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新能源利用方案_第1页
能源行业新能源利用方案_第2页
能源行业新能源利用方案_第3页
能源行业新能源利用方案_第4页
能源行业新能源利用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行业新能源利用方案TOC\o"1-2"\h\u21047第一章新能源利用概述 3238891.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 3232841.2新能源利用的意义与挑战 312392第二章太阳能利用方案 48692.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453952.1.1技术概述 4291972.1.2技术原理 4202882.1.3技术发展 473452.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42382.2.1技术概述 4152272.2.2技术原理 5120862.2.3技术发展 577602.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 553352.3.1技术概述 5157942.3.2技术原理 5220152.3.3技术发展 527628第三章风能利用方案 518833.1风力发电技术 5287583.2风力发电场的规划与建设 6191353.3风能与其他能源的互补利用 626093第四章水能利用方案 755934.1水力发电技术 7162874.2小型水电站的开发与利用 771294.3水电资源的优化配置 710231第五章生物质能利用方案 8227675.1生物质能资源概述 8243225.2生物质能转化技术 8304695.2.1生物质直接燃烧 842755.2.2生物质气化 8156665.2.3生物质液化 8120465.2.4生物质固化 819565.2.5生物发酵 8304195.3生物质能在农业与农村的应用 8297305.3.1农业废弃物利用 9149965.3.2能源作物种植 939215.3.3农村生物质能利用 9121125.3.4农村有机垃圾处理 929021第六章地热能利用方案 938506.1地热能资源概述 9278336.2地热发电技术 9186786.2.1地热蒸汽发电 9184506.2.2地热水发电 9297456.2.3地热泵发电 1011966.3地热能在建筑与农业的应用 1084836.3.1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10319296.3.2地热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1018166第七章海洋能利用方案 10167567.1海洋能资源概述 10137727.2海洋能发电技术 1179377.2.1潮汐能发电技术 11316387.2.2波浪能发电技术 1172697.2.3海流能发电技术 11227207.3海洋能在渔业与旅游业的利用 11163947.3.1海洋能在渔业的利用 1128227.3.2海洋能在旅游业的利用 1126037第八章新能源存储与传输 11102898.1新能源存储技术 1163578.2新能源传输技术 12203708.3新能源微电网与智能电网 1216014第九章新能源政策与市场 13287849.1新能源政策体系 13299459.1.1政策背景与目标 1353169.1.2政策体系构成 13310749.2新能源市场分析 13232889.2.1市场规模与增长 13137199.2.2市场竞争格局 14241999.2.3市场发展趋势 14216319.3新能源国际合作与竞争 1437589.3.1国际合作 141439.3.2国际竞争 1411148第十章新能源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712310.1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 14957510.1.1高效率与低成本 152866010.1.2多能互补与集成化 151406110.1.3智能化与信息化 151416110.2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15682710.2.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152195010.2.2产业链整合与优化 153201710.2.3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剧 15963610.3新能源利用的未来展望 15607310.3.1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 152655910.3.2新能源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5199910.3.3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 161187610.3.4新能源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16第一章新能源利用概述1.1新能源的定义与分类新能源是指在传统能源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所开发出的具有可持续利用、清洁环保特点的能源。新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太阳能:太阳能是利用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2)风能:风能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的能源。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3)水能:水能是利用水流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电能的能源。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4)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利用生物质(如农作物、林业废弃物、有机垃圾等)转化为能源的过程。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环保的特点。(5)地热能:地热能是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地热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6)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洋温差能:这些能源是利用海洋的物理现象(如潮汐、波浪、温差等)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这些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1.2新能源利用的意义与挑战新能源利用的意义:(1)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减少环境污染:新能源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3)保障能源安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程度,降低能源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4)促进经济增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新能源利用的挑战:(1)技术难题:新能源利用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部分技术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发。(2)资源分布不均:新能源资源分布存在地域性差异,部分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而部分地区资源较为匮乏。(3)资本投入较大:新能源项目的投资成本较高,需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4)政策支持不足:新能源政策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5)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压力较大。第二章太阳能利用方案2.1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2.1.1技术概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清洁、环保、可再生的特点,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光伏电池、逆变器、控制器、储能设备等。2.1.2技术原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光生伏打效应。当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表面时,电池内部的半导体材料会受到光子的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进而形成电势差。通过外部电路连接,电子从电池的一个电极流向另一个电极,形成电流。2.1.3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电池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单晶硅电池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已达到24.5%,多晶硅电池达到22.5%。光伏组件的制造工艺和材料也在不断优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2.2太阳能热发电技术2.2.1技术概述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机或热力循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可分为塔式、槽式、碟式等不同类型。2.2.2技术原理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包括集热器、热机、发电机等部分。集热器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热机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2.2.3技术发展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最高热效率已达到30%,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最高热效率达到20%。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储能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有望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2.3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2.3.1技术概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是指将太阳能发电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实现建筑与太阳能的有机结合。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美观等特点,已成为新能源建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2.3.2技术原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将太阳能电池组件或集热器集成到建筑的外墙、屋顶等部位,实现建筑与太阳能的有机结合。