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090-2024生猪规模养殖技术规程_第1页
DB14T 1090-2024生猪规模养殖技术规程_第2页
DB14T 1090-2024生猪规模养殖技术规程_第3页
DB14T 1090-2024生猪规模养殖技术规程_第4页
DB14T 1090-2024生猪规模养殖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猪规模养殖技术规程2025-02-15实施2025-02-15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前言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引种和留种 15饲养管理 26饲料要求 5 68环境控制 79档案记录 7参考文献 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14/T1090—2015《生猪规模养殖技术规程》,与DB14/T1090—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3术语与定义”中的“全进全出”、“基础母猪”、“净道”、“污道”的定义(见2015年版的3.2、3.3、3.4、3.5、3.6);——删除了“猪场选址”、“猪场布局”的具体内容(见2015年版的第4章、第5章);——更改了“引种”环节的检疫与隔离要求(见4.1、2015年版的6.1);——更改了“饲养管理”环节的种公猪的采精频率要求(见5.2.8、2015年版的7.2.8);——更改了“疫病控制”要求(见7.4、2015年版的9.4);——增加了“兽药使用与管理”内容(见7.5);——更改了“环境控制”内容(见第8章、2015年版的第10章);——更改了“档案记录”中的部分内容(见第9章、2015年版的“11档案记录”)。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负红梅、李清宏、赵宇琼、张运婷、李鹏、王治维、刘晓妮、焦光月、王效京、刘莉、郝瑞荣、杨子森、张娟、胡明明、孙杰。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5年首次发布为DB14/T1090—2015;——本次为第一次修订。生猪规模养殖技术规程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采用现代养猪技术与设施设备,实行批次化、全进全出生产工艺,基础母猪存栏达到100头以上或4引种和留种4.1.1制定引种计划,内容包括品种或品系名称、引种来源、引种时间、隔离方法与设4.1.2做好引种前准备与审查工作,查验种源猪场近年来品种更新情况和种猪群的健康状况,查验种4.1.3国内跨县引进种猪时,引种前3天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从境外引种时,引种2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评估论证后批准。经批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实施检疫。入境种猪隔离检疫场所符合SN/T2032的规定。4.1.4引进的种猪具有不少于3代的系谱档案和相应的性能测定资料。4.1.5种猪到达目的地后,对运输车辆及卸猪场地进行彻底消毒。种猪抵达隔离场所后,隔离观察饲养30d以上。对弱仔、伤猪等进行单栏饲养,及时治疗。4.1.6隔离期间应对所有种猪进行非洲猪瘟检测。4.1.7隔离观察结束,健康种猪进行彻底消毒后,转入生产区。4.2.1后备公猪选留依据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等;要求肩胸结合紧凑、背腰平直、腹大小适中、肢蹄端正、行动敏捷;睾丸发育良好,大小相同,整齐对称,结实但不坚硬,无隐睾症、阴囊疝、脐疝、乳头缺陷等遗传缺陷。4.2.2后备母猪选留依据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窝产总仔数、断奶仔猪数等;要求体躯结构合理,肢蹄结构理想,体质健壮,阴户发育良好,至少有7对以上间距合理、发育良好的乳头;无疝气、瞎乳头、内陷乳头等遗传缺陷。