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大学教案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学
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
室
研工程教研室
课
称
程
名流体力学与设备
课
号
程
编
012206
课
型
程
类
专业基础课
授
级
课
班
材料0501
授
时
课
学
材料0501
课
任
师
教
济南大学教务处制
第1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概述本课程
第一节流体定义、特征及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
第二节流体的主要物理特性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流体力学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认识到流体力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的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了解流体力学研究对象、任务以及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2)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易流动性、密度与重度、表
面张力特性、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等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流体的力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及发展史;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重点:粘性。
难点:连续介质的概念,粘性的物理意义。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教师讲授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流体力学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40分钟)
2、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50分钟)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浏览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内容,
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用练习题。下次课提问。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2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一章绪论第三节作用在流体的力
第四节流体力学模型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第一节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表面力和质量力区别。了解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等
2)理解静压强的特性;掌握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表面力和质量力。流体力学模型;流体静压强的定量描述、流体静压
强的特性。
重点:表面力和质量力区别;流体静压强的特性
难点:怎样用反推法证明静压强的特性。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教师讲授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20分钟)
2、流体的力学模型(20分钟)
3、流体力学静压强的定量描述、(10分钟)
4、流体力学静压强的特性(40分钟)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浏览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内容,
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用练习题。下次课提问。
P12:1-10选做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3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二章流体静力学第二节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第三节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掌握流体静力压强基本方程,学会应用分析静力学
问题。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等压面、压强的三种表
示方法。
重点: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难点:怎样用微元法推导微分方程、等压面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
引导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推导(40分钟)
2、流体静力压强基本方程推导(20分钟)
2、流体静力压强基本方程应用分析(30分钟)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浏览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内容,
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用练习题。重点掌握欧拉平衡微分方程、等压面
的概念,流体静力压强方程。下次课提问。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4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二章流体静力学第四节压强的计算基准及量度单位
第五节测量压强的仪器
第六节作用于平面壁上的液体总压力(简介)
本章小结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压强的三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压强三种量度单位。
2)掌握直管式测压管、U形管式测压管、压差计的测量原理。熟练计算作用在平
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压强的三种表示方法,直管式测压管、U形管式测压管、压差计、作
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简介)
重点:测定两点间压强差。如何应用本次课的内容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难点:等压面的确定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
