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指导方案_第1页
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指导方案_第2页
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指导方案_第3页
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指导方案_第4页
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指导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指导方案TOC\o"1-2"\h\u9800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235681.1项目背景 3158201.1.1我国农村水利设施现状 3150521.1.2政策背景 368801.1.3项目实施必要性 3318301.1.4总体目标 4322731.1.5具体目标 417656第二章:水利设施建设总体要求 442631.1.6水利设施建设标准的原则 4323511.1.7水利设施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 5279291.1.8项目立项 5150311.1.9项目可行性研究 5441.1.10项目设计 5291381.1.11项目施工 5122891.1.12项目验收 6287961.1.13项目运行维护 624738第三章:水源工程与设施建设 6213451.1.14水源类型 6270741.1.15水源选择原则 6292351.1.16水源选择方法 6286321.1.17水源保护重要性 712651.1.18水源保护措施 7252771.1.19施工准备 7236811.1.20施工过程管理 8139311.1.21施工后期工作 84347第四章:输配水工程与设施建设 8201191.1.22输水管道概述 8233741.1.23输水管道设计 872261.1.24输水管道施工 9156661.1.25配水管道概述 992861.1.26配水管道设计 9290571.1.27配水管道施工 984741.1.28管道附属设施概述 9123901.1.29阀门 10154681.1.30流量计 10281701.1.31减压阀 1035311.1.32排气阀 1012200第五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0107241.1.33工程目标 11128381.1.34工程内容 11125871.1.35工程设计 11139991.1.36工程施工 111551.1.37工程目标 11114861.1.38工程内容 11321701.1.39工程设计 11285381.1.40工程施工 12324181.1.41工程目标 12122411.1.42工程内容 1269101.1.43工程设计 12197671.1.44工程施工 1219329第六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123081.1.45工程目标 12164081.1.46工程内容 13200681.1.47工程实施 13168451.1.48水质监测目标 13202471.1.49水质监测内容 13269661.1.50水质监测方法 13108041.1.51水质监测频率 13304611.1.52维护目标 14266021.1.53维护内容 14161221.1.54维护措施 1427956第七章:水利设施建设管理 14300731.1.55管理原则 14236151.1.56管理体制架构 14163471.1.57质量监督原则 15187341.1.58质量监督措施 15237961.1.59安全生产原则 15281141.1.60安全生产措施 151114第八章:水利设施运行维护 1672451.1.61运行管理目标 16238041.1.62运行管理内容 16286141.1.63运行管理措施 16116721.1.64维护保养目标 16295711.1.65维护保养内容 16158231.1.66维护保养措施 17317931.1.67故障处理目标 17217341.1.68故障处理内容 1731121.1.69故障处理措施 1727505第九章: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管理 1789231.1.70资金筹措原则 1739651.1.71资金筹措途径 1863721.1.72资金使用原则 18140751.1.73资金使用范围 18300191.1.74监管体系 18231521.1.75监管措施 1919918第十章: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宣传教育 19169501.1.76政策法规宣传 1950911.1.77水利设施建设知识普及 197341.1.78水利设施管护知识普及 19306771.1.79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安全知识 19187921.1.80传统媒体宣传 1983731.1.81新媒体宣传 19241721.1.82现场宣传活动 2090561.1.83培训与讲座 20162381.1.84评估指标体系 20150941.1.85评估方法 20266101.1.86评估周期 2056811.1.87评估结果运用 20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项目背景1.1.1我国农村水利设施现状我国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受制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农村基层水利设施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分布不均,部分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等问题。(2)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水利设施管理分散,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设施维护和运行效果不佳。(3)技术水平滞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4)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有限,投入不足,影响了设施建设的质量和进度。1.1.2政策背景为解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农村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12020年)》等,明确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目标任务。1.1.3项目实施必要性(1)提高农村水利设施水平:加强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水利设施,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第二节项目目标1.1.4总体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提高农村水利设施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1.1.5具体目标(1)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保证项目区内农村水利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解决农村水资源短缺问题。(2)提高农村水利设施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提高设施运行效果。(3)提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技术水平: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质量。(4)增加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争取和社会资金支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5)提升农民水利意识:加强农村水利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水利意识,积极参与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第二章:水利设施建设总体要求第一节建设标准1.1.6水利设施建设标准的原则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和地方水利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划要求;(2)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农民需求,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3)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5)严格执行建设程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1.1.7水利设施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1)水源工程:根据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用水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水源类型,保证水源质量。对水源地进行保护,防止水源污染。(2)输水工程:输水管道、渠道等设施的设计应满足输水能力、输水效率、防渗漏等要求,减少水资源损失。(3)蓄水工程:蓄水设施的设计应考虑蓄水容量、水质保障、安全防护等因素,保证工程稳定可靠。