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2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3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4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说出“J”形曲线和“S”形曲线的成因和变化过程。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目标1.科学思维:比较“J”形和“S”形增长曲线,阐释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建模及模型分析的能力。2.社会责任: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素养要求内容索引一、种群数量的增长、变化曲线及其应用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梳理网络要语必背随堂演练知识落实课时对点练种群数量的增长、变化曲线及其应用01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形式。(2)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_____→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即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

。(3)根据教材中“细菌数量增长规律”分析:若N表示细菌数量,n表示第n代,则细菌增长的方程式模型为

;曲线模型为:数学假设数学形式检验或修正Nn=2n2.种群的“J”形增长(1)模型假设:

条件充裕、气候

、没有

和其他竞争物种等(即理想条件)。(2)建立模型①参数的含义:Nt:t年后种群的

;N0:种群的

;t:时间(年数);λ: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

。②数学方程式:Nt=

。③曲线图(如图)食物和空间适宜天敌数量起始数量倍数N0λt3.种群的“S”形增长(1)模型假设:自然界的

总是有限的。(2)对曲线的分析①a点以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期,种群数量增长较慢的原因是

。②ab段是快速增长期,种群数量快速增长,___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此时___________相对充裕,

数量少。③bc段,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个体间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争夺而导致种内竞争

,使种群出生率

,死亡率

。④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

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

。资源空间个体数量少,因此增长速率很小食物、空间天敌加剧降低升高等于相对稳定(3)K值的含义:又称为

,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_____

。(4)应用①野生大熊猫数量锐减的原因:

遭到破坏,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

变小。②应对措施:建立

,改善栖息环境,提高

。环境容纳量种群最大数量栖息地K值自然保护区环境容纳量4.种群数量的波动(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

。长久处于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

。波动爆发下降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1)“J”形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2)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种群受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3)对于“S”形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4)环境容纳量即为种群数量最大值(

)××√×思考延伸拓展强化素养1.“J”形曲线分析种群“J”形增长模型:Nt=N0λt,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1)请分析当λ>1、λ=1、0<λ<1时,种群的数量变化和年龄结构的类型:项目种群数量变化年龄结构λ>1____________λ=1____________0<λ<1____________增长增长型稳定稳定型下降衰退型提示如图所示2.“S”形曲线分析(1)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

点;fg段相当于图甲的

段。(2)图乙的h点相当于图甲的

点;gh段相当于图甲的

段。cacdcd3.下图体现了“J”形和“S”形曲线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阴影部分代表什么?提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它就是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归纳总结增长率、增长速率、λ值的辨析(1)在“J”形曲线中增长率不变;在“S”形曲线中增长率逐渐减小。不能认为“S”形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形曲线。(2)在“J”形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在“S”形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在

时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小。(3)λ值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在“J”形曲线中增长率和λ的关系是:λ=增长率+1。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02梳理教材知识

夯实基础1.实验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2.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形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形曲线。在恒定培养液中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还会转而下降直至全部死亡(是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及pH变化所致)。(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JS3.实验步骤(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并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3)每天在

的时间取样并计数酵母菌种群数量。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初始数量N0。连续观察7天,记录数据。(4)分析数据,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画出坐标曲线,分析曲线走向,揭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固定时间酵母菌数量4.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图所示的增长曲线。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加,营养消耗,pH变化,生存条件逐渐恶化,酵母菌死亡率

出生率,种群数量

。剧增高于下降注意事项(1)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4)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5)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计数。(6)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稀释培养液时要进行定量稀释,便于计算。思考延伸拓展强化素养1.若测得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偏高,原因是什么?提示(1)取样时未振荡,取样于试管底部。(2)计数的酵母菌中,有已死亡的个体。2.如何才能区分计数的酵母菌是活的还是死亡个体?提示可以用染色法。活细胞的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所以不会被染色,而死细胞可被染色。梳理网络要语必背031.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相比,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2.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呈“J”形曲线。3.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会呈“S”形曲线增长。4.“J”形增长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S”形增长曲线的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5.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环境改变时,K值会发生变化。6.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很多,因此种群的数量常常出现波动,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随堂演练知识落实04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解析建构数学模型的正确步骤如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123456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J”形增长曲线中λ大于1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123456解析“J”形增长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Nt=N0λt(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A项正确;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增长曲线大致呈“J”形,B项正确;由于种群一直在增长,后一年比前一年多,所以曲线中λ大于1,C项正确;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是固定的,D项错误。1234563.(2020·北京清华附中检测)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现出“S”形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A.种群的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D.同一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解析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是在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等情况下形成的,A项错误、C项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B项错误;同一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K值也会相应地改变,D项错误。√1234564.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J”形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