5饲养管理5.1后备公猪饲养管理5.1.1保育期结束至体重90kg前可自由采食,体重90kg后限制饲喂。5.1.2后备公猪在性成熟前可合群饲养,但应保证个体间采食均匀。达到性成熟后单圈或单栏饲养。5.1.3后备公猪应保持适度运动。5.1.4后备公猪达8月龄,体重达120kg,膘情良好即可开始调教,配种调教或采精训练宜在早晚凉爽时间、空腹进行。5.1.5后备公猪在正式利用前应检查精液品质。5.2种公猪饲养管理5.2.1按照种公猪的饲养标准配制饲料,保证其营养需要。5.2.2定时、定质、定量饲喂,成年公猪每日2.6kg~2.8kg,根据年龄、体重和配种或采精任务进行适当调整。5.2.3种公猪单栏饲养。每日上、下午各驱赶运动1次,每次20min~30min。5.2.4定期称重。正在生长的青年公猪,体重应逐渐增加,但不能过肥;成年公猪应保持体重稳定,保持种用体况。5.2.5定期检查种公猪的精液品质。人工授精用种公猪每次采精后都要检查精液品质,实行本交的种公猪,每10d要检查1次精液品质。5.2.6每日用刷子刷拭猪体1次。5.2.7作好免疫接种和圈舍清洁消毒工作。每天上、下午各打扫圈舍一次,夏季1周消毒一次,冬季2周消毒一次。5.2.8青年公猪1周采精1次或2周采精3次,成年公猪1周采精2次。5.2.9种公猪年淘汰更新率30%~40%。5.3后备母猪饲养管理35.3.1后备母猪在7月龄前可自由采食,日喂量最高不超过2.5kg;正常发育的后备猪7月龄后至预期配种2周前限制性饲喂,日喂量以2.0kg为宜,最高不超过2.2kg;预期配种前2周实行短期优饲,日喂量不低于3.0kg。5.3.2后备母猪多为群养,每群以4~6头为宜。5.3.3后备母猪应适当的运动。确保每周2次运动,每次运动30min~45min。5.3.4定期对后备母猪称量体重和测量体尺、活体测定背膘厚,确保后备母猪的体重、体况适宜。5.3.5后备母猪达160日龄后,采用公猪诱情促进后备母猪发情,并仔细观察、准确记录初次发情的时间、表现。5.3.6对于7月龄仍没有出现一次发情的后备母猪采取集中饲养和系统处理,按以下方式依次处理:1)饲喂青饲料;2)饥饿或优饲;3)发情母猪刺激;4)公猪追逐;5)车辆运输;6)死精刺激;7)并栏饲养;8)上述方法综合使用后仍不发情的母猪用激素处理。5.4经产待配母猪饲养管理5.4.1经产母猪在断乳后第二天至配种应进行短期优饲,日喂量达到3kg以上。5.4.2待配母猪可单栏饲养,也可小群(4~6头)饲养。5.4.3断奶3d后,每天用试情公猪与待配母猪隔栏接触2次,每次15min~20min,促进母猪的发情和排卵。5.4.4发情鉴定,经产母猪一般集中在断奶后的4d~7d发情,应做好发情鉴定并适时输精配种。母猪的发情表现有:1)阴门红肿,阴道内有粘液性分泌物;2)在圈内来回走动,频频排尿;3)神经质,食欲差;4)压背静立不动;5)互相爬跨,接受公猪爬跨。5.4.5适时配种,母猪上午出现静立反射,下午配种,第二天上午重复配种,两次配种间隔时间12h~18h。空腹配种。5.5妊娠母猪饲养管理5.5.1妊娠母猪应饲喂专用的妊娠母猪饲粮。5.5.2妊娠初期(配种~妊娠21d),根据母猪的体重控制日饲喂量为1.8kg~2.0kg。5.5.3妊娠中期(妊娠22d~84d),日饲喂量为2.3kg~2.5kg,可根据母猪的体况适当调整。5.5.4妊娠后期(妊娠85d~111d)应增加饲喂量,日饲喂量增加至2.8kg~3.5kg。5.5.5分娩前期(妊娠112d~分娩)逐渐减少饲喂量,分娩前3d日饲喂量减少至2.0kg。5.5.6控制青年母猪整个妊娠期的体增重为35kg~45kg,成年母猪整个妊娠期的体增重为30kg~5.5.7严禁饲喂霉变、腐败变质、冰冻、受污染、有毒的饲料,控制使用菜籽饼及糟渣类饲料,适量饲喂青料。要保持饲料品质和结构的稳定性。45.5.8妊娠母猪可以采用限位栏饲养,也可进行小群饲养。小群饲养时,妊娠前期应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大小和强弱相近的4~6头母猪饲养在同一圈栏内,妊娠后期则应单栏饲养。5.5.9细心照料,严禁对妊娠母猪粗暴、鞭打、随意驱赶,避免惊吓母猪。5.6分娩母猪的饲养管理5.6.1临产前清洗消毒母猪临产前5d~7d天转入经过彻底清洗、消毒、干燥的分娩舍,上产床,母猪转入前要进行清洗、消毒,产前用0.1%KMnO₄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外阴、乳房及腿臀部位。5.6.2判断分娩5.6.2.1阴门红肿,频频排尿,起卧不安,1d~2d内分娩。