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4:3 3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人教版)_第1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4:3 3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人教版)_第2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4:3 3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人教版)_第3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4:3 3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人教版)_第4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4:3 3 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与能量流动的关系胡杨能抗干早、御风沙、耐盐碱,可顽强地在荒漠中生存繁衍。然而,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一些远离水源的胡杨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些死亡的胡杨虽历经烈日和荒漠的摧残,却依然傲立于大漠,其枝干往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胡杨林讨论1.胡杨死亡后,为什么很长时间都没有腐烂?荒漠中缺乏水分,分解者的数量少,因此死亡后的胡杨无法被快速分解。问题探讨胡杨林讨论2.有研究表明,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一般比草原的贫瘠,这是为什么?荒漠中生产者的种类与数量很少,能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就少,消费者与分解者也少,物质循环缓慢;土壤中可供分解者分解利用的动植物遗体等很少,且分解速度较慢,因此土壤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很少;而且,胡杨还会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长有胡杨的荒漠土壤比草原更为贫瘠。问题探讨胡杨能抗干早、御风沙、耐盐碱,可顽强地在荒漠中生存繁衍。然而,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一些远离水源的胡杨也难逃死亡的厄运。这些死亡的胡杨虽历经烈日和荒漠的摧残,却依然傲立于大漠,其枝干往往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特造型。一、碳循环②在生物体中主要是有机物的形式①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是CO2的形式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2.碳循环的过程①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煤石油大气中的CO2库溶解光合作用摄食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燃烧一、碳循环②碳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2.碳循环的过程一、碳循环煤石油大气中的CO2库溶解光合作用摄食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燃烧③碳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碳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等有机物的燃烧返回到无机环境。2.碳循环的过程一、碳循环煤石油大气中的CO2库溶解光合作用摄食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燃烧④碳循环的特点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2.碳循环的过程一、碳循环煤石油大气中的CO2库溶解光合作用摄食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呼吸作用燃烧遗体和排出物摄食燃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化石燃料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库水圈中的CO2库分解作用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2.碳循环的过程一、碳循环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2.碳循环的过程一、碳循环碳循环示意图

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库消费者分解者一、碳循环A:生产者B:分解者ABCDEFC:大气中的CO2库D:初级消费者E:次级消费者F:三级消费者碳循环示意图一、碳循环3.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CH4、N2O等)相当于保温层。大气中CO2越多,地球上的温度升高就越快,这种现象就叫做“温室效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碳排放与碳汇保持平衡。工业生产活动使碳排放大于碳汇,从而使大气中的CO2增加。①原因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化石燃料燃烧增加一、碳循环②后果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洪灾、旱灾不断土地荒漠化加剧威胁人类和生物的生存。3.温室效应一、碳循环③防治措施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植树造林(森林碳汇)直接从空气中捕集并封存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温室效应一、碳循环碳达峰碳中和2030年2060年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碳达峰我国目前碳排放增速放缓,但仍呈增长态势,尚未达峰。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到平衡碳中和的吸收汇只包括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和碳捕获与封存等人为活动增加的碳汇,而不是自然碳汇。3.温室效应一、碳循环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___________。碳中和(2)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一、碳循环(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____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使用化石燃料植被覆盖面积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C、H、O、N、P、S等元素二、物质循环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C、H、O、N、P、S等元素1.物质循环的中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组成生物体的元素①具有全球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②循环往复二、物质循环②循环往复应用——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鱼稻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稻田的水给鱼提供生长环境,鱼可吃害虫,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鱼和水稻形成了一个无公害的生物微循环鱼菜共生大棚里,既养鱼又种菜,不影响产量还能节水节肥,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神奇效果。鱼帮菜、菜帮鱼,和谐互助鸭子可吃掉水稻叶片上害虫及虫卵,粪便可作有机肥料,其在水里游动,加快水稻对养分吸收,也改良了土壤通透性,达到了生态高效种植效果稻田养鸭二、物质循环水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和径流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水蒸气水蒸气降水蒸发降水蒸发地表径流1.方式二、物质循环水循环①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在水分供应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的气孔开放程度最佳,CO2得以顺畅进入,以合成有机物。2.作用②动物可饮水,也可通过食物中获取水分,以供生命活动需要。③生物体的代谢反应都以水为介质,只有在水的参与下,物质才能完成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循环过程,同时借助水排出废物使生命活动得以维持。二、物质循环大气中的N2工业固氮闪电固氮生物固氮尿素及动植物遗体硝化细菌土壤微生物反硝化细菌氨化作用氮循环化石燃料燃烧氮氧化物氮肥NO3—NO3—NH4+工业固氮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全球氮循环的平衡二、物质循环项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特点循环往复、全球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可循环范围联系生物群落各营养级之间生物圈①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转移、储存、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③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④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⑤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化能自养细菌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课堂练习(3)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