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课件-雨量分析_第1页
《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课件-雨量分析_第2页
《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课件-雨量分析_第3页
《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课件-雨量分析_第4页
《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课件-雨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量分析雨量分析滕金文主讲教师课程导入:设计合理的雨水管道系统雨量分析课程导入:雨量分析的基本概念雨量分析雨量分析这到底是多少水呀?

雨量分析1亩地面积:666.7平方米降雨1毫米=“浇下了”0.667立方米的水1立方米的水重1000公斤雨量分析每下1毫米的雨每亩地获得667公斤的水≈雨量分析降5毫米的雨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雨量分析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毫米10~24.9毫米25~49.9毫米50~99.9毫米100~249.9毫米大于250毫米12小时降雨量小于5毫米5~14.9毫米15~29.9毫米30~69.9毫米70~139.9毫米大于140毫米降雨量等级表数据是如何监测的?雨量分析直到唐宋开始在我国古代对于衡量雨量多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早期的标准较为模糊,有时指降雨持续时间的长短,有时指受雨面积。雨水的多少和降雪一样,开始由尺寸来进行计算,如“肤寸”“寸余”“数寸”“及尺”“近尺”“盈尺”“三四尺”等。雨量分析雨量分析宋朝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奏报雨泽”的惯例,用于统计纪录降雨情况。出现了史上最早的雨量计——宋代圆罂承雨器,尽管在今天看来十分简陋,但是奠定了现代雨量计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用于测定降雨量的仪器变得更加精准和多样化。普遍使用的测定降雨量的仪器主要包括:雨量器雨量分析翻斗式遥测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雨量分析思考:如果是北方,降雪多,如何解决降雪自动观测的难题呢?雨量分析重式雨量计降雨量在某一连续时段内,天上降落下来的雨或雪,全部化成水之后,在没有漏掉也没有蒸发的情况下,积聚在一个单位面积上的深度即为降雨量。雨量分析降雨量雨量分析指降雨的绝对量,即降雨深度,用H表示,单位以mm计。研究降雨量时,很少以一场雨为对象,而常以单位时间表示。年平均降雨量月平均降雨量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雨量。降雨量雨量分析任何一场暴雨都可用自记雨量计记录中的两个基本数值(降雨量和降雨历时)表示其降雨过程。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雨量分析降雨面积降雨所笼罩的面积(hm2或km2)1km2=100hm2(公顷)=1.0×106m2汇水面积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降雨面积>=汇水面积径流量及径流系数雨量分析径流量降落到地面的雨水超出一定区域内地面渗透、滞蓄能力后多余水量,由地面汇流至管渠到收纳水体的流量的统称。雨水管道的排除对象径流系数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水量与降雨量的比值。集水时间(集流时间)雨量分析集水时间将雨水径流从流域的最远点流到设计断面或出口断面的时间称为流域的集水时间或集流时间,由地面集水时间和管道流行时间两部分组成。地面集水时间t1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最远点地面流到雨水管渠入口(雨水口)的时间。管道流行时间t2雨水从管渠入口(雨水口)流到设计断面或出口断面的时间。t1=15mint1=16mint1=17mint2=10mint2=12min12345FA=5hm2FB=6hm2FC=7hm2集水时间(集流时间)雨量分析集水时间将雨水径流从流域的最远点流到设计断面或出口断面的时间称为流域的集水时间或集流时间,由地面集水时间和管道流行时间两部分组成。地面集水时间t1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最远点地面流到雨水管渠入口(雨水口)的时间。管道流行时间t2雨水从管渠入口(雨水口)流到设计断面或出口断面的时间。降雨历时t雨量分析

连续降雨的时段(min或h)。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连续时段。强调连续。集水时间与降雨历时有什么关联呢?暴雨强度雨量分析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降雨深度。(本质是最大平均暴雨强度)。降雨历时内最大的一段降雨量的平均值(最大平均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雨量分析降雨历时内最大的一段降雨量的平均值(最大平均暴雨强度)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降雨深度。(本质是最大平均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雨量分析降雨历时内最大的一段降雨量的平均值(最大平均暴雨强度)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降雨深度。(本质是最大平均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雨量分析降雨历时内最大的一段降雨量的平均值(最大平均暴雨强度)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hm2)]。

暴雨强度雨量分析实际情况:任一场暴雨在降雨面积上各点的暴雨强度是不相等的,即降雨是非均匀分布的。理论情况:假定降雨在整个小汇水面积内是均匀分布的,即在降雨面积内各点的暴雨强度相等,即不考虑降雨在面积上的不均匀性,即(小汇水面积内暴雨强度按相同考虑)。原因:城镇或工厂的雨水管渠或排洪沟汇水面积较小,这种小汇水面积上降雨不均匀分布的影响较小。暴雨强度雨量分析结论:暴雨强度随降雨历时的增加而减少暴雨强度雨量分析

雨量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多年(一般具有20a以上)降雨过程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表示暴雨特征的降雨时历时、暴雨强度与降雨重现期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设计暴雨强度[L/(s·hm2)]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A1、C、n、b: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式中:雨量分析注意具有20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排水系统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应采用年最大值法,并按本规范附录A的有关规定编制。(不足20年资料地区,采用非年最大值法,一般采用年多样法)暴雨强度公式应根据气候变化进行修订。记住暴雨特征三要素:降雨历时、暴雨强度、降雨重现期。降雨频率和重现期雨量分析频率:重复出现的概率。

重现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