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_第1页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_第2页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_第3页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_第4页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的渗透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及实践策略。通过将习作训练有机融入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文中详细阐述了从阅读文本中学习写作技巧、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进行模仿与创新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板块,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还为习作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范例;而习作训练则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综合运用和表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往往被割裂开来,导致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发展不平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的重要性

(一)丰富习作素材阅读是一个积累素材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各类文本,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等。这些素材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例如,学生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就可以了解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他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等,这些内容可以成为学生写作冒险类故事的素材。

(二)学习写作技巧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方法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写作技巧,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春天进行生动描写的妙处,从而在自己描写景物时也尝试运用这些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培养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大量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对语言的韵律、节奏、用词等有更敏锐的感知。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断接触各种句式、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感后,在习作时就能更自然、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出现语病和表达生硬的问题。

(四)激发写作兴趣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被作品中的精彩内容所吸引。这种兴趣的激发会迁移到写作上,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去尝试写作,克服写作时的畏难情绪。例如,当学生阅读了一本精彩的科幻小说后,可能会对科幻题材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创作科幻故事的欲望。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的方法

(一)挖掘文本中的写作要素1.人物形象塑造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分析这些描写是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语句,体会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塑造出的一个穷困潦倒、自命清高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组织学生讨论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从一个勤劳、善良、有梦想的农村青年逐渐变成一个自私、懒惰、狡猾的行尸走肉,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转变的影响,从而在写作中能够更好地通过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展现人物形象。2.情节设置分析文本的情节结构,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情节的起伏变化。以《项链》为例,让学生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体会莫泊桑是如何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来展现主题的。学习这种情节设置方法后,鼓励学生在自己创作故事时,注意情节的合理性和吸引力,设置一些悬念、冲突等,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引导学生对情节进行拓展和改编。比如,在学习完《草船借箭》后,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怎样不同的行动和决策,从而对原情节进行合理的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3.环境描写分析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如在《故乡》中,对故乡萧瑟、衰败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也暗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困苦。让学生明白环境描写不仅是为了渲染气氛,还能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然后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环境描写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片段练习,根据给定的情境或主题,细致地描绘出相应的环境。例如,描写一个热闹的集市、一个宁静的夜晚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二)学习文本中的写作手法1.修辞手法带领学生分析文本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体会不同修辞手法在增强文章表现力方面的作用,然后在自己的习作中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开展修辞手法仿写练习。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仿照例句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创作。比如,仿照"秋天像一位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用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让学生描写春天或冬天等季节。2.描写方法分析文本中各种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的特点和作用。例如,通过对王熙凤外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精明能干、刁钻狡黠。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进行描写方法专项训练。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分别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进行描写。比如,描写一个运动会上的场景,要求分别从运动员的外貌、动作、神态以及观众的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提高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运用能力。3.结构安排分析文本的结构形式,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以《苏州园林》为例,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各个方面进行分说,最后总结全文。让学生明白合理的结构安排有助于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自己写作时,能够根据主题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结构模仿练习。给出一篇文章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填充内容进行写作。比如,给出一个总分总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围绕"我的爱好"这一主题进行写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不同结构的运用。

(三)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1.引导观察生活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例如,学习了描写动物的文本后,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可以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连续观察一种小动物一周,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交流,为写作积累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公园等场所,让学生仔细观察里面的展品、景物等,并要求学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通过实地观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库。2.启发深入思考在阅读文本时,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学习《愚公移山》后,让学生思考愚公移山的行为是否值得,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等。通过这样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为写作提供更多的思路。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垃圾分类、网络沉迷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的实践策略

(一)阅读前的引导1.激发阅读期待在介绍阅读文本前,通过设置悬念、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前,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精彩视频,让学生对神秘的海底世界充满好奇,从而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这本书,了解书中的奇妙冒险。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标题进行猜测和想象,预测文章的内容。如在阅读《变色龙》前,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测文章可能会写什么,变色龙会有怎样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的阅读和写作埋下伏笔。2.明确阅读目标给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其中包括与习作相关的目标。比如,在阅读一篇记叙文时,要求学生关注文章的叙事结构、人物描写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事件表现主题等,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提高阅读的针对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这些目标与自己写作的联系,如自己在写记叙文时可以借鉴这篇文章的哪些结构和描写方法等,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阅读中的指导1.批注式阅读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阅读文本时,让学生随时圈点勾画出文中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富有哲理的语句等,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例如,在阅读《背影》时,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父亲攀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印象深刻,在旁边批注"这个动作描写太感人了,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通过批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学习了如何赏析词句,为习作积累语言素材。鼓励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手法、结构安排等进行批注分析。如在阅读一篇散文时,学生可以批注"这篇散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点明主题,中间通过几个事例分述,结尾总结升华,层次很清晰",从而学习文本的写作技巧,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2.小组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与习作相关的问题展开交流。比如,在阅读完一篇小说后,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作者是如何做到的。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讨论和碰撞,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从文本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某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人物特点,就可以思考自己在写作中如何运用对比来使人物更加鲜明。

(三)阅读后的拓展1.仿写练习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进行仿写练习。可以是句式仿写、段落仿写或全文仿写。比如,阅读了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后,让学生仿照其写作风格和结构,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通过仿写,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文本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仿写练习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将自己的仿写作品与原文进行对比,找出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2.主题拓展写作基于阅读文本的主题,进行拓展写作。例如,阅读了关于友情的文章后,让学生以"友情"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不同角度阐述友情的珍贵、如何维护友情等,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对主题进行拓展和创新。比如,在阅读完一篇童话后,让学生创作一篇属于自己的童话,改变故事的情节、人物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案例分析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1.阅读前引导在上课伊始,展示一些百草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物,猜测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出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测文章可能会写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2.阅读中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提醒学生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精彩语句,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让学生批注这些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体会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从文中感受到的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来展现这种乐趣的。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分析能力。3.阅读后拓展进行仿写练习。让学生仿照文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段落,描写自己熟悉的一个小天地,如自己的房间、小区的花园等。学生们积极参与,有的学生写道:"不必说整洁的书桌,摆放有序的书架,柔软的床铺;也不必说墙壁上张贴的画作,窗前盛开的小花,书架上摆放的绿植。单是书桌上那只可爱的小熊玩偶,就充满了趣味。它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在陪伴我度过每一个学习的时光。"通过仿写,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景物描写的方法。开展主题拓展写作。以"童年的乐趣"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回忆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件事。学生们纷纷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捉蛐蛐、放风筝等趣事,运用从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生动地展现了童年的欢乐时光。

(二)《范进中举》教学案例1.阅读前引导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古代科举制度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科举相关内容的兴趣。然后展示一些科举考试场景的图片,引出课题《范进中举》,让学生思考范进中举前后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2.阅读中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关注文中对范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例如,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让学生批注这段描写表现了范进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组织小组讨论范进中举前后众人对他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描写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小组讨论后,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也学习到了作者通过人物对比来揭示主题的写作手法。3.阅读后拓展进行情节改编写作。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范进的一个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会有怎样不同的表现,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改编。学生们发挥想象,有的写道:"范进中举前,我总是对他冷嘲热讽,觉得他是个穷酸秀才,没什么出息。可他中举后,我天天跑去他家送礼,一口一个'范老爷'地叫着,就盼着能沾点光。"通过情节改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开展主题写作,以"科举制度之我见"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分析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和人物的影响。学生们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科举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选拔了人才,但也带来了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