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高二历史考试卷一、选择题1.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存,考古学家在此发现房基40多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个、陶窑6座、墓葬200多座、生产生活用品1万多件,以及粟类作物的种子和炭化了的菜籽等。这表明,当时A.干栏式民居有所发展 B.父权制家庭地位上升C.农业聚落已初步形成 D.早期国家的雏形出现【答案】C【解析】据材料“考古学家在此发现房基40多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个、陶窑6座、墓葬200多座、生产生活用品1万多件,以及粟类作物的种子和炭化了的菜籽等”可知,半坡遗址出现了大量的房基、窖穴、墓葬,这些反映了半坡氏族时期农业聚落已初步形成,C项正确;A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父权地位,且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排除B项;早期国家雏形出现是夏商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酒器是商代青铜器中的主要种类,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醴”字,西周早期的大孟鼎铭文记载了商君臣沉湎于酒而亡的教训。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A.盛行占卜和鬼神崇拜 B.青铜制造技术发达C.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商朝记载中多有饮酒的记载,甲骨卜辞也常见“酒、醴”字,出土大量酒器,而粮食作为酿酒的重要原料,从酒的大量产出,可见商朝的粮食是充足的,农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从青铜器酒器、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突出对于酒的记载,而非占卜和祭祀,排除A项;酒器是青铜器的主要种类,是为了突出商朝饮酒的风尚,排除B项;青铜器是贵族的用具,并不代表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3.李百川小说《绿野仙踪》(乾隆年间成书,据旧钞本)四十九回:何公子递下十二两银子扬长而去,苗秃子帮闲骂道:“不想他是个西番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据此,对“西番柿子”推断正确的是A.仅作为观赏植物存在 B.当时不作为食用蔬菜C.该物种来自西亚地区 D.乾隆年间被引入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是个西番柿子,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番柿子”是中看不中吃的歪货物,B项正确;明朝,番茄柿子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排除A项;西红柿来自美洲,排除C项;番茄柿子在明朝时传入我国,排除D项。故选B项。4.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一度被视为“邪恶的植物”,十八世纪以后被称为“地下苹果”,迅速普及。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种食物的是A.马铃薯 B.小麦 C.水稻 D.辣椒【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传入欧洲,16世纪末,开始作为食用作物在欧洲推广,由于部分野生马铃薯含有龙葵碱,加上直接生吃,中毒事件层出不穷,一度被成为邪恶的植物,18世纪时,帮助法国度过饥荒,人们称它为“地下苹果”,A项正确;小麦、水稻本身就在欧洲,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辣椒与“地下苹果”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18世纪末,拿破仑征战四方,为解决因战线太长导致大批食品腐烂问题,他悬赏征集防止食品变质的技术和装备。厨师阿佩尔根据自己经营食品的经验,提出“密封容器防腐技术”,同时制出第一批玻璃瓶罐头运往前线,大获成功,罐头食品由此诞生。这表明A.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确保食品安全 B.战争是食品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C.真空包装技术提升食品保存期限 D.社会需要促进食品保藏技术革新【答案】D【解析】材料“为解决因战线太长导致大批食品腐烂问题”“厨师阿佩尔根据自己经营食品的经验,提出‘密封容器防腐技术’”体现的是罐头诞生是出于战争的需要,即社会需要促进食品保藏技术革新,D项正确;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需要,非战争,排除B项;真空包装技术提升食品保存期限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yao)辇(ju)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说明战国时期A.成熟制铁技术促进了生产工具的进步 B.农业手工业工具已自成体系C.合理的行业分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D.男耕女织自然经济开始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各类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依赖程度非常高,表明农业手工业工具已自成体系,B项正确;材料未表明所提及的工具都是铁制的,所以无法判定制铁技术是否促进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各行各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性,未体现行业分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各行各业生产工具的重要性,这不是自然经济开始形成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7.读英国进口贸易总额表(1784-1836,单位:英镑)。从中可见当时的英国时间总额制成品粮食原材料1784-1786年203862144865795851804-1806年50619172921444274461814-1816年6473873127602324051834-1836年7046519262068047859A.积极抢占更多投资场所 B.工业制造能力有所下降C.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D.积极谋划发动鸦片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1784-1836,此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前期,这一时期英国进口产品中制成品比例较低,而原材料占比整体偏高,快速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本身有大量制成品需要出口,所以此时英国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来满足,C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此时英国需要市场来出口商品,不是需要投资场所,排除A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此时英国生产能力很高,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体现英国工业革命的情况,没有涉及是否准备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8.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强制适龄儿童去上学。从唯物史观角度解释这一事件的原因,最为恰当的是A.当时城市生活环境恶劣,儿童在外面玩耍很不安全B.当时工作生活环境恶劣,职业病严重危害童工健康C.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更高D.工人长时间集中在工厂,不能在家边带孩子边劳动【答案】C【解析】材料“1802年”“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强制适龄儿童去上学”体现了工业革命期间,西方国家通过立法、加大资金投入等手段推动教育的发展,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西方国家采取了推动教育发展的措施,C项正确;城市环境恶化和西方国家推动教育发展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职业病严重危害童工健康也不是西方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工人长时间集中在工厂,不能在家,边带孩子边劳动”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历史学家汤因比用“革命”来表达英国某一时期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一“革命”A.力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束缚 B.开端于蒸汽机的发明C.使内阁实际上掌握政府权力 D.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汤因比评价英国技术革命,依据史实,这个革命应该是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D项正确;工业革命时英国已经摆脱封建制度的统治,排除A项;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B项;材料与内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据文献记载,官路与民路共同组成了清代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扩大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大量商品正是沿着这一网络的经纬,从任何一地流到另外一地,农村、市镇、城市之间经济上的联系由此而密切起来。据此可知清代A.城乡榷场互市贸易逐渐兴盛 B.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C.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就此而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由官路与民路共同组成。这一运输网络,使大量的商品可以从任何一地流到另外一地,农村、市镇、城市之间经济上的联系由此而密切起来。据此可知清代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B项正确;宋朝官方设置榷场与辽夏金各政权进行互市贸易,排除A项;“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表为1740-1800年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据此可知单位:万英镑年份英国工业产值出口额二17402420630177036901120180068202350A.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世界贸易中心D.英国工业水平居于世界一流【答案】A【解析】根据1740-1800年间英国的工业产值及出口额的相关数据可得出,英国的商品大量的出口,并不断增长,反映出英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A项正确;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英国是中心,排除C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世界一流,排除D项。故选A项。12.15世纪,意大利的美第奇银行开始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它不是一家具有法人资格的银行,而是由几家合伙公司联合而成,公司间各自独立,有自己的资本、账本和管理;它是国际性的,在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和伦敦等地都有分行。这种经营方式A.加快了工业资本的积累 B.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C.