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5届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1352年,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塔访问马里时,见到马里国王坐朝的王宫平台上铺着丝绸并放着一个坐垫,还撑着一顶用丝帛制作的华盖。这一史料可直接用于研究()A.环印度洋的文化传播 B.东非纺织技术变革

C.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亚非贸易的状况2.商朝为维系国家的稳固,商王积极拉拢方国,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西周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A.周王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地缘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实现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D.早期国家发展为成熟国家3.《北齐律》中首次规定了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重罪十条,分别是:反逆(造反);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和宫殿);叛(叛变);降(投降);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不道(凶残杀人);不敬(盗用皇室器物对皇帝不尊重);不孝(不敬父母);不义(杀本府长官和授业恩师);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由此可见该时期()A.律令注重礼法结合 B.中华法系已臻完备 C.开始强化基层教化 D.儒学深入社会基层4.《礼宾图》(如图)是出土于陕西章怀太子(655-684年)墓中的壁画,描绘了鸿胪寺官员引见宾客的情景。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反映了隋文帝时期友好和睦的民族关系 B.鸿胪寺仅限于管理少数民族的相关事务

C.为研究唐代中外交往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D.唐朝服饰文化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影响5.有人形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过于僵化,“事为之防,曲为之制”,这是()A.肯定其强化中央集权 B.肯定其维护国家统一

C.批评其权力分割太细 D.批评其削弱皇帝权力6.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以下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发昌机器厂7.如表是“清末长三角地区留学生(1619名)归国就业统计表”,该表可用来说明清末留学教育()职业行政教育财政司法外交军界交通其他人数3482852582155025933116百分比21.4917.615.9413.283.0915.992.047.17A.引领近代教育向纵深发展 B.推动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C.客观上孕育了近代社会变革力量 D.转变了当时国人学习西方的思路8.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各通商口岸的租界在地形上都非常相似。它们均靠近中国某个有城墙的城市,但又与之隔开。外国人居留的区域通常包括有一道防御性水系。大部分外国人居住区都位于海岸之内的河流岸边,靠近港口,船只可以逗留较长的时期……一旦外国人人数足够多了,外国人在居留地就可以维护他们的自治权利了。这充分反映出()A.租界具有明显的殖民地性 B.西方对中国人民抗争的忌惮

C.列强对沿海港口严重依赖 D.清政府积极维护列强的利益9.日内瓦会议召开前,中美呈对立关系……但随后情况出现了转机。通过英国代表的牵线和双方富有诚意的接触,促成了中美双方代表就美国在华被押人员和中国侨民和留学生滞留美国等问题进行了四次正式会谈,并达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说明日内瓦会议()A.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消弭了中美间的意识形态差异

C.有利于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 D.促使中英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10.虽然14、15世纪的人们是黑死病、饥荒、战争等一系列被后来历史学家称为危机的亲身经历者,但是,他们从未使用“危机”描述自己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作者关注政治事件,特别是战争,倾向于以短期的直接原因对政治事件做出解释。由此可知()A.后世史家撰写的历史缺乏可信度 B.历史叙述无法准确描述客观历史

C.史学理论进步利于深入探究历史 D.只有亲历者的记录才是真实可信11.《吉尔伽美什》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一部史诗,诗中叙述到,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宰杀天牛后,众神降罚,恩启都暴病而亡。为了哀悼恩启都,吉尔伽美什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且意识到死亡会平等地降临到所有人头上。由此可见,该史诗()A.凸显了时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B.主要叙述了西亚民众的生产生活

C.蕴含着一定的公平和正义价值观 D.体现了区域间文明的交流和碰撞12.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古希腊文化。14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他们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13.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织布厂工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汽车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14.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15.阅读表,表中反映的该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特点有()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主要产品完成情况产品项目单位数量增长率(以1932年为100)汽车万台20832钢万吨1300189棉织品亿米51488农业总产值亿卢布262154工业总产值亿卢布927220①采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模式