(4)配水工程:配水设施的设计应满足用水户的用水需求,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5)排水工程:排水设施的设计应考虑排水能力、排水效率、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防止水污染和土壤盐碱化。(6)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包括供电、通信、观测等辅助设施,应满足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的需要。第二节建设程序1.1.8项目立项(1)根据农村水利建设规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投资规模;(2)开展项目前期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3)项目建议书报请有关部门审批。1.1.9项目可行性研究(1)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包括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2)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有关部门审批。1.1.10项目设计(1)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项目设计;(2)编制项目设计文件,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项目设计文件报请有关部门审查。1.1.11项目施工(1)按照项目设计文件,组织项目施工;(2)严格执行施工合同,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3)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1.1.12项目验收(1)工程建设完成后,组织项目验收;(2)验收合格后,办理工程交付使用手续;(3)对验收中发觉的问题,及时整改。1.1.13项目运行维护(1)建立健全水利设施运行维护制度;(2)加强对水利设施的日常巡查、检测和维修;(3)保证水利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第三章:水源工程与设施建设第一节水源选择1.1.14水源类型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中,水源选择。水源类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地表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地下水源主要包括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降水则包括雨水和融化雪水。在选择水源时,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分布等条件,综合考虑水源的可持续性、水质、水量等因素。1.1.15水源选择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农村居民用水需求、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及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合理规划水源布局,保证水源的稳定供应。(2)优先利用地表水:在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的地区,优先选用地表水源,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压力。(3)水质保障:选择水源时,要充分考虑水质因素,保证水源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需求。(4)水量保障:根据用水需求,保证水源水量充足,避免因水量不足导致的水源枯竭现象。(5)生态环境保护:在水源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水源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1.16水源选择方法(1)调查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水源类型、水质、水量等因素,为水源选择提供依据。(2)比选论证:对多个水源地进行比选论证,综合评估水源的可持续性、水质、水量等因素,确定最优水源。第二节水源保护1.1.17水源保护重要性水源保护是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水源保护,有利于提高农村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1.18水源保护措施(1)制定水源保护规划:根据水源类型、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水源保护规划,明保证护范围、保护措施等。(2)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对水源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防止污染源进入水源地,保证水源水质安全。(3)水源污染治理:对已受到污染的水源进行治理,消除污染源,恢复水源水质。(4)实施水源地绿化:加大水源地绿化力度,提高水源地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5)加强水源监测:建立健全水源监测体系,对水源水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6)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水源保护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源保护的良好氛围。第三节工程施工1.1.19施工准备(1)设计审查:对水源工程与设施建设项目设计进行审查,保证设计合理、可行。(2)施工方案制定: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等,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材料等。(3)施工队伍组建:选拔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质量。(4)施工材料准备:按照施工方案,提前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1.1.20施工过程管理(1)施工进度控制:根据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工程按时完成。(2)施工质量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3)施工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工程安全。(4)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5)质量验收:工程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达到预期效果。1.1.21施工后期工作(1)工程移交:工程验收合格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移交,明确工程使用权、管理权等。(2)工程维护:建立健全工程维护制度,保证工程正常运行。(3)工程运行监测:对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发觉问题及时处理。(4)工程效益评价:对工程效益进行评估,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第四章:输配水工程与设施建设第一节输水管道1.1.22输水管道概述输水管道是农村基层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水源地的水输送至用水区域。输水管道的设计与建设应充分考虑水源、地形、气候等因素,保证输水效率、水质安全及工程稳定。1.1.23输水管道设计(1)管道线路选择:根据地形地貌、水源地与用水区域的位置关系,选择经济、合理、安全的管道线路。(2)管道材料选择:根据输水距离、水压、水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钢管、PE管、玻璃钢管等。(3)管道直径确定:根据输水量、流速、水压等参数,合理确定管道直径,保证输水效率。(4)管道结构设计:考虑管道基础、支架、防腐等措施,保证管道结构稳定。1.1.24输水管道施工(1)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队伍、施工材料等。(2)管道铺设: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铺设,注意管道连接、焊接、打压等环节的质量控制。(3)检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管道试运行,检查管道运行情况,保证输水安全。第二节配水管道1.1.25配水管道概述配水管道是农村基层水利设施中,将输水管道输送来的水分送到各个用水点的设施。配水管道的设计与建设应满足用水需求,保证水质安全、水量稳定。1.1.26配水管道设计(1)管道布局:根据用水区域、用水点分布,合理布局配水管道,保证用水方便、经济。(2)管道材料选择:根据水质、水压、流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PE管、PVC管等。(3)管道直径确定:根据用水量、流速、水压等参数,合理确定管道直径,保证配水效率。(4)管道附件设计:包括阀门、流量计、减压阀等附件,以满足用水需求。1.1.27配水管道施工(1)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队伍、施工材料等。