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春学期3月份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40分)1.选出下列对《关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A.开篇以关睢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B.第二章重叠“悠哉”一词,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的情形。C.运用了双声词、叠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D.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踊越争讼门槛变换多姿B.羁绊怠慢幅射惊心动魄C.落幕皎洁恣意元气淋漓D家眷渺远诱惑兴高彩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甲]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乙]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丙]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丁]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①古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3.对下面字音、字形和词义的相关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B.“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C.“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D.“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4.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
”
。 B.。
、
;
。
”C.;
、
。
” D.;
,
。
”
。5.选文中划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6.李青想为书房选择一副关于“春”的对联,如果上联是“春意犹融丹青意”,那么下联应该是(
)A.花香更带翰墨香 B.春日春风春相伴C.喜看三春花千树 D.风载书声出藕花7.小石潭记(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了水声清脆悦耳的特点。(2)古人写水,常以游鱼入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3)《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逶迤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既写潭中氛围,又含蓄地表达作者忧伤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⑤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①《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在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9.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______应改为:______。(2)第②句啰唆,应改为:______(3)第③处标点不当,______应改为:______(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二、综合性学习(10分)10.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1)第一小组在网上搜集了一则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一档新的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后再次掀起国民关注古诗词的热潮。此档节目讲述文化知识,激发想象思维,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是新时代文化节目的创新之作。有网友说,我看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句,立即想到飘飞的雪花,于是写下一首小诗:雪来了像飘零的梨花瓣飘飘洒洒在这洁净的世界里雪来了________(请在横线处仿写小诗)在这洁净的世界里(2)第二小组搜集了一首小诗并将其画成了一幅画,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纳凉宋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①。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注释]①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语文老师: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第二组同学的作品说明了这一点,请组长把这.幅.画.的内容介绍一下。二组组长:①____语文老师:这幅画很写实,但画作里对诗人动作的选取有些不妥,你们想啊,诗歌的前两句中“②____”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是“靠”的意思,着重表现诗人③____的心境,而你画作中站立的诗人,是无法体现这一点的。二组组长:谢谢老师,我知道了,以后我们读诗时一定仔细品读字词,体会意境。(3)第三小组搜集了有关“月光”的诗句,请根据诗境和对联知识找出上句或下句,正确的一项是(),野气浮林园。——储光羲《舟中别武金坛》竹叶响南窗,。——何逊《闺怨诗》卢龙霜气冷,。——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帘内树影斜。——李贺《八月》A.月光照东壁月光丽池阁鳷鹊月光寒帘外月光吐B.月光丽池阁月光照东壁鳷鹊月光寒帘外月光吐C.月光丽池阁月光照东壁帘外月光吐鳷鹊月光寒D.月光照东壁月光丽池阁帘外月光吐鳷鹊月光寒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篇,阿发拔后篇,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轮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吟附“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国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痒,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11.分析【甲】文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12.请赏析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从描写角度)(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从修辞角度)13.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的经历吧,请仿照选文的写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你们游玩的快乐。(30字左右)四、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①,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②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注:①窈然:幽暗深邃的样子。②咎:责怪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如鸣珮环,心乐之()(2)影布石上()(3)以其境过清()(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有怠而欲出者()15.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余与四人拥火以入B.潭西南而望而其见愈奇C.如鸣珮环悉如外人D.心乐之忘路之远近16.【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17.翻译下列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18.【乙】文中,作者“不得极夫游之乐”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9.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六、名著阅读(6分)21.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法,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以《经典常谈》为例谈谈怎样进行选择性阅读。七、作文(60分)22.请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一篇半命题练笔。要求:①题目:小石潭真