引导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压强的表示方法(30分钟)
2、各种测压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0分钟)
3、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20分钟)
4、课程总结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浏览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内容,,
重点掌握压强的三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压强三种量度单
位。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用练习题。
P46:2-10~2-25选做
2-10、271、2-14必做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5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三章流体动力学基础第一节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第二节恒定流动和非恒定流动
第三节迹线与流线
第四节一元流动模型
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掌握定常与非定常流动、均匀
与非均匀流、迹线、流线、流管和流量及一元、二元和三元流概念。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定常与非定常流动;均匀与非均匀流;迹线、流线、流管和流量;
一元、二元和三元流概念
重点: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的区别,定常与非定常流动的区别,迹线、流线区别。
难点:迹线、流线的区别,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的区别。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
引导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30分)
2.定常与非定常流动(20分)
3.均匀与非均匀流(10分)
4.迹线、流线、流管和流量(20分)
5.一元、二元和三元流概念(10分)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重点掌握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
的区别,定常与非定常流动的区别,迹线、流线的区别。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6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三章流体动力学基础第五节连续性方程
第六节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连续性方程及其应用,恒定元流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连续性方程、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重点:连续性方程的应用和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难点: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连续性方程推导(30分)
2.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推导(60分)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重点掌握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
程。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7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三章流体动力学基础第七节理想流体微小流束的柏努利方程
第八节实际流体总流的柏努利方程
2、教学目的与要求
简单介绍均匀流动的特征和渐变流的概念,了解均匀过流断面上的压强分布
规律,掌握总流能量方程的推导条件,掌握总流能量方程的推导过程。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均匀流动概念、渐变流的概念、均匀流过断面上压强分布规律、总流
能量方程的推导。
重点:均匀流过断面上压强分布规律,能量方程推导条件,总流能量方程的推导。
难点:总流能量方程的推导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理想流体微小流束的柏努利方程(30分)
2、渐变流的概念(10分)
2.均匀流过断面上压强分布规律(10分)
4.总流能量方程的推导(40分)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
应用练习题,重点掌握均匀流过断面上压强分布规律,能量方程的推导条件,总
流能量方程的推导。下次课提问。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8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三章流体动力学基础第九节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第十节流体的动量方程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总流能量方程的应用条件、总流能量方程的推导及其总流能量方程在工程
上的应用。
2)掌握动量方程的应用条件、动量方程的推导及其动量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
3、讲授内容提要
基本内容:.能量方程的应用条件、总流能量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
重点:总流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
难点:总流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如何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总流能量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40分)
2.动量方程的推导(20分)
3.动量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60分)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
应用练习题,重点掌握总流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下次课提问。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9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习题课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静力学方程与伯努力方程的应用。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讲解作业,分析作业中的问题;举例应用伯努力方程和动量方程在工
