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5版语文《初中百练百胜》七年级下册专项十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或解析_第1页
【部编版】25版语文《初中百练百胜》七年级下册专项十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或解析_第2页
【部编版】25版语文《初中百练百胜》七年级下册专项十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或解析_第3页
【部编版】25版语文《初中百练百胜》七年级下册专项十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或解析_第4页
【部编版】25版语文《初中百练百胜》七年级下册专项十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或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专项十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

(2)见往事耳 历史

(3)蒙乃始就学 接近,靠近,这里指接触

(4)即更刮目相待 另,另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你说事务多,谁能比我多呢?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

3.“不可不学”应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请从句式的角度写出理由。答:坚定的、肯定的、不容置疑的语气(意思对即可),因为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表达强烈的肯定语气。

4.孙权给吕蒙建议了怎样的读书方法,让吕蒙消除了顾虑?答:泛读,粗略地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木兰诗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赏赐百千强有余

(2)当户理红妆 女子的艳丽装束

(3)磨刀霍霍向猪羊 磨刀的声音

(4)对镜帖花黄 同“贴”,贴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译文:打开东间、西间的门,坐在我的床上。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3.文中写木兰与家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答: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与亲人团聚,恢复女儿装扮的喜悦心情。(意对即可)

4.千百年来,木兰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形象,读了本诗,你认为她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而且她的身上还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意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关于词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A.古代的一些词性是发生变化的“有仙则名”的“名”,本来是名词,这里应为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的意思。B.借助偏旁释义,“馨”偏旁为“香”,意为能散布很远的香气,以“馨”来修饰“德”,指德行美好。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由此可以推出上文的“鸿儒”是指当官的人。D.以今证古,理解词义,“素颜”在今天意为没有经过化妆、不施脂粉的脸,那么“素琴”则可理解为能弹奏出本色乐曲的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A.文章开篇运用比兴手法,以“仙”“龙”比陋室,为下文描写陋室埋下伏笔。B.本文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的环境、高雅的生活,突显作者的远大志向和杰出才能。C.本文语言特色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音韵和谐。D.作者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暗示自己与二人一样有隐居的意愿。4.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探究《陋室铭》在内容上的创新之处。【链接材料】铭,名也,记名①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称名②也。(铭)多警③自我,述功德。清代李扶九评解《陋室铭》一文曰:“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 (创编自《古文笔法百篇》《康熙字典》等)【注】①记名:记述。②称名:扬名。③警:警诫。答:①以“山”中之“仙”和“水”中之“龙”起兴,来比喻陋室中的自己;②以“惟吾德馨”总贯全篇,强调自己是个品德高尚之人;③写陋室中的景物、来往的宾客和所做的事情,处处突出自己不同凡俗的意趣;④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展现自己没有世俗的繁苦;⑤把陋室与著名的“诸葛庐”和“子云亭”作同类相比;⑥借孔子“何陋之有?”的话间接表明自己是个真正的君子。

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闲步畎亩间,垂柳飘风,新秧翻浪,耕夫荷农器,长歌相应,牧童稚子,倒骑牛背,短笛无腔,吹之不休,大有野趣。闲居之趣,快活有五。不与交接,免拜送之礼,一也;终日可观书鼓琴,二也;睡起随意,无有拘碍,三也;不闻炎凉嚣杂,四也;能课子耕读,五也。读理义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煮茶;泛舟观山,寓意弈棋。虽有他乐,吾不易矣。(摘选自《小窗幽记·节选》,有删改)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耕夫荷农器扛着

(2)终日可观书鼓琴 弹(弹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虽有他乐,吾不易矣。译文:即使有别的快乐,我也不换了。

3.上文与刘禹锡《陋室铭》表现出的作者的精神追求有何相似之处?答:两文作者都喜欢读书弹琴,与品德高尚的人结交,不喜欢被世俗搅扰,以此可以看出作者志趣高洁、超凡脱俗、甘于淡泊(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4.结合上文,联系现实,从某一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答:示例:本文谈到“读理义书”,表现出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高雅情趣。读书要选择对思想提升有帮助的书,今天我们有些人阅读趣味不高,只读浅俗的作品,甚至有些作品并不适合青少年阅读。因此读书要精挑细选,要选能提升自己精神境界、能陶冶性情的好书,沉浸于此,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修行。好读书、读好书,在书香中提升阅读品味,培养健康高雅的情趣。

五、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①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獘②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节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罢:同“疲”。②獘:同“弊”。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田忌欲引兵之赵到……去

(2)与齐战于桂陵 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彼必释赵而自救。译文:它(魏国)一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

3.联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答:以孙膑的角度:要善于思考,因势利导,劝说他人的时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

以田忌的角度: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诵④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到;等到。④倍诵:“倍”同“背”,背诵。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2)患记问不若人 担心,担忧

(3)温公尝言 曾经

(4)或在马上 有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文:(卖油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译文:(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到的功效长远,(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3.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答: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上都有共同之处,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写作手法: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卖油翁》把陈康肃公和卖油翁两人对待自己特长的不同态度作了对比。【乙】文把司马温公和众兄弟对待学习的不同态度作了对比。

主题思想:【甲】文中卖油翁的“但手熟尔”,【乙】文中司马温公“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都告诉人们不管学什么,都需勤学苦练,方可熟能生巧。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②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注】①葩:花。②芙蕖(qú):指荷花,又称菡萏(hàndàn)、芙蓉、莲花等。③迨(dài):及,等到。1.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A.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B.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C.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D.自夏徂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莲)洁净地挺立,只可远远地观看却不能靠近赏玩。

(2)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译文:我夏天倚靠它(以至于)视它为生命,是(因为)它适合人的心意。

4.两则选文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①甲文称“莲”为“花中君子”,写“莲”的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外形(中通外直)、气质仪态(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味道(香远益清)等,侧重赞美的是“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内在品格;②乙文则紧扣芙蕖“可人”的特点,侧重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来写其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乙】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选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