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易混易错+高考体验对应学生用书P67[易混易错]1.鸦片斗争后,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咸丰的看法是“自古要盟不信,本属权宜”,表示不必严格守约。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恭亲王奕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改变客观上说明清政府()A.追求同等外交放弃华夷观念B.半殖民地化程度已大大加深C.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D.外交观念正逐步走向近代化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咸丰皇帝认为签订不同等条约是一时权宜之计,到恭亲王奕提出“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客观上反映出清政府外交观念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放弃华夷观念”,解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维护中国主权的信息,解除C项。2.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同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担心。”这说明鸦片斗争后清朝官僚()A.对“国门洞开”感到特别担心B.“天朝上国”的思想依旧深厚C.接受了不同等条约的苛刻待遇D.出现全面对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各种苛刻的待遇……都接受。……两方的文书要用同等语气来往……使他们担心”可知,当时认为,与外国人同等交往比丢失国权还要屈辱,这明显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可知,他们对国门洞开已经接受,并未感到担心,故A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项材料未体现,解除。3.蒋廷黻说:“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太平天国运动中能支持该论断的是()A.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B.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C.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D.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答案C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给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但其仍属于旧式农夫斗争的范畴,只是新时期的旧革命。依据材料“洪秀全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可知,蒋廷黻认为,洪秀全真正想建立的是新的封建王朝,能够支持该论断的是建立等级森严的官制,故C项正确。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都是进步的表现,故A、B、D三项错误。4.“这斗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材料所述斗争是()A.鸦片斗争B.中法斗争C.甲午中日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朝贡体制从鸦片斗争以后就不断受到冲击而走向解体。中法斗争中清政府失去对越南的宗主权,甲午中日斗争后又被迫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朝贡体制彻底崩溃,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救亡图存进入新阶段,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鸦片斗争使朝贡体制起先走向解体,不是彻底崩溃,故A项错误;中法斗争加速了朝贡体制的崩溃,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朝贡体制已经瓦解,故D项错误。5.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大部分持三种看法:一种是顽固守旧,舍命抗拒,愚忠清廷;一种是走走看,认为“民心噪逆,朝野纷争,上下未有所定,此时欲顺不行,欲拒弗能”;一种是顺水推舟,主动响应,在革命的口号中借以自保,并扩大权势。农村士绅的看法说明()A.革命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B.传统士绅对革命的冷漠C.士绅对清政府的怜悯理解D.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很多地区的农村士绅反对、观望或投机革命,这是革命思想并未深得人心的结果,反映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不符,解除。6.有学者指出,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峻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肯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喊一个能快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以上材料说明()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任重而道远B.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的必定性C.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D.改良相对革命更有利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民国初年袁世凯上台,既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被迫妥协的结果,也是从专制向民主过渡的必要选择。依据材料“民国初年破旧而又未能立新,社会陷入严峻失范状态,只有实行具有肯定现代导向的过渡性强权统治,才能渐进地从封建专制过渡到现代民主”“呼喊一个能快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可以看出,权威人物上台有历史必定性,故B项正确。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辛亥革命引发急剧的社会大动荡是对材料的误会,解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解除。7.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歼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全部。”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正确相识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纲,标记着中共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新型政党。由于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相识,中共一大并没有提出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任务。1922年的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故选C项。8.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心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夫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斗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夫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推断出()A.中共党内存在“左”倾思想B.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心依据地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D.中共中心对时局的估计基本正确答案A解析在1935年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地位之前,对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共内部始终存在着指责看法。结合1930年国内革命发展的形势可知,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是敌强我弱,在前期照搬俄国革命道路、进攻大城市不断失败的状况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才是正确的革命道路,而材料“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夫意识和土匪倾向”是对城市中心道路的坚持和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指责。这是“左”倾冒险主义的表现,故A项正确。本通告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过于乐观,错误估计当时的形势,B、D两项错误;材料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全面反对,而非指出其疏漏之处,C项错误。9.1938年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时指出:“二期抗战,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同时他接受朱德的建议,在南岳举办一个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与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材料表明()A.抗战从战略防卫转向战略相持B.国共两党坚持了团结抗战C.中共已经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D.