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度测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度测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度测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度测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月度测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月度测试二试卷科目:历史(B)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文化是独具中华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关于其历史价值及当代传承的说法,正确的是()A.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君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B.君子文化只强调个人道德修养而忽视社会责任C.内涵丰富的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D.君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应该与西方文化互相融合2.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格物致知出自《大学》,知行出自《论语》,心性出自《孟子》,道心人心出于《尚书》天理人欲出于《礼记》,已发未发出于《中庸》,这些经典问题经过不同诠释获得了新的意义。这反映了()A.传统儒学受到新挑战B.理学是道家的新阶段C.乡约教化渗透到基层D.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3.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华文化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并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C.普及中华文化智慧D.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4.有一种文字在阿拉伯语中被称为“钉头文字”,多为图像符号,公元前500年左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推动了研究中东古代史的学科-亚述学的发展。下列关于该文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该文字是印章文字②那尔迈调色板是该文字的代表③由苏美尔人所创④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A.②④B.③C.①③D.②③④5.柏拉图认为“学园”“作为统治者的一个训练基地,不仅仅是维护一种特殊的政治理论,而且还对那些已经获得政权的成员们,提供实际的指导”,因此“学园”积极承担政治咨询和法律的修改、制定等工作。这反映了柏拉图的“学园”()A.注重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B.关注公民的个性解放C.传承了古希腊的城邦文化D.致力于维护民主政治6.有学者认为希腊文化为拜占庭提供了文化思维的基础和范畴;罗马人为其提供了政治制度和法律思想;基督教为这一文化提供了思维的框架和方向;阿拉伯人以及其他的东方民族为这一文化提供了科学和哲学的因素。该学者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A.多元起源,彼此借鉴B.开放包容,创新发展C.推陈出新,影响深远D.东西汇流,独具一格7.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句惯用语。这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这些规定及宣传旨在()A.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B.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进社会教化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8.阿拉伯文学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共有200多个故事,包括古代埃及、波斯、伊拉克、印度的许多民间故事。其中有些篇章如《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裁缝的故事》中的人物与“中国”“航海”“经商”这三个词相关。材料重在强调阿拉伯帝国()A.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B.海纳百川的文化气象C.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D.历史悠久的重商传统9.1874年,李鸿章与秘鲁外交代表葛尔西耶谈判,签订条约,迫使秘鲁政府保证,此后将“实力保护”华工。1877年,中国与西班牙就《会订古巴华工条款》签字,规定废除契约劳工制,禁止使用诱骗和强制的方式拐卖华工出国,对华工在古巴生活权益、中国派遣领事官员予以保护等问题亦做出了详细规定。以上材料反映出()A.清政府严格限制华工出国规模B.华工在海外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权利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提升D.清政府运用外交手段维护华工利益10.1998年,唐代沉船“黑石号”在印尼海域被发现,出土了大量陶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钱币、玻璃器、各类香料以及生活用具等,共计6.7万余件,其中长沙窑瓷便有5.6万余件之多。长沙窑瓷纹饰题材和内容丰富,涵盖雄狮、胡人舞蹈、椰枣树、棕榈树、佛塔、唐诗、花鸟图案、山水画等。这反映了唐代长沙窑瓷()A.逐渐形成一家独大的制瓷格局B.贸易范围最远至东南亚C.为迎合欧洲市场接受外销定制D.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11.印欧人生活在东欧平原上,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最先驯养马匹,发明了马拉战车。这从本质上说明()A.生活实践需要推动技术革新B.印欧人一直重视科技发明C.印欧人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D.印欧人和农业居民互动频繁12.经济全球化改变全球劳动力的市场结构,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贸易、公共服务等行业就业机会增加B.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发挥重要作用C.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D.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移民13.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统计,此表反映出近代人口迁移特点。正确的是()时间主要移出地1500~1850年欧洲、非洲1850-1945年欧洲、亚洲主要移入地关洲关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4.日尔曼人在迁徙过程中建立了诸多王国,由此可以推知,日耳曼人的迁徙()A.打断了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B.直接原因是阿拉伯人扩张C.促进了区域文化交流与发展D.强势征服了罗马帝国文化15.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方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入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这些活动()A.反映了以物易物的商贸方式B.推动了中外农业生产的发展C.促进了中外物质文化的交流D.拓展了农耕文明的统治范围16.有史书论及明代茶马贸易:“诸产茶地设茶课司,定税额,陕西二万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万斤......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由此可知当时的茶马贸易()A.本质上是朝贡贸易B.促进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C.在榷场中进行贸易D.成为了明代主要税收来源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二、非选择题(17题14分,18题10分,19题14分,20题14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西域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产生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先秦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的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道的分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守仁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材料三唐朝三百年间,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因此,日本的文化一刻也没有停滞,不断吸收中国的优点,经过整理提炼、咀嚼融化,终于在平安中期以后,在各个方面都逐渐摆脱了唐风,产生了优美、典雅的日本文化。-日本学者木宫泰彦(1)根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指出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的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4分)(3)根据第(2)小问和材料三的案例,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有何意义?(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材料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材料三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遭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的西欧文艺复兴产生了很大影响。-摘编自熊家利《世界通史纲要:古代部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播与交流中的作用。(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欧洲移民开始到达城市地区,后来渐渐移入其他国家。欧洲移民改变了一些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政治版图,使生产商品在世界各个地区实现,移民家庭将新的语言带到了自己所在地区,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材料二19世纪中期,列强设立通商口岸后,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和新兴的工矿城市吸收了大批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形成一股新移民浪潮。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迁入城镇的城市化移民发挥了与传统移民完全不同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城市移民中产生,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角色。近代列强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以及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使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形式,这一迁移的过程持续时间长、分布广泛。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移民对迁入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摘编自葛剑雄等《简明中国移民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期欧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海外移民的主要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共同作用。(6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材料二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引起形式多样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经济危机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催化剂。新贸易保护主义则主要是以非关税壁垒为保护措施,它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具有形式合理、措施隐蔽等特征,是对多边贸易规则进行规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较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已从单纯的贸易领域扩大到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保护、就业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社会、政治领域。以下是近年来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情况表:年份200720082009技术性贸易壁垒1211件1532件1890件-摘编自杨励、韩倩倩《经济全球化X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相关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社会为促进贸易自由化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及表现。(6分)2024-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月度测试二试卷科目:历史(B)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形式:闭卷命题人: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BCDBBD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CCCCB二、非选择题(17题14分,18题10分,19题14分,20题14分,共52分)17.(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6分)(2)包容力:儒学吸收佛教、道教,产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儒、释、道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生命力:宋明理学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凸显了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