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姜夔巩固训练: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2.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在《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3.《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4.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扬州慢姜夔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品味词意境,深切感受黍shǔ离之悲;(重点)
3.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难点)学习任务作者介绍
姜夔kuí(约1155-1221),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他屡试不第,布衣终身,一生困顿;常年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其作品内容多为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也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姜夔词风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
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白石道人歌曲》等书。学习指导一:创作背景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1129年,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1161年,金兵又大举南侵,扬州再遭浩劫。
第二次浩劫15年后,姜夔路过扬州,仍是满目疮痍。他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这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黍shǔ离之悲。
黍离之悲,指的是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黍离”出自《诗经·王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意思是,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
故国之思、今昔之痛。学习指导二:扬州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地处江淮要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交通、经济、商业和娱乐中心。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风景美丽,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扬州,还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市。繁华的扬州城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在从唐末到清末短短的800年中,扬州城经历了至少十三次浩劫,每次都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元气大伤,原本富庶安定之地几乎成了人间炼狱百姓死伤惨重。学习指导三:
遣
怀
唐·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解文题——“扬州慢”
扬州慢,词牌名,专门写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学习指导四:扬州慢姜夔阅读古诗三步法阅读指导三:1.把握诗歌节奏:
慢词是应该慢读,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2.把握感情基调:
凄凉伤感。3.把我重点词汇:
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厌”、“寒”、“难赋”和“冷”等。朗读指导朗读诗歌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第一步:反复诵读,初步感知内容
情感
思路
手法感知一:梳理诗情感、内容《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词作。此词描写扬州战后的荒凉,情景相生,虚实互用,在强烈的今昔对比中表现了对国事盛衰的感伤。
上片实写“今”,刻画了扬州城遭遇金兵劫掠之后破败、冷清与荒凉景象。下片虚写“昔”,化用杜牧系列诗意,从侧面进一步刻画了历史上扬州城的繁华富足。
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声调低婉。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谴责了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感知二:梳理诗思路、结构
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
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深层是写己与叹今。导入品读诗文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目睹今日凄凉走进文本:翻译第二步:理清诗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荞麦满长,一望无际。进入扬州,眼前望去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凄凉的号角声响起。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己谱写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疏通词意指雪方止,天刚晴悲伤的样子扬州的别称谱写,作曲野生麦子一望无际驻防部队的号角即萧德藻,诗人,姜夔的前辈解读诗歌答:①时间:淳熙丙申至日;②地点:余过维扬;③天气:夜雪初霁;④所见所闻: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⑤写作缘由: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⑥别人评价: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思考1: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情感基调:低沉悲凉黍离之悲——浓厚的家国情怀
黍离之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表达对国家衰亡、今昔巨变的沉痛哀叹,尤其指因目睹故国破败、繁华消逝而生的悲怆之情。
黍离之悲的核心在于“今不如昔”的失落感。这种哀叹超越了个人际遇,上升为对文明断裂、文化消亡的集体性创伤。
后世文人常以“黍离之悲”寄托对政权更迭、战乱动荡的感慨。如杜甫“国破山河在”的苍凉、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遗恨,均可见这一母题的延续。
此外,它还被赋予更广泛的意义,如元代戏曲《汉宫秋》借昭君出塞暗喻民族屈辱,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以秦淮风月写南明覆灭,皆继承了以景物兴亡喻家国命运的传统,使黍离之悲成为中华文化中深沉的历史记忆符号。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五代十国】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阅读上片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译文: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过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看到)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离去后,只留下荒废的池台和高大的古树,都不愿再提起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疏通词意解下马鞍,短暂停留竹西亭,在扬州城北门外清越的号角指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指金兵进犯长江北岸游览胜地指提起战争典故解读
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名都”,即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接下来提到的“竹西”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竹西亭”,在唐代诗人杜牧笔下就有提过——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竹西佳处典故解读
春风十里:化用自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这一名句。
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春风十里东关街东关街解读诗歌答:“空城”。思考1:阅读诗歌上阙,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请用上阙中一个最具概括性的词来形容。思考2:上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一句,词人一开始就写扬州昔日的繁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手法,简要分析。答:运用典故。化用杜牧名句,概述扬州的地理、历史、名胜。说明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繁华,所以词人“解鞍少驻初程”。
词人开篇写扬州昔日繁华,与后文扬州的萧条冷落形成鲜明对比。解读诗歌思考3:词人驻足观望,却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满怀感伤。请结合所用手法,简要分析此句。答:①用典。“过春风十里”化用唐诗人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
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想象的虚景,象征昔日繁华;“荠麦青青”为实写,展示今日萧条。
③对比: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表现出战后扬州的荒凉破败,寄寓着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解读诗歌思考4:“自胡马窥江去后”点出扬州衰败之因。请结合所用手法,简要分析此句情感。答:①借代。“胡马”代指侵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这里指金兵。
②拟人。“废池”和“乔木”本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赋予它们情感,仿佛废弃的古池和残存的古木也在控诉对战争的厌倦;“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揭露了侵略者给扬州造成的惨象,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极端痛恨,表达词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阅读下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译文:
杜牧俊逸清赏,曾快意游赏扬州,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杜牧那词语精工、能写出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应该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疏通词意指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芍药花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心情。典故解读
豆蔻词工:化用杜牧《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一句。
青楼梦好:化用自杜牧《遣怀》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一句。
大诗人杜牧的名字,几乎是可以和扬州捆绑在一起的。这些是他面对“春风十里”的扬州城写下的千古名句。
而当昔日繁华荡然无存,就算再有才华,也再难写出这样情意绵绵的佳句了。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典故解读
二十四桥:
杜牧曾写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千古名句。
既增添了诗意想象空间,又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经典符号。二十四桥二十四桥解读诗歌思考1: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大诗人杜牧来到此时的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作者为什么如此想象?请结合词句回答。答:①感受:“惊”,即震惊、惊讶。
②原因:因“空”而“惊”。此时眼前现实的扬州经历战争之后,何等凄清荒凉,令人心痛!
想象中的诗人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此时此地,则是实实在在地触目惊心了。
这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清军屠城解读诗歌思考2:“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手法:①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楼”等诗句,强调此时的扬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华也难以描摹;
②对比(反衬)。用杜牧笔下扬州昔日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萧条残破;
作用:表达了词人对扬州遭金兵洗劫后繁华不再的悲怆、哀恸之情。解读诗歌思考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①手法:用典、对比(反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悬挂系统维修常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师行业广阔前景与职业发展机遇探讨试题及答案
- 物理初2测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第六教研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试题(含答案)
- 二手车评估与市场风险控制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测试大纲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过程中的诚信原则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药品临床应用考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驾驶员与维修工协作技巧试题及答案
- 二手车评估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厦门医学院专职辅导员招聘真题2024
- 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知识竞测试赛题
- 网格员矛盾纠纷培训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4年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三基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650题)
- 《SLAM介绍以及浅析》课件
- 药物过量病人的护理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3年上海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圆压轴题(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