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发电与节能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热力发电与节能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热力发电与节能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热力发电与节能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热力发电与节能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力发电与节能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376第一章热力发电概述 3163841.1热力发电基本原理 386781.2热力发电系统组成 318435第二章蒸汽参数与循环效率 428012.1蒸汽参数及其对循环效率的影响 462152.1.1蒸汽参数的定义 4194722.1.2蒸汽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 4170932.2提高循环效率的途径 5307582.2.1提高蒸汽参数 5236702.2.2优化热力循环 5285132.2.3降低循环热损失 5203502.3热力发电设备的热经济性指标 56973第三章燃料与燃烧技术 540143.1燃料种类及其特性 560183.1.1燃料概述 5194553.1.2化石燃料 662233.1.3生物质燃料 6196993.1.4可再生能源 675453.2燃烧过程及其优化 6284223.2.1燃烧过程概述 6178463.2.2燃烧优化方法 6249743.3燃料燃烧污染物控制 7267493.3.1燃料燃烧污染物概述 7219513.3.2污染物控制技术 749873.3.3污染物控制策略 726287第四章锅炉设备与技术 7125524.1锅炉分类及结构 726984.1.1锅炉分类 718064.1.2锅炉结构 777674.2锅炉运行与维护 8312794.2.1锅炉运行 8268794.2.2锅炉维护 879944.3锅炉节能技术 860054.3.1燃料优化 8136154.3.2热交换优化 88154.3.3节能环保技术 9133994.3.4自动控制系统 923888第五章汽轮机设备与技术 9172245.1汽轮机原理与结构 9276935.1.1工作原理 9104345.1.2主要结构 9138605.2汽轮机运行与维护 9188945.2.1运行参数 930225.2.2运行维护 9321385.3汽轮机节能技术 10135845.3.1提高热效率 1031975.3.2降低摩擦损失 10244925.3.3减少泄漏损失 108044第六章发电机与电力系统 1090076.1发电机原理与结构 10169096.1.1发电机原理 10198256.1.2发电机结构 1126.2电力系统概述 1110306.2.1电力系统概念 1158946.2.2电力系统分类 11272186.2.3电力系统运行特点 11202796.3电力系统节能技术 11146226.3.1节能原理 11212066.3.2节能技术措施 1223513第七章热力发电厂的自动化与控制 12268787.1自动化系统概述 1222897.1.1自动化系统概念 12212807.1.2自动化系统组成 12138007.2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 13192687.2.1控制系统原理 1333397.2.2控制系统应用 13208247.3热力发电厂自动化节能技术 13312277.3.1节能技术概述 13102747.3.2节能技术应用 1319305第八章热力发电厂的环保与安全 1498698.1热力发电厂的环保措施 1470858.1.1概述 14267128.1.2废气治理 14325498.1.3废水治理 143898.1.4固废处理 14119028.2热力发电厂的安全管理 15127918.2.1概述 15215898.2.2安全生产责任制 15171678.2.3安全管理制度 1584038.2.4安全培训与考核 15182698.2.5安全设施与设备 1569608.3环保与安全的节能技术 15298458.3.1概述 15103028.3.2高效燃烧技术 15210948.3.3余热回收技术 15139388.3.4节能设备与技术 1533138.3.5节能管理技术 1517152第九章节能技术在热力发电中的应用 16286419.1热电联产技术 16186909.1.1概述 16305939.1.2技术原理 16293889.1.3技术应用 1639059.2余热回收技术 16263229.2.1概述 1644789.2.2技术原理 1653269.2.3技术应用 17313819.3节能新技术应用 17197199.3.1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 1744899.3.2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17314689.3.3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1768439.3.4智能调度与优化技术 1725947第十章热力发电与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7346310.1热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171082810.2节能技术的创新与挑战 181940810.3热力发电与节能技术的市场前景 18第一章热力发电概述1.1热力发电基本原理热力发电是一种利用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其基本原理是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发电的基本过程包括燃料的燃烧、热能的转换和电能的三个阶段。燃料在锅炉中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将水加热成为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具有较高的热能,具备做功的能力。蒸汽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机的叶片旋转,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汽轮机叶片的旋转带动发电机转子旋转,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发电机输出的电能经过变压器升压后,通过输电线路送往用户。在这个过程中,热力发电系统实现了从燃料的化学能到热能,再到机械能,最终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1.2热力发电系统组成热力发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燃料供应系统:负责将燃料送入锅炉,包括燃料的储存、输送和制备等环节。(2)锅炉系统:锅炉是热力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使其转化为高温高压的蒸汽。