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用豌豆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异花传粉时,要在花粉成熟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花传粉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人工授粉后,不需要再进行套袋D.待雌蕊成熟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2.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下面有三组交配组合,请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交配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目①丙(黑色)×乙(黑色)12(黑)、4(黄)②甲(黄色)×丙(黑色)8(黑)、9(黄)③甲(黄色)×丁(黑色)全为黑色`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3.在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B.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的配子活力有差异D.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4.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A.3∶2∶1 B.7∶6∶3 C.5∶2∶1 D.1∶2∶15.孟德尔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发现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这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B.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C.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分离定律D.豌豆所有相对性状中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6.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C.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2:1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7.下列有关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后期染色体都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D.末期结束后都会进入下一次分裂8.基因型为MmNn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减数的两次分裂分别用MⅠ、MⅡ表示)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1种类型的卵细胞B.基因N与n、n与n分别在MⅠ、MⅡ后期分离C.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mmNND.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9.下图为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幅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⑤所示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的基因组成一般相同B.图③所示细胞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C.图②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上述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间排序为①→⑤→③→④→②10.老鼠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对老鼠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正常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及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B组C组染色体数目(条)804020细胞数目(%)155530A.C组细胞均为精细胞B.A组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A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B组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11.萨顿通过对蝗虫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研究认为,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下列哪项萨顿假说不是基于的事实()A.基因和染色体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含量都相对稳定B.成对的基因和染色体在配子中都只有其中的一个C.成对的基因和染色体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都自由组合12.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的遗传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人群中,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低于女性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男性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祖母13.每一种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既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4.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亲本子代灰雌性×黄雄性全是灰色黄雌性×灰雄性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A.灰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C.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15.蜜蜂中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对蜜蜂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为AADD、AADd、AD和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A.雌蜂AADd,雄蜂AD B.雌蜂AADD,雄蜂AdC.雌蜂AADd,雄蜂Ad D.雌蜂AADD,雄蜂AD16.如图为某家庭肾源性尿崩症遗传系谱图,经鉴定II-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I-1,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I-1、II-2均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C.II-1和II-2再生一男孩患此病的概率是1/4D.若III-1与正常男性婚配,建议生女孩17.某种高度近视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A)引起的遗传病,但男性不发病。现有一女性患者与一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结婚,其后代患病率为5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女性患者的女儿基因型是XAXaB.该女性患者的母亲也是患者C.人群中男性不携带该致病基因D.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18.某植物花瓣细胞中的色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A和B基因编码的酶催化合成,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授粉产生子代,下列结论正确的是()白色物质→酶A黄色物质→A.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白色=9:6:1B.子代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子代中红色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D.子代的黄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1/1619.中国动物遗传学家陈桢证明金鱼体色的遗传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白色是由四对隐性基因(aabbccdd)控制的性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而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紫色,观察发现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用紫色最深的紫色鱼与白色鱼杂交得到足够数量的F1,让F1雌雄鱼杂交,得到F2个体(假设F2个体的各表现型成活率相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鱼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紫色最深的金鱼其基因型是AABBCCDDC.F2中紫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255D.F2个体中杂合子占15/1620.有一种名贵的兰花,花色有红色、蓝色两种,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现将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进行杂交,F₁均开红花,F₁自交,F₂红花植株与蓝花植株的比例为27:37。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兰花花色遗传至少由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B.F2中蓝花基因型有19种C.F2的蓝花植株中,纯合子占7/37D.