2.3.3技术发展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建筑设计、材料研发、施工技术等方面,国内外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已在我国多个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太阳能屋顶、太阳能幕墙等。通过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建筑领域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风能利用方案3.1风力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原理是通过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旋转,从而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当前,风力发电技术主要包括水平轴风力发电和垂直轴风力发电两种形式。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叶轮、增速箱、发电机、塔筒等部分组成。叶轮在风的作用下旋转,通过增速箱提高转速,最后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具有较高的风能利用率和较稳定的输出特性,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风力发电技术。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叶轮、发电机、塔筒等部分组成。叶轮在风的作用下旋转,直接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但风能利用率相对较低。3.2风力发电场的规划与建设风力发电场的规划与建设是风能利用的关键环节。在规划阶段,需要对拟建风力发电场地的风资源、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还需充分考虑与周边电网的接入条件和电力市场需求。在建设阶段,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根据风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投资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风力发电机组。(2)风力发电场设计:根据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场地条件等因素,进行风力发电场的总体布局和电气设计。(3)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塔筒基础的施工、输电线路的铺设等。(4)调试与运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对风力发电场进行调试,保证各系统正常运行,最后投入商业运行。3.3风能与其他能源的互补利用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与其他能源的互补利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1)风光互补:风能和太阳能具有互补性,即在太阳能不足的地区,风能资源相对丰富;在风能不足的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将风能和太阳能进行有效整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风火互补:风火互补发电系统通过风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的联合运行,可以在风力不足时通过火力发电进行补充,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3)风储互补:风能储能系统通过将风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可以在风力不足时释放储存的电能,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风能与其他能源的互补利用是实现能源多元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地区资源条件和电力市场需求,合理选择风能与其他能源的互补利用方式。第四章水能利用方案4.1水力发电技术水力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水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具有清洁、可再生、高效等特点。水力发电技术主要包括水轮机、发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水轮机作为水力发电的核心设备,其类型繁多,包括冲击式、混流式、轴流式等。发电机则将水轮机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控制系统负责对水电站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保证水电站安全、高效运行。4.2小型水电站的开发与利用小型水电站具有投资相对较小、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低等优点。在我国,小型水电站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新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水电站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与规划:根据当地水资源、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水电站建设地点,并进行电站规模的规划。(2)工程设计:针对小型水电站的特点,进行水工建筑物、水轮机、发电机等设备的设计。(3)施工与建设: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水电站的施工与建设。(4)运行与管理: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保证小型水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4.3水电资源的优化配置水电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水能利用效率的关键。我国水电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因此,优化配置水电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水电资源优化配置的几个方面:(1)流域规划:根据流域水资源、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水电开发总体布局,实现流域水电资源的优化配置。(2)梯级开发:在流域内合理规划梯级水电站,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跨区域调配:通过跨区域水资源调配,解决地区间水电资源不平衡问题。(4)调度优化:采用先进的水电调度技术,实现水电资源的实时优化调度。(5)市场化交易:建立水电市场交易机制,促进水电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第五章生物质能利用方案5.1生物质能资源概述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源于生物质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储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有机垃圾以及能源作物等。我国生物质能资源总量较大,具有广泛的发展潜力。5.2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生物质能转化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质直接燃烧、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液化、生物质固化以及生物发酵等方法。以下对几种常见生物质能转化技术进行简要介绍:5.2.1生物质直接燃烧生物质直接燃烧是将生物质原料燃烧产生热量,用于供暖、发电等。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投资较低的特点,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多。5.2.2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气化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可燃气体,用于发电、供暖等。气化技术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且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5.2.3生物质液化生物质液化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液体燃料,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液化技术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好的燃烧功能,但投资成本较高。5.2.4生物质固化生物质固化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固体燃料,如生物质炭、生物质颗粒等。固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生物质的热值,且便于储存和运输。5.2.5生物发酵生物发酵是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生物燃气、生物肥料等。发酵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的特点,但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5.3生物质能在农业与农村的应用生物质能在农业与农村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以下列举几个方面的应用:5.3.1农业废弃物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稻壳等,可用于生物质能转化,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利用农业废弃物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肥力。5.3.2能源作物种植种植能源作物,如芒草、甜高粱等,可用于生物质能转化,提高农业产值。同时能源作物种植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5.3.3农村生物质能利用在农村地区推广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如生物质炉具、生物质发电等,可以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5.3.4农村有机垃圾处理利用生物质能技术处理农村有机垃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产生能源和生物肥料,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通过以上分析,生物质能在农业与农村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对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促进生物质能在农业与农村的广泛应用。第六章地热能利用方案6.1地热能资源概述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地壳运动以及地球早期积累的热能。