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1页
公司治理结构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2页
公司治理结构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3页
公司治理结构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4页
公司治理结构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治理结构与实践操作手册TOC\o"1-2"\h\u1819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述 2263541.1公司治理的定义与重要性 2260231.2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 3143481.3公司治理的国际比较 36587第二章股东与股东大会 4237532.1股东的权利与义务 4172192.2股东大会的召集与运作 423282.2.1股东大会的召集 4295022.2.2股东大会的运作 5193362.3股东大会的决议与执行 5249352.3.1股东大会的决议 5232372.3.2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 514377第三章董事会 551763.1董事会的组成与职责 5290033.2董事会成员的选聘与考核 6236823.3董事会的决策程序与运作 620732第四章监事会 7227554.1监事会的组成与职责 7148764.2监事会成员的选聘与考核 8288824.3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与实践 811772第五章高级管理层 9167165.1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与权限 968875.2高级管理层的选聘与考核 9142435.2.1选聘 9307735.2.2考核 9306855.3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机制 1025529第六章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1048286.1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0214406.1.1基本原则 10294096.1.2要求 10189496.2信息披露的渠道与方式 11228376.2.1渠道 1159546.2.2方式 11240516.3信息披露的监管与违规处理 11318136.3.1监管 11110836.3.2违规处理 127349第七章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12142627.1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1263727.1.1目标 1279247.1.2原则 1239477.2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路径与方法 13306637.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331647.2.2强化公司内部控制 13135197.2.3优化公司治理环境 13233757.3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实施与评估 13207207.3.1实施步骤 1368127.3.2评估方法 1419488第八章企业内部控制 1485598.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框架 14255038.1.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1460608.1.2内部控制的框架 1422678.2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 14219438.2.1内部控制的设计 14298468.2.2内部控制的实施 1550118.3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15245758.3.1内部控制的监督 15271358.3.2内部控制的评价 1531715第九章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 15321219.1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联性 16159099.2风险管理的框架与流程 16108259.3风险管理的实践操作 168211第十章公司治理实践案例分析 1752110.1国内外公司治理实践案例概述 173183310.2成功公司治理实践案例分析 171184310.3失败公司治理实践案例分析及启示 18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述1.1公司治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公司治理,是指在一定的法律、经济和社会环境下,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对公司的控制权、决策权、管理权及利益相关者权益进行有效配置和监管的过程。公司治理的核心目标是保证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实现股东、管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公司运营效率: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优化决策流程,提高公司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2)保障投资者权益:公司治理有助于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投资。(3)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关注企业长期发展,促使企业关注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4)降低企业风险:公司治理通过规范企业行为,降低道德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1.2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1)合法性原则:公司治理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2)公平性原则:公司治理应保证各利益相关者权益得到公平对待,防止利益输送。(3)透明度原则:公司治理应保持决策过程的透明度,便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运营状况。(4)独立性原则:公司治理应保证决策过程的独立性,防止管理层滥用职权。(5)有效性原则:公司治理应关注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保证治理目标得以实现。1.3公司治理的国际比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环境中,公司治理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以下是对几个主要国家公司治理的比较:(1)美国:美国公司治理以股东主权为核心,强调董事会对股东的负责。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相对独立,股东通过董事会行使决策权。(2)日本:日本公司治理以企业集团为主,强调公司内部协调和长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相对较少,企业内部协调机制较为发达。(3)德国:德国公司治理采用双重董事会制度,即监事会和董事会。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董事会负责公司日常运营。(4)我国: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为核心。我国公司治理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董事会与监事会职责不清、股东权益保护不足等。通过对各国公司治理的比较,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以实现我国公司治理的优化和完善。第二章股东与股东大会2.1股东的权利与义务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者,享有以下权利:(1)分享公司利润:股东按照其出资比例,享有公司分配的利润。(2)依法转让股权:股东可以依法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权。(3)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股东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并对公司的重大事项进行表决。(4)选举和被选举为董事、监事:股东有权选举和被选举为公司的董事、监事。(5)质询公司经营情况:股东有权要求公司提供经营情况的相关资料,并就公司经营情况提出质询。(6)了解公司财务状况:股东有权查阅公司财务报告,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7)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股东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股东应承担以下义务:(1)按照出资比例缴纳注册资本:股东应按照其出资比例,及时足额缴纳公司注册资本。(2)维护公司利益:股东应积极维护公司利益,不得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3)遵守公司章程:股东应遵守公司章程,履行相关义务。(4)依法承担其他义务:股东应依法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2.2股东大会的召集与运作2.2.1股东大会的召集股东大会的召集应遵循以下程序:(1)董事会提议:董事会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提议召开股东大会。(2)监事会提议:监事会认为有必要时,可以提议召开股东大会。(3)股东提议: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提议召开股东大会。(4)召开程序:董事会或监事会应在接到提议后15日内召开股东大会。