若F1测交,则其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7:1二、多选题21.以下是来自同一生物体内,处于4个不同状态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④分析,该生物是雌性个体B.图①结束分裂后可能进入下一次分裂C.图②与图③所示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相等D.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22.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但性状表现可能相同C.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23.下图甲为某种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该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表示为图乙。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1号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9号与该病患者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C.正常情况下,图乙中10号个体的条带显示可能是错误的D.若13号与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婚配,则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624.野生型果蝇为长翅,通过变异产生了短翅个体。果蝇的长翅基因(M)和短翅基因(m)位于X染色体上。当雌蝇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将发育为不育的雄蝇,其翅型不受影响。有同学利用双杂合的雌蝇进行了测交实验,下列关于测交子代的说法正确的是()A.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1:3B.可育个体与不可育个体的比例为2:3C.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D.雄性可育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25.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三、综合题26.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和有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选育纯种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有尾猫,且无尾猫与有尾猫的比例为2:1。由此推断:(1)猫的有尾和无尾是一对,其中(有尾,无尾)是显性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的传递符合遗传规律中的定律。无尾猫自交,后代总会出现既有无尾猫又有有尾猫的现象称作。(2)无尾猫的基因型为,有尾猫的基因型为;无尾猫自交,后代无尾猫与有尾猫的比例为2:1,推测其原因是。(3)让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出现无尾猫的比例为。27.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它属于图2中类型的细胞。(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28.正常玉米是雌雄同株单性花,顶端雄花序由T基因控制,叶腋的雌花序由B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也有雌雄异株,为杂交育种提供便利。不同性别玉米与表型、基因型对应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性别表型基因型雌雄同株顶端生长雄花序,叶腋生长雌花序T_B_雌株顶端生长雌花序,叶腋生长雌花序或不生长花序______雄株顶端生长雄花序,叶腋不生长花序T_bb(1)雌株玉米的基因型有种,写出其中的杂合子基因型。(2)玉米没有性染色体,据表推测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决定植株是雌株或雄株。(3)在杂交育种研究中,要想得到雌雄异株且雌雄比例大致相同的群体,应该选择亲本杂交组合♀×♂(填基因型)。29.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2)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四、实验题30.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1)甲同学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请问是否一定能判断显隐性?,为什么?。(2)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上述绿色果皮植株作为父本,黄色果皮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①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为显性。②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若实验二后代,则绿色为显性;若实验二后代,则黄色为显性。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A、异花传粉时,要在花粉成熟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以防豌豆自花传粉,影响实验结果,A不符合题意;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在自花传粉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B不符合题意;C、人工授粉后,要对豌豆进行套袋,以防外来花粉的干扰,C符合题意;D、雌蕊在成熟后产生卵细胞,所以待雌蕊成熟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豌豆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
1、去雄: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目的是防止自花传粉,应在花蕾期进行;
2、套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3、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4、套袋:保证所得种子是人工授粉后得到的。2.【答案】D【解析】【解答】由表可知,交配①组合子代表现型比例等于3:1,所以,老鼠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这一对等位基因是A/a,则丙和乙基因型为Aa,交配②在子代表现型比例约为1:1,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交配③子代表现型全为黑色,则丁的基因型为AA,综上甲和丁是纯合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在解决类似本题的遗传题时,需要根据亲代表现型和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推出亲代的基因型,计算出每种雌雄配子所占比例,再利用棋盘法求得后代各个表现型及其比例。3.【答案】C【解析】【解答】ABD、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则后代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B、D不符合题意;
C、若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两种类型的配子活力有差异,则会影响子二代的3:1的性状分离比,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实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子代数目足够多;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机会均等;子二代中各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等。4.【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若AA与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而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则1/4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3/4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占1/4+3/4×1/4=7/16,Aa占3/4×1/2=3/8,aa占3/4×1/4=3/16,所以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7:6:3,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解决类似本题的遗传题时,一定要注意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只会自交而不会杂交,再根据亲本所占比例,计算各自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所占比例,最后将相同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相加,即可得到后代不同基因型数量之比。5.【答案】D【解析】【解答】解:A、这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它们之间是互不干扰的,A正确;B、这7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由7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豌豆至少有7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C、7对相对性状中任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分离定律,C正确;D、豌豆并非所有相对性状中任意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6.【答案】D【解析】【解答】A、孟德尔还未发现遗传因子的本质是基因,也还没有认识到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B、孟德尔不能解释连锁交换现象,B不符合题意;C、“演绎”过程是对测交实验之前的推理过程,所以测交后代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C不符合题意;D、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之上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一、假说-演绎法是指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并设计实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具有逻辑必然性,经得起实验检验,是科学结论,一定正确。