②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③实施不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

④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6.美国副总统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 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

C.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 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鞅在帝道、王道、霸道三种治国策略中选用霸道,但他只是将法治置于极高的位置,并未忽略对礼治的选用。商鞅主张“圣人不法古,不循今”,认为在诸国争霸的乱世,一味沿用前代的礼乐制度和仁善教化的治国方略是不合时宜的,应在借鉴前代的基础上改革古礼古法,以争霸的具体形势制定新的准则。国家整体所应遵循的制度规范和限制的群体是除国君外的所有阶层。商鞅秉承“以刑去刑,国治”的法治思想,保证法令的严格执行力与权威,不会因先前的功与善而减轻刑罚。在“重刑轻赏”的理论构建中,商鞅并未否定“礼”的相关内涵,而是“礼”纳入到“法”的整体概念之中,以便更好地执行法令。商鞅所奠定的国家政治思想及其价值系统逐步内化于儒家学说,成为历代专制国家的内法外儒、霸王道杂之之学,影响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摘编自于广海《两汉治策中的礼法并用研究》材料二12—16世纪,西欧大陆各国兴起了一场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运动。10世纪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欧新兴城市开始产生新的社会关系,即主要基于民事和商事活动产生的社会关系。然而,已逐步沦为习惯法的日耳曼法简陋、注重形式等不适宜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不能承担调整新社会关系的重任。教会法目的在于维护教权统治,也不能满足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百年战争之后法王路易七世率先引用罗马法鼓吹君权至上,臣属皆卑的舆论。他在敕书中宣称“打击破坏公理的强权势力,维护驯服的臣属,使主权得到伸张,是国王的应尽之责”。到中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试图将法律中包含的神学因素剔除以弘扬世俗法,使得罗马法复兴运动在西欧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崔明轩《论罗马法复兴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礼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16世纪西欧兴起研究和适用罗马法的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下按丁计征的租庸调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国家对农民的压迫更重,不堪重负的农民宁愿依托地主也不愿重回自己的家园。逃户现象成为唐代中叶国家极为头痛的问题,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承认了乡村社会的土地租佃和土地买卖。在租佃制下,佃农与作为地主的富民是一种互相依赖的经济契约关系,他们在法律身份上是平等的。

--摘编自曹端波《唐代土地制度的转型与农民身份地位的变化》材料二: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命和及其济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金币。”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里,郑和奉成祖“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的使命,率领强大的船队多次(七次)远航亚、非沿岸各国。……以其浩大气势与精锐部队,平定了骚扰海上贸易的强盗海贼如消灭海盗陈祖义,结束了东南亚国家间的纠纷与动乱如粉碎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的阴谋。“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赣之以安业”。所到诸国,通过诏谕方式对各国大量“赏赐”丝绸、瓷器、金银等物资;各国以“贾方物”形式把当地土特产品犀、象、琥珀、胡椒等传入中国。

郑和下西洋,中国通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完全被打通,明王朝“国威远播”,对华侨迁徙南洋、开发南洋产生了重大影响。南洋各地(东南亚地区)至今保留了大量的有关郑和的传说和遗迹如“三宝山”“三宝洞”等,形成了“郑和崇拜”。

--摘编自谢本书主编《历史文化资料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土地租佃制出现的背景。(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东南亚地区崇拜郑和、纪念郑和的历史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9月,在康、梁等人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在北京出面组织强学会。同年11月,康有为抵沪,成立强学会上海分会,成员主要是帝党和改良派,并发刊《强学报》,公开提出“向使中国幡然改图,士风一变,国是既定,然后开议院,立议员”,说明“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以“通声气,聚图书,讲专门,成人才,成圣教”。受其影响,各地学会、报社纷纷成立。在“兴绅权”“通上下”的思想影响下,强学会主要利用文字宣传,联结官僚士大夫,然而它却成了官僚党争的工具。守旧势力认为强学会“植党营私”,成“处士横议之风”。1896年初,强学会被封禁、解散。