(2)管道铺设: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管道铺设,注意管道连接、焊接、打压等环节的质量控制。(3)检查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管道试运行,检查管道运行情况,保证配水安全。第三节管道附属设施1.1.28管道附属设施概述管道附属设施是农村基层水利设施中,为保证输配水管道正常运行、提高输配水效率而设置的设施。主要包括阀门、流量计、减压阀、排气阀等。1.1.29阀门阀门是管道系统中用于控制水流方向的设备。根据使用场合和功能,阀门可分为截止阀、闸阀、蝶阀等。阀门的设计与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选择合适的阀门类型和规格。(2)阀门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和维护。(3)阀门连接应牢固,密封功能良好。1.1.30流量计流量计是用于测量管道中水流量的设备。常用的流量计有电磁流量计、超声波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等。流量计的设计与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选择合适的流量计类型和规格。(2)流量计安装位置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3)流量计连接应牢固,密封功能良好。1.1.31减压阀减压阀是用于降低管道中水压的设备。根据工作原理,减压阀可分为弹簧式减压阀、膜片式减压阀等。减压阀的设计与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选择合适的减压阀类型和规格。(2)减压阀安装位置应满足减压要求。(3)减压阀连接应牢固,密封功能良好。1.1.32排气阀排气阀是用于排除管道中空气的设备。根据工作原理,排气阀可分为自动排气阀、手动排气阀等。排气阀的设计与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1)选择合适的排气阀类型和规格。(2)排气阀安装位置应满足排气要求。(3)排气阀连接应牢固,密封功能良好。,第五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第一节排灌工程1.1.33工程目标排灌工程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保证农田灌溉和排水的有效运行,提高农田抗灾能力,促进农业稳产高产。1.1.34工程内容(1)灌溉系统: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配水工程和灌溉设施。灌溉系统应充分考虑水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保证灌溉水资源的有效供应。(2)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渠道、排水设施和排水出路。排水系统应保证农田积水及时排除,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1.1.35工程设计(1)设计原则:遵循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水资源等因素。(2)设计标准: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1.1.36工程施工(1)施工准备:做好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队伍和施工材料等准备工作。(2)施工过程: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3)施工验收:工程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达到设计要求。第二节防渗工程1.1.37工程目标防渗工程旨在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1.1.38工程内容(1)渠道防渗:采用混凝土、砌石、土工膜等材料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2)渠系建筑物防渗:对渠系建筑物进行防渗处理,包括节制闸、分水闸、渡槽等。(3)农田防渗:采用地膜、土工布等材料对农田进行防渗处理。1.1.39工程设计(1)设计原则:根据农田土壤、水资源、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渗材料和施工工艺。(2)设计标准: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1.1.40工程施工(1)施工准备:做好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队伍和施工材料等准备工作。(2)施工过程: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3)施工验收:工程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达到设计要求。第三节农田水利配套设施1.1.41工程目标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是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的关键,其目标是为农田灌溉、排水和防渗工程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1.1.42工程内容(1)水源设施:包括水源井、泵站、蓄水池等,保证水源的稳定供应。(2)输配水设施:包括输水管道、配水管道、节制闸等,保证灌溉水的合理调配。(3)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排水井、排水出路等,保证积水的及时排除。(4)防渗设施:包括渠道防渗、农田防渗等,降低水资源浪费。1.1.43工程设计(1)设计原则:根据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配套设施。(2)设计标准: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1.1.44工程施工(1)施工准备:做好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队伍和施工材料等准备工作。(2)施工过程: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3)施工验收:工程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保证工程达到设计要求。第六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第一节饮水工程1.1.45工程目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旨在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程目标是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工程的全面建设,保证农村居民饮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1.1.46工程内容(1)集中供水工程:以水源保护为基础,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建设水源地保护设施、水厂、输配水管道等设施。(2)分散供水工程:在水源条件较差、人口分散的地区,采用小型集中供水或单户供水方式,建设水源井、供水设施、输配水管道等。(3)辅助工程:包括水质监测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应急供水设施等。1.1.47工程实施(1)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保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质量。(2)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3)强化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4)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第二节水质监测1.1.48水质监测目标保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安全,满足农村居民饮水需求。1.1.49水质监测内容(1)常规监测:对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常规项目监测,包括微生物指标、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等。(2)特殊监测:针对特定水源、特定区域进行特殊项目监测,如重金属、有机物等。1.1.50水质监测方法(1)实验室监测:通过专业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现场快速检测:采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对水质进行快速检测,及时发觉问题。1.1.51水质监测频率根据工程规模、水源类型、水质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保证水质安全。第三节饮水设施维护1.1.52维护目标保证农村饮水设施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1.1.53维护内容(1)日常维护:对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清洁、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故障维修: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维修,保证饮水设施恢复正常运行。