程上的应用
重点:伯努力方程和动量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
难点:伯努力方程和动量方程的求解方法。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作业讲解(30分)
2.伯努力方程应用(30分)
3.动量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30分)
8、思考与作业
对课上所讲的例题请课后认真分析。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10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四章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第一节流体流动的流态
第二节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第三节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简单介绍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概念,理解实际液体的两种流动型态,流动阻
力与水头损失产生原因,了解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的分类,
2)重点介绍科学家雷诺如何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了流体的不同流态,流态的判别准
则,及其它在流体力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粘性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和紊
流,流态的判别。掌握当量直径的概念
3)了解均匀流动的概念,掌握均匀流动方程的推导,流体在圆管中作层流运动最
大流速时平均流速的两倍,圆管层流的沿程损失系数计算公式的推导。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沿程损失概念、局部损失的概念、层流、紊流、雷诺数、流态判别
重点:粘性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流态的判别。
难点:层流和紊流的判别标准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沿程损失、局部损失概念(10分)
2.层流、紊流.的概念(10分)
3.雷诺数集流态的判别(30分)
4.圆管中层流的流速分布方程、断面的平均流速(20分)
5.圆管中层流的沿程损失计算公式(20分)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
应用练习题,重点掌握雷诺试验,粘性流体的两种流态:层流和紊流,流态的判别;
流体在圆管中作层流运动最大流速时平均流速的两倍,圆管层流的沿程损失系数
计算公式的推导。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11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四章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第四节紊流特征和紊流阻力
第五节尼古拉兹实验研究
第六节工业管道紊流阻力系数计算
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紊流的特征,水力光滑与水力粗糙的概念。了解沿程阻力系数的影响因
素,掌握尼古拉兹分区,莫迪图及圆管中的沿程损失阻力系数的主要计算公式及
判别式。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紊流的特征、圆管中的紊流、水力光滑与水力粗糙、尼古拉兹分区及
沿程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紊流沿程损失的经验公式、莫迪图、圆管中的沿程损
失阻力系数的主要计算公式及判别式
重点:紊流的特征、莫迪图及圆管中的沿程损失阻力系数的主要计算公式、判别
式及应用。
难点:圆管中沿程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如何和专业知识结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紊流的特征(10分)
2.水力光滑与水力粗糙紊(10分)
3.尼古拉兹实验研究(20分)
4.工业管道紊流阻力系数计算(50分)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
用练习题,重点莫迪图及圆管中的沿程损失阻力系数的主要计算公式、判别式及
应用。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12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四章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第七节流动局部阻力损失
第八节减少阻力的措施
第九节管路计算
本章小结
2、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局部损失形成原因,掌握水力半径、当量直径、非圆管的沿程损失的计
算及应用,掌握圆管中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的推导。在工程实际中局部损失的计
算。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水力半径、当量直径、非圆管的沿程损失的计算、局部损失形成原
因、圆管中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其他类型的局部损失短管与长管的分类、简单
长管的水力计算
重点:当量直径,圆管中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的推导,在工程实际中局部损失的
计算。串联长管和并联长管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这些公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和专业知识结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水力半径、当量直径、非圆管的沿程损失的计算(20分)
2.局部损失形成原因、圆管中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30分)
3.其他类型的局部损失(10分)
4.管路水力计算(30分)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
用练习题,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用练习题,重点水力半径、当量直径、
非圆管的沿程损失的计算及应用,圆管中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的推导,在工程实
际中局部损失的计算。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13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可乘小姐、习题课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对本章进行总结