5.6.2.2乳房有光泽,两侧乳房外涨,能够挤出浓稠乳汁,4h~12h内分娩。5.6.2.3有羊水破出,2h内分娩。5.6.3接产5.6.3.1母猪分娩必须有专人看管。5.6.3.2母猪出现难产时需进行人工助产,产完后要进行子宫冲洗2~3次,同时肌注抗生素3do5.6.3.3产后1周内每天用0.1%KMnO4消毒水清洗外阴及乳房。5.7泌乳母猪饲养管理5.7.1泌乳母猪应饲喂专用的饲粮。5.7.2母猪产前1d开始适当控料,分娩当餐不喂料,第二餐喂料0.5kg,第二天按2.5kg喂料,之后按每天0.5kg~1kg逐渐加料,第7d要达到5kg以上,10d高峰期日喂量要达6.5kg以上,冬天可达7kg以上。泌乳母猪应日喂4~6次,并尽量使各次饲喂间隔均匀。5.7.3哺乳期母猪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0℃。5.7.4哺乳期内保持圈舍安静、清洁、干燥,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5.7.5每周舍内常规消毒2次,但应注意湿度控制。门口消毒池和洗手盘,每周更换2次。5.8哺乳仔猪饲养管理5.8.1新生仔猪护理仔猪出生后立即用毛巾将口鼻粘液及全身擦干净。离脐带根5cm左右处断脐,断口用5%碘酊消毒。5.8.2吃初乳保证仔猪吃足初乳,仔猪初次哺乳前每个乳头应挤掉几滴乳汁。5.8.3称重、打耳号仔猪出生后2d内要完成称重、打耳号工作。5.8.4固定乳头应采用人工辅助的方法,在仔猪生后2d~3d内固定乳头吸乳。将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边的几对乳头,将初生重较大的仔猪固定在后面的几对乳头。55.8.5仔猪保温通过设置保温箱等措施为仔猪提供适宜的温度。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日龄30℃~32℃,4~7日龄28℃~30℃,以后每周约降2℃直至25℃。5.8.6寄养或并窝实行寄养或并窝时,仔猪的出生日期应尽量接近,不要超过3d。仔猪吃完初乳24h内完成寄养。收养母猪必须是泌乳量高、哺育能力强、性情温顺的母猪。5.8.7仔猪补铁应在仔猪生后2d~3d内、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补铁150mg~200mg,2周龄时再注射一次。5.8.8仔猪补硒在缺硒地区,应在仔猪生后3d~5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维生素E溶液0.5mL,14d~21d时再注射1mL。5.8.9仔猪补料仔猪生后7d左右开始训练仔猪吃料,教槽料(开食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容易消化。用作肥育的公仔猪可在7d~10d去势。5.9保育仔猪饲养管理5.9.1在仔猪转入前对保育猪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5.9.2仔猪断乳后应继续饲喂教槽料1~2周,断乳1~2周后逐渐过渡到保育仔猪料,自由采食。5.9.3供给清洁、充足的饮水。5.9.4保育仔猪舍温度和湿度适宜,清洁、空气清新。适宜温度为22℃~26℃。5.10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5.10.1在猪只转入前对生长育肥猪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干燥。5.10.2按体重、性别进行合理组群,每群以10~20头为宜。体重在15kg~30kg、30kg~60kg、60kg~100kg阶段,每头猪只所需面积分别为0.8m²~1.0m²、1.0m²~1.5m²、1.5m²~2.0m²。5.10.3做好调教工作,使猪只养成在固定地点排泄、趴卧、采食的习惯。5.10.4保持猪舍温暖干燥、空气清新。适宜温度为18℃~22℃。5.10.5应根据生长育肥不同阶段饲喂相应的饲粮。5.10.6生长肥育猪可全期采用自由采食的饲喂方法,不同生长阶段参考饲喂量:体重15kg~30kg,饲喂量1.0kg~1.8kg;30kg~60kg,饲喂量1.8kg~2.3kg;60kg~100kg,饲喂量2.3kg~5.10.7要保证供给猪只充足清洁的饮水。