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设计与智能生活解决方案_第1页
智能家居设计与智能生活解决方案_第2页
智能家居设计与智能生活解决方案_第3页
智能家居设计与智能生活解决方案_第4页
智能家居设计与智能生活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家居设计与智能生活解决方案TOC\o"1-2"\h\u28787第一章:智能家居概述 3323381.1智能家居的定义与发展 33391.1.1智能家居的定义 3111781.1.2智能家居的发展 399891.2智能家居的关键技术 4185621.2.1通信技术 4249141.2.2自动控制技术 4141361.2.3人工智能技术 4194421.2.4大数据技术 492671.2.5云计算技术 42834第二章:智能家居系统架构 4119732.1系统硬件架构 413232.1.1中心控制单元 477212.1.2感知层设备 573132.1.3网络通信设备 5111012.1.4辅助设备 5282512.2系统软件架构 5283962.2.1应用层 524442.2.2业务逻辑层 5148162.2.3数据管理层 5268042.2.4驱动层 570332.3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 523952.3.1通信协议 685342.3.2数据传输 66127第三章:智能照明系统 636393.1照明控制技术 671913.1.1概述 6254743.1.2无线控制技术 6124303.1.3有线控制技术 6154043.1.4混合控制技术 7273893.2照明设备与管理 7111943.2.1概述 7315893.2.2设备选型 7108653.2.3设备安装与调试 720713.2.4设备维护 781823.3照明场景设置与个性化 7128883.3.1概述 7265953.3.2常见照明场景 7207613.3.3个性化设置 7184703.3.4智能联动 767583.3.5语音控制与远程控制 820252第四章:智能安防系统 8311134.1视频监控系统 8327134.1.1系统组成 8324874.1.2设计要点 893784.1.3应用案例 8344.2门禁与报警系统 896594.2.1系统组成 8292014.2.2设计要点 9259494.2.3应用案例 949874.3安全防护策略 9323344.3.1数据加密 9304014.3.2身份认证 9228634.3.3权限管理 9107244.3.4安全审计 9316454.3.5系统更新 9305854.3.6应急预案 915999第五章:智能环境监测 9206245.1环境参数监测 10246055.2空气质量监测 10119405.3环境调节与优化 108246第六章:智能家居设备控制 10302026.1设备控制技术 11285336.1.1无线通信技术 11256346.1.2网络传输技术 11118866.1.3数据处理技术 11131856.2设备联动与自动化 1185926.2.1设备联动 1192166.2.2自动化场景 11106326.3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 11231256.3.1用户界面设计 1230566.3.2交互设计 12211276.3.3个性化定制 1213885第七章:智能家居网络与通信 12183277.1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 12300217.1.1有线网络 12167617.1.2无线网络 12117357.2家庭网络设备 12173407.2.1路由器 12182387.2.2交换机 13109037.2.3网关 13160337.2.4智能家居控制器 13289797.3通信协议与标准 13211517.3.1通信协议 13131587.3.2通信标准 1328828第八章:智能家居应用场景 1336558.1家庭娱乐 1365488.2家庭办公 14241158.3家庭健康管理 1425203第九章:智能家居安全与隐私 1436549.1数据安全与加密 1451889.1.1数据安全概述 1431579.1.2数据加密技术 14211699.1.3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 15199399.2用户隐私保护 1591309.2.1用户隐私概述 15301309.2.2用户隐私保护措施 15187389.3安全认证与授权 15263299.3.1安全认证概述 1598889.3.2认证技术 15147259.3.3授权管理 1629911第十章:智能家居发展趋势与展望 162632110.1智能家居市场前景 162591710.2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62774210.3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建设 17第一章:智能家居概述1.1智能家居的定义与发展1.1.1智能家居的定义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是指通过集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住宅内部各类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节能的生活环境的居住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不仅包括家庭安防、照明控制、家电控制等基本功能,还包括环境监测、健康管理、娱乐休闲等多个方面。1.1.2智能家居的发展智能家居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关注家庭自动化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逐渐向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1)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智能家居主要关注家庭自动化设备,如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2)进入21世纪,宽带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系统开始向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实现家庭内部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3)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开始具备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家居环境,实现个性化服务。1.2智能家居的关键技术1.2.1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两种方式。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能够实现家庭内部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有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PLC等,则用于连接家庭内部设备与外部网络。1.2.2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通过对家庭内部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实现家居环境的自动调节。自动控制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控制器技术等。1.2.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家居环境的智能调节。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1.2.4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用于收集和分析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海量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1.2.5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智能家居系统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实现对家庭内部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云计算技术包括云服务器、云存储、云计算平台等。第二章:智能家居系统架构2.1系统硬件架构智能家居系统硬件架构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2.1.1中心控制单元中心控制单元是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负责协调和控制各个子系统。