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无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生号、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密封线内。2.选择题答案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B.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C.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D.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2.《汉书》载:“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家天下”反映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3.随着周天子权力旁落,“尊神”、“敬天”传统信仰发生动摇,天神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神灵,而是处于人的附属地位,“夫民,神之主也”,“神,依人而行”。这()A.揭示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B.加速了社会转型的完成C.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价值取向 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4.春秋初期的《左传》主张:“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春秋晚期时,孔子主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战国时期孟子亦称:“往者不追,来者不距(拒)。”据此推知,这一时期()A.儒家学说成为主流 B.华夏认同愈趋发展C.争霸战争日益激烈 D.民族差异不复存在5.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由此可推知秦迅速败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物身份人物身份陈胜、吴广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曹参沛县狱掾(典狱长)刘邦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殷通会稽郡守萧何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任嚣南海郡尉A.军阀割据局面出现 B.六国贵族势力扩展C.对外战争动员频繁 D.地方治理体系崩溃6.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万石俸禄却没有权力。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中央的最高官员不是“有位无权”,就是“有权无位”。这反映了()A.君主集权的加强 B.中央官制的混乱C.财政状况的恶化 D.统治集团的矛盾7.魏晋时期,高品第的士族很乐于就任地望清美、品秩较低、升迁较易的秘书郎、著作郎、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官职,而寒门不可企及。这从本质上说明A.社会阶层已经固化 B.地主阶级统治加强C.士族精于官之道 D.门阀政治逐步形成8.面对国内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汉族居民,又有“渔猎而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辽代统治者推行了()A.南北面官制 B.猛安谋克制C.四等人制 D.行中书省制9.1757年,清军在进军西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际,乾隆就开始组织编纂《西域图志》,调遣专家和传教士统计新疆户口、土地,测量新疆舆图,并亲自指导、督促和审核。《西域图志》成为研究中国汉代至清代前期新疆地区的重要历史地理文献。据此可知,《西域图志》的编纂()A体现了因地制宜处理民族事务B.反映了清代国家主权观念兴起C.标志着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D.彰显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0.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局面,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等名著,“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情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扩大B.民族融合加强和中外交流广泛C.君主专制加强与理学失去活力D.社会识字率提高印刷成本下降11.1878年,上海《申报》馆启事:“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1884年,《点石斋画报》的征稿启事更标示出价码:“惟妙惟肖,足以列入画报者,每幅酬笔资洋两元”。这些做法()A.源于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升B.有利于新职业群体的诞生C.是政府文化政策宽松的结果D.反映了传统义利观的崩塌1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这场运动()A.引起国家政治结构的变化 B.唤醒了民众救亡意识C.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D.动摇了封建政治制度13.李鸿章1864年给同僚和上司的信中说:“日本君臣发奋为雄,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置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这表明当时李鸿章()A.敏锐地感受到日本的威胁B.全面分析了中日之差距C.预见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D.忽视西方列强对华威胁14.甲午战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合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这()A.是民主共和思想影响的结果B.预示变法限于器物层面C.源于民族资本主义力量薄弱D.未能冲击旧式官僚体制15.1917年,《新国民》刊载了《吾国关税改正问题之研究》《地方自治制度之研究》《吾之对德宣战观》《女子自身之责任》等文章。类似刊物在当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此推知,当时()A.南京政府内忧外患 B.知识阶层关注社会改造C.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D.传统文学实现现代转型16.以下是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相关数据,由此可知()年份191819191920192119221923192419251926总数实际罢工次数256646499147563185351233由“爱国运动”引起的罢工次数0350011114119198有报道的参加罢工工人总数6455915204614010802513905035835618607848215395851813291A.工人罢工始于国民革命期间B.爱国斗争是罢工的重要主题C.中国外交惨败引发工人罢工D.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17.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东亚军事会议,通过《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决定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的协调。这表明()A.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成立 B.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反攻 D.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改变18.1948年末,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南下”与“北上”两股知识分子的人流,前者人员稀落,仓皇而绝望;后者浩荡而有序,充满了希望。这一现象反映出()A.人民解放战争局势基本明朗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C.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被摧毁D.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面目1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幅宣传画,这()A.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真实写照B.体现了“一五”计划的伟大成就C.画中元素凸显人们生活富足D.反映出群众对工业建设充满期待20.以下表格为中国社会消费水平区域格局的情况,由此可得出信息()1978年中国区域社会消费水平分级2008年中国区域社会消费水平分级级别分布省区分布省区第一级北京、上海、天津北京、上海、天津第二级青海、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广东、浙江第三级吉林、新疆、海南、广东江苏、辽宁、山东、福建、内蒙古第四级江苏、宁夏、西藏、山西、湖北、浙江、福建、陕西、河北吉林、湖北、黑龙江、河北、山西A.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B.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率先发展C.消费水平区域重心由北方变为南方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达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2分,共计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代对边疆的统治方式多有创新,兼具蒙、汉、夷多元色彩,并且极具刚性……不论是什么民族,在元朝统治范围内,“见住处与民一体当差”,很少考虑华夏夷狄之类的文化差别……这些管理形式以蒙古法为主,杂糅了汉地、各民族地区的习惯法,形成了新型的边疆民族管理体制。唐宋以来羁糜之治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羁糜州县之下,当地的贡赋和户籍并不上缴或上报到央政府,即使有贡赋,数量也很少,“仅备供办”,具象征意义而已,基本上仍由原地区的土首直接管理。元朝一改唐宋旧制,对少数民族地区均和内地一样设制统治。——摘编自胡小鹏《论元代边疆民族政策》材料二对于这个幅员极其辽阔的大帝国,清朝大体上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予以治理。一是明故土“内地十八省”的正式郡县制,一是边疆地区军事型或监护型的特殊政区制度。这一治理方式比元代不顾地域差异,一律分置行中书省的办法是一个重要的改进。据《嘉庆重修一统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除了首都顺天府与十八省外,东北满洲故土为“盛京三将军”辖区,西北新疆有伊犁将军辖区,外蒙古有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漠南蒙古分内蒙古与套西蒙古二区,青海与西藏分别有西宁办事大臣和驻藏办事大臣辖区。内地边疆合共28个地方行政单位。——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新型边疆民族管理体制”的特点和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边疆治理的意义。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杨天石《帝制的终结》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西装东装、汉服满服,应有尽有。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摘编自冉婷《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出了哪些规定?并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不但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文化革命”。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共和国虽已建立,它面对的考验依然是严峻的。三个突出的问题摆在面前:第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上仍有150万军队准备顽抗,各地还有武装土匪。第二、在战争已经结束的地区,人民政府面对的是国民党留下的财政经济总崩溃、物价上涨完全失控、投机活动异常猖獗的烂摊子。第三、新中国的国际环境也很复杂。——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鹤鸣茶社距今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