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单元限时集训(十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豫北豫南联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智者是希腊人的“启蒙者”,是以“才智、科学、音乐、数学等教人”的老师,对智者哲学中主动部分赐予了确定。这主要是针对智者学派()A.向城邦公民传授参政学问B.确定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C.将探讨对象由神转变为人D.激励雅典公民要主动参政B[材料中黑格尔“对智者哲学中主动部分赐予了确定”明显是确定智者学派的思想主见,即确定人的价值,将人从神灵和自然的限制中解脱出来,故B项正确;A项属于民主政治,故解除;C项内容是智者学派的探讨对象而不是思想主见,故解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解除。]2.当古希腊各派哲人都醉心于世界的本原问题,企图穷尽宇宙之奇妙的时候,智者学派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的口号。这反映出()A.智者学派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索B.希腊的民主政治有确定局限性C.智者学派对“学问即美德”的否定D.希腊人自我意识的渐渐觉醒D[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而不是对哲学本原问题的思索,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希腊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学问即美德”是苏格拉底的主见,晚于智者学派的口号,故C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无物存在”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维护了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说明希腊人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故D项正确。]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说:“假如你们希望用死刑来制止大家公开指责你们错误的生活方式,那你们就错了……尽善易行的方法不是堵住别人的嘴巴,而是要尽力向善。这是我对投票判我有罪的人的最终告诫。”这段话体现了苏格拉底()A.反对雅典民主制度B.捍卫言论自由原则C.主见维护法律尊严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B[由“尽善易行的方法不是堵住别人的嘴巴,而是要尽力向善”可知,苏格拉底主见言论自由,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并没有反对雅典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维护法律尊严,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解除。]4.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宏大的时代,是人类意识的全面觉醒时代,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确定性阶段,是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现代人类生活的全部方面都同这一时代发生着联系。这一时代()A.发觉“自我”探究哲学意义上的“人”B.坚持以世俗国家权力代替宗教权力C.设计了将来社会的志向政治制度D.主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D[依据材料“是人类意识的全面觉醒时代……都同这一时代发生着联系”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论述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主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故选D项;A项评价的是苏格拉底,B项评价的是宗教改革运动,C项评价的是启蒙运动,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解除A、B、C三项。]5.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等思想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回顾人类曾经取得的宏大成就和对人类将来发展潜力的探讨上,人文主义与当时兴起的世俗之风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世俗之风的紧密联系意味着人文主义()A.号召人们追求现实世界的物质利益B.提倡精神世界的信仰与永生C.深刻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现实需求D.明确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人文主义者主见以人为中心,反对禁欲和苦修,提倡追求物质享受,即“人文主义与当时兴起的世俗之风紧密联系在一起”,故选A项;材料与“精神世界的信仰与永生”无关,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现实须要,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而不是人文主义者,故D项错误。]6.当学者们接着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变更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旧沉醉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A.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社会B.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C.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D.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A[依据材料中学者们、政治家、平民百姓不同的状态可知,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社会,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冲击的是天主教会,而非基督教信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主义时代尚未到来,故D项错误。]7.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持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整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A[据材料“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打破了旧的社会秩序,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变更而不是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民众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的重组而不是阻碍近代城市的转型,故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同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B[由材料可知,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学问分子中;宗教改革则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人文主义思想,涉及广阔信徒,因而宗教改革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故选B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错误;材料中两者的斗争形式不同,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仅反对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宗教改革则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宗教改革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故D项错误。]9.普鲁斯特认为,必需把《百科全书》编纂者们如狄德罗、伏尔泰等看成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据统计,《百科全书》的作者中,有4%是商人或制造业者,有贵族头衔的占同样比例,医生15%,政府官员12%,神职人员8%。这反映出()A.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B.启蒙运动得益于少数富贵精英的支持C.理性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主流相识D.社会结构中资产阶级已占据主导地位B[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商人、制造业者、有贵族头衔者、医生、政府官员和神职人员等在当时都属于富贵精英,故B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启蒙思想家涉及广泛的社会群体,而不能体现出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理性主义成为社会主流相识,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资产阶级的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10.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一旦公共服务不再成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宁愿掏自己的钱口袋而不愿本人亲自来服务的时候,国家就已经是面临毁灭了。”卢梭意在强调()A.政府应激发民众参加政治的热忱B.公民应将公意作为行事准则C.政治参加是公民实现自我的途径D.个人利益应以集体利益为重A[据材料“一旦公共服务不再成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宁愿掏自己的钱口袋而不愿本人亲自来服务的时候,国家就已经是面临毁灭了”可知,假如公民不参加国家管理,这个国家就要灭亡,此处卢梭意在强调政府应激发民众参加政治的热忱,故选A项。]11.19世纪有学者在评论某启蒙思想家时指出:18世纪的一个法国人竟然不把品德当作君主政体的原则。这是对政府的羞辱,并且几乎是一种叛逆罪。这一言论()A.反对人文主义者对君主宽容B.认为权力制衡理论有缺陷C.指责启蒙运动对理性的推崇D.指责社会契约论排斥君权B[“人文主义者”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传统观点强调把品德作为君主政体的原则,把对贤明统治的希望寄予于君主的道德修养上,而权力制衡理论强调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此来消退君主政体的弊端,这引起许多人的不解与指责,故B项符合题意;理性与品德没有必定联系,故C项错误;社会契约论与品德无必定联系,故D项错误。]12.假如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大兴土木”的表现是()A.创立民主法治社会B.批判神权统治C.建设工业文明国家D.宣扬人性解放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大兴土木”是指启蒙思想家提出了新的社会构想,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故选A项;批判神权统治属于“清理了场地”,故B项错误;建设工业文明国家不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故C项错误;宣扬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内容,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赐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原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浩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探讨了自由、民主、同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索。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持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好像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当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主要差异,并分析缘由。(15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归纳的实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赐予人格意志”“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浩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等信息从理学体系建立、合理性等方面分析归纳;其次小问从国内和国际等方面来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实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和材料二“细致地探讨了自由、民主、同等的问题”得出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提倡民主、同等;依据材料二“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并结合所学可知,程、朱主见中心集权,孟德斯鸠则提倡分权制衡;依据材料一“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和材料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其次小问,可以从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赐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合理性等。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须要;南宋后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走向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传到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等学派。(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提倡民主、同等;程、朱主见中心集权,孟德斯鸠则提倡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缘由:中国:君主专制、人治,小农经济,儒家思想占主导;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并扩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传播。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那些疾呼用西方哲学启蒙中国的人不知中国古典哲学还是西方启蒙运动的重要资源。17—18世纪,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神学统治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的哲学大师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培尔等人在形成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时,都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中吸取了丰富的养分……英国闻名科学家李约瑟教授1942年在《中国文明》的演讲中说道:“当余发觉18世纪西洋思潮多系溯源于中国之事实,余极感欣忭。彼18世纪西洋思潮潜流滋长,固为推动西方进步思想之依据,17世纪中叶耶稣会教友,群将中国经籍译成西文,中国儒家人性本善之哲学乃得输入欧洲。”——邓诗来《〈周易〉对道儒的建构与中国哲学的重建》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加以论证。(12分)解析:首先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中国古典哲学还是西方启蒙运动的重要资源”等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学问进行论证,言之有理即可。论证时,可结合古代中国的四大独创对欧洲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