通常采用高功能的微处理器或嵌入式系统作为中心控制单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扩展性。2.1.2感知层设备感知层设备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传感器负责收集室内外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控制器负责接收中心控制单元的指令,控制执行器完成相应动作;执行器包括家电、照明、窗帘等设备。2.1.3网络通信设备网络通信设备是连接中心控制单元、感知层设备与云端服务器的桥梁。常见的网络通信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有线通信模块和互联网接入设备。2.1.4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显示模块、语音识别模块等,用于提供用户界面、语音控制等功能。2.2系统软件架构智能家居系统软件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2.2.1应用层应用层是用户与智能家居系统交互的界面,主要包括用户界面、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应用层软件负责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系统指令,实现智能家居的智能化控制。2.2.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各种业务逻辑,如设备管理、场景联动、数据统计等。业务逻辑层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功能扩展和升级。2.2.3数据管理层数据管理层负责对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和处理。数据管理层软件包括数据库、数据缓存、数据加密等功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2.2.4驱动层驱动层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驱动层软件包括各类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如传感器驱动、执行器驱动等。2.3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是保证各个子系统协同工作的关键。以下为主要内容:2.3.1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智能家居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常见的通信协议包括HTTP、WebSocket、MQTT等。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实现设备间的通信。2.3.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涉及数据的编码、传输、解码等过程。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数据传输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有线传输:主要包括以太网、串口通信等。有线传输具有稳定性好、传输速度快等优点,但受限于布线条件。无线传输: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传输具有安装方便、扩展性强等优点,但受限于信号传输距离和干扰。通过以上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第三章:智能照明系统3.1照明控制技术3.1.1概述照明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智能控制手段,实现对照明设备的远程控制、定时控制、场景控制等功能。照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无线控制技术、有线控制技术以及混合控制技术。3.1.2无线控制技术无线控制技术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WiFi控制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景。蓝牙控制技术功耗低、连接稳定,适用于小范围场景。ZigBee控制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多节点连接等优点,适用于大型智能家居系统。3.1.3有线控制技术有线控制技术主要包括KNX、RS485等。KNX是一种国际标准的家居自动化总线技术,具有高度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RS485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3.1.4混合控制技术混合控制技术结合了无线控制技术和有线控制技术的优点,实现了照明设备的灵活控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3.2照明设备与管理3.2.1概述照明设备是智能照明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灯具、控制器、传感器等。照明设备的管理涉及到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方面。3.2.2设备选型在选择照明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节能性、照明效果、使用寿命、智能化程度等。节能型灯具、高品质的LED光源、智能控制模块等是理想的选择。3.2.3设备安装与调试照明设备的安装应遵循相关规范,保证安全可靠。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达到预期的照明效果。3.2.4设备维护定期对照明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洁灯具、更换光源、检查控制器和传感器等。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保证照明系统稳定运行。3.3照明场景设置与个性化3.3.1概述照明场景设置与个性化是智能照明系统的重要功能,它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照明环境,提升生活品质。3.3.2常见照明场景常见的照明场景包括:起床模式、阅读模式、观影模式、睡眠模式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场景,实现一键切换。3.3.3个性化设置个性化设置主要包括:亮度调节、色温调节、定时开关、联动控制等。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照明环境,实现个性化照明。3.3.4智能联动智能联动是指照明系统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如窗帘、空调等)进行联动,实现自动化控制。例如,当用户进入房间时,灯光自动打开,窗帘自动关闭,空调自动调节温度等。3.3.5语音控制与远程控制智能照明系统支持语音控制和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手机APP,实现对家中照明设备的远程操控,方便快捷。第四章:智能安防系统4.1视频监控系统科技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在智能家居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节主要介绍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及其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4.1.1系统组成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头、传输设备、存储设备和后端管理系统组成。前端摄像头负责采集实时画面,传输设备将视频信号传输至存储设备,存储设备保存视频数据,后端管理系统用于对视频进行实时监控和查询。4.1.2设计要点(1)合理选择摄像头:根据监控区域的大小、光线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摄像头。(2)传输线路的优化:保证视频信号的稳定传输,减少信号干扰和衰减。(3)存储设备的容量:根据监控需求,合理配置存储设备的容量,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4)后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实现视频的实时监控、历史查询、事件推送等功能。4.1.3应用案例某小区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小区出入口、公共区域、电梯等关键位置的实时监控。在发生安全时,管理员可通过视频回溯,迅速找到原因,提高小区的安全管理水平。