2)掌握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管路计算的方法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讲解作业,分析作业中的问题;举例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管路计算
在工程上的应用
重点:举例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管路计算在工程上的应用。
难点: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管路计算的求解方法。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内容总结(30分)
2.作业讲解(30分)
3.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管路计算在工程上的应用(30分)
8、思考与作业
对课上所讲的例题请课后认真分析。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14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五章相似原理和因次分析第一节力学相似性原理
第二节相似准数和模型律
第三节因次分析法
2、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几何、运动、动力、初始与边界条件相似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动力相
似准则,特别是重力相似准则、粘性力相似准则。了解应用量纲的和谐原理进行
量纲分析,了解量纲与单位的基本概念,了解量纲的基本分析方法
3、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内容:流动相似的基本概念(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初始条件与
边界条件相似);牛顿相似准则(重力相似准则、粘性力相似准则、压力相似准则、
弹性力相似准则、表面张力相似准则)。模型实验(雷诺模型、佛汝德模型);量
纲与单位;量纲和谐原理;量纲分析(乃定律)
重点:力学相似性原理、重力相似准则、粘性力相似准则;量纲的和谐原理。
难点:动力相似准则;量纲的和谐原理。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流动相似的基本概念(20分)
2.牛顿相似准则(30分)
3.量纲与单位、量纲和谐原理(20分)
4.量纲分析万定律(20分)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
用练习题,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用练习题,重点水力半径、当量直径、
非圆管的沿程损失的计算及应用,圆管中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的推导,在工程实
际中局部损失的计算。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15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六章离心泵和风机理论基础第一节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第二节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
2、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泵与风机性能参数,掌握泵的扬程、流量、转速、功率及效率、
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欧拉方程。使学生了解后向叶型、前向叶型和径向叶型的
概念及对泵与风机性能的影响,掌握流体在叶轮中运动的分析及叶片片数有限对
欧拉方程之修正。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泵与风机的分类、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泵的扬程、流量、
转速、功率及效率)、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欧拉方程、叶片片数有限对欧拉方程
之修正、理论扬程之组成、后向叶型、前向叶型、径向叶型
重点: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泵的扬程的概念及计算,欧拉方程后向叶型、前向
叶型和径向叶型的概念及对泵与风机性能的影响
难点: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泵的扬程的概念及计算;后向叶型、前向叶型和径
向叶型的概念及对泵与风机性能的影响。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泵与风机的分类(5分)
2.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10分)
3.性能参数(泵的扬程、流量、转速、功率及效率)(15分)
4.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10分)
5.欧拉方程(20分)
6.叶片片数有限对欧拉方程之修正(10分)
2.后向叶前向叶型径向叶型(20分)
8、思考与作业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16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六章离心泵和风机理论基础
第三节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第四节相似率与比转数
第五节离心通风机的型号编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研究泵或风机所具备的的技术性能表达方式,掌握泵与风机水头
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理论流量-压头曲线、流量-功率曲线和实际性能曲
线。使学生了解相似原理在泵或风机中的应用,掌握相似工况的概念,泵与风机
的无因次性能曲线,泵与风机相似律的实际应用和比转数的实际意义。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三种叶型的QT-HT曲线、三种叶型的QT-NT曲线、三种叶型的QT-%
曲线;泵与风机水头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泵与风机的全效率;1;泵与
风机的相似律;相似律的实际应用;泵与风机的无因次性能曲线;比转数泵与
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
重点:泵与风机水头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理论流量-压头曲线、流量-功
率曲线和实际性能曲线;相似工况的概念,泵与风机相似律的实际应用和比转数。
难点:因次性能曲线,泵与风机相似律的实际应用。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三种叶型的曲线(20分)
