与3和2相关的口诀,先计算,再写口诀。3×2=()2×2=()口诀:口诀: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得二得六2.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找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再填空。一二()二三()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468103.根据乘法口诀填表。根据2的乘法口诀填数。自行车辆数12345车轮个数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4=84.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每串2个,共4串,就是求4个2相加是多少?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35.填上合适的单位。综合两个算式来考虑。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你知道2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吗?我来告诉你。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35的乘法口诀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2.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1.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3.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1.乘法的初步认识。2.对2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教学课件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复习导入解答:2×5把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2+2+2+2+2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1捆萝卜有5个,2捆萝卜有10个,3捆萝卜有几个?4捆、5捆……9捆萝卜呢?
教学课件每捆萝卜有5个,求几捆萝卜的个数,就是求几个5的和是多少。数出1至9捆萝卜的个数,根据数出的结果编口诀。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车辆数人数乘法算式乘法口诀1捆5个5×1=51×5=2一五得五2捆10个5×2=102×5=2二五一十3捆15个5×3=153×5=2三五十五4捆20个5×4=204×5=2四五二十5捆25个5×5=255×5=2五五二十五6捆30个5×6=306×5=2五六三十7捆35个5×7=357×5=2五七三十五8捆40个5×8=408×5=2五八四十9捆45个5×9=459×5=2五九四十五51015202530354045
教学课件1.5的乘法口诀有9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2.利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出含有因数5的乘法算式的积。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补全乘法口诀。根据5的乘法口诀填空。四五()五七()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二十三十五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看图列乘法算式,并写出用的乘法口诀。两堆苹果,每堆5个,表示有2个5。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5×2=102×5=10二五一十
教学课件判断:算式6×5=30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六五三十。()错误解答易错提醒√错解分析:没有掌握5的乘法口诀,误改了乘法口诀。
教学课件判断:算式6×5=30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六五三十。()正确解答易错提醒×乘法口诀中,通常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较大的数放在后面。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3×5=155×3=155×7=357×5=351.一句口诀写两个算式。将口诀中前两个数分别写在乘号前后。三五十五五七三十五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152510202.算一算。根据5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3×5=155×3=153.看图写乘法算式。每串3个,共有5串,表示有5个3。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4=20(元)4.一共需要多少钱?每个5元,共4个,表示有4个5。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5=25(个)5.共有多少个铃铛?每个手摇铃上有5个铃铛,共5个手摇铃,表示5个5。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你知道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吗?我来告诉你。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4解决问题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2.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1.巩固2和5的乘法口诀。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你知道2和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吗?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教学课件计算。复习导入解答:103518根据2和5的乘法口诀直接计算。2×5=5×7=2×9=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老师给9个班的同学发跳绳。
教学课件老师给9个班的同学发跳绳,每班发2根。求一共要发多少根,就是求9个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9或9×2。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2×9=18(根)或9×2=18(根)口答:一共要发18根。解答:
教学课件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每组5个,共3组,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3个5是多少。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5×3=15(个)口答:一共有15个正方体。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每组2个,共4组,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求4个2是多少。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2×4=8(个)口答:一共有8个正方体。
教学课件每个三好学生发5支铅笔,共有6个三好学生,需要几支铅笔?错误解答易错提醒5+6=11(支)口答:需要11支铅笔。错解分析:没有正确理解题意。
教学课件每个三好学生发5支铅笔,共有6个三好学生,需要几支铅笔?正确解答易错提醒5×6=30(支)口答:需要30支铅笔。每个三好学生发5支铅笔,共有6个三好学生,求需要几支铅笔,就是求6个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6=12(元)1.买6本需要多少钱?2元本求6个2是多少。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8=16(元)2.买8本需要多少钱?2元本求8个2是多少。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3=15(元)口答:笑笑需要付15元。3.笑笑需要付多少钱?求5个3是多少。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7=35(元)口答:李叔叔需要付35元。4.李叔叔需要付多少钱?求7个5是多少。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2=10(元)口答:淘气家需要付15元。5.两个大人带一个儿童,儿童免票,淘气家需要付多少钱?求2个5是多少。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乘法口诀有哪些用处?我知道。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同时根据相应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53的乘法口诀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2.熟练掌握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1.体会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3.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1.对乘法的初步认识。2.对2和5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教学课件买2本需要多少钱?复习导入解答:5×2=10(元)口答:买2本需要10元。每本故事书5元,求买2本需要多少钱,就是求2个5是多少。故事书5元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获奖人数书的本数
