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学前准备:准备好平板,笔,本子,水杯,桌上不放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开启专心致志的学习时刻吧!日期:学习开始时间:学习结束时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高效提升方案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分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微观理解没有新分子生成,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生成了新分子的变化伴随的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举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等钢铁生锈、木炭燃烧等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性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区别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等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直击中考直击中考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南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湿法炼铜 C.海水晒盐 D.黏土烧瓷2.(2024•临夏州)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临夏县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酿河州黄酒 B.刻河州砖雕 C.绘河州彩陶 D.捏河州泥塑3.(2024•宿迁)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4.(2024•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胆矾研碎 C.蔗糖溶解 D.烧制陶器5.(2024•武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蔬菜 B.沥干蔬菜 C.点火炒菜 D.盛菜装盘6.(2024•黑龙江)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钻木取火 C.滴水成冰 D.沙里淘金7.(2024•镇江)下列现象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海水晒盐 B.汽油挥发 C.红磷燃烧 D.瓜果飘香8.(2024•北京)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镁条燃烧 D.矿石粉碎9.(2024•潍坊)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10.(2024•青岛)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液体 B.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 D.能燃烧11.(2024•常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冶炼钢铁 C.品红扩散 D.石油分馏12.(2024•广州)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 C.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3.(2024•自贡)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主要含化学变化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4.(2024•内江)端午佳节,国人喜食粽子。下列制作肉粽的环节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食材 B.切碎腊肉 C.粽叶包馅 D.烧火蒸煮15.(2024•青海)下列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黑陶烧制 B.土族刺绣 C.河湟剪纸 D.藏毯编织16.(2024•利州区)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茶园采茶叶 B.古树挂标牌 C.稻草编草鞋 D.糯米酿米酒17.(2024•长沙)“雷小锋”爱心义卖活动在各学校开展。下列制作义卖品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编手链 B.剪窗花 C.烧火熬粥 D.榨甘蔗汁18.(2024•镇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C.用铜制作电线电缆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19.(2024•威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氮气作保护气20.(2024•大庆)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氧气变为液氧 B.硫在空气里燃烧 C.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21.(2024•内蒙古)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粮食酿酒 C.干冰升华 D.汽油挥发22.(2024•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23.(2024•深圳)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哪个是化学变化?()A.洗涤小麦 B.晒干小麦 C.烘烤小麦 D.研磨小麦24.(2024•绥化)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下列制作粽子的环节中,涉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淘洗糯米 B.清洗竹叶 C.生火煮粽 D.竹叶包粽25.(2024•吉林)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下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延边朝鲜族刺绣 B.四平市葫芦雕刻 C.伊通县钩针编织 D.吉林市缸窑烧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2024•南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生产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湿法炼铜 C.海水晒盐 D.黏土烧瓷【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湿法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黏土烧瓷,瓷器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2024•临夏州)让非遗文化“动”起来、“火”起来,为扩大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临夏县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下列非遗文化作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酿河州黄酒 B.刻河州砖雕 C.绘河州彩陶 D.捏河州泥塑【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酿河州黄酒的酿制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B、刻河州砖雕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绘河州彩陶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捏河州泥塑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2024•宿迁)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解答】解:A.点火起航过程中,燃料与助燃剂(如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光,同时生成新的物质(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点火起航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正确;B.箭器分离是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各个部分(如助推器、整流罩等)按照预定程序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是物体的位置或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箭器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错误;C.月背着陆是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探测器只是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或者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月背着陆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D.采集月壤是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收集土壤样本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是将月球表面的土壤收集起来,并没有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或生成新物质,因此采集月壤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通过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和探月过程,巧妙地考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化学知识去解释和判断生活中的现象,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判断变化类型时,要抓住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一关键点。4.(2024•临沂)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胆矾研碎 C.蔗糖溶解 D.烧制陶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胆矾的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5.(2024•武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下列家务劳动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蔬菜 B.沥干蔬菜 C.点火炒菜 D.盛菜装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清洗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沥干蔬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点火炒菜过程中伴随燃料的燃烧,燃料燃烧时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盛菜装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2024•黑龙江)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钻木取火 C.滴水成冰 D.沙里淘金【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钻木取火,发生了木材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沙里淘金,只是分离出黄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7.(2024•镇江)下列现象主要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海水晒盐 B.汽油挥发 C.红磷燃烧 D.