(3)汽轮机系统:汽轮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关键设备,包括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等部分。(4)发电机系统:发电机将汽轮机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包括发电机本体、励磁系统、冷却系统等。(5)辅助设备系统:包括给水泵、凝结水泵、真空泵等,为热力发电系统提供必要的辅助功能。(6)烟气脱硝系统:为了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热力发电系统需配备烟气脱硝设备,以实现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去除。(7)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负责对热力发电系统各部分进行监控、调节和控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8)输电系统:输电系统负责将发电机输出的电能经过变压器升压后,通过输电线路送往用户。第二章蒸汽参数与循环效率2.1蒸汽参数及其对循环效率的影响2.1.1蒸汽参数的定义蒸汽参数主要包括压力、温度、干度和流量等,是衡量蒸汽状态的重要指标。在热力发电过程中,蒸汽参数直接影响着循环效率和发电设备的运行功能。2.1.2蒸汽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1)压力:蒸汽压力对循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压力的增加,循环效率提高。这是因为在高压条件下,蒸汽的比容减小,单位时间内可传递的热量增加,从而提高了循环效率。(2)温度:蒸汽温度对循环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热力循环的热源温度上。蒸汽温度的提高,可以增加热源温度,从而提高循环效率。(3)干度:蒸汽干度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较大。当蒸汽干度较低时,循环效率较低,因为湿蒸汽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降低了热量的传递效率。提高蒸汽干度,可以增加循环效率。(4)流量:蒸汽流量对循环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循环倍率上。流量越大,循环倍率越高,循环效率相应提高。2.2提高循环效率的途径2.2.1提高蒸汽参数通过提高蒸汽压力和温度,可以有效提高循环效率。具体方法包括提高锅炉燃烧效率、优化汽轮机设计、采用高温高压蒸汽参数等。2.2.2优化热力循环优化热力循环主要包括提高热源温度、降低冷源温度、提高循环倍率等。具体方法有采用多级抽汽回热、增加回热级数、采用蒸汽再热等。2.2.3降低循环热损失降低循环热损失是提高循环效率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减少锅炉排烟热损失、提高汽轮机内效率、减少管道和设备散热损失等。2.3热力发电设备的热经济性指标热力发电设备的热经济性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热效率:热效率是指热力发电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电能与消耗的热能之比。它是衡量热力发电设备热经济性的重要指标。(2)汽耗率:汽耗率是指热力发电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蒸汽量与发出的电能之比。汽耗率越低,表示热力发电设备的热经济性越好。(3)煤耗率:煤耗率是指热力发电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煤炭量与发出的电能之比。煤耗率越低,表示热力发电设备的热经济性越好。(4)热耗率:热耗率是指热力发电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热量与发出的电能之比。热耗率越低,表示热力发电设备的热经济性越好。第三章燃料与燃烧技术3.1燃料种类及其特性3.1.1燃料概述燃料是热力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其种类繁多,包括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等。燃料的特性直接影响燃烧过程和热力发电效率,因此,合理选择燃料是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3.1.2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其中,煤是热力发电的主要燃料之一,具有以下特性:(1)热值较高,约为2030MJ/kg;(2)含有较多的灰分和水分;(3)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O2和NOx等污染物。石油和天然气的热值较高,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较少,但价格相对较高。3.1.3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燃料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物等。生物质燃料具有以下特性:(1)热值较低,约为1520MJ/kg;(2)含有较少的灰分和水分;(3)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碳中性排放。3.1.4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特性:(1)无污染,环保;(2)资源丰富,分布广泛;(3)开发成本逐渐降低。3.2燃烧过程及其优化3.2.1燃烧过程概述燃烧过程是燃料在氧化剂(如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燃料的挥发、分解、氧化和热释放等环节。3.2.2燃烧优化方法燃烧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合理选择燃烧设备,提高燃烧效率;(2)优化燃烧参数,如过量空气系数、燃烧温度等;(3)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如低氮燃烧、富氧燃烧等;(4)对燃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保证燃烧稳定。3.3燃料燃烧污染物控制3.3.1燃料燃烧污染物概述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主要包括SO2、NOx、CO、PM2.5等。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控制燃料燃烧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3.3.2污染物控制技术(1)脱硫技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燃料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无害物质,如CaSO4等。