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新版_第1页
诗歌赏析新版_第2页
诗歌赏析新版_第3页
诗歌赏析新版_第4页
诗歌赏析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赏析知人论世,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更好理解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注意诗序和诗歌后注释)(二)把握诗歌题材及其体现的思想感情。1.咏史诗——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思绪: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体现主旨。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挖苦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体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尤其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2..咏物诗——托物言志——要抓住诗歌中所体现的“物”的重要特性(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性)——揣摩诗中的比方意和象征意。①托物言志——体现诗人志向情感。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借“风”而起兴,结句体现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具有高风亮节。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崇高情操。(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3..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⑴写法:①写景抒情——先写景,后直抒胸臆。②情景交融——全诗皆写景,但融情于景,注意景物色彩,尤其是注意常用的寄托某种情思的意象(景物)。例: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对仗工整,看是句句写景,实则字字含情,情景交融。开头两句描写明媚的春景图,流露出诗人喜悦之情。背面两句“千秋”与“万里”相对,体现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浩茫心绪,卒章见底,关键词(诗眼)在“万里船”。门外所泊是来自东吴的“万里船”。可是诗人却有船行不得,有家归不了。只能倚窗见到千年不变的茫茫雪山,满眼异地风光。再回忆去年官兵收复河南河北,诗人就想“青春作伴好还乡”,可是一年已过,春天又至,诗人仍然淹留他乡。于是喜悦之情伴随视线的转移而消逝,代之而起的是无限思乡之情,以至心随白鹭和东吴万里船俱往家乡。最终乐景却反衬了诗人的离愁别绪。⑵写景诗类别及其常常抒发的感情:①

田园诗原是歌咏恬静悠然情景的田园生活。如东晋陶渊明某些诗曾被称为“田园诗”代表作。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发明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体现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远离尘嚣,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变化志向的高洁品质。——对于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描写农村勤快、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描写江南稻乡安静富庶的田园风光。体现盛唐时期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和诗人轻松快乐的心情。——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辛勤快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男丁戍边,田里只有妇孺老人耕种,土地荒芜,揭发战争带给农民的深重灾害——闵农、怜民的思想感情。即对农民们艰苦生活的同情。对官府的赋税徭役繁重,残酷剥削农民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达强烈的不满。②

山水诗个人心灵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体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体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境的融合的胸中之景——意境。——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变化志向。——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体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体现但愿、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旷并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体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寞之情。曹操《观沧海》——汉此前唯一完整的山水诗,全诗不加作者主观抒情,只作客观描写,是汉此前所未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重要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唐代的孟浩然、王维、李白,宋代的杨万里和范成大等。唐代诗人几乎都写有山水诗,杜甫和宋代的梅尧臣、苏东坡、王安石、陆游等大诗人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③四季图及其他风景诗——但愿、喜悦之情,热爱大自然之情。——自伤迟暮,独守闺房,感伤青春易逝,佳人(良人或家人难再);或感慨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抒发亡国之恨。——感伤物是人非,人生短暂,报国无门,功名难就。——怅恨离别,怀念家乡。4.边塞诗和战争诗:诗文思绪:塞外景物——戍边战士的情怀。——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体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体现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揭发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5、送别诗:①重团聚、怨别离,诗中除了抒发恨别之情外,往往蕴含其他思想感情:A.建功立业的豪情

B.壮志难酬之惆怅

C.被贬之愤懑

D.忧国忧民之情.E.男女之情爱

F连年战争,有家难归之悲愤②注意想象诗中描写的景物所蕴含之感情。古人送别多在歧路旁、津渡口、长亭间或都门外。可供作者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人化的自然”,———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③领会诗中典故含义。(注意注解提醒或联想已学过的诗歌。)④注意细节描写。⑤注意谐音——“柳”谐“留”,“秋”谐“愁”,“丝”谐“思”。“晴”谐“情”,

