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二年级上册《欢庆》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上班《欢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曰野
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
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
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
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
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
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
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
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
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
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
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
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
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
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
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
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
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新课标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
设计三篇
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借助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姓紫嫣红”的意思。
并积累写花的四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脊梁、家家户户、莞
尔一笑、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
具体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
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
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中受到启示与
教育。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想象练笔将“花团锦簇”等词语的具体
意思写出来,感受德国景色之奇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国学大师季羡林走进那美得像
童话一样的地方一一德国。
2、齐读课题。抓住“自己”、“别人”读好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有一句能全面概括课文内
容的句子,那就是一一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出示句子)
4、板书:奇丽奇特从字面理解,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
呢?(非常美丽;与众不同)那在这篇课文中奇丽和奇特各是什么意思
呢?(不着急)
二、品味“奇丽”
1、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圈出句中体现景色奇丽词语并在
旁边写写批注。
2、交流,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齐读
3、同学们,你们都划了哪些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呢?
4、预设1:花团锦簇姓紫嫣红多么美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
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姓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师板书:花团锦
簇、姓紫嫣红
(1)理解“花团锦簇”:让学生说说所想到的画面?(许多花儿成
团成簇地紧拥在一起,非常的华丽。)借助图片形象化理解花团锦
簇。它侧重写花的形。
(2)姓紫嫣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图片理解。这里侧重写花的
色彩。
(3)这样的画面,你还想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呢?竞相开放、争奇斗
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
(4)你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景色奇丽?从“花的海洋”和“应接不
暇”这两个词看出花不仅美而且还很多。(是啊,这里从数量上去写
花的美丽)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课件(红字出示:花的海洋应接
不暇)。在这指什么?花多得眼睛看不过来,在这里它还包含着观花
者一种怎样的情感?谁体会到了?
观花的人舍得错过哪怕一处景物吗?(生:一下子把所有美丽的花
都看完,但唯恐眼睛看的东西有限,看不过来(不仅读懂文字表面的
意思,还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
5、还有其他词语吗?任何一条街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应接不
暇)
6、同学们,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一起
来观赏这奇丽的花景。(多媒体出示图片)师配乐讲述:现在的我们
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赏着花景,望着家家户户的窗外,
花团锦簇、姓紫嫣红,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谁能用朗读表达
自己的情感。
指名读,学生评价(花团锦簇、姓紫嫣红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
三、随文练笔
刚刚我们抓住“花团锦簇、姓紫嫣红、花的海洋”等词语,从形
态、颜色、数量上感受到花的美、多,此刻,让我们将这几个简练
的词语化为具体的内容,写写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你仿佛看到了
四、感受“奇特”。
1、刚刚通过想象练笔,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那奇丽的景色,
难怪作者会说:“多么奇丽的景色!”那这与奇特的民族又有怎样的
关系呢?
2、找出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说说让人感到奇特的理由。
3、(出示)1。“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
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
花的脊梁。”
(1)别人看到的是花的海洋,在自己屋里看到的是什么?(花的脊
梁。)
(2)理解“脊梁”(花叶、花茎。)
(3)联系养花实际,谈谈养花目的
(为了好看/为了净化空气……是啊,咱们养花是为了看美丽的花
朵)
4、德国人为什么要看花的脊梁呢?如果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
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
份惊奇读出来吧。
5、(课件出示第二段对话: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正是这样)
(1)读对话。”
(2)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
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怎么样?生答:很正常。
(3)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
笑”。(红字出示)
莞尔一笑,怎样笑?同桌互相莞尔一笑。对,微微一笑。
这样莞尔一笑笑出了房东的什么?“善良”,你说,“淳朴”。
说得多好!
6、在德国是不是只有这位女房东是这样的奇特?你还从哪得知,
大家都这样。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
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1)师:是啊,正是这样。正是怎样?
(2)分析境界
过渡:师:正是这样,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
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
花。”
7、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话
呢?(生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课文字并板书)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耐人寻味,什么意思?(值得仔细琢磨体会)
⑵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慨叹中你寻味到了什么?体会到
了什么?(德国人乐于助人;很高尚!)
