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掌握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能够运用内外力作用的原理,分析常见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案例,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提升学生的地理绘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通过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2.教学难点理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如何同时塑造地表形态。运用内外力作用原理分析复杂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等基础知识,确保学生对重点内容有清晰的认识。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呈现各种地表形态及其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地表形态案例,如山脉、河流、峡谷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小组合作探究法: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索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展示不同地表形态的视频,如高山、峡谷、平原、河流等,提问学生:"这些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如何形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讲解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包括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形式地壳运动:通过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讲解地壳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和断裂带;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介绍岩浆是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的熔融物质,当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上升冷却凝固时,会形成火山、侵入岩等。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变质作用:说明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其成分、结构和构造会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结合实例,如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帮助学生理解变质作用的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强调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壳不断上升而形成的。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指出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形式风化作用:讲解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通过展示岩石风化的图片,分析岩石在不同因素作用下的风化过程,如物理风化(岩石因温度变化而胀缩破碎)、化学风化(岩石与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而分解)和生物风化(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侵蚀作用流水侵蚀:播放流水侵蚀形成峡谷、沟谷等地貌的视频,讲解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蚀。溯源侵蚀使河流源头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切侵蚀使河床加深,形成峡谷;侧蚀使河谷拓宽,河流变得更加弯曲。结合我国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分析流水侵蚀的作用过程。风力侵蚀:展示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图片,讲解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携带的沙石对地表岩石进行摩擦和撞击,使岩石逐渐被侵蚀。冰川侵蚀:介绍冰川侵蚀作用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进行刨蚀、磨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冰川地貌。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冰川侵蚀地貌的特点。搬运作用:说明风化、侵蚀的产物,在风力、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的过程。强调搬运作用只是移动了物质的位置,并没有改变物质的形态。堆积作用流水堆积:播放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貌的视频,讲解流水堆积作用发生在河流流速减慢的地方,如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这些地方堆积时,会形成不同的堆积地貌。以黄河三角洲为例,分析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风力堆积:展示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黄土高原等地貌的图片,讲解风力堆积作用主要发生在风力减弱的地区,如沙漠边缘、内陆盆地等。风携带的沙尘等物质在这些地方堆积,形成沙丘、黄土堆积等。冰川堆积:介绍冰川堆积作用发生在冰川融化的地方,冰川融化后,携带的泥沙、石块等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冰碛地貌,如冰碛丘陵等。
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比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讲解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地表形态。以内蒙古高原为例,分析其地势起伏较小的原因。一方面,内力作用使地壳相对稳定,地势起伏不大;另一方面,长期的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也对地表形态进行了改造,使得地表更加平坦。强调在不同的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强度和方式不同,导致地表形态千差万别。
(三)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强调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布置书面练习题,题目如下: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地壳运动D.搬运作用下列地貌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石林B.戈壁C.河口三角洲D.沙丘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简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答。3.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后作业(5分钟)1.让学生观察家乡附近的地表形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撰写一篇简短的地理小短文。2.查阅资料,了解一种你感兴趣的特殊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基本掌握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一些常见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及时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电荷练习无答案
- 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4Mockygotabirthdaygift同步练习3无答案北师大版一起
- 护理操作小组汇报
- 陕西能源圣地蓝热电有限公司招聘真题2024
- 2024年辽宁鞍山市海城镁矿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餐厅股份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酒店照明、地毯及家具维修合同
- 项目二 探究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数值转换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试卷:英语歌曲与童谣教学实践反思总结报告撰写技巧试题
- 2025版合同解除法:详解自愿解除合同的有效条件和流程
- 全球价值链嵌入度
- 人力资源六大模块课件
- 参军复检申请书范文
- 酒店保安服务投标方案
- 用人单位意见反馈表模板
- SVG无功补偿系统培训
- 兰州大学学生驾驶摩托车及其他机动车辆家长知情同意书
-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施工质量标准及质量管理体系
- 产后恢复操指导的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