--摘编自汤志钧《强学会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材料二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共同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学会成立之初,讨论最多的是职业选择与抱负施展问题。1919年9月,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领导了驱除湖南督军的运动,历经数月取得胜利。1919年底,蔡和森率领部分会友及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等人留在国内探索与研究。学会领导湖南人民自治运动,设想由湖南牵头,一省一省地解决问题,并最终解决全国总问题,但此次运动遭到失败。“五四”运动后,大多数会员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1920-1921年,新民学会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多数会员接受并主张布尔什维克主义,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为达到共同目的。1921年学会74名会员中有近半数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多会员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后,学会逐渐停止活动。

--摘编自以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强学会的特点,并说明强学会最终昙花一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学会探索活动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你所了解的近代中国相关阶级的救国方案进行阐述。三、开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20.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19世纪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而后欧美各国实行。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不仅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但是,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再加上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944年4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政策协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这一金融体系存在两难处境,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长,这是以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为代价的,从而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动摇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这一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1973—1978年世界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国际间于1976年1月在牙买加签署协议,形成牙买加体系。该体系实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储备货币多样化,形成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样化,确认浮动汇率制的地位。——上述三则材料均引自石晶莹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2008年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由来已久,大体有两类主张:一是主张将旧体系“推倒重来”的激进主张,即立即彻底推倒目前一主多元格局,重构国际货币体系;二是主张“渐进式”改革。主张“渐进式”改革者可分两类:一是美国虽口头上要求改革,但仍力图保持“美元”的主导地位;二是多数真想进行“改革”,“欧元”力图打破美元的独霸地位;英镑、日元也想保持甚至扩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而且俄罗斯的卢布、印度的卢比、中国的人民币也在加速国际化进程。——黄范章《对当今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合作与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两个阶段,概述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1.【答案】D2.【答案】A3.【答案】A4.【答案】C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A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A17.【答案】【小题1】内容:礼法并用,以法为重;否定贵族特权,强化君主“人治”;执法严格,重刑轻赏;援礼入法;礼法殊途同旨。

评价:商鞅的礼法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务实性;为秦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代融礼入法、法律儒化开辟了道路;深刻影响后世的治国理政模式;但“以刑去刑、轻罪同罚”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小题2】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重新兴起和市民阶层壮大;当时法律状况极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世俗权力和民族国家的需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推动;法学家们系统的研究和传播。18.【答案】【小题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负担沉重,逃亡现象严重;地主兼并土地,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改变赋税征收办法。【小题2】原因: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郑和下西洋,推行和平外交,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南洋各地的社会进步;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开辟了亚非航线,开拓了海洋事业;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中国通往南洋各国的海上交通,为华侨迁徙南洋、开发南洋创造了有利条件;郑和下西洋,传播了包括中华礼仪、儒家思想、先进生产技术等在内的中华文明;郑和下西洋,表现了郑和不畏艰险、敬业献身等优秀品质与超凡才能,诠释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等优良传统;东南亚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华侨集聚地,华人族群有着深厚的故国情结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19.【答案】【小题1】特点:帝党和改良派联合发起;依托圣教宣扬君主立宪;以救亡图存为主要目标;开设分会报刊影响面大;以士大夫为主脱离群众;被官僚党争利用并破坏,等。

原因:资本主义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靠帝党和官僚士大夫,导致脱离群众;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新思潮影响有限;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极力反对维新;学会扩张过快,内部复杂思想不一(官僚政治投机心理严重)等。【小题2】变化:由探索个人价值实现转向寻找救国道路;由单独反对军阀到全面改造中国;由支持三民主义到坚信共产主义;由逐省改良转向暴力革命;由团结青年到发动群众;由研究国内到国内外探索结合;由自发组团到自觉建立共产主义党团。

意义:顺应了中国民主革命转型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