(3)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
才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景象。
8、小结: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
赞叹道一一(生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五、挖掘“美丽、奇特”的深层意义
1、过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了,这样
的奇丽的景色,这样高尚的境界,会长久煤持吗?从哪能看出?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美丽指什么?作者认为美丽的东西很多,除了花以外,“美
丽”还指什么?“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美丽”还指他们
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2)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还隐藏着更多美丽的东西。
(3)回读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读课题,深化情感
这奇特的民族他们养花的目的很奇特,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养花
的思想境界也很奇特。同学们记住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度,一读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一种伟大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读课
题。
1、想要对德国有更多的理解吗?那我们就要翻启这样一本书一一
《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
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
2、《重返哥廷根》,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
相信读完之后,就会对他的思乡梦有更深的了解。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奇特
花团锦簇(形态)人人为我
姓紫嫣红(色彩)
花的海洋(数量)我为人人
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
和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
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一一德
国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
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
尔奖得主。我国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
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国。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
故土,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一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
(2)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发
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2、检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检查字音(课件;出示词语)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
娓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检查字形:特别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
间。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
族!)(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1、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花团锦簇、婉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
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那是
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答)还有哪个词呢?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呢?(生答)(课件:词语变红)
(2)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的花怎么样?一一(美)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花团锦簇、姓紫嫣红的景象)读词语,读出这种美来。把它
们放到句子里去读读。(生读)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读?
(3)花美是一“奇”,请问景色奇丽还“奇”在哪里呢?(花多)哪
个词说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课件:词语变红)一个窗子前是花团
锦簇、姓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是许多锦簇的花团连在
一起,娓紫嫣红,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啊!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这
条街有多长,这花的路就有多长,这条街没有尽头,这花的路就
主、没有尽头,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难怪会让看的人一一(应接
不暇)(课件:词语变红)你们说奇不奇?(奇)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
读读第二句话。
(4)在德国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吗?生回答(引出
“任何”一词)(课件:词语变红)
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条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
景色,如果你走过这里的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户户
的窗子前一一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一一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这样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漫步在街头,他看到了一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户
户的窗子前一一
(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
(5)欣赏奇丽的景色(课件: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⑹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吗?(生答)我想此时此刻,
大家一定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老师也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
走在这样的街头,我真想赋诗一首,我们一起来吧!(课件:诗)
2,感受民族奇特。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
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
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让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户户)(课件:词语变红)
家家户户就是说一一(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养
花,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调查调查,家里有养花的请举
手。那能不能说我们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国却是
家家户户,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奇特吗。(奇特),可见德国人爱花
之真切,把他们这种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吧!(生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课件:词语变红)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们想,
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
的一一(脊梁)
B、如果你们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
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感觉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读)(再读)
C、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把花养在屋子里或养在阳台上。)
养花是为了给自己一一欣赏,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你们说奇
特不奇特?(奇特)
(3)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辛辛苦苦栽种
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一一(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
看到一一(娇艳的花朵),显然,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
——(给别人看的)。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特吗?一起把
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吧!(齐读)
(4)家家户户都养花,养花的方式又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季老
要说: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课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
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一一“人人为
我,我为人人。”
(1)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
出“我为人人”?
(3)自己看别人的花,别人也看自己的花。这一一种境界就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就是说: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也种
花给我看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
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
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有这样的思想,所以一一每一家都是这
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
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姓紫嫣红。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
时,也得到了很多,这确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
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生举例)
(5)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种下爱的种子,就会收获爱的果实。正因为德国人有着这
样的境界,才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一(引读)(因为
在这里:每一家都是这样一一)他们所要表达的这种境界就是一一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八个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动中,相信
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美丽。
五、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转眼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
时,德国发生了变化吗?
(2)齐读(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
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
(5)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
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敬佩,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齐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
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
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我写出的东西
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
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季羡林散
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民族奇特
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及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娓紫嫣红、应接不
暇”等词语。
2.品评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学习
作者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并从中体会蕴涵的哲理和
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推敲中读懂词句,积累语言,从中体会蕴涵的
哲理和情感,学习通过观察和想象写景体现民族风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完成预习单;教师制作多媒体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引发思考。
1.出示季羡林照片,介绍作者并导入课题。
季羡林爷爷是我国的国学大师,他精通12国语言,同学们知道
吗?1935-1945年,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独特
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十多年后,当他再到
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一起读!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
2,扣紧课题,引出主线。
(1)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请你回忆回忆,当你第一次读到这
个题目,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标点符号来表达当
时的感觉,你会用什么符号?拿笔写在课题的旁边。(?)