瓜果飘香【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海水晒盐,是利用了主要利用阳光和风力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原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红磷燃烧,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瓜果飘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8.(2024•北京)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镁条燃烧 D.矿石粉碎【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镁条燃烧,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9.(2024•潍坊)文物修复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修复措施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 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 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 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刀剔除铁器表面锈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稀盐酸除去瓷器表面碳酸钙,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钙溶液封护酥松的石质文物,氢氧化钙可能会与石质文物中的某些成分反应,形成更为坚固的保护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碱性溶液除去纸质文物中的酸,酸和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0.(2024•青岛)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液体 B.有特殊气味 C.易挥发 D.能燃烧【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有特殊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1.(2024•常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冶炼钢铁 C.品红扩散 D.石油分馏【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挥发,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冶炼钢铁,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品红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石油分馏,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2.(2024•广州)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 C.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 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用过氧化氢制得氧气,有新物质水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用蒸馏法将海水淡化制得蒸馏水,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用液氢作燃料推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氢气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3.(2024•自贡)诗词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句描写场景中主要含化学变化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通过诗词中的描述来识别哪些场景涉及到了化学变化。【解答】解: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和雪的自然现象,这个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烧不尽”描述的是野火燃烧的现象,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述的是大风将屋顶的茅草卷走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只是茅草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是瀑布从高处落下的壮观景象,这个过程中,只是水的位置和形态发生了改变(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等),但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也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简单,题目通过诗词这一富有文化气息的形式来考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既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考察了他们对诗词的解读能力,题目设计巧妙,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各种现象中提炼出化学知识。14.(2024•内江)端午佳节,国人喜食粽子。下列制作肉粽的环节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食材 B.切碎腊肉 C.粽叶包馅 D.烧火蒸煮【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清洗食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切碎腊肉,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粽叶包馅,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烧火蒸煮,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5.(2024•青海)下列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黑陶烧制 B.土族刺绣 C.河湟剪纸 D.藏毯编织【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黑陶烧制,涉及到燃料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土族刺绣,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河湟剪纸,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藏毯编织,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6.(2024•利州区)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作出的“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重要指示,某校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茶园采茶叶 B.古树挂标牌 C.稻草编草鞋 D.糯米酿米酒【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茶园采茶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古树挂标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稻草编草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糯米酿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7.(2024•长沙)“雷小锋”爱心义卖活动在各学校开展。下列制作义卖品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编手链 B.剪窗花 C.烧火熬粥 D.榨甘蔗汁【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编手链,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剪窗花,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烧火熬粥,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榨甘蔗汁,只是从甘蔗中分离出甘蔗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8.(2024•镇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 B.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C.用铜制作电线电缆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镁粉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粉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用活性炭除冰箱异味,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用铜制作电线电缆,是利用了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9.(2024•威海)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 B.铜丝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氮气作保护气【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20.(2024•大庆)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氧气变为液氧 B.硫在空气里燃烧 C.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变为液氧,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硫在空气里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白色的硫酸铜粉末放在潮湿空气中,固体变蓝,是因为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了五水合硫酸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1.(2024•内蒙古)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粮食酿酒 C.干冰升华 D.汽油挥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2.(2024•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中国梦绘画教案课件
- 虚拟教学课件
- 幼儿园热爱祖国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公安巡逻教学课件
- 药店培训试题及答案感冒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广东住院医师公共科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一百题单选合辑)
- 2025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各省)-上海住院医师麻醉科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一百题单选合辑)
- 今年浙江高考的数学试卷
- 伶官传序教学课件
- 生物基化学品-洞察及研究
- DB21-T 2935-2018辽西北退化农田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
- 2024年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文创研学商业计划书
- 《咖啡生豆烘焙》课件
- 工程检验检测机构安全培训
- 2023年保定市易县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 成都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学校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 ISO工厂程序文件
- 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
- 单值-移动极差X-MR控制图-模板
- 户外全彩LED大屏施工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