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专题十六冲破陷阱题文比对解答分析概括题[考向定位]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接受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考查。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和分析”。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就是题文比照,逐项检查。比对方法与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类似,设误角度也大同小异。技法一了解命题迷魂阵——设置陷阱技法二“六重对比”识辨分析概括技法三概括分析题快解“2妙招”1.轻看“概括”,重看“分析”该题型选项表述很有特点,先用一个句子对人物进行概括,再举一两件事进行分析印证;一般是“概括”无错,“分析”有误。因此答题时可以将重点放在“分析”上。2.聚焦细微环节,留心易错该题型设误点也很有特点,其设误点极细小,往往就是一两个字确定了答案的正误;而且设误点多放在何人(事之于人)、何事(事之有无)、何时(事之于时)、何地(事之于地)、何因(事之于因)、何果(事之于果)上,等等。既然重点放在“分析”部分,答题时就肯定要关注每个细微环节、每个字,留心易错的六个方面(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何果)。【典例】(2024·全国卷Ⅰ,原文见专题十五)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呈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举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变更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足,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接受。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害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解题演示]解答此题,首先利用“概括分析题快解‘2妙招’”中的第一招,快速通读四个选项可知,这四项前面的“概括”都是与后面的“分析”相匹配的。可基本确定四个选项中“概括”无误。接下来我们用其次招“聚焦细微环节,留心易错”,将重点放在“分析”上。分析中发觉A、B、D三项与原文信息一样,只有C项说法不一样。C项中,“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错,事务依次颠倒,从原文来看,是孝文帝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答案]C[A组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稚珪少学涉,有美誉。太守王僧虔见而重之,引为主簿。州举秀才。解褐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珪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迁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父忧去官,与兄仲智还居父山舍。仲智妾李氏骄妒无礼,稚珪白太守王敬则杀之。服阕,为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杜律二十卷,世祖留心法令,数讯囚徒,诏狱官详正旧注。于是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注。有轻重处,竟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平决。至永明九年,稚珪上表曰:“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又与琅邪王思远、庐江何点、点弟胤并款交。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凭几独酌,傍无杂事。门庭之内,草菜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节选自《南齐书·孔稚珪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稚珪少年博学,擅长文辞。深受太守王僧虔器重,用他做主簿。因为有文采,被太祖任命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B.孔稚珪孝顺长辈,性情严苛。与兄长返乡为父守孝期间,因兄仲智的小妾李氏,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最终杀了她。C.孔稚珪重视律法,培育人才。他上表建议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从严考核,一旦合格,马上提拔任用,来激励学子攻读律学,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D.孔稚珪清俊风雅,气度疏阔。宠爱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张融等交情深厚。宅院中野草丛生却毫不在意,常有青蛙鸡叫也反以为乐。[解析]“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错误。原文为“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答案]C[参考译文]孔稚珪,字德璋,是会稽山阴人。孔稚珪年少时就广学博览,有奇妙的名声。太守王僧虔见过他后特别器重,召他担当主簿。州里推举他为秀才。初任宋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任尚书殿中郎。齐太祖萧道成任骠骑将军时,认为孔稚珪有文采,让他担当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管各种公文的草拟。(孔稚珪)升任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因为要为去世的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与兄长仲智返乡居住在其父的山居中。仲智的小妾李氏性格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杀了她。守丧期满,担当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本郡中正。江南一带始终沿用晋朝张斐、杜预所注的律法二十卷,齐世祖很关注律法条令,好几次亲自审讯囚犯,诏命狱官对旧注进行审议订正,于是让八座公卿共同评议,考证旧注。对于同一罪名惩罚有轻重不同的地方,竟陵王萧子良主见大多数取用从轻发落的条款。