教学课件Supporterssaythattheeaseofuseofpresentationsoftwarecansavealotoftimeforpeoplewhootherwisewouldhaveusedothertypesofvisualaid—hand-drawnormechanicallytypesetslides,blackboardsorwhiteboards,oroverheadprojections.Easeofusealsoencouragesthosewhootherwisewouldnothaveusedvisualaids,orwouldnothavegivenapresentationatall,thedifferenceinneedsanddesiresofpresentersandaudienceshasbecomemorenoticeable.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本课件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部分内容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品整理不易,仅供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使用,禁止转载!每位获奖小朋友得到3本书,有9个小朋友获奖。要求几个小朋友获得书的本数,就是求几个3是多少。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获奖人数123456789书的本数369121518212427分别数出1~9个小朋友获得书的本数。
教学课件根据数出的结果编制乘法口诀。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乘法算式乘法口诀3×1=31×3=3一三得三3×2=62×3=6二三得六3×3=93×3=9三三得九3×4=124×3=12三四十二3×5=155×3=15三五十五3×6=186×3=18三六十八3×7=217×3=21三七二十一3×8=248×3=24三八二十四3×9=279×3=27三九二十七
教学课件1.3的乘法口诀有9句: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2.利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出含有因数3的乘法算式的积。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连线。先根据3的乘法口诀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连线。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看图列乘法算式,并写出用的乘法口诀。每行4朵花,共3行,表示有3个4。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4×3=123×4=12三四十二
教学课件判断:3的乘法口诀中,每两句的得数都差3。()错误解答易错提醒√错解分析:没有看清题意。
教学课件判断:3的乘法口诀中,每两句的得数都差3。()正确解答易错提醒×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得数都相差3。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1.连一连。将算式和相应的口诀连线。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159212.口算。用3的乘法口诀计算。3×5=3×3=3×7=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3
333三三得九3.想一想,填一填。每行3个,共3行,就是3个3。想:()个()
□×□=□口诀:
。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3×6=18(元)口答:买6本书需要18元。4.买6本书需要多少钱?求6个3是多少。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3×4=12(只)口答:一共有12只毛毛虫。5.一共有多少只毛毛虫?求4个3是多少。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你知道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吗?我来告诉你。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三九二十七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6乘加、乘减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2.会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1.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1.掌握2、3、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这些乘法口诀计算。2.能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课件看图列乘法算式。复习导入解答:3×3=9每组3个,共3组,就是求3个3是多少。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教学课件方法一:把每桌人数加起来,列加法算式计算。探究新知5+5+5+5+5+4=29(名)
教学课件方法二:前5桌每桌有5人,就是5个5,用乘法计算。再加上第六桌的4人,就是一共的人数。探究新知5×5+4=29(名)
教学课件方法三:把第6桌看成5人,就是6个5,用乘法计算。再减去第6桌多算的1人,就是一共的人数。探究新知6×5-4=29(名)或5×6-1=29(名)
教学课件第二种方法所列的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第三种方法所列的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就是乘加、乘减算式。探究新知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计算5×7+2时,先算()法,再算()法。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乘加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旋转木马里共有多少人?先把有3人的旋转木马数量相乘,再加上2人。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3×3+2=11(人)口答:旋转木马里共有11人。
教学课件共有多少个桃子?错误解答易错提醒3×5=15(个)错解分析:忘了减去多算的2个。
教学课件共有多少个桃子?正确解答易错提醒3×5-2=13(个)列式解决问题时,应该把多算的数量减去。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3171.计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2×3-3=5×3+2=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③②2.算式3×2-4先算(),再算()。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①加法②减法③乘法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3×5+2=173.看图列式计算。可以先算出前3行的数量,再加第4行的数量。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4+4=24(人)口答:一共有24人。4.一共有多少人?(列乘加算式)先算前4排的人数,再加4人。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5-1=24(人)口答:一共有24人。5.一共有多少人?(列乘减算式)把第5排看成5人,再减1人。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什么是乘加算式?什么是乘减算式?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1.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这样的算式是乘加算式。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这样的算式是乘减算式。2.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74的乘法口诀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2.熟练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1.体会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3.能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1.对乘法的初步认识。2.对2、3、5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教学课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复习导入解答:3×35×5用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相乘。3+3+35+5+5+5+5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1个小组有4人,2个小组有几人?3个、4个、5个……9个小组呢?
