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漫步在城市街头,穿梭于古老街巷,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被那些风格各异的建筑所吸引。而在中国,建筑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更是一部部无声的史书,一首首凝固的诗篇。从宏伟庄严的宫殿,到错落有致的民居;从飞檐斗拱的精巧设计,到榫卯结构的神奇组合,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古人的无穷智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中国建筑特征的探索之旅,去解读这些砖石土木背后隐藏的独特密码,领略中华建筑艺术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清本文的说明脉络,列出文章提纲。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说明方法。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爱国心与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建筑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地域分布空间层面历史跨度时间层面文本探究(一)作者是如何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的?(二)找找九大特征中的关键词,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属于结构特征?哪些属于装饰特征?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1.个别建筑构成2.群体建筑构成3.结构方法4.斗拱5.举折、举架6.屋顶8.部件的装饰作用9.材料的装饰作用7.颜色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1立体构成

单个建筑一般由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作诠释台基房屋屋顶台基TaiJi建筑具有一定的自身重量,为保证建筑物建成后不会沉降塌陷,就需要在建造房屋前先制作一个平整坚硬的基础,称为台基。中国古代建筑台基主要有两种类型:土质台基和石质台基。2平面布置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线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有户外空间。——举例子打比方故宫平面图3木材结构立柱举架横梁斗拱

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

——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4斗拱结构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摹状貌、下定义、举例子25三月202514“斗拱"具有哪些作用?(1)结构上,它用“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折断的可能"“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榫"“承托上面的其他结构”。(2)具有装饰作用。5举折举架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摹状貌下定义布达拉宫天坛甘肃敦煌莫高窟牌坊徽派建筑颐和园苏州园林紫禁城紫禁城乌镇周庄仿唐建筑福建土楼吊脚楼傣族竹楼彝族土掌房了解作者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1901—1972)梁思成(1901—1972)梁思成教授,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工作。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人,并领导和参与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代表作《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文体知识科普说明文是指反映和总结处于世界前沿的科学的发展状况、科研动向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章。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引用、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作诠释(解说)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但也使用描写、叙述、议论等手法语言特点简明、确切、通俗、生动说明对象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如太空探测、环境保护、生物进化、人体生理、物质微观探索、植物转基因研究等)及社会科学方面科普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它有以下特点:1.科普作品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性阅读对象主要是不熟悉该学科的非专业人士。但这种专业性是有限制的。这就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或娱乐作品区分开来。2.科普作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叙述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引起普通读者兴趣。这就和专业学术文献区分开来。3.科普作品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把握一定程度的严谨性。想象与科学现实之间的差别一般需要明确指出,或者至少要保证读者不会混淆两者。这就和科学幻想作品(简称科幻)区分开来。4.科普作品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等已增加可读性。这就和一般的科学新闻、科学纪实或科学报告区分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写作背景四、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18-20)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1-2)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7)文本结构

6屋顶翘角

翘起如翼的屋顶有巨大的装饰性,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作比较、引用如鸟斯革如翚斯飞7朱红主色

大胆用朱红色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大量使用彩绘。

——举例子、作比较8露头装饰桃尖梁脊吻瓦当

所有构件交接部分都露出并加工成装饰部分。——举例子37霸王拳

三福云38门环桃尖梁脊兽9琉璃砖瓦琉璃

浮雕雕花的房梁

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作诠释特征小结中国建筑的特征主次个别建筑构成群体建筑构成结构方法斗拱举折

举架屋顶颜色-朱红部件的装饰作用材料的装饰作用总体特征结构特征装饰特征整体局部1.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2.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三)在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之后,作者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从哪来——它们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1.建筑的“文法”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规则,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文法词汇文章大文章小品横额对联建筑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如梁、柱、门、窗等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建筑或建筑群宫殿、庙宇等山亭、水榭等影壁、牌楼等作者在总结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为什么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

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来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2.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同样的需要——遮太阳挡风雨的居住需要(普通民居),炫权力显气派的统治需要(宫殿等),等等。

同样的问题——怎样选择建址、怎样使地基更坚实、怎样使结构更稳定牢固、怎样让装饰更加引人注目……

同样的情感——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希腊的神殿、北京的天坛……基于对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神的敬畏之情。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

作者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避免了孤立、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从而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的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的对照联系中,有利于辩证的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作者提出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有什么深刻意义?中国建筑的影响九大特征文法可译性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说明+叙述内容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