其中假如有朝议不能决断的地方,则请皇上下旨确定。到永明九年,孔稚珪上表说:“高校要依照《五经》博士的惯例,设置教授律学的助教,太学生有想要就读者,策试达到最高等第,马上提拔任用,使他们身居执法者的职位,以此来激励读书人攻读律学。”诏书答复说听从孔稚珪的建议,但最终却没有施行。孔稚珪气度疏阔,爱好文学歌咏,能饮七八斗酒。与表兄张融情趣相投,又与琅邪人王思远、庐江人何点、何点弟何胤交情深厚。他不宠爱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立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身边没有杂事。庭院中野草丛生也不修剪,常常有青蛙的叫声,有人问他说:“你想做陈蕃吗?”孔稚珪笑着说:“我把这些青蛙的鸣叫当作是两部鼓吹乐,何必期望去仿效陈仲举。”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王晏,徐州滕人,家世力田。晏少壮勇无赖,尝率群寇行攻劫。梁末,徐方大乱,属邑皆为他盗所剽,惟晏乡里恃晏获全。晋开运末,戍陕州。会契丹至汴,遣其将刘愿据陕,恣行暴虐,晏曰:“今契丹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且闻太原刘公威德远被,人心归服,若杀愿送款河东,为天下唱首,则取富贵如反掌耳。”晏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迟明,斩愿首级府门外。遣其子奉表晋阳。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以晏为绛州防卫使,仍领旧职。广顺元年,刘崇侵晋州,晏闭关不出,设伏城上。并人以为怯,竞攀堞而登,晏麾伏兵击之,颠死者甚众,遂焚桥遁。八月来朝,周祖以晏家彭城,授武宁军节度,俾荣其乡里。初,晏至镇,悉召故时同为盗者遗以金帛,从容置酒语之曰:“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由是境内宁静,吏民诣阙举留。初,晏为军校,与王兴善。晏既贵,乃薄兴,兴不能平。晏妻病,兴语人曰:“吾能治之。”晏遽访兴,兴曰:“我非能医,但以公在陕时止一妻,今妓妾甚众,得非待糟糠之薄,致夫人怏怏成疾耶?若能斥去女侍,夫人之疾可立愈。”晏以为谤己,乃诬以他事,悉案诛其夫妻。(节选自《宋史·王晏传》,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晏年轻时就著名乡里。他曾经带领民众击退进扰乡里的强盗,在徐州大乱之际,使乡里免受劫掠,保障了乡民的平安。B.王晏英勇有胆识。契丹进扰陕州时,他明察形势,率士卒杀死契丹守将,向后汉高祖刘知远表明归附之心,受到赏识。C.王晏用兵治政有谋略。他埋设伏兵,引诱敌兵攻城,大败刘崇。他镇守乡里,笼络与威慑并用,成效显著,深受拥护。D.王晏对挚友薄情寡义。他从前与王兴交好,但显贵后,就疏远王兴,招致王兴不满,他为泄私愤甚至嫁祸陷害他人。[解析]“曾经带领民众击退进扰乡里的强盗”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尝率群寇行攻劫”,是说王晏本人做过强盗。[答案]A[参考译文]王晏是徐州滕县人,家中世代努力耕种。王晏年轻时英勇、蛮不讲理,他曾率领群寇抢劫。梁朝末年,徐州大混乱,属县都被盗贼所劫掠,只有王晏的家乡依靠王晏得以保全。晋开运末年,(王晏)驻守陕州。正赶上契丹人到汴州,派遣契丹将领刘愿占据陕州,契丹军恣意横行暴虐,王晏说:“现在契丹向南进扰,天下动荡担忧,英雄豪杰原来应当乘时奋起。而且听说太原刘公威德远播,人心归服,假如杀了刘愿投诚河东,为天下反契丹领头,那么取得富贵易如反掌。”王晏于是率领敢死士兵数人在夜里越过城墙,等到黎明,斩了刘愿首级置于府门外。派遣他的儿子去晋阳上奏。当时后汉高祖刘知远虽然独立为王,但声威不振,得到王晏等人归附的消息,很兴奋,让王晏任绛州防卫使,仍旧担当旧职。广顺元年,(北汉的)刘崇进扰晋州,王晏关闭城门拒不出战,他在城墙上设下伏兵。刘崇这些并州人以为王晏害怕不敢应战,竞相攀墙登城,王晏就指挥伏兵攻打他们,北汉军跌落城墙摔死的有很多,于是北汉军焚烧了桥梁逃走了。王晏八月前来朝觐,因为他家住彭城,后周太祖就任命他为武宁军节度,让他显耀于乡里。当时,王晏刚到镇上时,悉数召来从前一同为盗的人,赠送他们金帛,从容地置办酒席告知他们说:“我们乡里一向多盗贼,我与诸位以前也都曾经做过。后来的盗贼应当出自诸位的麾下,替我告知他们,让他们不要再做盗贼了,假如不改的话,我必定会灭了他们的全族。”从今境内安定安静,官吏百姓来到京城举荐挽留王晏。当时,王晏做军校时,与王兴交好。王晏富贵以后,就疏远王兴,王兴心中不平。王晏妻子生病,王兴对人说:“我能治好她。”王晏立刻探望王兴,王兴说:“我不能医治你妻子的病,只是因为你在陕州时只有一个妻子,现在姬妾很多,莫不是对待妻子不好,导致她怏怏不乐以致得病吧?假如能遣散姬妾,夫人的病很快就能痊愈。”王晏认为他是毁谤自己,就拿别的事情诬陷他,追究下来(追查这件事),把王兴夫妇都斩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行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祗以暴疾薨,时年六十九。(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祗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他担当荥阳太守时,主持建立沈莱堰,解决了兖州、豫州两地黄河、济水泛滥的问题,百姓立碑称颂。B.傅祗不畏权贵,维护道义。太傅杨骏在皇帝去世后想晋封众人官爵,他致信反对;杨骏被杀后,他仗义执言,朝廷最终赦免了受牵连的官员。C.傅祗临危受命,讨平叛军。氐族首领齐万年举兵反叛,傅祗任行安西军司一职,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兵讨伐,平定了叛乱。D.傅祗为时人所倚信,屡受重用。司马伦辅政,为了安抚其他大臣,任命傅祗为卫尉。傅祗以患风疾为由推辞,司马伦派人用车接他上任。[解析]本题犯了错位嫁接的错误,傅祗升任卫尉,是在平定齐万年举兵反叛之后,司马伦辅政之前。“以患风疾为由推辞”的表述也不精确。[答案]D[参考译文]傅祗,字子庄,对父母极为孝顺,很早就知名,以才识明达纯熟被世人赞扬。武帝被封为晋王太子时,傅祗初任太子舍人,多次升迁担当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因母丧离职。服丧期满后,担当荥阳太守。自从魏国黄初年间发生大水灾后,黄河、济水泛滥。傅祗于是主持修筑了沈莱堰,至今兖州、豫州一带没有水患,百姓为此立碑称颂他。到晋武帝去世,棺材还未下葬,太傅杨骏辅佐理政,却想取悦人心,建议普遍晋升封爵。傅祗给杨骏写信说:“没有帝王刚刚去世,臣下就论赏功劳的事。”杨骏不听从他的劝告。傅祗入京担当侍中。当时(贾后)将要杀杨骏,但杨骏不知道。傅祗陪侍杨骏就座,云龙门已关闭,内外不通消息。傅祗恳求同尚书武茂一起去打探皇帝的消息,作揖后走下台阶。武茂仍坐着,傅祗回头说:“您不是天子的大臣吗!现在内外隔绝,不知皇帝在何处,怎能安坐不动呢!”武茂才惊惧而起。杨骏被杀之后,裴楷的儿子裴瓒,是杨骏的女婿,被乱兵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裴楷不和,就趁机上奏裴楷是杨骏的姻亲,应将裴楷逮捕交付廷尉处治。傅祗证明裴楷无罪,(皇帝)下诏赦免了他。