(只允许填一个字)。②200--300字。
2025年春学期3月份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40分)1.选出下列对《关睢》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A.开篇以关睢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B.第二章重叠“悠哉”一词,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的情形。C.运用了双声词、叠韵词,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D.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鉴赏。B.《关雎》中第二章重叠“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小伙子求而不得的焦虑、辗转反侧,并非“心情舒畅,洋洋得意”;故选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踊越争讼门槛变换多姿B.羁绊怠慢幅射惊心动魄C.落幕皎洁恣意元气淋漓D.家眷渺远诱惑兴高彩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有误,“踊越”的“越”应写作“跃”,“变换多姿”的“换”应写作“幻”;B.有误,“幅射”的“幅”应写作“辐”;D.有误,“兴高彩烈”的“彩”应写作“采”;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甲]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乙]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丙]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丁]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①古代许多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燕子来、桃花开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3.对下面字音、字形和词义的相关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B.“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消”。“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C.“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D.“xiāo声匿迹”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xiāo写作“销”。“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两端之间的距离大”,读“cháng”4.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
”
。 B.。
、
;
。
”C.;
、
。
。
” D.;
,
。
”
。5.选文中划线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答案】3.C4.B5.“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xiāo声匿迹——销声匿迹,意思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草长莺飞”的“长”的意思是“生长”,读“zhǎng”;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一句完整的话,故甲处用句号;“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是两个并列的短语,中间乙处用顿号;“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与“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是两个并列的复句,中间丙处用分号;“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是引用的一句完整的话,故丁处用句号、后引号;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划线句子中“农谚”主语,“包含”谓语,“知识”为宾语。主谓宾搭配恰当。“古代”“许多”“流传下来”为主语的定语,“丰富”“物候”为宾语的定语。多个定语的排列顺序为:表领属的或者表时间的、处所的+表称代性或者数量性的+动词或者动词性的+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的+名词或者名词性的短语。而“古代”为表示时间的,“许多”为形容词性的,“流传下来”为动词性的,故定语语序不当,定语的排列顺序为: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修改为: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6.李青想为书房选择一副关于“春”的对联,如果上联是“春意犹融丹青意”,那么下联应该是(
)A.花香更带翰墨香 B.春日春风春相伴C.喜看三春花千树 D.风载书声出藕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联。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①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②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③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根据上联“春意犹融丹青意”,“春意”,指春天的气象,名词;“犹”,表示同、像的意思,副词;“融”,融化,动词;“丹青”,丹指丹砂,青指青雘(音“霍”),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名词。上联的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都是“意”,相同。A.“花香更带翰墨香”的第二个字和最后一个字都是“香”,相同;且“花香”对“春意”名词,“更”对“犹”,“带”对“融”“丹青意”对“翰墨香”。B.“春日”名词,可以对应“春意”;“春风”名词,与“犹融”的词性不同,故不能做下联。C.“喜看”是动词,与上联对应位置“春意”不对应,故不能做下联。D.“风载”是动词,与上联中的“春意”不对应,“书声”名词,与上联中的“犹”副词和“融”动词,词性不对应,故不能做下联。故选A。7.小石潭记(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了水声清脆悦耳的特点。(2)古人写水,常以游鱼入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3)《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逶迤曲折、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既写潭中氛围,又含蓄地表达作者忧伤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闻水声②.如鸣珮环③.潭中鱼可百许头④.皆若空游无所依⑤.斗折蛇行⑥.明灭可见⑦.凄神寒骨⑧.悄怆幽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珮、潭、皆、游、凄、悄怆幽邃”等字词容易写错。8.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⑤_______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名句。①《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在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学而不思则罔②.沿溯阻绝③.白云千载空悠悠④.齐鲁青未了⑤.君问归期未有期⑥.夕阳西下⑦.