“莲”谐“怜”,爱怜,借以体现爱情。6.乡思诗、.行旅诗、记游诗。——体现思乡怀人的主题。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体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思绪:写物象——触“物”生情——抒情。①注意所写物象:如:傍晚、落日、枯藤、老树、昏鸦、倦鸟、流水、孤雁、鸿雁、秋雁、万里船、孤舟、浮云、杨柳、明月、残风、笛声、歌吹、鸡声、茅店、寒灯、孤影、夜雨、孤灯、风烟、家书、书札、梦、乡关、等。②乡思诗尚有写节日之乡思。如佳节、重阳、寒食。7.咏怀诗——以吟咏个人理想,反应或挖苦社会为题材的诗歌。也有的咏怀诗叹世道不予我生、伤夫妻离别、苦人生短暂(人生若尘露)、哀朋友遗弃,即抒发嗟生、忧时、愤世、疾俗等思想感情,如阮籍的咏怀诗。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重要手法8、.悯农怜民诗——讲农民劳作之苦,或揭发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或苛捐杂税政策,体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发社会黑暗、世态炎凉,体现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挖苦诗”。10、干谒诗——为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取而作,诗中体现自己的才华,抒发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含蓄是好的干谒诗的必备条件之一。(三)注意诗歌标题、诗序和有关考题后的注释。1.

标题——表明所咏之景、物,所说之人、事,或所抒之情。【分析诗题,把握中心】如: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全诗围绕诗题中的“望”字。如清代仇兆鳌评:“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未联极望之情”。2.诗序——交代背景、作品产生缘由和过程,奠定感情基调。3.

注释——解释词语,交代背景,或解释诗中有关典故。(四)抓住意象特性领悟意境:部分常见意象所寄寓的情感孤灯、孤云——孤苦的思乡、思亲情、游子情,或孤单、失落的感觉。飞镜、明月——望月怀远、思乡、思亲情,别离思聚;或发怀古之幽思。落日——故人情。

日暮——思乡。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双鲤、鲤鱼、鲤素——传递书信,信、音讯。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浮云、孤雁、飞蓬、孤蓬、归蓬落帆、断鸿、——:孤寂的游子。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戍鼓、雁声——离别、怀念之悲凉。玉关情、羌管——怀念征人远戍或征人思归。战争类:长城——守边的将士。朔马、胡马、楼兰——:边境之敌。山水田园诗类:闲云、野鹤——隐居之闲适、怡然自得。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落花——:伤春落叶——:秋天傍晚、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有时也有思乡之意。如“日暮乡关何处是”。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4.注意季节、节日中的意象所寄寓的情感。①春日——喜庆、美好、但愿。也有以乐景反衬悲情的,如伤春诗、怀人诗。②夏日——青春、热烈,畅抒情怀。①

秋日——多表凄清、悲苦、乡思之情。冬日——傲寒、狩猎、艰难、旅景、艰难、咏雪。(五)揣摩诗眼,注意诗中用字。诗眼,即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境界全出。——一种词语具有丰富的信息,能引起人无限联想。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令人想象到枝头蝶飞蜂舞,鸟争鸣,花争艳,人欢笑的景象。(六)描绘诗中画面:精确体现原诗意思,语言详细形象。(七)赏析诗句:关键字词、修辞、体现手法(动静结合、侧面烘托、反衬、以动衬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诗歌思想内容的鉴定1、积累古诗分类及常见思想内容:古诗分类:咏物诗民生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边塞诗山水诗如从艺术手法上分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从体现内容上分有: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闺恋诗、哲理诗、游赏诗、送别诗、咏史诗等。常见思想内容口诀(人、景、事、情)秀美河山之热爱忧国忧民之感慨亲情友谊之诚挚国破家亡之痛楚建功立业之豪迈保家卫国之决心自由闲适之恬淡山河沦丧之痛苦怀才不遇之寂寞年华易逝之悲叹报国无门之激愤不为人知之愁苦游子逐客之悲戚昔盛今衰之感慨征夫思妇之幽怨借古讽今之情怀2、抓重点诗歌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广阔,波及最多的是如下几方面:①

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应社会黑暗,揭发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体现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体现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揭发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②

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王昌龄《参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③

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的孤单: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情深意长的鼓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

超尘脱俗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厌弃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⑤

感时伤逝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急: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练习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绘出三四两句的画面。全诗运用了什么体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是,从诗中可以看出。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鹿柴王维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2、这首诗使用的体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有关诗句说说。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本诗本诗侧重写的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本诗重要体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底。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哪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第三句的“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