4.2门禁与报警系统门禁与报警系统是智能家居安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门禁与报警系统的设计及其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4.2.1系统组成门禁与报警系统主要包括门禁控制器、读卡器、报警探测器、传输设备等。门禁控制器负责控制门的开关,读卡器用于识别用户身份,报警探测器用于检测异常情况,传输设备将报警信号传输至后端管理系统。4.2.2设计要点(1)选用合适的门禁控制器: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备相应功能的门禁控制器。(2)优化读卡器布局:保证读卡器覆盖范围,方便用户使用。(3)报警探测器灵敏度调整:根据环境特点,调整报警探测器的灵敏度,减少误报。(4)系统联动:实现门禁与报警系统与其他安防系统的联动,提高整体安防效果。4.2.3应用案例某企业采用门禁与报警系统,实现了对员工、访客的身份识别和权限管理。同时报警探测器可实时监测火警、入侵等异常情况,保证企业安全。4.3安全防护策略为保证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以下安全防护策略。4.3.1数据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4.3.2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提高系统安全性。4.3.3权限管理合理设置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4.3.4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发觉并修复安全隐患。4.3.5系统更新及时更新系统,修复已知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4.3.6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第五章:智能环境监测5.1环境参数监测智能家居系统中的环境参数监测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指标的实时监测。环境参数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在各功能区域的传感器,实时收集环境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单元对数据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温度监测是通过温度传感器实现的,能够准确检测室内外的温度变化,为用户提供合理的空调开启和调节建议。湿度监测则通过湿度传感器完成,实时掌握室内湿度状况,预防潮湿和干燥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光照强度监测则通过光照传感器实现,根据光线强弱自动调节室内照明,提高居住舒适度。5.2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是智能家居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安装PM2.5、PM10、CO2等空气质量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为用户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PM2.5和PM10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有效预防雾霾等污染天气对居住环境的影响。CO2传感器则用于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防止空气污染和窒息的发生。智能家居系统还可以通过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自动调节新风系统和空气净化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始终处于优良状态。5.3环境调节与优化智能家居系统根据环境参数监测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自动调节室内环境,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环境调节主要包括空调、地暖、新风系统等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数据,自动调节空调温度、湿度和新风量,保持室内环境舒适。系统还可以通过窗帘、遮阳帘等设备,自动调节室内光照强度,实现节能照明。环境优化则包括空气净化、加湿、除湿等功能。智能家居系统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自动控制空气净化器工作,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同时根据湿度监测数据,自动调节加湿器或除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合理范围内,预防潮湿和干燥带来的不适。通过以上环境调节与优化措施,智能家居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品质。第六章:智能家居设备控制6.1设备控制技术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6.1.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设备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LoRa等。这些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不同的传输距离、速率和功耗特点,适用于不同场景和需求。6.1.2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智能家居设备控制的基础。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设备与云端服务器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常用的网络传输协议有HTTP、MQTT等。6.1.3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在智能家居设备控制中。设备收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才能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6.2设备联动与自动化设备联动与自动化是智能家居系统的重要特点,它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生活体验。6.2.1设备联动设备联动是指将多个智能家居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控制。例如,当主人进入房间时,灯光自动开启,空调自动调节温度。6.2.2自动化场景自动化场景是指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自动执行一系列动作。例如,晚上自动关闭窗帘,早上自动打开窗帘和播放音乐。自动化场景的实现依赖于设备联动和数据处理技术。6.3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是智能家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6.3.1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应简洁、直观,易于操作。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界面。用户界面还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多种设备访问。6.3.2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指用户与智能家居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交互设计应注重用户体验,提供便捷、自然的交互方式。常用的交互方式有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触摸屏等。智能家居系统还应具备智能推荐功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主动推送相关服务。6.3.3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是智能家居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系统应支持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定义设备控制界面、自动化场景等。通过个性化定制,用户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智能家居设备,享受智能生活带来的便利。