当时又逮捕了杨骏的下属,傅祗又启奏说:“昔年鲁芝任曹爽的司马,在紧急时斩断门锁去救曹爽,宣帝认为他有节义,而且还升任他为青州刺史。所以杨骏的属官不能加以刑罚。”皇帝又下诏赦免了他们。傅祗维持正义大都如此。氐族人齐万年举兵反叛,朝廷任命傅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平定了叛乱。傅祗升任卫尉,因有中风病而退休,在家被任命为常侍,仍享用卿的禄秩,朝廷赐给他钱及床帐等物。等到赵王司马伦辅政,任命傅祗为中书监,仍旧担当常侍,以此安抚人心。傅祗以疾病为由推辞,司马伦派遣御史用车接傅祗就职上任。后来傅祗因暴病而死,终年六十九岁。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馀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未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当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告下他变更了这种做法。B.崔慰祖家庭殷实富有,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分给了自己的族人;别人借欠他父亲的钱款,他不但不急着索回,反而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部烧掉。C.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与吏部郎谢朓宴请宾友,每人都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D.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探讨,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做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解析]“他的父亲曾担当梁州刺史、奉朝请”错,应为“他的父亲曾担当梁州刺史”,担当奉朝请的是崔慰祖,此选项犯了事务杂糅的毛病。[答案]A[参考译文]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当梁州刺史。崔慰祖初仕任奉朝请。父亲亡故后他不再吃盐,母亲说:“你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女。居丧哀痛过度不要损害身体,只是不应进食美味佳肴罢了,怎能断绝吃盐呢?我现在也不吃盐了。”崔慰祖不得已,听从了母亲的劝告。崔慰祖的父亲在梁州的家财有千万,崔慰祖都散发给同宗的族人。家具器物都用漆写上“日”字,这种有“日”字的器具,流散到远近各地。崔慰祖整理了与父亲有关的借欠文书凭证,对族侄崔纮说:“那些人有了钱,自然会将借去的归还我;假如他们没有,我还说什么呢?”于是便将人们的借据全都烧掉。建武年间,(皇帝)诏令各地举荐才士,崔慰祖的堂兄崔慧景举荐崔慰祖和平原郡刘孝标同为博学之士。齐明帝想让他管理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地方,以测试他的才能,崔慰祖推辞不就职。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曾在吏部省中聚集很多来宾好友,每人都向崔慰祖询问十多件地理方面不熟识的事,崔慰祖口吃,语言不华美,但回答得有根有据,具体而且精准,满座来宾都赞扬他而且心服口服。谢朓赞美说:“假如班固、司马迁再生,也不能超过他。”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记载了从太公时起,到西晋时止的人物,写到四十卷,还有一半没有完成。临死时,写信给堂弟崔纬说:“常想再注释司马迁、班固两人的历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记》《汉书》遗漏未记载的两百多件事,放在橱柜和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写出来,以保存它的大意。《海岱志》的确不够完善具体,你可抄写几篇,交给护军各位从事每人一本,也给挚友任昉、徐寅、刘洋、裴揆等人,让后世的人知道我略微有些清高的事业。”又叮嘱让棺材干脆接触黄土,不必用砖砌,不要摆设灵位。[B组综合提升]5.(2024·山东潍坊统一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中大通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节选自《梁书·萧子云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解析]此题可用解除法。“见”的宾语为“《论书》”,“敕旨”作《论书》的定语,因此“始见敕旨《论书》一卷”中间不能断开,解除B、D两项;“洞澈字体”意为透彻了解字的形体,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因此解除C项。选A。[答案]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B.“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C.“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D.《尔雅》,儒家的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解析]“户籍”属于户部管理范围。[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了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保藏于秘阁。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且擅长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C.子云主动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斋官时,建议朝廷应变更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接受了他的看法,并让其修改。D.子云钻研书法,成果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探讨,通晓隶书规式,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解析]“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曲解原文,由原文“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可知,子云擅长草隶,被世人作为楷模。[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长勤学,以晋代竟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大通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就留心撰写。