(2)脱硝技术: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技术,将NOx还原为N2。(3)脱碳技术:通过吸收剂吸附或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无害物质。(4)颗粒物控制技术:采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等设备,将PM2.5等颗粒物捕集并处理。3.3.3污染物控制策略为实现污染物控制,可采取以下策略:(1)优化燃烧过程,减少污染物排放;(2)采用清洁燃料,降低污染物排放;(3)加强尾部烟气处理,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4)实施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监管,保证排放达标。第四章锅炉设备与技术4.1锅炉分类及结构锅炉作为热力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分类及结构对发电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以下是锅炉的分类及结构概述:4.1.1锅炉分类根据燃料类型,锅炉可分为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和生物质锅炉等。根据热力循环方式,锅炉可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强制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等。4.1.2锅炉结构锅炉主要由燃烧设备、热交换设备、辅助设备组成。(1)燃烧设备:包括燃烧器、炉膛、烟道等,用于燃料的燃烧和热量释放。(2)热交换设备:包括锅筒、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等,用于将热量传递给水或蒸汽。(3)辅助设备:包括送风机、引风机、除尘器、脱硫器等,用于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和环保要求。4.2锅炉运行与维护锅炉运行与维护是保证发电效率和设备安全的关键环节。4.2.1锅炉运行锅炉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燃料供应:根据锅炉类型和燃料特性,调整燃料供应量,保证燃烧稳定。(2)热量分配:合理调整燃烧设备,使热量在炉膛内均匀分布。(3)水循环:保持锅筒水位稳定,保证水循环正常。(4)蒸汽参数:调整过热器和再热器,保证蒸汽参数满足发电需求。4.2.2锅炉维护锅炉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检查:对锅炉本体、燃烧设备、热交换设备等进行定期检查,发觉并及时处理问题。(2)清洁保养:定期清理锅炉内部的灰渣、油污等,保证设备清洁。(3)维修保养:对锅炉本体、燃烧设备、热交换设备等进行维修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3锅炉节能技术锅炉节能技术是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锅炉节能技术:4.3.1燃料优化根据锅炉类型和燃料特性,优化燃料供应,提高燃烧效率。例如,对燃煤锅炉进行煤种优化,降低灰分和硫分含量,提高发热量。4.3.2热交换优化通过优化热交换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提高热交换效率。例如,采用高效的水冷壁结构,提高热交换面积。4.3.3节能环保技术采用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技术,降低锅炉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提高发电效率。4.3.4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锅炉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整,提高锅炉运行效率。第五章汽轮机设备与技术5.1汽轮机原理与结构5.1.1工作原理汽轮机是一种将蒸汽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基本定律。在汽轮机中,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喷嘴高速喷出,形成蒸汽流,冲击叶片,使叶片旋转,进而带动轴转动,实现能量转换。5.1.2主要结构汽轮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喷嘴:将高温高压蒸汽加速喷射,形成高速蒸汽流。(2)叶片:叶片安装在汽轮机轴上,蒸汽流冲击叶片,使叶片旋转。(3)轴:连接叶片和发电机,将汽轮机的旋转能传递给发电机。(4)轴承:支撑轴,保持轴的稳定旋转。(5)汽缸:容纳蒸汽,使蒸汽在喷嘴和叶片之间流动。5.2汽轮机运行与维护5.2.1运行参数汽轮机运行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参数:(1)蒸汽压力:蒸汽压力是汽轮机运行的重要参数,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汽轮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2)蒸汽温度:蒸汽温度过高会导致汽轮机内部零件损坏,过低则会影响蒸汽的做功能力。(3)转速:汽轮机转速应保持在规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电效率。5.2.2运行维护汽轮机运行维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定期检查:对汽轮机各部分进行检查,发觉异常及时处理。(2)润滑:保证轴承润滑良好,降低摩擦损失。(3)清洁:定期清洁汽轮机内部,保持蒸汽通道畅通。(4)保养:对汽轮机进行定期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5.3汽轮机节能技术5.3.1提高热效率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是节能的关键。以下措施可以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1)提高蒸汽参数:提高蒸汽压力和温度,增加蒸汽的做功能力。(2)优化叶片设计:采用先进的叶片设计,提高蒸汽在叶片上的能量转换效率。(3)采用回热循环:将汽轮机排汽引入锅炉,回收部分热量,提高整体热效率。5.3.2降低摩擦损失降低汽轮机摩擦损失是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摩擦损失:(1)优化轴颈设计:减小轴颈与轴承之间的摩擦系数。(2)采用优质润滑材料:提高轴承润滑功能,降低摩擦损失。(3)定期维护:保持轴承清洁,避免磨损和损伤。