国民党放弃片面抗战路途答案B解析蒋介石接受朱德的建议,以及“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与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反映出国民党和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反抗日本侵略。故选B项。抗战从战略防卫转向战略相持是在武汉会战结束后,解除A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依据地军民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解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国民党抗战路途的改变,解除D项。10.《解放日报》1945年9月5日社论:“经过八年的斗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须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同德,建设新中国。”这说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C.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成立D.国共重庆谈判,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45年9月5日”可知,此时是抗战结束、国共重庆谈判时期。依据材料“和平、团结与民主”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此时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是在1949年,故B项错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故D项错误。[高考体验]1.(天津高考)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A.政府对于禁烟看法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良歹分明,情甘帖服”等信息可知,清政府官员对夹带鸦片的人依法加以惩处,对夹带鸦片的船货尽数没收,体现了清政府禁止鸦片流毒,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政府官员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无法得出得到各国政府的公认,故解除B项;依据材料中禁止外国商人带鸦片来华,可知鸦片贸易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故解除C项;是否“享有治外法权”在材料中无体现,故解除D项。2.(江苏高考)鸦片斗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斗争失败的主要缘由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软弱D.吏治败坏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可知,耆英认为鸦片斗争失败主要是官员腐败所致,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贫富不均对鸦片斗争失败的影响,解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莠民作乱,故B项错误;“民性软弱”是百姓不敢“闹事”的缘由而不是鸦片斗争失败的主要缘由,故C项错误。3.(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限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夫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同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解析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受“均贫富”思想的影响,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匀称”的土地安排原则,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平分土地,这是受基督教同等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想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匀称,无人不饱暖”的志向社会,这是受“大同”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19世纪60年头以后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符合题意。4.(全国卷Ⅰ)甲午斗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扬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很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扬左右了斗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扬丑化中国形象,并运用公关手段获得欧美舆论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清政府昏庸,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扬不行能左右甲午斗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解除。5.(全国卷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运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净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解析1903年正值清末“新政”期间,作为官方文件的《奏定学堂章程》禁止运用的这些新名词从侧面反映了此时民主革命思潮高涨,清政府统治面临危机的社会现实。而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进而维护清朝统治,故选D项。此时社会上传播的主要是革命思想,解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不符合史实。6.(浙江高考)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冲突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确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持续影响历史进程答案B解析“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在强调汉王朝“家天下”的君主专制,防止异姓王威逼刘姓的江山;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则说明民主共和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已经是历史潮流,故B项正确。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冲突是阶级冲突,农夫起义反暴政不反君主,故A项错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建者,英雄人物对历史起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7.(全国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见“接受劳农主义的干脆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辩()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条件D.消退了学问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辩。通过这场争辩,宣扬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相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拓于20世纪20年头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辩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有人反对……有人主见……”说明学问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退”一说太肯定,故D项错误。8.(全国卷Ⅱ)1930年,鄂豫皖革命依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依据地()A.农夫生产的主动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夫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答案A解析1930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鄂豫皖革命依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色革命区域米价下降,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可知,这种状况的出现应与开展土地革命,农夫获得了土地,生产主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房屋拆除合同样本
- 中石油合作合同样本
- 修建简易合同标准文本
- 买房退款合同标准文本
- 第11讲 人体的呼吸 2025年会考生物学专题练习(含答案)
- 仓储补充协议合同样本
- 买卖花椒合同样本
- 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安排计划
- 公积金要求合同标准文本
- 农场安装家具合同样本
- 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概述课件
- 养老机构行政值班查房记录表格
- 2018年浙江省化学竞赛预赛试题
- 干粉灭火器点检记录表(样表)
-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 滇10J6-1住宅厨房、卫生间烟气道及管道井构造图集
- 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资料全
- 华中科技大学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 围术期患者转运专家共识
- 铁路货物运价规则铁运[2005]46号
- 固定收益研究报告透过x系统看银行间交易未来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