二、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假说内容是: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7.【答案】C【解析】【解答】A、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A不符合题意;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B不符合题意;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条染色体形成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每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C符合题意;D、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后不会进入下一次分裂,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1)以精子形成为例: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精细胞,最终形成四个精细胞。
每个精细胞发生变形形成精子,注意,此变形过程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
(2)卵细胞进行过程中与精子形成过程染色体和DNA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末期是不均等分裂,小的叫第一极体,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I末期,次级卵母细胞还是不均等分裂,大的叫卵细胞,小的叫第二极体,而第一极体均等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此外,卵细胞没有变形过程。8.【答案】D【解析】【解答】A.该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A正确;B.基因n与n、N与n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彼此分离,所以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mmNN,C正确;D.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图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说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9.【答案】B【解析】【解答】A、图⑤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同源染色体上可能携带等位基因,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A错误;B、图③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使非等位基因间发生了重组,B正确;C、图②所示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错误;D、题中细胞分裂图像按进行时间排序为①→③→⑤→②→④,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10.【答案】C【解析】【解答】A、C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或末期,即C组细胞也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A不符合题意;B、A组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存在同源染色体,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若B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只存在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有:①减数分裂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有丝分裂没有;②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有丝分裂没有;③在减数分裂II,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个时期的细胞都存在同源染色体;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而有丝分裂结束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原始细胞相同。11.【答案】A【解析】【解答】A、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配子中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基因和染色体在形成配子过程中含量都减半,A错误,符合题意;
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配子中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体细胞中成对基因、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进行自由组合,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提出了如下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2、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而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配子中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3、体细胞中的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的来源也是如此。4、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相同。12.【答案】B【解析】【解答】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A不符合题意;B、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B符合题意;C、含X染色体的配子也可能是雄配子,C不符合题意;D、男性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外祖母或外祖父,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1、对于人类而言,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Y染色体由父亲提供,而X染色体由其母亲提供,女性的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2、伴X隐性遗传病
特点:女性患病,则其父亲和儿子必然患病,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
3、伴X显性遗传病
特点:男性患病,则其母亲和女儿必然患病,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
4、伴Y染色体遗传病
特点:只有男性患病,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13.【答案】A【解析】【解答】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A错误,与题意相符;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形成的原因,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维持遗传的稳定性,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多样性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1、生物遗传稳定性的原因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维持遗传的稳定性。
2、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原因是:减数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减数分裂联会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14.【答案】C【解析】【解答】A、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灰雌性和黄雄性杂交,子代全是灰色,说明灰色是显性,黄色是隐性;黄雌性和灰雄性杂交,子代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说明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黄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A错误;B、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黄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B错误;C、由A项的分析可知,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C正确;D、由A项分析可知,黄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15.【答案】A【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且子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D、Ad的雄蜂,则亲本雌蜂基因型为AADd,又因为子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DD、AADd的个体,所以亲本雄蜂基因型为AD,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要注意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所以后代中AD、Ad必然为雄蜂,也就可推知,亲本雌蜂会产生AD和Ad两种配子,根据这个推出亲本雌蜂基因型,再根据后代表现型就可推出亲本雄蜂基因型。16.