2.2.2股东大会的运作股东大会的运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表决权:股东按照其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2)会议议程:股东大会的议程应由董事会或监事会提出,并经股东大会通过。(3)会议记录:股东大会的决议和会议记录应由董事会或监事会保存。(4)信息披露:公司应及时向股东披露股东大会的召开、议程、决议等信息。2.3股东大会的决议与执行2.3.1股东大会的决议股东大会的决议分为以下类型:(1)普通决议:指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事项所作的决议。(2)特别决议:指对公司的重大事项所作的决议,如修改公司章程、增减注册资本等。股东大会的决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表决权:股东按照其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2)表决方式:股东大会的表决可以采用现场表决、通讯表决等方式。(3)决议通过:普通决议需经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特别决议需经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2.3.2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责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应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执行股东大会决议。(2)监督落实:监事会应对董事会执行股东大会决议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向股东大会报告。(3)信息披露:公司应及时向股东披露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第三章董事会3.1董事会的组成与职责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承担着制定公司战略、监督管理层、维护股东权益等关键职责。董事会的组成主要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董事。执行董事通常由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他们直接参与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非执行董事则由公司外部人员担任,主要负责为公司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独立董事则是独立于公司及其关联方,对公司事务进行独立判断的董事。董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2)审议和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3)审议和批准公司的重大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等事项;(4)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董事的报酬事项;(5)监督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行为,对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行为予以纠正;(6)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3.2董事会成员的选聘与考核董事会成员的选聘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董事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选聘程序主要包括:(1)发布招聘公告,明确董事的任职资格、职责和要求;(2)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保证其符合任职条件;(3)组织面试,了解候选人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核实其个人信用和道德品质;(5)根据面试和调查结果,确定董事候选人名单;(6)提交股东会审议,选举董事。董事会成员的考核主要包括:(1)定期对董事的工作进行评估,包括对公司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董事会决策的有效性等方面;(2)对董事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评价,保证董事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3)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表现优秀的董事给予奖励,对未能履行职责的董事进行处罚。3.3董事会的决策程序与运作董事会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提出议题:董事会成员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提出需要董事会审议的议题;(2)议题审查:董事会秘书对议题进行审查,保证议题符合公司章程和法律法规要求;(3)会议通知:董事会秘书提前通知董事会成员关于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等内容;(4)会议召开:董事会成员就议题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和建议;(5)表决:董事会成员对议题进行表决,形成决议;(6)决议执行:董事会秘书负责将董事会决议通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并监督执行情况。董事会运作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1)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避免受到公司内部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2)加强董事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高效的决策机制;(3)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为公司提供独立的意见和建议;(4)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决策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决策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第四章监事会4.1监事会的组成与职责监事会是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的,对公司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的专门机构。监事会通常由三名以上的监事组成,其中包括职工监事和股东监事。监事会的组成和运作应遵循《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监事会的职责主要包括:(1)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对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2)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督,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和其他资料,检查公司财务状况;(3)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举、罢免提出意见和建议;(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在董事会不履行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5)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6)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7)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4.2监事会成员的选聘与考核监事会成员的选聘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监事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监事会成员的选聘程序如下:(1)股东会提出监事候选人名单;(2)监事候选人接受股东会提名,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聘演讲;(3)股东会对监事候选人进行投票表决,选举产生监事;(4)监事会成员就任,履行职责。监事会成员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事对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2)监事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督;(3)监事对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举、罢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4)监事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5)监事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4.3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与实践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主要包括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对公司财务的监督以及对公司经营决策的监督。