(3)更新改造:根据设施运行状况,适时进行更新改造,提高工程效益。1.1.54维护措施(1)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责任和标准。(2)加强维护人员培训,提高维护技能和水平。(3)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保证维护工作有序进行。(4)加强资金保障,保证维护资金充足。(5)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维护工作效率。第七章: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第一节管理体制1.1.55管理原则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各级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保证水利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2)规范运作、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3)质量第一、安全至上。严把质量关,保证水利设施建设的安全、可靠。1.1.56管理体制架构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应包括以下几部分:(1)县级水利主管部门:负责全县水利设施建设的规划、计划、审批、监督、协调等工作。(2)乡镇水利管理机构:负责本辖区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运行等工作。(3)村级水管站:负责本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运行等工作。(4)农村水管合作社:由农民自愿组成的,负责本合作社范围内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运行等工作。第二节质量监督1.1.57质量监督原则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质量监督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正、公平、公开。对水利设施建设质量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监督。(2)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质量监督。(3)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注重质量风险预防,强化过程控制,保证水利设施建设质量。1.1.58质量监督措施(1)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构,明确质量监督职责。(2)制定水利设施建设质量监督计划,保证监督工作有序进行。(3)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对关键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控。(4)定期对水利设施建设质量进行检查,对发觉的问题及时整改。(5)建立质量投诉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第三节安全生产1.1.59安全生产原则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安全的发生。(2)责任到人、落实措施。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1.1.60安全生产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生产职责。(2)制定水利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证施工安全。(4)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5)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6)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觉和消除安全隐患。(7)建立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第八章:水利设施运行维护第一节运行管理1.1.61运行管理目标农村基层水利设施运行管理的目标是保证设施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1.62运行管理内容(1)水利设施运行监测:定期对水利设施进行巡视检查,了解设施运行状况,发觉并及时处理问题。(2)运行调度:根据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合理调度水利设施,保证水量供需平衡。(3)水质监测:对农村基层水利设施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保证水质达标。(4)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水利设施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掌握设施运行情况,提高管理效率。(5)安全管理:加强水利设施安全管理,保证设施运行安全。1.1.63运行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运行管理责任,制定运行管理规程,保证设施运行有序。(2)加强运行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运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保证设施运行管理规范化。(3)落实运行管理责任:明确各级运行管理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第二节维护保养1.1.64维护保养目标农村基层水利设施维护保养的目标是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1.1.65维护保养内容(1)定期检查:对水利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清洁保养:对设施进行清洁,去除污垢、杂草等,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零部件更换: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及时更换,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润滑保养:对设施运动部位进行润滑保养,降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5)防腐蚀处理:对设施进行防腐蚀处理,提高设施抗腐蚀能力。1.1.66维护保养措施(1)制定维护保养计划:根据设施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2)建立维护保养档案:记录设施维护保养情况,便于分析、查找问题。(3)提高维护保养人员素质:加强维护保养人员培训,提高维护保养水平。第三节故障处理1.1.67故障处理目标农村基层水利设施故障处理的目标是快速、准确地查找并解决故障,减少故障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1.1.68故障处理内容(1)故障诊断: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部位。(2)故障排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恢复设施正常运行。(3)故障原因分析:对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预防措施。(4)故障处理记录:记录故障处理过程,为今后设施运行提供参考。1.1.69故障处理措施(1)建立健全故障处理制度:明确故障处理程序、责任和时限。(2)提高故障处理能力:加强故障处理人员培训,提高故障处理水平。(3)建立故障处理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故障,制定应对预案,提高故障处理效率。第九章: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管理第一节资金筹措1.1.70资金筹措原则(1)合法合规: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资金来源的合法性。(2)多元化筹措: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投入、社会资本、金融支持等多渠道筹措。(3)效益优先:在筹措资金时,应充分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1.1.71资金筹措途径(1)投入:争取和地方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作为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2)社会资本:通过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3)金融支持: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政策性贷款、商业贷款等金融支持。(4)群众自筹: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水利设施建设,通过自筹资金、以工代赈等方式筹集资金。第二节资金使用1.1.72资金使用原则(1)保证重点:合理分配资金,优先保障农村基层水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