飞鸟相与还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解析】【分析】【详解】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罔”“溯”“悠”“夕”“鳞”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点睛】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9.按要求修改下面的观察日记。×月×日星期三小雨转多云今天早晨,我在小区运动场玩,①忽然看到双杠上挂着一幅蜘蛛网。②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看上去像是一个自行车轮,从“车轮”的中心伸出了许多细丝③,我数了数,哇,有25条!它们又被一圈圈蛛丝连起来,就成了漂亮的网。④谁能说蜘蛛不是不厉害呢!(1)第①句中量词使用不当,______应改为:______。(2)第②句啰唆,应改为:______(3)第③处标点不当,______应改为:______(4)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答案】①.(1)“幅”改为“张”②.(2)第②句改为我以前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或: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完整的蛛网)③.(3)逗号改为句号④.(4)第④句改为谁能说蜘蛛不厉害呢?【解析】【详解】本题中(1)和(3)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2)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1)中“以前”和“从来”都“是指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早的时期”的意思,因此只能保留一个;(2)中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应用句号;(3)中④是一个反问式的否定句,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三重否定句表达否定的意思,结合原句的意思,是表达肯定的意思,因此应去掉“不是”。二、综合性学习(10分)10.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1)第一小组在网上搜集了一则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一档新的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后再次掀起国民关注古诗词的热潮。此档节目讲述文化知识,激发想象思维,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是新时代文化节目的创新之作。有网友说,我看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句,立即想到飘飞的雪花,于是写下一首小诗:雪来了像飘零的梨花瓣飘飘洒洒在这洁净的世界里雪来了________(请在横线处仿写小诗)在这洁净的世界里(2)第二小组搜集了一首小诗并将其画成了一幅画,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纳凉宋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①。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注释]①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语文老师: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第二组同学的作品说明了这一点,请组长把这.幅.画.的内容介绍一下。二组组长:①____语文老师:这幅画很写实,但画作里对诗人动作的选取有些不妥,你们想啊,诗歌的前两句中“②____”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是“靠”的意思,着重表现诗人③____的心境,而你画作中站立的诗人,是无法体现这一点的。二组组长:谢谢老师,我知道了,以后我们读诗时一定仔细品读字词,体会意境。(3)第三小组搜集了有关“月光”的诗句,请根据诗境和对联知识找出上句或下句,正确的一项是(),野气浮林园。——储光羲《舟中别武金坛》竹叶响南窗,——何逊《闺怨诗》卢龙霜气冷,。——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帘内树影斜。——李贺《八月》A.月光照东壁月光丽池阁鳷鹊月光寒帘外月光吐B.月光丽池阁月光照东壁鳷鹊月光寒帘外月光吐C.月光丽池阁月光照东壁帘外月光吐鳷鹊月光寒D.月光照东壁月光丽池阁帘外月光吐鳷鹊月光寒【答案】(1)①.示例:像轻盈的玉蝴蝶②.翩翩起舞;(2)①.示例:老师好!石桥旁边有一排柳树,柳树边有一把椅子,诗人拄着拐杖走向椅子。②.追③.闲适(3)B【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仿写。仿照上句“像飘零的梨花瓣飘飘洒洒”一句,格式为:像+偏正短语+四字词语。示例:像飞舞的精灵曼妙多姿【小问2详解】第一空,考查图文转换。作答此题需仔细观察图片要素,按一定顺序加以描述。示例:潺潺的河流上方是一座石桥,石桥边生长着几棵柳树,柳树旁有一把椅子,诗人正拄着拐杖朝椅子走去。第二、三空考查诗歌鉴赏。“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意为: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据此可知,一个“追”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是“靠”的意思,着重表现诗人闲适安逸的心境。【小问3详解】考查文学常识。诗的后一句是“野气浮林园”,根据诗句意境和词性相对,“林园”对“池阁”更为恰当;根据前一句诗“竹叶响南窗”第三个字“响”是动词,“南”是方位词,与“照”和“东”对应;诗的前一句是“卢龙霜气冷”的“冷”字与之意境更为接近的是“寒”;根据诗的后一句“帘内树影斜”可知,“帘外”可对“帘内”;故选B。三、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篇,阿发拔后篇,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轮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吟附“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国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痒,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11.分析【甲】文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12.请赏析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1)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从描写角度)(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从修辞角度)13.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的经历吧,请仿照选文的写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你们游玩的快乐。(30字左右)【答案】11.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我如愿以偿后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12.(1)连续用一组动词,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江南水乡的孩子们驾船技艺高,看戏心情急切。(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船比作大白鱼,生动形象地写出航船速度之快,孩子们驾船技艺高超,衬托出“我”看完戏后喜悦的心情。13.要有多角度描写,如动作、神态等。【解析】【11题详解】考查写作手法及内容理解。“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我”愿望得到满足后内心的极度喜悦之情。【12题详解】考查句子赏析。(1)由“点”“磕”“退”“上前”“出”可知,运用一系列动词,通过作者描写,形象地写出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高超,侧面烘托出“我”内心的喜悦以及渴望尽快看社戏的急切之情。(2)由“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可知,将船比作大白鱼,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船在月夜中极速航行的情景,侧面衬托出孩子们划船技术的高超,烘托出“我”看完戏后内心的愉悦和满足。【13题详解】考查主观表达。