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古往今来,月亮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月与人的心境往往密切相关。你能举出你学过的诗词中含有“月”的诗句吗?导入苏轼一生中创作的诗文3000多首,而含有月亮的有近600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走近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大文豪,世称“苏东坡”、“苏仙”。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韩愈、欧阳修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并称“苏辛

”;苏轼善书,“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米蔡);亦善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走近苏轼写作背景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的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达四个月(12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担任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

被贬黄州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在坡边自筑茅屋。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yì)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黄州,真实地记录了苏轼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苏轼最美的文、最智的诗、最佳的词、最雄的赋、最酷的字、最绝的美食,皆诞生于黄州。在黄州,他自号名震古今的“东坡居士”,从此脱胎换骨成了苏东坡,黄州也开启了苏轼伟大的东坡时代,他在黄州期间写出了753篇优秀的诗词歌赋作品,其中写出了千古奇文《赤壁赋》和豪放派开宗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了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诗帖》;;还创造了舌尖上的美味“东坡美食”等,在黄州耸立了一座光耀千秋的文化丰碑!苏轼黄州功绩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人气美食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

睡,

月色入

欣然起行。念

无与为乐

者,

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

寝,相与

中庭。庭下

积水

空明,

水中藻荇

交横,盖

竹柏

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闲人

如吾两人者

耳。想要门高兴的样子想到于是到共同,一起在像清明澄澈交错纵横大概是只罢了疏文意哪里

明结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寻伴夜游——庭中月色——月下感叹研读探究研读探究试赏析“月色入户”中的“入”字的精妙。

“入”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动感,仿佛是月光登门拜访,似有灵性,意境活泼。一个“入”字给寂寞失意的苏轼以温暖的感觉。研读探究研读探究张怀民和苏轼的关系如何?你从文中哪些细微处看出来的?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趣味相投、心有灵犀的知音!知识扩展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曾筑亭于住院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之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州快哉亭记》,文章中说张怀民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研读探究研读探究修辞

作用比喻积水空明月光藻荇交横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把月光比喻成积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透明、皎洁、空灵、澄澈。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交错相生的水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影的摇曳多姿,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本体喻体

表达效果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悠闲恬静的心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动静结合: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静谧之感,而竹柏之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

虚实相生:不先出现本体,直接写喻体积水和藻荇,表现出作者已完全沉醉在景色当中,虚实相生,想象新奇。研读探究研读探究“闲,隙也。从门,中见月。”

——《说文解字》“开门月入,门有缝而月光可入。”

——《<说文解字>注》研读探究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研读课文1、领悟“闲”之意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于庭中散步。欣赏月下美景。

问题:这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闲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研读课文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2、领悟“闲”之情

①“闲人”指清闲无事的人,有自嘲之意,写出了作者身为闲官的闲适心情。

②“闲人”包含了作者贬谪的落寞与悲凉的心境。③“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闲人”含自豪愉悦之情。

④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暇顾及良辰美景。

“闲人”既有被置闲之悲,又有得闲之喜;有傲视尘俗的自豪,又有启人深思之理趣。文末两个反问句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自慰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放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聊以自慰的。略带清冷的月夜美景与作者旷达而幽冷的心境浑然一体,达到完美和谐的至境,令人回味不已。确实做到了文短而意深。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色的描写,创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主旨归纳

被贬杭州时他写道:“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被贬惠州时他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黄州是他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琼州时他写道:“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被贬海南时他写道:“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虽经人间万千悲,却做天地洒脱人扩展阅读

他的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从政40年被贬30年。他的足迹从西边的凤翔到东边的登州,从北边的定州到南边的儋州,几乎遍及北宋的版图。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反而练就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