5.3.3减少泄漏损失减少汽轮机泄漏损失也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以下措施可以减少泄漏损失:(1)提高密封功能:采用先进的密封技术,减少蒸汽泄漏。(2)定期检查:发觉泄漏及时处理,保证汽轮机正常运行。(3)加强维护:对密封部件进行定期维护,保持其良好功能。第六章发电机与电力系统6.1发电机原理与结构6.1.1发电机原理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当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定子、励磁系统等组成。6.1.2发电机结构发电机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转子:转子是发电机的旋转部分,由铁心、绕组和转轴组成。铁心为硅钢片叠压而成,绕组嵌在铁心中,转轴连接在转子两端,用于传递动力。(2)定子:定子是发电机的固定部分,由铁心、绕组和机座组成。铁心为硅钢片叠压而成,绕组嵌在铁心中,机座用于支撑整个发电机。(3)励磁系统:励磁系统主要包括励磁机、励磁变压器、励磁调节器等。励磁机用于产生磁场,励磁变压器用于调节励磁电流,励磁调节器用于控制励磁电流的大小。6.2电力系统概述6.2.1电力系统概念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和用户等组成的整体。它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户,以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6.2.2电力系统分类根据电压等级,电力系统可分为高压系统、中压系统和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一般指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系统,中压系统一般指10kV~35kV电压等级的系统,低压系统一般指220V/380V电压等级的系统。6.2.3电力系统运行特点(1)高度集中的管理:电力系统涉及众多部门,需要高度集中的管理,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2)复杂的运行环境:电力系统运行受到自然环境、设备状况、负荷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实时性要求高:电力系统运行需要实时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负荷需求。6.3电力系统节能技术6.3.1节能原理电力系统节能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方式,降低能源消耗。(2)减少能源转换损失:通过改进电力设备,降低能源转换过程中的损失。(3)优化电力资源配置:通过合理规划电力系统,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6.3.2节能技术措施(1)提高发电效率:采用高效发电设备,优化发电工艺,降低发电过程中的能源损失。(2)优化输电线路:采用高效输电设备,降低输电线路损耗。(3)提高配电效率:采用高效配电设备,降低配电线路损耗。(4)合理调度电力资源:根据负荷特性,合理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5)推广分布式发电:发展分布式发电,提高能源利用率。(6)加强电力系统监测与控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测电力系统运行状况,优化调度策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第七章热力发电厂的自动化与控制7.1自动化系统概述7.1.1自动化系统概念热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是指采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对热力发电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控制与调节,以保证发电过程的稳定、高效和安全。自动化系统在提高发电厂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7.1.2自动化系统组成热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发电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2)执行器:根据控制系统指令,对设备进行调节和控制,如调节阀、电机等。(3)控制器: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控制指令,实现对执行器的控制。(4)人机界面:为操作人员提供实时数据和操作界面,实现人与系统的交互。(5)通信网络: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7.2控制系统原理与应用7.2.1控制系统原理热力发电厂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开环控制系统:根据给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控制指令,实现对执行器的控制。(2)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反馈环节,将执行器输出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形成闭环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3)最优控制系统:根据预定的目标函数,采用最优化算法,实现对发电过程的优化控制。7.2.2控制系统应用(1)锅炉控制系统:包括燃烧控制系统、给水控制系统、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等。(2)汽轮机控制系统:包括汽轮机转速控制系统、负荷控制系统等。(3)电气控制系统:包括发电机电压控制系统、电流控制系统等。(4)辅助设备控制系统:包括循环水系统、冷却水系统、除灰系统等。7.3热力发电厂自动化节能技术7.3.1节能技术概述热力发电厂自动化节能技术是指通过自动化手段,对发电过程进行优化控制,降低能耗,提高发电效率。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燃烧过程:通过调整燃烧参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提高燃烧效率。(2)优化给水过程:通过给水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给水量的精确控制,降低给水泵能耗。(3)优化汽轮机运行参数:通过调整汽轮机运行参数,提高汽轮机效率,降低热耗。(4)优化电气设备运行参数:通过调整发电机运行参数,提高发电机效率,降低线损。7.3.2节能技术应用(1)燃烧优化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燃烧参数,调整燃烧比例,实现最佳燃烧效果。(2)给水优化控制系统:根据锅炉负荷、给水温度等参数,自动调整给水量,实现给水泵的高效运行。