(2)作者一开始也像你们一样有疑问,但多年后却发出了很大的
感慨(板书“!”),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感慨的句子。(多么
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如果让你从这个句子中找出两个关键词,你会找哪两个?(指名答
并板书:奇丽、奇特)
过渡:这究竟是怎样的奇丽景色,怎样的奇特民族,能让作者如
此感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索一下吧!
二、抓“美词”,品读“奇丽”。
1.合作探究一。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用笔画出关键的词
语,组内互相交流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并试着带上感情读一
读句子。
2.小组汇报(句子、关键词、感悟、朗读)。
课堂组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
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
团锦簇,姓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词语:花团锦簇、姓紫嫣红、应接不暇(学生汇报时相机板书)
(小组汇报后,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姓”“嫣”,并理解词
语,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个用“花团绵簇”,哪个用“娃紫嫣
红”,然后结合图片把“花团锦簇”和“姓紫嫣红”说具体。“花
团锦簇”体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姓紫嫣红”体现
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应接不暇”的“暇”
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
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
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
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一一应接不暇。)
引读:走在哥廷根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总能看到一一读句
子;走在柏林的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依然能看到一一读句子;走
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道上,抬头向上看,你都能看到一一读句子。
好一片花的海洋啊!谁愿意把这么美的画面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三、抓“文点”,训练文笔。
过渡:如此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来的,谁发现了其中的
奥妙?
1.用不同的线划出观察与想象的部分,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
么?(生答后教师总结:写景,无非就是观察加想象。板书“观察、
想象”)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
簇,姓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
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2.迁移习作(学以致用)。
(1)试着用上“观察加想象”的写景方法,用一段话描绘一下你
课前准备好的风景图,时间5分钟。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
课堂组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小结并过渡:观察加上想象就能巧妙地把一处风景写得更具魅
力,而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风景的文章,作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
是为了把景色写美,他更大的目的是一一(通过描写德国的奇丽风
景,表现德国的奇特民族风情一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四、抓“佳句”,感悟“奇特”。
L合作探究二。
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奇特民族的精彩句子,认真读一读,仔细
想一想,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意见。(经过思考
的语言更精彩,注意组织好语言,把话说清楚,把体会说具体)
2.小组汇报(说句子,谈体会,感情朗读)。
课堂组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机出示句子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
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
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A、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B、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会有什
么感受?(奇怪、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C、是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
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注意,我要开始讲德语咯)
——你好,你喜欢养花吗?(老师这是中国式德语,呵呵)
一一生答
——你好,你是怎样养花的?
—一生答
——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这不是白
费功夫了吗?
——生答(预设:在家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
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嗯,我要采访一下我亲爱的房东太太,注意房东太太的表
情哦)房东太太,你养花也是给别人看的吧?
一一生答(正是这样!)
你刚才为什么笑了?(理解“莞尔一笑”,注意“莞”是多音字)
——生答。(预设:一是你发现了花是给别人看的,所以我发出
了会心的笑、和蔼的笑,二是我为自己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精神而自豪地笑、快乐地笑。)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生活中有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境界吗?联系生活举例说明。)
师: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才是生活的真切境界。
真正爱花的人不是把花养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让更多人欣赏
它。这就像诗人说的,“我付出了一缕春风。收获的却是整个“一
一(春天)
3,小结:其实,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风景也
许就蕴含着不一样的特色。(你们从搜集到的异国美景图中了解到什
么样的异国风情了呢?指名说说)
五、借“书库”,拓展延伸。
“异域风情丛书”是一套集历史、文化、地理于一体的旅游知识
丛书。每一集以国家、地区或城市名称为书名,详尽介绍了当地的
风光名胜、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内容新颖独特,信息丰富完整,
文笔生动流畅,图文并茂。
当一样风景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一种风情,它就会变成一
种永恒的美丽,永远定格在你的心中。
课文最后,作者说“我做了一个花的梦,一个思乡的梦”。这梦
里会有什么呢?今天学习之后,大家不妨去找找季羡林先生的作品,
(课件出示《留德十年》)《留德十年》记载了作者在德国十年来的
点滴,读了这部作品之后,你就能够明白,他的梦境里究竟有什
么。
结束语:书山有路勤为径一一学海无涯苦作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
的》),了解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奇特的风情),即(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学会了通过观察加想象去写景体现一个地方
的民风民俗。其实,这篇文章的构篇很独特,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
情感变化贯穿于全文,想去探究吗?好,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下
课!