地热资源具有分布广泛、清洁可再生、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四川等地区。6.2地热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地热资源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目前地热发电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6.2.1地热蒸汽发电地热蒸汽发电是利用高温地热蒸汽推动蒸汽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这种发电方式适用于温度较高的地热资源,如火山地区。6.2.2地热水发电地热水发电是利用地热水中的热能将水加热至沸腾,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这种发电方式适用于温度较低的地热资源。6.2.3地热泵发电地热泵发电是利用地热泵技术将地热资源中的热能提取出来,转化为电能。地热泵技术具有较高的能效比,适用于各种温度级别的地热资源。6.3地热能在建筑与农业的应用6.3.1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热供暖与制冷地热供暖与制冷是利用地热资源的热量,通过地热泵技术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这种方式具有节能、环保、舒适等特点,适用于各类建筑。(2)地热生活热水地热生活热水是利用地热资源的热量加热生活用水,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这种方式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活质量。6.3.2地热能在农业中的应用地热能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热温室地热温室是利用地热资源为温室提供热量,实现植物生长的适宜环境。这种方式可提高农作物产量,缩短生长周期。(2)地热养殖地热养殖是利用地热资源为水产养殖提供适宜的水温,提高养殖效益。这种方式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水产养殖质量。(3)地热灌溉地热灌溉是利用地热资源加热灌溉水,提高灌溉效果。这种方式可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产量。第七章海洋能利用方案7.1海洋能资源概述海洋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等多种形式。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洋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海洋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7.2海洋能发电技术7.2.1潮汐能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技术利用潮汐涨落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潮汐能发电站,如浙江的象山、江苏的江阴等地。潮汐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单向潮汐发电、双向潮汐发电和混合潮汐发电三种形式。7.2.2波浪能发电技术波浪能发电技术利用海浪的动能转换为电能。波浪能发电装置主要有振荡水柱式、点吸收式、线性发电机式等。我国在波浪能发电技术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如广东的南澳波浪能发电站。7.2.3海流能发电技术海流能发电技术利用海流的速度驱动水轮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海流能发电装置主要有水平轴水轮机、垂直轴水轮机等。我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海流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7.3海洋能在渔业与旅游业的利用7.3.1海洋能在渔业的利用海洋能的利用可以为渔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例如,潮汐能发电站可以结合养殖、增殖等渔业活动,实现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能发电设备可以为渔业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促进渔业产业的升级。7.3.2海洋能在旅游业的利用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海洋能源旅游项目。如潮汐能发电站的观光、波浪能发电站的科普教育等。这些项目既能丰富旅游产品,又能提高游客对海洋能源的认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合理开发与利用海洋能,可以促进渔业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八章新能源存储与传输8.1新能源存储技术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存储技术成为了行业内的研究热点。新能源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存储、化学存储和电磁存储三种方式。物理存储技术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抽水蓄能技术通过将低处的水泵至高处的蓄水池,利用水的势能进行能量存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则是将空气压缩至高压容器中,释放时驱动发电机发电。化学存储技术主要包括电池储能和燃料电池储能。电池储能技术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能量的存储与释放,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等。燃料电池储能技术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氢燃料电池和甲烷燃料电池为代表。电磁存储技术主要包括超级电容器储能和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利用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电荷积累实现能量存储,具有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的特点。飞轮储能技术则是通过高速旋转的飞轮存储能量,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8.2新能源传输技术新能源传输技术是保证新能源得以高效、安全、稳定地输送至用户的关键环节。新能源传输技术主要包括输电技术和输热技术。输电技术包括高压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具有输电损耗低、输电距离远、占用土地资源少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的远距离输送。交流输电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并网和分布式能源系统。输热技术主要包括热泵技术和热管技术。热泵技术通过制冷剂循环实现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传热,适用于新能源供暖和热水供应。热管技术则是利用热管内部工作介质的相变传热,实现高效传热和温度控制。8.3新能源微电网与智能电网新能源微电网是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小型化、模块化、智能化等特点。新能源微电网能够实现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就地消纳,减轻对中心电网的负担。新能源微电网主要包括新能源发电单元、储能单元、负荷单元和监控与保护单元。新能源发电单元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储能单元主要包括电池储能和电磁储能,负荷单元包括居民、商业、工业等,监控与保护单元负责对微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处理。智能电网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行。智能电网能够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调发展。智能电网主要包括以下关键技术:分布式能源管理、需求响应、智能调度、故障自愈和网络安全。分布式能源管理负责对新能源发电、储能和负荷进行优化调度;需求响应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智能调度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高效协调;故障自愈能够在发生故障时自动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网络安全则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第九章新能源政策与市场9.1新能源政策体系9.1.1政策背景与目标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体系,旨在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9.1.2政策体系构成新能源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2)政策规划:如《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明确了新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3)财政支持:通过设立新能源发展基金、提供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和创新。(4)技术研发与创新:支持新能源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5)产业政策:制定新能源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9.2新能源市场分析9.2.1市场规模与增长我国新能源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以上。9.2.2市场竞争格局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光伏、风力发电等领域,我国企业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9.2.3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进步: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利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增强。(2)产业链整合: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3)市场细分:新能源市场逐渐细分,针对不同领域和需求,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9.3新能源国际合作与竞争9.3.1国际合作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合作形式包括:(1)间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2)企业间合作:国内外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实现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