教学课件1个小组有4人,求几个小组的人数就是求几个4是多少。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获奖人数123456789书的本数4812162024283236分别数出1~9个小组的人数。组数人数
教学课件根据数出的结果编制乘法口诀。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乘法算式乘法口诀4×1=41×4=4一四得四4×2=82×4=8二四得八4×3=123×4=12三四十二4×4=164×4=16四四十六4×5=205×4=20四五二十4×6=246×4=24四六二十四4×7=287×4=28四七二十八4×8=328×4=32四八三十二4×9=369×4=36四九三十六
教学课件4的乘法口诀有9句: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21个1是几,怎么用乘法算式表示?口诀是什么?
教学课件1个1是1,用乘法算式表示是1×1=1,口诀是一一得一。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计算。根据口诀“四六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计算。4×6=4×8=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2432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共有几个球?每组4个,共2组,求共有多少个,就是求2个4是多少。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4×2=8(个)口答:共有8个球。
教学课件判断:根据四四十六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错误解答易错提醒√错解分析:根据“四四十六”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教学课件判断:根据四四十六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正确解答易错提醒×当乘法口诀中的两个数相同时,根据该乘法口诀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1×4=44×1=4一四得四1.看图写4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在4的乘法口诀中找出含1的。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4×9=369×4=362.根据口诀写算式。将口诀中的前两个数分别放在乘号前面,写两个乘法算式。四九三十六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4×4=163.看图列式计算。求4个4是多少。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8×4=32(个)口答:共有32个轮子。4.共有几个轮子?求8个4是多少。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4×4+1=17(人)口答:一共有17人。5.一共有多少人?把第1排看成4人,再加1人。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你知道4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吗?我来告诉你。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
教学课件“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1、国家意识。2、目标意识。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4、读书意识。5、主体意识。6、科研意识。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下课啦!
教学课件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8认识平均分
教学课件学习目标1.感受平均分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把实物按要求进行平均分。
教学课件复习导入1.对物品数量的了解。2.生活中对分物品的了解。
教学课件图中共有()颗糖,()个小朋友分这些糖。复习导入解答:82分别数出糖的数量和小朋友的数量。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1
教学课件可以列出表格分一分。探究新知分法一分法二分法三分法四一个花瓶1枝2枝3枝4枝另一个花瓶7枝6枝5枝4枝
教学课件分法四中两个瓶子里的花枝数相同,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探究新知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2
教学课件把12块糖分给4个人,求平均每人分几块,就要把12块糖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每人分到的块数。探究新知
教学课件可以列出表格分一分。探究新知每次每人分得块数分的次数结果13每人3块第一次每人分2块,第二次每人分1块2每人3块31每人3块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教学课件情景导入3需要几辆车?
教学课件有10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求需要几辆车,就要把10个小朋友按2人一份去分,分成几份,就是需要几辆车。探究新知10里面有5个2,所以需要5辆车。
教学课件探究新知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用学具模拟事物摆一摆,分一分或者画示意图。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1.下面的分法()平均分。(填“是”或“不是”)每份的数量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不是
教学课件典题精讲解题思路:2.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地分。
教学课件解答:典题精讲2
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
教学课件判断: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一人分4个,另一人分6个。()错误解答易错提醒√错解分析:没有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课件判断: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一人分4个,另一人分6个。()正确解答易错提醒×平均分时,每份分得的数量一样多。如果每份分得的数量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1.判断:下面的分法是平均分。()两份的数量不同,不是平均分。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2.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面包。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2个2个地分。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43.把12瓶矿泉水每份分3瓶,可以分成()份。可以画示意图分一分。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524.
10个气球,每()个一束,分成了()束。根据图填空。
教学课件学以致用解:255.
10个气球,平均分成()束,每束有()个。根据图填空。
教学课件课堂小结2.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平均分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1.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课件Supporterssaythattheeaseofuseofpresentationsoftwarecansavealotoftimeforpeoplewhootherwisewouldhaveusedothertypesofvisualaid—hand-drawnormechanicallytypesetslides,blackboardsorwhiteboards,oroverheadprojections.Easeofusealsoencouragesthosewhootherwisewouldnothaveusedvisualaids,orwouldnothave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3-4单元综合素养测评(培优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常考易错题(北师大版)
- 深入分析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电外科分析仪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电动控制元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电力储能电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甲硅烷基改性聚合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生鲜食品电子商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生物识别驾驶员识别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生物农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甜菜根糖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工程建筑给排水外文文献翻译1
- 曲线上梁的平分中矢坐标计算方法解读
- DB4201∕T 646-2021 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结构监测技术规程
- 200句话搞定上海中考单词(精华版)
- 船舶辅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 49000DWT江海直达成品油船设计
- 第三章第四节2--厚壁圆筒-应力
- 建设工程监理费计算器
- 装配及检验规范(修订版)【新版】
- 合成宝石特征x
- 英文译稿《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