2.泵与风机水头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20分)
3.泵与风机的全效率(10分)
4.泵与风机的实际性能曲线(10分)
5.泵与风机的相似律、应用、比转数(30分)
8、思考与作业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17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七章离心式风机与泵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第一节管路性能曲线及工作点
第二节风机与泵的工作调节
第三节风机与泵的联合工作
第四节其他常用风机
第五节离心式泵与风机的起动与选择
总结课程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泵与风机工作点的确定,熟练掌握串并联及其调节方法的特点,了解离
心式泵与风机的选择;了解离心泵的气蚀现象,安装高度与吸入口的真空度。
3、讲授内容提要
基本内容:泵与风机工作点的确定与调节,串并联及其调节方法的特点,离心式
泵与风机的选择;离心式泵的气蚀现象,安装高度与吸入口的真空度。课程总结。
重点:泵与风机工作点的确定,离心式泵的气蚀现象,安装高度与吸入口真空度。
难点:泵与风机工作点的调节,离心式泵的气蚀现象,安装高度。
4、授课类型: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
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
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泵与风机工作点的确定与调节;(10分)
2.串并联及其调节方法的特点(10分)
3.离心式泵与风机的选择(10分)
4.离心式泵的气蚀现象(10分)
5.安装高度与吸入口的真空度(10分)
6.其他常用风机(10分)
7.离心式泵与风机的起动与选择(10分)
8课程总结(20分)
8、思考与作业
9、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18次课(2学时)实验课一、流体静力学
第19次课(2学时)实验课二、流态观察及流态与雷诺数关系
第20次课(2学时)实验课三、伯努利方程应用
武术教案
班级人数日期课次第1次
一、学习基本手型、手法、步型、1、使学生初步了解武术的基本练习功
目
课的步法等法,并掌握练习的技术要领。
的
基本二、学习三路长拳第一段1-4动2、通过长拳学习,了解套路动作结构、
任
内容路线及特点。
务
3、提高学生柔韧、灵敏、平衡素质。
重点重点:手型、步型、手法、腿法
难点难点:三路长拳中的虚步亮掌
课的时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部分间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队形:△△教师
开
2、师生问好0
始
5,3、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XXXXXXXXXXXXXX委员
部
4、安排见习生XXXXXXXXXXXXXX
分
教法:宣讲法
1、绕田径场慢跑二圈(2X400m)组织:1、成两列纵对慢跑,队伍整齐,
准2、徒手操(4义8拍)速度适中
备(1)头部运动(2)四肢运动2、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8,
部(3)俯背运动(4)弓步运动
分(5)仆步压腿(6)正压腿(7)膝教法: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关节运动(8)踝、腕关节运动要求:准备活动充分
一、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等组织:集体练习
36,1、手型:教法:
基拳:拳握紧,拳面平、直腕1、简介本课程基本功练习内容
本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屈紧扣于2、详细讲解手型、步型等的动作要点及
部虎口处演练技巧并示范
分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
步型:弓、马、仆、虚、歇、丁步,
坐盘,插步,盖步
武术教案
课的时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部分间
2、手法:3、学生模仿,教师纠错
冲拳:出拳快速有力,寸劲做好拧腰、4、学生练习基本功法,教师指导
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1、纠正易犯错误,继续练习
架拳: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2、学生再练习
推掌:挺胸、收腹、立腰、出掌快速要求:仔细观察记忆,认真练习
基
有力,有寸劲组织:集体练习
本32,
亮掌:抖腕、亮掌与转头同时完成教法:
部
3、步型:弓、马、仆、虚、歇、丁、1、教师示范并讲解练习要领
分
坐盘2、学生跟练
4、步法:击步、垫步等3、学生自练,教师口令提示
二、三路长拳第一段1-4动4、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
特点:姿势挺拔,动作舒展,快速有5、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力
1、集合整队组织:集体练习
2、师生放松教法:
结
(1)静力性放松1、教师提示为F口令指挥
束5,
(2)抖动四肢放松1、学生放松
部
3、课后小结2、教师总结
分
4、师生再见3、提示课外Z东习注意事项
要求:积极放公
场地布置田径场
器材及设备
课
后
小备
结注
武术教案
班级人数日期课次第2次
一、正侧压腿、正侧踢腿、里合腿、1、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并掌握
目
课的外摆腿腿法练习的正确方法。
的
基本二、三路长拳5-8动2、继续学习长拳套路动作,并能前后贯
任
内容穿练习。
务
重点重点:基本功练习中的挺胸、立腰或塌腰
难点难点:长拳中的大跃步前穿
课的时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部分间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队形:△△教师
开
2、师生问好O
始
3'1、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0(本育]
部
2、安排见习生XXXXXXXXXXXXXX
分
教法:宣讲法
1、绕田径场慢跑二圈(2X400m)组织:1、成两列纵对慢跑,队伍整齐
准2、徒手操(4X8拍)2、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备(1)头部运动(2)四肢运动3、专门性练习由肋木辅助练习
18'
部(3)俯背运动(4)膝关节运动教法:1、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分(5)踝、腕关节运动2、教师讲解压韧带要领并示范
3、专门性练习:拉韧带3、学生练习
一、正侧压腿、正侧踢腿、里合腿、
30'组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
外摆腿
教法:
基1、正压腿
本要点:直体向前、向下压振,逐渐加1、简介基本功练习内容
部大振幅,逐步提高腿的高度2、教师讲解示范,并强调动作要领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分2、侧压腿
要点:同正压腿3、教师领做,学生跟练
武术教案
