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2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3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4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3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阐明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生命观念: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2.科学思维:建立负反馈调节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的联系。3.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素养要求学习目标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内容索引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1)概念:生态系统的

处于相对

的一种状态。(2)特征——

平衡。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

保持相对稳定。②功能平衡:

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③

平衡。教材梳理预习新知夯实基础结构和功能稳定动态各组分生产—消费—分解收支(3)调节机制——

机制。①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

,反过来又作为

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

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②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

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_________

的基础。负反馈效果信息减弱普遍自我调节能力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

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

平衡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

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的。维持或恢复相对生态平衡自我调节能力有限(1)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2)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3)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判断正误×√×探讨点1生态平衡的特征科学家通过测量和数学模拟,绘制了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总初级生产量和总呼吸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核心探讨突破重难强化素养1.观察曲线图,在成熟阶段,群落总初级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呈现怎样的趋势?由此说明了什么?提示总初级生产量和总呼吸量均趋于稳定,且相对值接近。说明群落在物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上趋于达到平衡状态。2.联系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组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分析在成熟阶段,生产—消费—分解过程的正常进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有什么影响?提示生产—消费—分解的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成熟阶段,生产过程和消费、分解过程应处于平衡中,这样才能使生态系统的收支呈现平衡。3.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概括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表现出的特征?提示(1)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2)平衡依赖生产—消费—分解过程来维持,是一种动态平衡。探讨点2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资料1

在一片草地上,如果兔大量增加,草就会被大量啃食,于是兔之间对食物等资源的竞争就会加剧,导致兔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减少;同时,捕食者狼因食物(兔)丰富而数量增多,它们会捕食更多的兔。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兔的数量又会恢复或接近原来的水平。资料2

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1.资料1中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什么调节?尝试用文字、线框、箭头等描绘上述调节过程。提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调节过程如图所示:2.资料2中的调节过程属于什么调节?提示正反馈调节。3.资料1和资料2所反映的调节方式,哪一种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提示资料1所反映的调节方式即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的比较核心归纳项目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远离生态平衡状态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从而保持生态平衡实例若一个湖泊受到的污染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则污染会越来越严重草原上食草动物和植物的数量变化1.(2021·天津南开区质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生态平衡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平衡的基础C.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典题应用及时反馈知识落实√解析即便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也需要太阳能的输入,C项错误。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这种调节方式叫作负反馈调节。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不属于负反馈调节B.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基础D.血液中的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解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也属于负反馈调节,A错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C正确;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可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D正确。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材梳理预习新知夯实基础1.抵抗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

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

的能力。(2)规律: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

越复杂,其____

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2.恢复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在

的能力。(2)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

与恢复

是不一样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原状(不受损害)食物网自我调节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恢复到原状速度时间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原因①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

。②处于生态平衡中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

保持稳定。(2)措施①控制对生态系统的

,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

地利用生态系统。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

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的协调。生活所需环境干扰强度合理适度物质能量结构功能(1)落叶阔叶林遭到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3)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4)适当增加某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5)对过度利用的森林与草原,应实行封育,不能再利用()判断正误××√√×探讨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右图表示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据图分析:核心探讨突破重难强化素养1.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时,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

(填“大于”或“小于”)热带雨林的y值。自我调节能力大于3.x的大小可作为

强弱的指标,x值越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TS值越大,说明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

。恢复力稳定性低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核心归纳类型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联系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3.(2021·大庆高二检测)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典题应用及时反馈知识落实√解析题干过程体现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为抵抗力稳定性,说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4.近年来多地采用飞播(飞机播种造林种草)造林近20万亩,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其原理是A.增加食物链的营养级B.增加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C.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D.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飞播(飞机播种造林种草)造林,仅增加了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三、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目的: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实验原理(1)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

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2)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

。教材梳理预习新知夯实基础基本成分合适比例3.实验步骤(1)用玻璃板和粘胶制作生态缸的

。(2)在生态缸内底部的一侧铺垫几块石块作为基垫,再铺上一层颗粒较细的沙土,厚度为5~15cm,在沙土上铺一层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厚度为5~10cm,铺垫好的土和石块整体呈

。(3)在土坡上放几块有孔的假山石,可作为小动物栖息的场所。(4)向缸内倒入

,水位高5~10cm,在水中放几块鹅卵石。(5)在土坡上选择苔藓、铁线蕨、鸭跖草、马齿苋、罗汉松、翠云草等进行种植,放入鼠妇、蚰蜒、蚯蚓、蜗牛等小动物;在水中放入浮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放入虾、小鱼和小乌龟等小动物。框架坡状自来水(6)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

、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7)每个星期至少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并且进行记录。通风4.设计要求及目的设计要求目的生态缸必须是

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种类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使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能够进行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_____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_____便于操作,且使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封闭透明空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缸的采光应使用较强的