在实践操作中,监事会应采取以下措施履行监督职能:(1)定期召开监事会会议,研究、讨论公司重大事项,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进行审查;(2)加强与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沟通,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关注公司风险;(3)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定期审查,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4)对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选举、罢免提出意见和建议,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合规性;(5)积极参与公司经营决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公司持续发展。通过以上措施,监事会能够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高级管理层5.1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与权限高级管理层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核心层级,肩负着公司日常运营管理和决策执行的重要任务。其主要职责包括:(1)执行董事会决策,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2)制定和实施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公司运营效率;(3)组织、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工作,保证公司业务正常运行;(4)负责公司人力资源、财务、市场等方面的管理,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持;(5)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公司经营状况,为董事会决策提供依据。高级管理层的权限主要包括:(1)对公司内部事务的决策权;(2)对公司资源的配置权;(3)对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权;(4)对员工招聘、薪酬、晋升等方面的决策权。5.2高级管理层的选聘与考核5.2.1选聘高级管理层的选聘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竞争:保证选聘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为公司选拔优秀人才;(2)能力与素质:注重候选人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3)结构合理:保证高级管理层的年龄、专业、经验等方面的结构合理;(4)激励与约束: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保证高级管理层为公司创造价值。5.2.2考核高级管理层的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公正:保证考核过程的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2)量化指标:设立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便于评估管理层业绩;(3)定期考核:对高级管理层进行定期考核,及时发觉问题,调整管理策略;(4)激励与约束:根据考核结果,对高级管理层实施激励与约束措施。5.3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机制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机制旨在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激励机制:(1)薪酬激励:设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2)晋升激励:为高级管理层提供晋升空间,激发其不断进步的动力;(3)荣誉激励:对表现优秀的高级管理层进行表彰,提升其荣誉感和归属感;(4)培训与发展: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其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5)企业文化激励: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使高级管理层认同公司价值观,增强团队凝聚力。第六章信息披露与透明度6.1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与要求6.1.1基本原则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真实性原则:公司应当保证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2)及时性原则:公司应当及时披露对投资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保证市场参与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3)公平性原则:公司应当保证信息披露的公平性,避免对特定投资者或市场参与者产生歧视。(4)连续性原则:公司应当保持信息披露的连续性,定期发布财务报告、临时报告等,以满足市场参与者的信息需求。6.1.2要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披露内容:公司应当披露与公司经营、财务状况、重大事项等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告、临时报告、年报等。(2)披露形式:公司应当采用易于理解、便于查阅的形式进行信息披露,保证市场参与者能够准确理解相关信息。(3)披露时间:公司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披露相关信息,保证市场参与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6.2信息披露的渠道与方式6.2.1渠道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渠道包括:(1)证券交易所:公司应在证券交易所指定的信息披露平台发布相关信息。(2)公司网站:公司应在官方网站设立信息披露专栏,发布相关信息。(3)媒体:公司可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信息披露内容。6.2.2方式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包括:(1)定期报告:公司应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定期发布财务报告、年报等。(2)临时报告:公司应在重大事项发生后,及时发布临时报告。(3)投资者关系活动:公司可通过投资者交流会、分析师会议等方式,与投资者进行沟通交流。6.3信息披露的监管与违规处理6.3.1监管我国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由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机构负责。监管机构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监管:(1)制定信息披露规则:监管机构制定了一系列信息披露规则,规范公司信息披露行为。(2)信息披露审查:监管机构对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审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3)现场检查:监管机构对公司进行现场检查,了解公司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6.3.2违规处理公司若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理。违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1)责令改正:监管机构要求公司对违规行为进行改正。(2)罚款:监管机构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罚款。(3)暂停或终止上市:对于情节严重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可暂停或终止公司股票上市。(4)市场禁入:监管机构对相关责任人实行市场禁入措施,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参与证券市场活动。(5)刑事责任:对于构成犯罪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公司治理结构优化7.1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目标与原则7.1.1目标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公司决策效率与质量: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公司决策更加迅速、准确,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需求。(2)保障股东权益:保证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保障股东合法权益,防止利益输送和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3)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提高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4)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公司治理结构能够适应企业长远发展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7.1.2原则(1)权力制衡原则: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保证公司内部权力分配合理,防止权力滥用。(2)信息透明原则: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信息透明度,保证公司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3)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公平公正,维护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4)长期发展原则: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2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路径与方法7.2.