6饲料要求6.1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品种选用符合《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规定。66.2饲料符合GB13078中卫生指标的规定。6.3饲料添加剂使用符合《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7卫生防疫7.1消毒7.1.1猪场的消毒按照GB/T17823中卫生消毒部分执行。7.1.2猪场大门口要设置同大门相同宽、大型机动车轮一周半长的水泥结构消毒池,车辆进入猪场需经消毒池进入。并利用覆盖全车的消毒设施设备对车辆其他部位进行全面消毒,遵守场内防疫制度。场门口消毒池中的消毒液2d~3d更换一次,保证有效浓度。或者建有清洗消毒中心或洗消点,确保清洗消毒后到场间的生物安全监控,必要时在门口二次消毒。7.1.3外部来访车辆离开后,应及时清洁、消毒猪场周边所经道路,使用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7.1.4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消毒室,配备消毒、淋浴设施设备,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澡,消毒,更换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工作服、鞋和帽要在场内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如有条件可以使用洗衣机清洗、烘干。7.1.5定期对猪场内的道路和环境进行消毒,一般每周1~2次,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必要时提高消毒频次。7.1.6每天坚持打扫猪舍卫生,保持料槽、水槽、用具干净,保持地面清洁。7.1.7产房、保育舍和生长舍应执行每个生产阶段的“全进全出”制,每批猪只调出后,猪舍应彻底清洁、冲洗和消毒,空圈5d~7d后再转入新的猪只。7.1.8产房要严格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母猪分娩前用0.1%KMn04溶液对乳房和外阴部清洗消毒。7.1.9仔猪断脐、断尾、剪齿后要严格消毒。7.1.10定期清洗消毒供水、饮水设施设备。7.1.11猪场所用诊疗器具除一次性使用外均需严格消毒。7.2.1猪场防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7.2.2猪场应建立健全严格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和传染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相关岗位操作规程,并建立档案记录。7.2.3禁止非生产用具带入场内,生产用具经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各猪舍的用具不得串换或混用。7.2.4定期检查猪舍、用具、隔离舍、粪尿处理和猪场环境卫生和消毒情况。7.2.5定期检查饮水、饲料卫生,保持饲料储藏室清洁、干燥。7.2.6定期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做好灭鼠、灭蝇、防虫媒等工作。7.2.7猪场严禁饲养猫、狗、鸟类等其他动物。7.2.8生产区围墙外设装猪台。7.3预防接种7.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山西省相关规定进行免疫接种。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强制免疫的疫病病种和区域,实施强制免疫。依据当地疫病流行和受威胁情况,对强制免疫以外的疫病进行免疫。7.3.2疫苗来源于具有动物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77.3.3加强疫苗的管理和保存。疫病的预防接种按免疫程序进行,实施动物免疫登记制度,做好记录和免疫效果评价。对免疫效果未达标的,及时进行补免。7.4疫病控制7.4.1发生疫情或疑似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