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_第1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_第2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_第3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_第4页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一」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C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避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己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②反归取之()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待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三)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旋。”妻适市

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

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鼠()

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四)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

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

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攵中加点的词C

①席上啖菱()②或日()

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口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c

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③臣闻之()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口: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

岩。

注:[媪](do)年老的妇人。[杵](chu)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

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日: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嬉:

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处:

③复徙居学宫之旁徙:

④遂居焉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八)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

“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

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

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

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子之少也

2、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

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

么?

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一)

1、①跑②放下③希望④自己

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二)

1、①坐座②反返

2、D度

3、①尺码②履③到、往、尺码

4、①(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

1、①同“汝”,你②回来③罢了④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

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

1、①吃②有人③剥掉④想要

2、B

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

1、①晚②怎么③听说④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

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侯都应该抓紧学习。

(六)

1、离开正想要回去

2、老妪以前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七)

1、游戏,玩耍安置、居住搬家住

2、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他孩子了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熏染太重要

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

(八)

1、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故:原因

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提炼

一、三个“遵照”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二、四个步骤

1.审。申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

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

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4.警。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春写

到答卷纸上。在誓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

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不写错别字。

三、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

照搬即可。

2.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

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3.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己经发展,用法己经变化,说法己经不同的

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

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

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

括号标示。

5.删:即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诃、衬音助词、部分连词

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

6.调:即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

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二」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

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

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纬衣①,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

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

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

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

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

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

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糜不有

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

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

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

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

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

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

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

谤,去肉刑,赞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

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

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日: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

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康康③乡改④正服⑤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

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绣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十年为一世。③廉縻:犹

庶儿,渐进。④乡改:更改历法。⑤正服:更改服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先:做榜样

B.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靡:倒下

C.以离寒暑之数离:遭遇

D.德厚侔天地侔:比得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专务以德化民不赂者以赂者丧

D.善人之治国百年邻之厚,君之薄也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縻縻乡改正服封禅矣/

谦让未成于今

B.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縻廉乡改正服封禅矣/

谦让未成于今

C.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縻縻乡改正服/封禅矣谦

让/未成于今

D.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盛盛乡改正服/封禅矣

谦让/未成于今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

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

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侍丧葬

也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

价,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

9.B(没有,不)1O.D(D项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和

/动词,结交;B项于是,就/才;C项介词,用/连词,因为)11.B12.D(D项中

“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错,应为“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

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

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

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

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

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小狼又叫。

1、解释加粗的,词

①两牧竖入山至狼穴至_______________

②大狼至,入穴失子,意其仓皇意、

③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去

④既而奄奄僵卧既而

2、翻译

①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②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3、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参考答案:

1、①僮仆:②着急慌张的样子:③距;④不久

2、①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

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

②一会儿,大狼返回进入到自己的洞穴中,发现小狼崽子不见了,神情十分的

紧张惶恐。

3、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四」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

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

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

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

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口,辄暂起,己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

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

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

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日:“曹爽之势热如汤,

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

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谄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

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

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

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康而己。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

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

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

B.及即尊位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康而已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①②⑥B.①®@C.②④⑤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池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

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

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

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

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3)中书令缺,大将军於问朝臣:“谁可补者?”

(答案)5.C6.I)7.A

8.(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

么害怕。

(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五」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

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

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do)年老的妇人。[杵](chu)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六」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

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乂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

“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

定为“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2)旋改为“满”

(3)凡如是十许字

(4)始定为“绿”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小题3: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安石的什么态度?(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他的(2)不久(3)大约,左右(4)才

小题2:(2分)像这样共改动了十来个字,才决定用“绿”字。

小题3:(2分)表现了他严肃认真,追求完美的态度。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志,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

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

“旋”“始”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

“是”“始”,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短文的文字,了解内容,抓住描写人物的言行的语句如短文最

后一句分析人物的态度。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七」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

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

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王戎丧儿万子①,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②,何

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③。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

言,更为之恸。(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万子:王绥,字万子。②孩抱中物:形容孩子很小,尚在怀抱之

中。③圣人:指人格品德最高的人最下:指愚人。不及情:没有感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③语时了不悲()

②山简往省之()@简服其言()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小题3:【甲】【乙】两文中的“了不悲”“都不哭”“悲不自胜”“为之

恸”,实际是为后人称颂的“魏晋风度”的•种体现。联系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要

说说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2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总,竟②探望③完全④佩服(4分)

小题2:(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分)

(2)山简很佩服王戎说的话,因而大为悲痛。(2分)

小题3: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任由性情、旷达、泗脱的风度。(2分)

小题1:“都、省、服”,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其意甩。“省、服”与现代汉语

的意思一致。“了”要结合上下文认真考虑一下。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

键词有“何以、己”,“何以”是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译为“为什么”。“己”

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译为“已经”。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

可。

小题3: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了不悲”“都不哭”“悲不自胜”几个词语

的意思,即“一点也不悲伤”“竟然不哭”“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

伤”,由此可见,人物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八」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昔吾举进士,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

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而天下士不吾弃,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犹以文忠公之

故也。张文潜、秦少游,此两人者,士之超逸绝尘者也,非独吾云尔。二三子亦自

以为莫及也。士骇于所未展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士如良

金美玉市有定价,岂可以爱憎口舌贵贱之欤?

(选自《苏轼文集?太息送秦少章》)

1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0.秦少游(秦观)、张文潜(张未)与哪两位北宋文学家并称“苏门四学

士”?(2分)

21.结合文段,概括苏轼与欧阳修相似的对待后辈做法。(2分)

参考答案:

19.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子/吾策之审矣/士如

良金美玉/市有定价(6分)

20.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晁补之

(字无咎,号归来于)。(2分)

21.勉励、奖披后进。(2分)

课外文言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篇九」

桓公明日弋①在縻,管仲、隰朋②朝。公望二子,弛弓脱奸③而迎之曰:“今

夫鸿鹄,春北而秋南,而不失其时,夫唯有羽翼以通其意于天下乎?今孤之不得意

于天下,非皆二子之忧也?"桓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