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第14课《广东民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广州版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设计思路本课《广东民俗》以广州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为基础,结合广东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观、访谈、调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广东民俗,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二、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升文化自信。
2.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4.激发学生对广东民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对于广东地区的民俗,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家乡的民俗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适应多种学习方式。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习惯于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吸收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了解广东民俗时可能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适应问题,对于一些古老的传统习俗可能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学生在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时,可能会遇到语言沟通障碍和实地操作困难。四、教学资源-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数码相机、录音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班级微信群
-信息化资源:广东民俗文化相关的电子书籍、纪录片、网络文章
-教学手段:实地考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卷调查、多媒体展示五、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广东民俗文化的简介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广东民俗的特点和意义,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广东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有什么习俗?”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广东民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对民俗问题的初步解答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广东民俗,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广东传统节日的视频片段,引出《广东民俗》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广东民俗的起源、发展和代表性习俗,如舞狮、粤剧、中秋赏月等。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预习时了解的民俗,并讨论其文化内涵。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如“舞狮的寓意是什么?”等,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广东民俗的知识点。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广东民俗的知识,掌握其文化内涵。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广东民俗相关的手抄报或小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作品。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广东民俗文化的书籍、网站链接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深入了解广东民俗的细节。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广东民俗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六、知识点梳理《广东民俗》作为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其知识点梳理如下:
一、广东民俗概述
1.广东民俗的概念及特点
2.广东民俗的历史渊源
3.广东民俗的地域分布与特色
二、广东传统节日
1.春节:拜年、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2.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等
3.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4.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赏月等
5.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6.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
三、广东民间艺术
1.粤剧: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经典剧目等
2.舞狮:起源、寓意、表演技巧、种类等
3.舞龙:起源、寓意、表演技巧、种类等
4.描春联:起源、书写技巧、寓意等
5.砚台制作:起源、制作工艺、种类等
四、广东民间工艺
1.红木家具:制作工艺、特点、种类等
2.竹编工艺:制作工艺、特点、种类等
3.陶瓷制作:制作工艺、特点、种类等
4.花灯制作:制作工艺、特点、种类等
5.饮食文化:粤菜的特点、制作工艺、代表菜肴等
五、广东民俗风情
1.客家围屋:起源、特点、建筑风格等
2.潮汕文化: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3.侨乡文化: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4.佛山文化: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5.汕头文化: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六、广东民俗传承与创新
1.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创新
2.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3.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4.民俗风情的传承与创新
5.民俗教育的重要性七、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将作为评价的重要部分。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是否能够认真听讲并回答问题。例如,通过提问环节,评价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是否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评价标准包括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合作效果、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例如,通过展示小组制作的民俗文化海报或视频,评价小组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广东民俗的特点。
3.随堂测试:
为了检测学生对广东民俗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设计随堂测试。测试形式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答题准确率、答题速度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4.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评价内容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的创意性和实用性。例如,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广东民俗特色的作业。
5.教师评价与反馈:
教师将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评价内容将包括: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是否认真对待学习,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对广东民俗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反馈: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课堂点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点评,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或家访,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反思总结: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将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八、板书设计①广东民俗概述
-广东民俗的概念
-广东民俗的特点
-广东民俗的历史渊源
②广东传统节日
-春节:拜年、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
-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赏月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
-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
③广东民间艺术
-粤剧: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经典剧目
-舞狮:起源、寓意、表演技巧、种类
-舞龙:起源、寓意、表演技巧、种类
-描春联:起源、书写技巧、寓意
-砚台制作:起源、制作工艺、种类
④广东民间工艺
-红木家具:制作工艺、特点、种类
-竹编工艺:制作工艺、特点、种类
-陶瓷制作:制作工艺、特点、种类
-花灯制作:制作工艺、特点、种类
-饮食文化:粤菜的特点、制作工艺、代表菜肴
⑤广东民俗风情
-客家围屋:起源、特点、建筑风格
-潮汕文化: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侨乡文化: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佛山文化: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汕头文化:起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⑥广东民俗传承与创新
-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创新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民俗风情的传承与创新
-民俗教育的重要性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
题目:广东民间艺术中,以下哪种艺术形式被称为“南国红豆”?
A.粤剧B.舞狮C.描春联D.砚台制作
答案:A
例题二:
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广东传统节日的习俗?
A.赏月B.赛龙舟C.放鞭炮D.烧香拜佛
答案:D
例题三:
题目:广东民间工艺中,以下哪项工艺的代表作品是“佛山无影脚”?
A.红木家具B.竹编工艺C.陶瓷制作D.花灯制作
答案:B
例题四:
题目:在广东民俗风情中,以下哪种建筑被称为“围龙屋”?
A.客家围屋B.潮汕大厝C.侨乡别墅D.佛山古建筑
答案:A
例题五:
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广东民俗传承与创新的表现?
A.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不断更新B.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多样化
C.民间工艺的传承面临困境D.民俗教育在校园中得到推广
答案:C
补充说明:
例题一:粤剧在广东民间艺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被誉为“南国红豆”,因此选A。
例题二:广东传统节日中,赏月、赛龙舟和放鞭炮都是常见的习俗,而烧香拜佛并非广东传统节日的习俗,因此选D。
例题三:佛山无影脚是广东民间工艺中的一种竹编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因此选B。
例题四:客家围屋是客家人聚居区的代表性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而著称,因此选A。
例题五: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不断更新、民间艺术的表演形式多样化以及民俗教育在校园中得到推广都是广东民俗传承与创新的表现,而民间工艺的传承面临困境并不是创新的表现,因此选C。反思改进措施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融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图片和音频,来展示广东民俗的生动画面和声音,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2.互动式教学: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广东民俗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课堂活动缺乏兴趣。
2.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在讲解广东民俗时,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和体验的重要性。
3.评价方式单一: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
反思改进措施(三)
1.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广东民俗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开发部项目管理年终总结
- 第八章 幼儿园数与运算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教学案例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标准检测卷(含答案)
- 大客车常用知识培训课件
- 《GBT 40413-2021应急物流公共标识代码编制规则》全新解读
- 寒假旅游出行安全
- 护理科研的意义和特点
- 小自考行政管理挑战与试题及答案
- 学校项目管理研究报告
- 2025年甲乙双方村庄共建桥梁合同模板
-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培训考试试题
- 会计师聘书模板
-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试卷(含答案)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10+Office2016)(第3版)-教案 情境5、6 Word2016基本操作、实验 Word 2016基本操作
- 《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红线管理规定》
- 盐酸丙卡特罗吸入溶液-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企业管理的创新管理
- DLT827-2002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起动试验规程
- 房屋租赁合同模板(10篇)
- 佛山市社会保险历年费基费率一览表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第2版-配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