第七章:智能家居网络与通信7.1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7.1.1有线网络有线网络是指通过电缆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主要包括以太网(Ethernet)和电力线通信(PLC)两种形式。以太网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好的特点。电力线通信则是利用家庭电力线路作为传输介质,实现数据传输。7.1.2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指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WiFi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家庭内部设备间的互联。蓝牙技术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但功耗低,适用于短距离的设备连接。ZigBee和LoRa则具有低功耗、长距离传输的特点,适用于智能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7.2家庭网络设备7.2.1路由器路由器是家庭网络的核心设备,负责连接内外部网络,实现数据转发。路由器具有多个网络接口,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可满足家庭内部设备间的互联需求。7.2.2交换机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连接多个网络终端,实现数据交换。交换机根据数据包的MAC地址进行数据转发,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7.2.3网关网关是一种连接不同网络协议的设备,如连接以太网和WiFi的网关。网关可以实现不同网络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提高智能家居系统的兼容性。7.2.4智能家居控制器智能家居控制器是家庭网络的控制中心,负责对家庭内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控制器通常具有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7.3通信协议与标准7.3.1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网络设备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常见的通信协议包括TCP/IP、HTTP、MQTT等。TCP/IP是互联网基础协议,负责实现网络设备间的可靠传输。HTTP和是应用层协议,用于实现网页浏览和数据传输。MQTT是一种轻量级的消息传输协议,适用于低功耗的设备连接。7.3.2通信标准通信标准是对通信协议的规范和约定。在智能家居领域,常见的通信标准有IEEE802.11、IEEE802.15.1、IEEE802.15.4等。IEEE802.11是无线局域网(WiFi)的通信标准,IEEE802.15.1是蓝牙技术的通信标准,IEEE802.15.4是ZigBee技术的通信标准。通过以上通信协议和标准,智能家居设备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为用户带来便捷的智能生活体验。第八章:智能家居应用场景8.1家庭娱乐科技的发展,家庭娱乐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家居系统为家庭娱乐提供了全新的体验。用户可通过智能语音或手机APP控制家中各类智能设备,实现一键切换娱乐模式。例如,当用户想要观看电影时,智能灯光会自动调暗,投影仪启动,音响设备进入观影模式,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观影环境。智能家居系统还支持多设备联动,如智能电视、游戏机、音响等,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娱乐需求。8.2家庭办公智能家居系统在家庭办公场景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用户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远程办公,随时随地处理工作事务。例如,用户可在家中通过智能投影仪或大屏电视进行视频会议,同时利用智能音响进行语音通话,提高办公效率。智能家居系统还可自动调节室内环境,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为用户创造舒适的办公环境。8.3家庭健康管理家庭健康管理是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智能家居系统可实时监测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智能手环可监测用户的运动数据、心率、睡眠质量等,通过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健康建议;智能体脂秤可测量体重、体脂率等数据,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可实时监测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为用户提供预警及干预建议。在未来,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发展,家庭健康管理场景将更加丰富,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健康服务。第九章:智能家居安全与隐私9.1数据安全与加密9.1.1数据安全概述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数据安全成为关注的核心问题。数据安全主要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机密性。为保障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数据安全,需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存储和备份等方面的处理。9.1.2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常用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1)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其优点是加密和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2)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其优点是安全性较高,但加密和解密速度较慢。(3)混合加密:结合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先使用对称加密对数据进行加密,再使用非对称加密对对称密钥进行加密。9.1.3数据传输与存储安全为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智能家居系统需采用以下措施:(1)数据传输:采用安全的传输协议,如、SSL等,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2)数据存储: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采用安全的存储介质,如加密硬盘、安全芯片等。9.2用户隐私保护9.2.1用户隐私概述用户隐私是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隐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行为数据等。保护用户隐私是智能家居企业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9.2.2用户隐私保护措施(1)用户信息加密: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2)数据最小化原则:收集和使用用户数据时,遵循数据最小化原则,仅收集与业务相关的数据。(3)数据脱敏处理:对涉及用户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避免泄露用户个人信息。(4)用户隐私政策:制定明确的用户隐私政策,告知用户数据收集、使用和共享的规则。9.3安全认证与授权9.3.1安全认证概述安全认证是保证智能家居系统用户身份合法性和设备安全性的关键环节。认证方式包括密码认证、生物识别认证、动态令牌认证等。9.3.2认证技术(1)密码认证: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进行认证。(2)生物识别认证:通过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进行认证。(3)动态令牌认证:使用动态令牌的一次性密码进行认证。9.3.3授权管理(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