(2)中大通三年,子云出京担当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宠爱他。[参考译文]子云字景乔,是子恪第九弟。十二岁时,被封为新浦县侯,自己写了一篇奏章,就特别有文采。子云长大以后勤奋学习,因为晋朝竟然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二十岁时就留心撰写。至二十六岁时,编撰成书,上表奏报朝廷,皇帝下诏交付给秘阁保藏。子云性情沉静,不情愿做官。三十岁时,才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担当太子舍人,编撰《东宫新记》上奏给皇帝,皇帝下令赏他束帛。大通元年,授任黄门郎,不久升任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职吏部。中大通三年,子云出京担当临川内史。在临川郡时因为处事和洽得当被人称道,百姓和官员都很宠爱他。梁朝初年,祭祀天地和祖先用没有去皮毛的纯色全牲,祭祀乐辞全是沈约撰写的,到这时还在沿用,子云是最初进言应修改乐辞的。他启奏说:“臣近来兼职斋官,听到祭祀时乐师所歌,仍是用没有去皮毛的牲畜祭祀时用的旧曲。”皇帝下令说:“这是主管者墨守成规,应当抓紧修改。”于是让子云撰定乐辞。下令说:“祭祀天地和祖先用的歌辞,应当运用经书典籍上的高雅语言,不得混杂运用诸子百家和史书文章里的浅俗之语;而沈约所写的歌辞中,也有很多谬误。”子云回复诏书说:“理应从《五经》中实行,圣人已有成教。只以《五经》为根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也是经书典籍一类,我想也可取来兼用。我谨慎地逐一采集,各自依照叙事内容,表现它的要义,来呈现制礼作乐的奇妙。臣深想了很多天,现在才完成,尊敬地呈上。”皇帝下诏全部运用。子云擅长草隶书,被世人作为楷模。他回复诏书说:“(臣)二十六岁时,编著《晋史》,写到《二王列传》,想写出对草隶笔法的评论,然而言不尽意,竟没能写成。十多年来,臣才看到陛下的《论书》一卷,品评书法笔势,透彻了解字的形体。自此探讨思索,才明白隶书的规式。从那以来,自己感觉到写字功夫进步了。”他的书法极被高祖推重,曾评论子云书法说:“笔力刚劲挺立,心与手相呼应,技巧超出杜度,体美赛过崔寔,当与钟繇并驾齐驱竞争高下。”他就像这样被观赏。太清二年,侯景侵扰靠近宫城,子云逃到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他又东逃晋陵,饿死在显灵寺僧房,时年六十三岁。专题强化训练(十六)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一、(2024·济南市高三统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史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顗遇害,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曰:“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曰:“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特别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杉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节选自《晋书·王彬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B.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C.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D.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解析]“何跪之有”是宾语前置,不宜断开。“殊无惧容”不宜断开。[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B.尚书郎,官职名。东汉始置。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同祖叔伯之子。D.左右,一指左右两边,一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文中指在王敦身边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里的“左右”意思一样。[解析]“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为“左边右边”。[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彬不汲汲于权位。他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王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顗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特别哀痛。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协商向京城出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旧不为所动。D.王敦死后,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彬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隐私地打算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特别痛恨。[解析]原文“深以为恨”中的“恨”是“缺憾”的意思。[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特别人所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就是应当去投奔他的缘由。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2)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参考译文]王彬字世儒。从小就以品德端正著称,二十岁时,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后来与其兄王廙一起渡江,任扬州刺史刘机的建武长史。元帝召他为镇东贼曹参军,转任典兵参军。参与征讨华轶有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他为尚书郎,因道路险阻没有就任。升任建安太守,调任义兴内史,没有就职,转任军谘祭酒。中兴以后,渐渐升任侍中。堂兄王敦举兵入石头,皇帝派王彬去慰劳。正碰上周顗遇害,王彬始终与周顗友好,就先去哭周顗,特别哀思。