可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角度描写与小伙伴游玩的经历,合理即可。示例:小时候,我喜欢叫上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玩过家家。我们从来不嫌脏,只顾着用花瓣当蘑菇,用小草当葱,用土当面粉,我们“炒菜”“煮面汤”,有时还能捉住一两只蝴蝶,把它们当作我们的顾客。四、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乙】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①,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②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注:①窈然:幽暗深邃的样子。②咎:责怪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如鸣珮环,心乐之()(2)影布石上()(3)以其境过清()(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有怠而欲出者()15.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余与四人拥火以入B.潭西南而望而其见愈奇C.如鸣珮环悉如外人D.心乐之忘路之远近16.【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17.翻译下列句子(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18.【乙】文中,作者“不得极夫游之乐”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案】14.①.以……为乐或认为……快乐②.照映,分布③.凄清④.走到尽头或走完或穷尽⑤.懈怠或倦怠15.C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17.(1)(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不出洞,火把就要烧完了。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出去了。18.①火把就要熄灭了;②有懈怠的同伴打算从洞里出来,我跟着他一起半途退出。【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选取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两段文言文,展现了两位文学家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与深刻感悟。柳宗元的文字清新淡雅,通过对小石潭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刻画,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王安石的文风则更为理性,他在探洞的过程中,既描绘了洞穴的幽深奇景,又反思了游历的局限与遗憾,体现了对人生体验的深刻思考。两篇文章虽风格迥异,但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乐:以……为乐,认为……快乐(意动用法)。(2)句意: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布:照映,分布。(3)句意:因为它的环境过于清冷。清:凄清、冷清。(4)句意: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穷:穷尽(走到尽头)。(5)句意: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怠:懈怠、疲倦。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A.介词,把\连词,来;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动词,像\动词,像;D.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事物\“结构助词“的”;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谓语和宾语间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句与句间要停顿。“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句意为“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根据句子结构,“入”“深”“难”后需断开,形成递进关系,体现进入洞穴后难度与景色的变化。故正确的停顿是: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2)且尽:将要烧尽;遂:于是,就;俱出;一起出来。【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不出,火且尽”、“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可知,在深入山洞过程中,有同伴因体力懈怠或对火把即将熄灭的担忧提出折返。作者虽仍有继续探索的体力(“力尚足以入”),火把也未耗尽(“火尚足以明”),但最终选择随众退出。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可知,作者事后反思,承认自己“悔其随之”,即对跟随他人放弃探索的行为感到懊悔。这种被动屈从导致他未能践行“尽志”的准则,是自身意志不坚定之故,属于主观能动性不足的表现。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乙)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9.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9.“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城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拉近了两地的距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20.这两句诗意境高远,格调豪放,一扫离别诗的低沉情调,改变了送别诗悲伤、悲凉的传统格调。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真挚的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意思对即可)【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了学生炼字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意思是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慰之情,同时,这句话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这两句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及预测
- 中国房地产业的数字化管理创新
- 业务流程优化与流程管理
- 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商业价值与应用
- 企业人才储备战略与策略
- 中国古代文学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 企业舆情危机管理与挑战
- 改性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方案
-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 肺结核笔记内科护理学
- 2024年湖北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公司绿色可持续发展规划报告
- 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大模型原理与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生产异常处理流程
- 2023年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计划表
- 《护理法律法规》课件
- 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月培训
- 专题0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压轴题真题分类(原卷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题型分类高分必刷题(人教版)
- 围墙拆除重建施工方案
- 国开(陕西)2024年秋《社会调查》形考作业1-4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