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优化董事会结构:增加独立董事比例,提高董事会专业性和决策质量。(2)强化监事会作用:加强监事会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3)建立权责明确的内部决策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7.2.2强化公司内部控制(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合法、合规,提高公司运营效率。(2)加强风险防范: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3)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证审计质量。7.2.3优化公司治理环境(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为优化公司治理提供法律保障。(2)提高公司治理意识:加强公司治理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和重视。(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公司员工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激发公司内部活力。7.3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实施与评估7.3.1实施步骤(1)制定公司治理优化方案: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理优化措施。(2)推进公司治理优化实施:按照优化方案,逐步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和改进。(3)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对优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优化方案。7.3.2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财务指标、市场表现等量化指标对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效果进行评估。(2)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定性方法,了解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实际效果。(3)综合评估: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估结果,对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第八章企业内部控制8.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框架8.1.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有效管理,保证企业运营的合规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资产的安全性和经营效率,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措施,对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进行规范、监督和评价的过程。8.1.2内部控制的框架内部控制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控制环境:包括企业文化建设、道德观念、法律法规遵循、内部审计等。(2)风险评估:识别、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评估风险程度,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3)控制活动: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4)信息与沟通: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5)监督与评价: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8.2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8.2.1内部控制的设计(1)明确内部控制目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特点,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2)制定内部控制政策:根据内部控制框架,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政策。(3)设计内部控制流程:梳理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4)制定内部控制措施: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5)建立内部控制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内部控制责任。8.2.2内部控制的实施(1)宣传与培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2)执行与监督: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3)内部审计: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4)改进与完善:根据内部审计和监督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8.3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8.3.1内部控制的监督(1)设立内部控制监督机构: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负责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2)定期检查: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3)异常处理:对检查过程中发觉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8.3.2内部控制的评价(1)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2)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规性、有效性和实施效果等方面。(3)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为企业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据。第九章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9.1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联性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核心概念。公司治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权力结构、决策机制以及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而风险管理则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力制衡: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权力得到有效制衡,避免权力滥用,从而降低企业风险。(2)决策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决策机制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使企业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降低经营风险。(3)监管机制:公司治理中的监管机制有助于保证企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降低合规风险。(4)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公司治理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有助于降低企业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风险。9.2风险管理的框架与流程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风险管理框架与流程:(1)风险识别:通过系统的方法,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为企业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3)风险分类:根据风险性质和特点,将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为企业风险应对提供指导。(4)风险应对: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风险承担等。(5)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企业风险状况进行跟踪、评估和调整。(6)风险报告:及时向企业高层和相关部门报告风险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9.3风险管理的实践操作(1)组织架构:设立风险管理组织,明确风险管理职责,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2)制度建设:建立风险管理相关制度,规范企业风险管理行为,提高风险管理效率。(3)培训与宣传:加强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氛围。(4)风险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