教学设计方案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五篇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
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拄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0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3o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六、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灿烂”“目不转睛”在课文中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预习《燕子》。
教学目的:
A、知识技能方面
1、观察画面,看懂图意。
2、通过看图认识雨伞,知道雨天如何撑伞。
3、学会新词“雨伞”,掌握生字“伞”的音、形、义。
B、补偿矫治方面
1、补偿学生在听、说、读、观察、理解等认知缺陷。
2、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
C、思想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热爱学习的思想,鼓励学生大
胆发言。
2、教育学生不怕风雨,不怕困难,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伞”的音、形。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伞”。
教学准备:
1、多媒体(图片、句子、课文)。-
2、生词卡片、学生练习用的作业本。
3、实物:一把小雨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多媒体出示“雨衣”图,问:图上画了什么?板书:雨衣
多媒体出示:雨衣(齐读、个别读、小组读)
2、多媒体出示“雨鞋”图,问:图上画了什么?板书:雨鞋
(齐读、个别读、小组读)
4、谁来学一学,把雨伞撑开,冒雨来上学。安全教育:要顶风
打伞,不要顺风打伞,别让风刮坏雨伞。
5、我们刚才学习了雨伞的用法,现在老师再让大家看一些漂亮
的伞。
多媒体出示“雨伞”图,问:这些是什么?(雨伞)板书:雨伞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字音:
师:我们来看看伞的音节是怎样的?电脑出示:san
反复练读°师:那么,声调是第几声呢?电脑出示:
“v”跟老师拼读:s-dn-sdn(是平舌音),把第三声读到位。
让反复读,多形式读:-----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
齐读。
2、记忆字形:在黑板上田字格写下“伞”
问:“伞”字是什么结构的字?“伞”字是什么部首?
出示实物:一把小伞。
师:“伞”字的部首“人字头”就像这把伞的伞顶,而“伞”字
的下半部分就像这把伞的支架,所以,“伞”字是一个象形字。
3、指导书写。多媒体超链接(笔顺读音在线网)出示:伞
(1)师范写,生跟师书空,并说笔画名称。
(2)师用红粉笔描一下一竖,强调一竖应写在竖中线上。
(3)让两位学生上板试写(便于发现学生书写过程中遇到的困
难)。
(4)分层指导书写:
轻度残生在田字格内跟写;指出田字格的上下左右的部位。
重度残生在描笔画纸上描字;
特重度残生(有肢残的):认读后,用手指在桌面上“画”字。
(老师个别辅导重度学生:手把手教他写。)
(5)检查书写情况,稍作评价。
4、学习词语,拓展延伸
(1)多媒体出示“雨伞”图和“伞”字。个别读、齐读。出示
“伞”字,组成词语:“伞(雨伞)”"伞(大阳伞)”“伞(降
落伞)”。
伞——雨伞、伞(大阳伞)、伞(降落伞)(反复练读)
(2)让有能力的同学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3)小结:雨伞不仅可以遮挡雨水,也可以用来遮挡阳光。
四、巩固练习:
2、分发卡片,讲清游戏规则(摘苹果认词语)。
3、师: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与“雨衣、雨鞋、雨伞”这三个词语
有关的几个句子。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大家这节课学得真认真,你们回家后把你们这节课学到的这个词
语写给你的妈妈看好不好,让妈妈也高兴高兴。在生字本中抄写生
字“伞”。
板书设计:
雨具雨鞋
雨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利率等知识。
2.能根据计算结果对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
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
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每当过节放假,商场里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说说你
都碰到过哪些促销活动?
2.有时,同一品牌在两个商场活动不同,需要我们通过对比选
择其中更为划算的。红红妈妈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怎么选择更合理。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井不陌生,从生活问题引入
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为,具有现实的价值,从
而激发学习的兴趣0
(二)展开情境,综合应用
1.教学教材第12页例5。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
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
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读题。说说这两个商场的活动各是什么?并说说自己对这两个
活动的理解。重点理解B商场“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②析题:想想按两个商场的活动,在A、B两个商场买各付多少
钱,该怎么计算。
③解题:独立完成。
④交流与反馈:集体订正,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之前百分数的应用上进行的,在分析解
答时要有一定的侧重。像该例题教学,学生明确“满100元减50
兀”的含义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础上增
加的思考环节,则是对百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可以根据
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2.尝试练习教材第12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满
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
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反馈u
③思考:不计算,你知道哪个商场更省钱吗?为什么?