【答案】C【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I-1和I-2不患病,而II-3患病,说明患病在亲代中隐而未现,又因为II-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I-1,所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B、I-1的基因型为XAXa,I-2基因型为XAY,所以I-1为杂合子,由于III-1表现为患病,所以II-2基因型为XAXa,所以II-2也是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C、II-1基因型为XaY,II基因型为XAXa,则再生一个男孩,其基因型为XAY或XAY,患病概率为1/2,C符合题意;D、III-1基因型为XaXa,则其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中女孩表现为正常,而男孩表现为患病,所以建议生女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在遇到遗传图谱时,应当先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然后再判断该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再根据遗传图谱推出每个个体的基因型,最后求得雌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计算后代患病概率。17.【答案】C【解析】【解答】AB、由题意可知,一女性患者与一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结婚,其后代患病率为50%,所以后代女性应全部表现为患病,则亲本中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男性为XaY,可推知,该女性患者女儿基因型为XAXa,该女性患者的一个XA来自于母亲,所以其母亲也是患者,A、B不符合题意;C、由题意可知,男性不发病,所以人群中男性也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C符合题意;D、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1,且男性不患病,而女性存在患病或正常个体,所以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故答案为:C。
【分析】某种高度近视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A)引起的遗传病,但男性不发病,所以女性中基因型为XAXA或XAXa表现为患病,基因型为XaXa表现为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AY或XaY,全部表现为正常。18.【答案】C【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推知,白色花瓣细胞不含A和B基因,黄色花瓣细胞含A基因,而不含B基因,红色花瓣细胞含A和B基因,A和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AaBb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白色=9:3:4,A不符合题意;B、由题意可知,只要不含A,则后代一定表现为白色,子代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B不符合题意;C、子代中红色个体同时含A和B基因,所以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共4种基因型,C符合题意;D、子代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为AAbb,占子代黄色个体的1/3,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由图可知,白色花瓣细胞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黄色花瓣细胞基因型为AAbb或Aabb,红色花瓣细胞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19.【答案】C【解析】【解答】A.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金鱼体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而四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时,就使个体表现为紫色,观察发现紫色鱼的体色深浅程度随显性基因的数目增多而加深,由此推出紫色最深的金鱼其基因型是AABBCCDD,B正确;C.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紫色个体占255/256,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种类应是:2×2×2×2-1=15种,因此F2中紫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5/255,C错误;D.F2个体中纯合子应是16/256,即1/16,则杂合子占15/16,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适用范围:①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③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0.【答案】D【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子二代性状比之和为64,所以兰花花色遗传至少由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A不符合题意;B、设该花颜色由A/a、B/b、C/c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将27:37可拆分为(3:1)(3:1)(3:1),所以可得,子二代中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_B_C_,则其基因型有8种,而蓝花基因型有3×3×3-8=19种,B不符合题意;C、子二代中,后代中所有个体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2=1/8,其中红花植株纯合子占全部纯合子个体的1/64,则蓝花植株纯合子占全部后代的7/64,可推知,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7/64÷37/64=7/37,C不符合题意;D、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Cc,则其测交后代中红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2×1/2×1/2=1/8,而蓝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1/8=7/8,即红花:蓝花=1:7,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1、由n对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若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并各自控制不同的性状,则其自交后代基因型有3n种,表现型有2n种,性状分离比之和为4n。
2、在解决类似本题的遗传题时,需要根据亲代表现型和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推出亲代的基因型,计算出每种雌雄配子所占比例,再利用棋盘法求得后代各个表现型及其比例。
3、当遇到涉及多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的遗传题目时,通常采用拆分法一对一对按照分离定律分析,然后用乘法原理解答。21.【答案】B,C,D【解析】【解答】A、图④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无法判断雌雄,A不符合题意;B、图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结束分裂后可能会进入下一次有丝分裂,B符合题意;C、图②染色单体数为8个,图③染色单体数也为8个,C符合题意;D、图①为有丝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正常体细胞的2倍,图中显示有8条染色体,则正常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D。
【分析】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有:①减数分裂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有丝分裂没有;②减数分裂I,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有丝分裂没有;③在减数分裂II,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个时期的细胞都存在同源染色体;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而有丝分裂结束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原始细胞相同。
2、以精子形成为例: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精细胞,最终形成四个精细胞。
每个精细胞发生变形形成精子,注意,此变形过程不属于减数分裂过程。
3、卵细胞进行过程中与精子形成过程染色体和DNA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末期是不均等分裂,小的叫第一极体,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I末期,次级卵母细胞还是不均等分裂,大的叫卵细胞,小的叫第二极体,而第一极体均等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此外,卵细胞没有变形过程。22.【答案】B,C【解析】【解答】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A不符合题意;B、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但性状可能相同,B符合题意;C、实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子代数目足够多;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机会均等;子二代中各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等,C符合题意;D、测交实验适用于任何一种基因型,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
【分析】1、实现3:1的分离比的前提:子代数目足够多;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机会均等;子二代中各基因型个体存活率相等。