(3)汽轮机运行优化控制系统:根据汽轮机负荷、温度等参数,自动调整汽轮机运行参数,实现高效运行。(4)电气设备运行优化控制系统:根据发电机负荷、电压等参数,自动调整发电机运行参数,实现高效运行。第八章热力发电厂的环保与安全8.1热力发电厂的环保措施8.1.1概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热力发电厂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主体,其环保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废气、废水、固废等方面阐述热力发电厂的环保措施。8.1.2废气治理废气治理是热力发电厂环保工作的重点。目前常用的废气治理技术有:烟气脱硫、烟气脱硝、烟气除尘等。烟气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湿法、循环流化床法等,能有效降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烟气脱硝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能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烟气除尘技术主要包括布袋除尘、电除尘等,能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8.1.3废水治理废水治理主要包括化学水处理、循环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化学水处理主要是对发电厂设备进行清洗、防腐、防垢等,以减少废水排放。循环水处理是通过再生处理,使循环水达到排放标准,降低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保证排放达标。8.1.4固废处理固废处理主要包括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焚烧处理是将固体废物进行高温焚烧,减少废物体积,同时消除有害物质。填埋处理是将固体废物填埋于指定区域,进行安全处置。资源化利用是将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8.2热力发电厂的安全管理8.2.1概述热力发电厂安全管理涉及生产、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旨在保证发电厂安全稳定运行。8.2.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岗位人员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8.2.3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保证安全生产。8.2.4安全培训与考核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考核,保证员工具备安全生产能力。8.2.5安全设施与设备加强安全设施与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完好、安全设施正常运行。8.3环保与安全的节能技术8.3.1概述环保与安全的节能技术是热力发电厂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8.3.2高效燃烧技术通过优化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8.3.3余热回收技术充分利用热力发电过程中的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8.3.4节能设备与技术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如高效锅炉、高效汽轮机等,降低能源消耗。8.3.5节能管理技术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第九章节能技术在热力发电中的应用9.1热电联产技术9.1.1概述热电联产技术是一种将热能与电能同时生产的高效能源利用方式。该技术以热力发电厂为基础,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低温热能回收,用于供暖、工业用热等用途,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9.1.2技术原理热电联产技术通过将蒸汽轮机的抽汽口与背压式汽轮机相连,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低温蒸汽用于供暖或工业用热。在热电联产系统中,蒸汽轮机的抽汽口抽出的蒸汽经过背压式汽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同时释放出的热量用于供暖或工业用热。9.1.3技术应用目前热电联产技术在我国热力发电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应用于城市供暖、工业用热等领域,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9.2余热回收技术9.2.1概述余热回收技术是指将热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低温热能进行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空气预热器、凝结水回收、低压缸排汽回收等。9.2.2技术原理余热回收技术通过回收热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低温热能,将其用于加热空气、凝结水或其他介质,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具体原理如下:(1)空气预热器:将发电过程中的低温排烟气体用于加热空气,提高锅炉燃烧效率。(2)凝结水回收: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凝结水回收,用于加热给水,提高锅炉效率。(3)低压缸排汽回收:将低压缸排汽用于加热给水或空气,提高热能利用效率。9.2.3技术应用余热回收技术在热力发电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回收低温热能,有效提高了发电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9.3节能新技术应用9.3.1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是指将锅炉的蒸汽参数提高到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压力,以提高发电效率。该技术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已成为我国火电发展的主要方向。9.3.2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一种清洁燃烧技术,具有燃烧温度低、污染物排放低、燃烧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