推动了长途贸易发展 D.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更加悬殊【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美第奇银行采取联合经营、独立核算的新模式,成为一家国际性的银行企业。结合所学可知,美第奇银行的跨国经营方式,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有利于促进欧洲的长途贸易发展,故选C;工业革命加速工业资本的积累,而不是15世纪意大利银行业的发展,故排除A;美第奇银行的经营方式使意大利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说法过于夸张,故排除B;材料无法说明美第奇银行的经营方式会造成贫富差距悬殊,故排除D。13.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茶马古道示意图A.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B.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C.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 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答案】D【解析】通过茶马古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往来增多,在交往中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宗藩秩序,排除A项;材料与边疆治理能力无关,排除B项;茶马古道属于民族关系范畴,没有涉及中西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14.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逐渐发生着变化。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日益被“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打破。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A.封建礼教的束缚 B.传统观念的改变C.西方文明的影响 D.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等信息可知,汽车、轮船、火车都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我国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体现了西方文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C项正确;根据材料“‘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日益被‘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打破”可知,体现了我国传统观念的改变,说明逐渐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我国传统观念的改变,提问的是传统观念改变的原因,B项错误;近代以来我国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及传统观念得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15.下图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年平均数统计图。其中,1848—1852年与1843—1847年相比,英国制造品输华年平均数下降主要原因有A.英国生产技术落后 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C.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销售 D.中国社会购买力低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48—1852年与1843—1847年相比,英国制造品输华年平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在华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项正确;当时英国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技术落后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中国征内地税限制的是中国的产品,不是英国产品在中国滞销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国社会购买力低下是导致英国产品滞销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6.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古代各级政府在与疫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官药局。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应对疫病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义。【答案】(1)措施: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普及医学知识注重公共卫生建立疫病防控体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2)意义: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髙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得出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普及医学知识;根据材料“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得出注重公共卫生;根据材料“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得出建立疫病防控体系;根据材料“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得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出改变了旧中国卫生事业落后的局面;根据材料“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得出保障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髙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根据材料“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并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趋于成熟。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时期的京菜(河南菜)与六朝以来发展的江浙菜交融汇合。各地大量难民与皇家贵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加之中国人缺少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饮食禁忌,因此国人天上地下水生陆长的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食物种类,加之各地域各阶层东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饮食“亚文化”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摘编自秦晖《思无涯,行有制》材料二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中国菜”趋于成熟的经济因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原因。【答案】(1)经济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城市发展。影响: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推动了南宋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南宋市井文化的发展。(2)原因: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小麦产量提高;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新型消费观念的形成。【解析】(1)第一小问经济原因,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据材料一“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可知南宋城市的发展。第二小问影响,可从饮食本身来讲,结合材料一“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可得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据材料一“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可知推动了南宋城市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一融合了上下尊卑的饮食,可知饮食有民间化、世俗化的倾向,有助于南宋市井文化的发展。(2)变化原因,小麦从奢侈品到劳工家庭的主食,与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小麦产量提高有关;食物的阶层性,社会上层和下层的差距大,结合18世纪60年代,可知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消费习惯的改变,是因为新型的消费观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开通,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它展示了机械牵引的优越性,也带动了英国的筑路热潮。私人铁路公司以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运营,依托银行和股市迅速扩张。随着大型路网优势的逐步显现,铁路公司的兼并运动愈演愈烈。为解决路网连结问题,议会于1846年立法规定铁路公司必须采用标准铁轨。材料二随着公路、航空运输的兴起,20世纪中后期铁路运营在英国等发达国家每况愈下。进入21世纪,在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再度将铁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英国铁路通过国有化得以重振。中国则开启以高铁运输、研发、贸易为核心的“高铁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高铁开始对外出口。——据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铁路兴衰的历史启示。【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与技术革新;市场化的集资与运营模式;英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与领先地位;制度保障与立法推进标准化与科学管理。(2)启示:铁路事业的发展是综合国力的体现;铁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动脉;铁路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仍具独特优势;铁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技术创新、政府重视、科学规划是铁路事业发展的保障;铁路事业发展需要积极回应市场需求,协调好系统发展与民生、环保的关系。【解析】(1)原因:根据“私人铁路公司以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运营,依托银行和股市迅速扩张。随着大型路网优势的逐步显现,铁路公司的兼并运动愈演愈烈”、“议会于1846年立法规定铁路公司必须采用标准铁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首先是工业革命与技术革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