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

到K值之前就是“J”形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

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解析种群“S”形曲线是在资源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由于存在环境阻力,所以在达到K值之前与“J”形曲线不同,B错误。1234565.某研究小组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0.1mm,1/400mm2)进行计数。图甲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视野中每个黑点含2个酵母菌),图乙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

后再统计B.图乙中第4~7d酵母菌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解析图甲中酵母菌数量可分辨清楚,不用加水稀释,A错误。√1234566.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某一区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t0~t3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形;若在t3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_。(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填“t1”“t2”或“t3”)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t3时期后,该鱼种群数量变化将呈现_____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增长型t2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t2时捕获该鱼并使捕捞后维持在t1时的数量,获得的量较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波动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123456课时对点练05A组基础对点练题组一种群数量的增长、变化曲线1.某同学在“研究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n=2n(N代表细菌数量,n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A.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B.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环境中,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

密度等的影响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少,繁殖速度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题干中的数学模型只是对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推测,因此建立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在资源和空间没有限制的环境中,细菌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等的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

B.m·220

C.m·22t

D.m·23t√解析细菌进行分裂生殖,一分为二,20min分裂繁殖一代,每小时繁殖三代,所以th共繁殖3t代,种群个体总数为m·23t。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2020·天水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种群“J”形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J”形增长的种群都有K值B.“J”形增长的种群生存条件是有限的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形增长D.“J”形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如图是黄海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时组成该种群的个体全为幼年个体B.维持b点时的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

续产量C.c点时该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d点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曲线上各点的个体中均有不同年龄期的个体,只是比例不同,A项错误;b点时,种群数量为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若将种群数量维持在该水平上,将获得最大的持续产量,B项正确;c点时种群数量仍在上升,则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项错误;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A.100只

B.200只C.300只

D.400只√解析第10年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于种群数量的

,故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环境容纳量为400只,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呈“J”形曲线D.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解析在自然界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形曲线,C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题组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7.(2019·大庆铁人中学高二期末)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操作顺序正确,对计数结果无影响B.图示对酵母菌计数采用的方法为抽样检测法C.取酵母菌培养液时,直接从试管中部吸取即可D.实验结束后,血细胞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2019·泰安高二检测)将10mL酵母菌培养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错误的是样品1234酵母菌数量(个/mm3)121082012101000pH4.85.43.75.0A.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是出生率>死亡率B.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2、4、1、3C.对酵母菌而言,10mL该培养液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1.21×107个D.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mL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是计数室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

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B.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

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

室上C.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D.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下液体的厚度为0.1mm,A错误;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B错误;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7个,只计数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夹角处的酵母菌,C错误;由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实验中被台盼蓝溶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形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J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形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K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S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最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现象。(4)在研究种群数量时,需要调查种群密度。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波动80偏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B组综合强化练1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形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某种群迁入大量同种个体可使该种群K值提高B.在b点,曲线Y对应的种群数量大小为环境容

纳量的一半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可用图中“曲线X”表示,没有K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竞争最为激烈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

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率√解析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

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B.第4~8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可能是

食物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年的种群数量最少,第8~16年间种

群数量增加,且呈“S”形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20年间的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形曲线增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前4年λ=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λ<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结构为衰退型,A项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项正确;第8~10年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10~16年间λ>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C项错误;由题中曲线图的趋势可知,如果持续第16~20年间的趋势,λ>1,且基本不变,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形曲线增长,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所示,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形增长,在c点之后呈

“S”形增长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容纳量(K值)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由题图可知,种群在c点之前增长率一直下降,增长曲线不是“J”形曲线,若为“J”形曲线,则增长率不变,c点之后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下降,也不为“S”形曲线,A项错误;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应该是增长速率最大的时候,即K/2时,c点时增长速率为零,B项错误;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C项正确;曲线只表明了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不能得出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瓶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达到K值的时间一般不同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达到最大值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解析Ⅰ、Ⅲ锥形瓶中培养液的体积相同,虽然起始酵母菌数不同,但种群的K值相同,Ⅱ、Ⅳ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也相同,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2019·邢台模拟)图甲是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图乙是研究人员对某草场进行生态学调查后绘制的某昆虫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未发生迁入和迁出)。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A曲线表示的种群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食物及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解析题图甲中A曲线表示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由此可推知该种群在食物及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的理想环境中生活。(或理想条件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图甲中B曲线呈“___”形,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