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选择动物不宜过多,个体不宜太大减少对氧气的消耗,防止氧气的产生量小于消耗量5.结果分析(1)生态缸中的生物只能存活一段时间。虽然生态缸中生态系统成分齐全,但其结构比较

,自我调节能力

。(2)不同的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间

。散射简单差有长有短(1)生态缸的采光宜用散射光,以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2)在设计生态缸时,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3)生态缸切记不能密封,以保证内外空气的流通()判断正误√√×5.建立一个封闭的水族箱生态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应尽量增加水族箱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稳定性B.水族箱应放到每天都能照射到强光的地方,保证能量源源不断地输

入生态系统C.水族箱生态系统起初比较简单,演替必定使其越来越稳定D.这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存在的时间可能很短暂√典题应用及时反馈知识落实6.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过小生态缸,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设计生态缸应遵循的原理中,不合理的是A.缸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生态缸的稳定性与生物种类的数量的合理搭配有关C.应定时向缸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缸内加泥沙以提供分解者√解析生态缸各生物之间有营养上的联系,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但不需要通入空气,因为既然是一个小生态缸,里面就肯定有生产者,生产者能提供氧气。生态缸应该密封,不能向内通气,如果通入空气,就相当于外界介入该生态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就不是它特有的了,故C项不合理。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题组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相对

稳定的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

状态的能力C.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的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D.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处于平衡状态对点训练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在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2.(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

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基础C.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

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则输入的信息和输出的信息相反,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C错误。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缸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目B.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C.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缸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合理搭配,并非物种数目,A错误;与灌木阶段的群落相比,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物种数目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B错误;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仍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D错误。题组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及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2021·山东淄博市高二期末)生态系统稳定性即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通过系统的正反馈调节维持B.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C.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D.遭到破坏,一段时间都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因此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一段时间有的生态系统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有的可能不能恢复,如北极冻土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能力都较低,因此遭到破坏后不一定能够恢复,D错误。5.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不包括A.复杂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高B.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包含着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可由食物链中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复杂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仍为10%~20%,A错误;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复杂,存在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所以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正确;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说明食物链多,食物网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强,D正确。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很多,抵抗力稳定性较强B.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不一定强C.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大小呈正相关D.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可使生物种类增多,从而提高该生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海洋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很多,抵抗力稳定性较强,A正确;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弱,B正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两者呈正相关,C正确;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生态系统更稳定,但若引入不当,则会减少当地物种,破坏生物多样性,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7.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农田除草除虫可使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

提高a的大小C.一般来说,物种丰富度与a的大小呈正相关,与b

的大小呈负相关D.本图适用于森林生态系统,但不适用于北极冻原生态系统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则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为农田除草除虫降低了物种丰富度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导致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错误;一般来说,物种丰富度越高,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因此一般来说,物种丰富度与a的大小呈正相关,与b的大小呈负相关,C正确;北极冻原生态系统环境恶劣,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题组三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8.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可能是因为瓶内

小鱼数量过多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D.若想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

维持稳定,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可能是因为瓶内小鱼数量过多,种内竞争激烈,A项正确;与甲、丙瓶相比,乙瓶在散射光下,且小鱼数量适当,故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B项正确;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因为外界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C项错误;生态瓶应放在较强的散射光下以获得能量输入,使生态瓶内的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D项正确。9.下列有关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非生物

因素无关B.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则不能将水装满C.生态缸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D.制作的生态缸必须是透明且密封的,并给予适当的光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能量和物质的来源,温度和光等因素对生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A错误;在制作生态缸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B正确;生态缸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相对稳定,C正确;无色透明的玻璃可以让光透过,有利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应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D正确。10.(2021·陕西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夫球场上长满了一种绿油油的草本植物——台湾草,其抵抗力

稳定性较低B.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C.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D.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12345678910111213141516综合强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高尔夫球场上的生物种类单一(只有一种台湾草),故其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受影响的程度小;不同的生态系统,由于营养结构不同,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相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数量增加受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上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

物能迅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解析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属于正反馈调节,D项符合题意。12.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藻类爆发的原因是营养物质丰富,缺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B正确;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浮游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会加重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使水草因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

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关系是乙→甲→丙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图1中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正确;由分析可知,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乙→甲→丙,B正确;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4.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下列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强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

草原生态系统√12345678910111213141516解析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之间一般呈负相关,据题图分析可知,甲偏离生态平衡的幅度大,表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乙弱,乙恢复生态平衡所需时间长,表明乙的恢复力稳定性比甲弱,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应强于草原生态系统,C项正确,A、B、D项错误。15.生态学家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该池塘生态系统除了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鲈鱼体重增加1kg,则最多需要消耗_____kg的浮游植物。太阳鱼的价格一般要低于鲈鱼价格,从图中的营养结构及能量流动规律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4能量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培养鲈鱼比培养等质量的太阳鱼消耗的植物多1234567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