2、表现型不是由基因型完全决定,还可能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也可能相同。23.【答案】B,D【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1号和2号表现为正常,而5号表现为患病,说明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又因为1号和2号都对应2个条带,则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由A/a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1号和2号基因型均为Aa,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9号只有一个条带,且表现为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A,那么9号与该病患者结婚,后代基因型为Aa,表现为正常,即患病概率为0,B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3号和4号对应条带都只有一个条带,且都表现为正常,所以二者基因型都为AA,则10号基因型应为AA,所对应的条带应只有一条,而不会出现两条,所以10号个体的条带显示可能是错误的,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13号只有一个条带,且表现为正常,其基因型为AA,则其与一致病基因的携带者(Aa)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
【分析】分析图解:由题意可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致病基因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则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如下:1号为Aa,2号为Aa,3号为AA,4号为AA,5号为aa,6号为Aa,7号为Aa,8、9、10号均为AA,11号为aa,12为Aa,13为AA,条带1表示为A基因所在位置,条带2表示为a基因所在位置。24.【答案】A,D【解析】【解答】AB、由题意可知,该双杂合的雌蝇基因型为FfXMXm,且当雌蝇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将发育为不育的雄蝇,则其测交后代中,雌蝇所占比例为1/2×1/2=1/4,雄蝇所占比例为1-1/4=3/4,所以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1:3,雌蝇中基因型组成含有ff的个体表现为不育,占全部后代的1/2×1/2=1/4,即不育个体占1/4,则可育个体占3/4,比例为1:3,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CD、由题意可知,当雌蝇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将发育为不育的雄蝇,但其翅型不受影响,则后代中长翅个体的基因型有2×2=4种,雄性可育长翅个体有FfXMY或ffXMY,共两种,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测交后代中表现型及其基因型分别为可育长翅雌蝇:FfXMXm;可育短翅雌蝇:FfXmXm;可育长翅雄蝇:FfXMY或ffXMY;可育短翅雄果蝇FfXmY或ffXmY;不育长翅雄蝇:ffXMXm;不育短翅雄蝇:ffXmXm。25.【答案】A,C,D【解析】【解答】A、由题意可知,若仅考虑B/b这一对等位基因,则子代红花植株基因型为BB或Bb,白花植株基因型为bb,结合题意,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而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二者独立遗传,互不影响,所以子代中红花植株(B__):白花植株(bb)=3:1,即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A符合题意;B、若仅考虑A/a这一对等位基因,则雄配子中A:a=2:1,雌配子中A:a=1:1,则aa占1/3×1/2=1/6,若仅考虑B/b这一对等位基因,则雄配子中B:b=1:1,雌配子中B:b=1:1,则bb占1/2×1/2=1/4,综上,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6×1/4=1/12,B不符合题意;C、若仅考虑A/a这一对等位基因,则亲本产生的不育雄配子所占比例为1/2×1/2=1/4,则可育雄配子所占比例为3/4,即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C符合题意;D、由C分析可知,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占3/4,则含B和b的可育雄配子分别占3/4×1/2=3/8,即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BD。
【分析】本题需要学生根据题意计算出每种雌雄配子所占比例,要注意是配子不育还是配子致死,若配子不育,则还需考虑配子不育的概率,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求出对应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26.【答案】(1)相对性状;无尾;(基因)分离;性状分离(2)Aa;aa;AA个体无法存活(或“无尾猫没有纯合的个体”)(3)1/2【解析】【解答】(1)猫的有尾和无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于无尾猫自交多代,每一代中总会出现有尾猫,说明无尾是显性性状,控制此性状的基因的传递符合遗传规律中的基因分离定律,出现了性状分离。(2)无尾猫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AA:Aa:aa=1:2:1,正常情况下,后代无尾:有尾=3:1,现在无尾猫与有尾猫的比例为2:1,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因此无尾猫的基因型为Aa,有尾的基因型为aa。(3)无尾猫基因型为Aa,有尾猫基因型为aa。因此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出现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a:aa=1:1,因此后代出现无尾猫的比例为1/2。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3、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7.【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a(2)次级精母细胞(3)b、d、e(4)a、b【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图1所示细胞中细胞两极均有同源染色体,且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为正常体细胞的2倍,为4n,核DNA数也为4n,对应右图中的a。
故填:有丝分裂后期;a。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此时染色体和核DNA相对值与正常体细胞相等,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应为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即次级精母细胞。
故填:次级精母细胞。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b表示减数分裂I的前期或中期或后期的细胞,d表示减数分裂II的前期或中期的细胞,e表示减数分裂II的末期的细胞,所以这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故填:b、d、e。
(4)a染色体相对值为体细胞的2倍,该细胞一定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b可能表示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的细胞,也可能是减数分裂I的前期或中期或后期的细胞,不管是以上的哪一个时期,都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c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若为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则没有同源染色体;d表示减数分裂II的前期或中期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e表示减数分裂II的末期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综上,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
故填:a、b。【分析】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有:①减数分裂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有丝分裂没有;②减数分裂I,同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融资租赁合同范本
- 长春工程学院《医学信号处理专题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第一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南通理工学院《工程项目成本规划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泰州等四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临门一脚强化训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商丘学院《自然科学基础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财经大学《啤酒生产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2025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数学考前押题卷含解析
- 云南省泸西县达标名校2025年初三1月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统计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府谷县大昌汗乡张三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重大变动)环评报告书
- 迈瑞公司中文简介
-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模板
- 搅拌车说明书
- XX大学学生中文成绩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 力之优叉车FB-DC70故障代码
- 电动叉车控制器电路图大全
- 法学概论的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水文地质图
- 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
- 静态存储器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