课的时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部分间
3、正踢4、学生集体练习,教师纠错
要点:抬头挺胸,身体中正。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纠错
4、侧踢
要点:脚尖向脑后走。要求
5、里合1、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练习
要点:保持上肢中正。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完成动作
6、外摆
基3、反复练习,思考动作,体会动作要领
要点:展胯,动作幅度大。
本
二、三路长拳5-8动
部组织:集体练习
5、弹腿冲拳
分教法:
32,6、大跃步前穿
1、教师讲解示范
7、弓步击掌
2、师生同步练习
8、马步架掌
3、学生练习,教师口令指挥
4、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
5、教师总结
1、集合整队组织:集体练习
2、师生放松教法:
结
(1)伸展性放松1、教师提示为F口令指挥
束5'
(2)抖动四肢放松2、学生放松
部
(3)呼吸调整放松3、教师总结
分
3、课后小结4、提示课外多k习注意事项
4、师生再见要求:积极放公
场地布置田径场
器材及设备
课
后
小备
结注
武术教案
班级人数日期课次第3次
一、腰功、跳跃、平衡练习1、进一步学习武术基本功,提高腰部的
目
课的二、三路长拳第二段1-5动柔韧性和灵活性。
的
基本三、单足跳、蛙跳等2、学习三路长拳新动作并复习已学的。
任
内容3、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及腰的柔韧性。
务
重点
重点:套路学习的虚步栽拳、提膝穿掌的方向路线
难点
难点:基本功练习腰的灵活性
课的时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部分间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队形:△△教师
开
2、师生问好O
始
5,3、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o
部
4、安排见习生XXXXXXXXXXXXXX
分
教法:宣讲法
1、绕田径场慢跑二圈(2X400m)组织:1、成两列纵对慢跑,队伍整齐
准2、徒手操(4X8拍)2、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备(1)头部运动(2)四肢运动3、专门性练习由肋木辅助练习
15,
部(3)俯背运动(4)膝关节运动教法:1、教师讲解基本功要领并示范
分(5)踝、腕关节运动(6)拉韧带2、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3、专门性练习:基本功、五步拳3、学生练习五步拳,教师指导纠错
一、腰功、跳跃、平衡练习组织:集体练习
2071、前俯腰教法:
基要点:两腿挺膝伸直,挺胸、塌腰、1、教师完整示范
本收股,并向前折体2、教师分解教学
部2、涮腰3、教师讲解示范单个动作
分要点:尽量增大绕环幅度4、教师领做,学生跟练
3、翻腰
武术教案
课的时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部分间
4、腾空飞脚5、学生自练,教师指挥
要点:踢摆时,脚高须过腰,左腿在击6、教师纠错,学生再练习
响的一瞬间,屈膝收控于右腿侧。7、教师强调重难点,并介绍易犯错误
5、大跃步前穿及纠正方法
要点:跃步要远,落地要轻,两臂上摆8、学生分组自练,教师巡回指导
基幅度要大。9、集体练习,教师指挥
本6、提膝平衡10、集体纠错,学生再练习
部要点:平衡站稳,提膝过腰,脚内扣11、教师小结
分7、望月平衡要求:讲解简明扼要,学生观察思考
要点:平稳站立,扣紧膝窝,脚底朝上
307二、三路长拳第二段1-5动
1、虚步栽拳2、提膝穿掌3、仆步穿掌
4、虚步挑掌5、马步击掌
20,三、单足跳、蛙跳等
1、集合整队组织:集体练习
2、师生放松教法:
结
(1)静力性放松1、教师提示并口令指挥
束5'
(2)抖动四肢放松2、学生放松
部
3、课后小结3、教师总结
分
4、布置课后作业4、提示课外练习注意事项
5、师生再见要求:积极放松
场地布置田径场器材及设
备
课
后
备
小
注
结
武术教案
班级人数日期课次第4次
一、三路长拳第二段6-8动、第三段目1、学习巩固三路长拳动作,提高动作的
课的
1-2动的完成质量。
基本
二、单足跳、蛙跳任2、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提高学生的身
内容
务体素质,尤其是腿部力量。
重点重点:转身踢腿马步盘肘
难点难点:弹跳力的练习
课的时
课的内容组织教法
部分间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队形:△△教师
开
2、师生问好O
始
5,3、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Of本育]
部
4、安排见习生XXXXXXXXXXXXXX
分
教法:宣讲法
1、绕田径场慢跑二圈(2X400m)组织:1、成两列纵对慢跑,队伍整齐
准2、徒手操(4X8拍)2、成广播体操队形散开
备(1)头部运动(2)四肢运动3、专门性练习由肋木辅助练习
13,
部(3)俯背运动(4)膝关节运动教法:1、教师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分(5)踝、腕关节运动2、教师指导纠错
3、专门性练习:柔韧练习、基本功3、学生再练习
初级长拳第三路:第二段6-8动组织:集体练习一分组练习一集体练
6、叉步双摆掌习
基50,要点:两臂要划立圆,幅度要大,摆教法:
本掌与后插步配合一致。1、教师完整示范
部7、弓步击掌2、教师分解教学
分要点:左腿后撤一步成右弓步,右掌3、教师讲解单个动作要领并示范,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航天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APEX-国窖1573传播思考及执行策略
- 第一章 绪论电子课件
- 教职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数学试卷 含解析
- 幼儿园大班消防教育
- 初三物理陶瓷课件
- 中国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市场现状调研及需求潜力预测报告2025-2030年
- 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金氏五行升降中医方集
- 补充协议-房屋租赁承租方变更
- 2024年海城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试卷
- 《休闲农业》课件 项目三 休闲农业资源及开发
- 数学-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2025届高三一模考试试卷(萍乡一模)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全国体育单招高三模拟冲刺政治试题(三)(解析版)
- 宁波十校2025届高三3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T-SZSA 021-2024 小型离网式家用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
- 利用DeepSeek优化水资源管理
- DeepSeek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探索AI世界科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