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棠湖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期高中2024级3月月考语文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材料二: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材料三: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B.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C.《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D.“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B.《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真相,推想缘由,深入体味。C.“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D.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空白”艺术手法的一项是(3分)A.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B.此时无声胜有声。C.不着一字,尽得风流。D.作画实中求虚,黑中留白,如一灿之光,通室皆明。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5.材料三是《红楼梦》中写众人笑态的经典场面,宝钗、李纨、迎春也在现场,但这三人的神态“缺席”,请从材料一材料二分析这一段的“不写之写”的妙处。(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群山之巅何君华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乌热松还是回去了。回家第二天的清晨,乌热松就被父亲拽上了山。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来,磕头。”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今晚我们住在山里。”阿什库说。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吧,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地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乌热松,上马。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便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阿什库边走边说。“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没错,是狍子。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多公斤重的大狍子。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自然的法则。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下山了。”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何能世代立于兴安岭上。B.父亲阿什库让以前从未打过猎的儿子乌热松学习打猎,想让儿子知道他们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C.小说中阿什库哼唱的鄂伦春小曲,是鄂伦春人狩猎生活的写照,折射出他们的勇敢和对生活的热爱。D.小说结尾处“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反映出阿什库对狩猎文化的坚守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忧虑。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乌热松莫名其妙地接到父亲让他回家学习打猎的信,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并与结尾处父亲的一席话相呼应。B.小说对阿什库发现狍子后“翻身下马”“在寒风中大声吆喝”等细节描写,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C.小说中“乌热松”是次要人物,他搭起撮罗子有模有样,参与和见证了此次狩猎过程,与父亲一起构成了传统鄂伦春人的群体形象。D.小说以“打猎”为线索,讲述了乌热松与父亲一起打猎的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8.文章以“群山之巅”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9.小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后来却交代“不能打猎了”,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选自《孔子世家》,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B.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C.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D.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暂代官职。类似词语还有“权”,也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如《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B.司马:西周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C.寡人:在始皇帝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体制习惯各有不同,一般官员也可自称“寡人”。D.百雉:指城墙的长度达三百丈。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两君为好会盟时不应该有夷狄之乐等,这也印证了孔子“军事活动,必须要配备非军事方面的人才”的建议。B.夷狄之乐被叱,景公惭愧;优倡侏儒的戏被责,景公害怕动容。这些都是因为景公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孔子。C.景公采纳了齐国主事的官吏的建议,把从前从鲁国抢夺的郓、龟阴等地还给鲁国,来表示自己的歉疚。D.孔子认为大夫的封邑不能筑城墙,而费邑的城墙被拆,是在公山不狃、叔孙辄被彻底打败之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请结合文本,概括孔子让齐景公省悟并向鲁国赔罪的事实。(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秋兴(其二)杜甫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夔州孤城,落日斜照的景象营造苍茫的时空背景,为全诗奠定基调。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表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16.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曰“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交代了笑子路的原因,正面回答了曾皙的疑问。(2)《阿房宫赋》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3)“舟”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常寄寓漂泊,羁旅之意,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①”这一主题的诗歌非常之多。因为在古代,虽然通常认为男耕女织应是社会的常态,但是在大多数的时间中,②,而男子镇守边关或者建造宫殿,彼此都是分离的。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③,所以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的这一主题的诗篇。《诗经》从开始就有了类似的著作,而后在唐诗宋词乃至于元曲小令当中,这一类主题的作品也有不少。《凭阑人·寄征衣》这首小令,可以堪称史上最纠结的诗词。“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纠结和矛盾,却又同时渗透着真情。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词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19.“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为前提构成的推理。人们常常运用这种推理逼使对方在两种情况下做出选择,不管选择哪种情况,结果都令人难以接受,这就使对方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其基本形式的规范化表达为: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rp或者q总之r请用这种“二难推理”的形式,来表述《凭阑人·寄征衣》这首小令的逻辑性。(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题,8分)阅读下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417-2025汽车再生制动功能缺陷分析指南
-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北藏族自治州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寒假安全教育2025年
- 彩印印刷工作总结
- 2024年四月抗爆空间隐蔽工程装修委托验收标准
- IT知识全面解析
- 江西省卫生类事业单位竞聘-财会类近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养生专业培训
- 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学校供水管理制度
- 2025年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知识点梳理总结
- +第12课《跟着课本拍电影》课件++-2024-2025学年浙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4.2依法履行义务 课 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砌筑工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入团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创新2024年《汉字》教案设计:汉字与文化的奇妙之旅
- 《智能感知》课件
- 2025年安全教育培训考试题库(基础强化版)应急救援知识试题
- DB31∕T 680.9-2019 城市公共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 第9部分:其他经营性服务业(菜场)
- 2025体育单招英语备考100个核心动词(精校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