然后去见王敦,王敦惊奇他面有悲容,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哭伯仁,感情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说:“伯仁自己招致处死,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扬,声泪俱下。王敦大怒,厉声说:“你傲慢悖乱到这种地步,以为我不能杀你吗!”当时王导也在座,很为他担忧,劝他起身谢罪。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见了天子还不想拜,现在怎能下跪!这又有什么可谢罪的!”王敦说:“脚痛哪比得上颈项痛?”王彬神情自如,毫无惧色。后来王敦协商向京都进兵,王彬苦苦劝谏。王敦变了脸色,示意左右把他抓起来,他肃穆地说:“君往年害兄,现在又要杀弟吗?”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所以容忍了他。王敦死后,王含想投奔王舒,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说:“大将军平常和王江州关系怎么样,你还想投奔他?”王应说:“这就是应当去投奔他的缘由。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明不同的看法,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危,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墨守条规,岂能超越常规行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真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隐私地打算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感到特别缺憾。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之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名。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呢。”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二、(2024·长沙市统一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授浔州司法参军。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行,守敬服,更荐之。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卒从之。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其他利病,罢行甚众。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与之戎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与之以疾丐归。后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理宗即位,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高校士提举洞霄宫。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节选自《宋史·崔与之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B.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C.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D.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凛然/[解析]本题可运用解除法。“广西提点刑狱”为官名,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解除B、D两项;“扰”指“打搅”,“州县”作“扰”的宾语,“秋毫无扰州县”意为丝毫没有打搅州县,句意完整,“而”表示转折,这里用于下一句开头,据此解除C项。选A。[答案]A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入太学学习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学”。B.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心官署名,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与“吏、户、礼、兵、刑”并称为六部。C.祠指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也指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D.控辞即恳求辞免,古人请辞的说法很多,如“乞骸骨”“挂冠”“下车”等,缘由不肯定就是年老退休。[解析]“下车”是“官吏初到任”的意思。[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与之勤奋学习,卓越出众,开创了广州学子从太学取士的先河,在之后的任职中多次造福当地百姓。B.崔与之认为对仓促之间失手将富豪打死的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易货贸易版合同
- 体育经纪合同标准文本
- 文化常识古代谦辞敬辞知识题库及答案
- (教程)ros-tutorial-icourse163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 介绍项目居间合同标准文本
- 专科本科工作合同标准文本
- 会化妆合同标准文本
- 农副产品订单销售合同标准文本
- 仓储保管合同标准文本海鲜
- 个人转包土地合同标准文本
- 2023年江苏盐城市射阳县农业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8545-2012铝及铝合金模锻件的尺寸偏差及加工余量
- GB/T 6730.65-2009铁矿石全铁含量的测定三氯化钛还原重铬酸钾滴定法(常规方法)
- 威尼斯的小艇 省一等奖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
-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原卷版)
- 【教学课件】正确行使诉讼权利-示范课件
- 促进市级医院临床技能与临床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 主观幸福感(GWB)量表
- 临床试验疑难问题解答
- Word版中国空白地图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