3.小结:在商场促销活动时,咱们通过对比、思考来选择更省
钱的方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大有用处的。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4题。
爸爸想在网上书店买书,A店打七折销售,B店满69元减19
元。如果爸爸想买的书标价为80元。(1)在A、B两个书店买,各
应付多少元?(2)在哪个书店买更省钱?能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
2.提升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
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减100元,乙品牌鞋“折
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如果两个品牌都
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的更便宜?
①读题:了解两种品牌鞋子的促销活动。
②析题:想想乙品牌的“折上折”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
吗?
③解题:完成计算。
④反馈:集体订正,得出结论。
⑤拓展思考:想想什么情况下买甲品牌比较便宜,为什么?想一
个数据验证一下。
(2)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
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
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
式收益更大?
①读题:了解两种理财方案。
②析题:单从“年利率”来看,你认为哪一种理财方式收益更
大?想想3年期和1年期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同?“每年到期后连本
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
银行1年期的理财产品在第二年的时候本金可以变更为多少?第三
年呢?
③解题:根据分析独立完成。
④反馈:集体订正,对错题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适当地调整练习的顺序,使得练习的设置更具有层
次性,更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顺序。同时教师的指导工作也由放到
扶,使学生实现更高的发展。
(四)回顾全课,总结本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总结: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我们要根据
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
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
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
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
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
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
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
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高一年级篮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篮球教学基础上的,所以,高一
年级教学要与初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了解
学生初中阶段篮球教学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复习
初中已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配合,以达到高、初中的自然过渡。因
此确定为:《碰篮板练习、三人行进间传接球、半场擂台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
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
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
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
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
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
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
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
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
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技战术在篮球比
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运用各种传球的方式,巩固、提高传
接球技术,在比赛中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
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
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
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
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
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
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
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
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场地器材:篮球场二块、篮球8只、录单机一台。
八、安全知识;练习时有安全保护意识,自我保护。
九、预计“运动负荷”:本次课练习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
为125±5次/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并能用语言描述化
简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答
(1)6m减去5m的差;
(2)8b减去5的差;
(3)7x的4倍;
(4)5x与2x的和再力口上3。
小结: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一)用乘法分配律化简
出示情境:小胖和小丁丁到书店里购买练习本,练习本每本x
元,小胖买了3本,小丁丁买了2本。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1、解决问题一:他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交流、反馈:3x+2x;(3+2)x师:你能将式子3x+2x用更
简单的结果表示吗?为什么是5x?(3个x加上2个x就是5个
Xo)
板书计算过程
3x+2x=(3+2)x=5x(元)
答:他们一共要付5x元。
师:式子3x+2x可以用简单的5x来表示,这就是对含有字母式
子的化简,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化简)
提问:想一想,将3x+2x化简为5x,运用了以前学习的什么运
算定律?(用乘法分配律化简)
小结:以前学习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含有字母的式
子。
2、解决问题二: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师:你能将3x-2x化简吗?(3个x减去2个x是1个x)写出
化简过程。
板书计算过程
3x—2x=(3—2)x=x(元)
答: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x元。
3、试一试
化简下列各式
m4-7m9k-8k3+4x+3xl5x_9x+6x-6
(二)用乘法结合律化简
1、出示:每本练习本x元,如果小胖、小巧、小亚各买了3
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同桌交流。
反馈,结合学生反馈板书
做法1、
3x+3x+3x=(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民物品交换协议书范本
- 私人荒地转让合同协议书
- 离职合同终止协议书模板
- 门面出租协议协议书模板
- 鸡排店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股权转让服务协议合同书
- 锅炉运行及维护合同范本
- 碳钢计量罐采购合同范本
- 肉店转让合同协议书模板
- 生意交易合同协议书模板
- 220KV升压站运行规程(改后)
-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诊断
- 非标设备制作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爆破工程技考核试卷
- GB/T 9766.6-2021轮胎气门嘴试验方法第6部分:气门芯试验方法
- 操场塑胶面层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 粤信签小程序操作使用说明
- 医院季度院感监测信息及分析
- 福建省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考试
- GB∕T 15329-2019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织物增强液压型 规范
- 《组织机构代码证》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