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第10页,共10页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高三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把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商鞅变法中“开阡陌封疆”,即把原来的“百步为亩”的“阡陌”(田界);开拓为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的“阡陌”,实行“百亩给一夫”。这一措施()A.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特权B.导致铁制农具的使用C.适应了社会形态转型的需要D.为秦国提供稳定(兵源)2.西北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的简纸文书及碑刻资料,绝大部分用汉字书写,且与内地通行的文书体式基本一致。如楼兰遗址出土的“李柏文书”是西域长史李柏慰劳西域诸邦国时写给焉耆王等人的书信,而且符合魏晋书仪。这表明()A.文书制度普遍施行B.华夏文化持续推广C.民族关系趋向稳定D.西域管理措施完善3.隋初,朝廷清查户口,“被强家收大半之赋”的荫户重新回归为“编户齐民”,遂户口激增。这一结果主要由于()A.大索貌阅的实行B.输籍定样的推行C.门阀政治的发展D.国家的重新统一4.图经又称图志、图记,“图以绘其形,志以记其事”。南宋时,图与志走向分开发展,产生了不计其数的保图、都图、县图,志则向方志发展,逐渐成为“一方之史”。图与志的分化()A.体现了史学体例的创新B.凸显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反映了社会治理发展D.说明了绘图技术的提升5.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措施表(部分)时间措施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内阁和各部逐一搜访各地银矿隆庆元年(1567年)解除部分海禁政策隆庆四年(1570年)开铸隆庆通宝万历四年(1576年))铸万历通宝制钱这些措施旨在()A.繁荣对外贸易B.应对财政危机C.缓解通货膨胀D.发展商品经济6.19世纪二三十年代,常年居住在广州的萧令裕撰写了《记英吉利》等书籍,介绍了中英交往的历史和有关英国的情况,批判了社会上流行的关于英国人“登岸则技穷”的说法,指出英人“船炮尤至精利”。这()A.便于引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B.推动了清朝外交策略的调整C.利于革新士人群体思想观念D.缓解了内忧外患的社会局面7.1903年,邹容誓要“率四万万同胞之国民,为同胞请命”;1909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中指出“我四万万国民之众乎,朕开诚布公,无所隐饰”;民国初期,“中华民国者,四万万人之中华民国也”成为流行的观念。这反映了当时()A.全国人口数量的稳定B.民族国家意识的建构C.民主共和理念的践D.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分析:“敌人可能以大批法币用各种手段向我根据地抛出”捣乱我金融”。于是,中共中央要求各根据地建立独立与统一的金融制度,并提出“采取以货易货办法进行之”。这表明()A.中共尝试多种经济手段应对侵略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C.国民党统治区金融秩序濒临崩溃D.抗战得到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9.如图为1949-1960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增长示意图。图书馆数量的变化反映()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执行10.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球安全倡议的观点表(部分)时间会议名称主要观点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2017年联合国会议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2022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该表体现了()A.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丰富B.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C.经济全球化得以快速的发展D.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11.公元前16世纪,赫梯国王铁列平进行改革,规定王位按王子年龄大小顺序继承,无子则由长女之婿继承;公民大会和贵族会议对王室内部纷争起监督和制止作用。铁列平改革()A.确立王子继承制度B.开拓王国疆域版图C.利于统治秩序稳定D.体现分权制衡原则12.中世纪初期,法兰克王国自由小农受租税、劳役和自然灾害的压力,以“委身”的方式投托于教俗大封建主门下,并从其手中领得“恩地”耕种,承担地租和劳役,不得离开土地。这表明当时法兰克王国A.封建大地产的发展B.封建主和教会矛盾激化C.财政收入获得保障D.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3.16世纪,英国政府打出“海洋自由”旗号,强调海洋不可占有。17世纪初,英国政府转而主张海洋可被占有,并宣称英国拥有周边海域的主权。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A.殖民霸主的确立B.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国际地位的提高D.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14.1860年,澳大利亚淘金热核心地带(“维多利亚殖民地”)新辟矿区基础设施落后,新鲜蔬菜与副食品难以实现远程补给,而欧洲矿工又不擅长农业。1871年以来,矿区的华人逐渐创立了蔬菜供给体系。由此可知()A.南太平洋地区的产业结构以矿业经济为主B.多元移民助推澳大利亚殖民地经济的发展C.世界市场需求促进澳大利亚生态环境变化D.华人在南太平洋地区开发中有历史能动性15.1931年,日本特别高等警察课将自由主义视为“共产主义”温床并予以镇压,取缔“反战”宗教团体。1937年后,特别高等警察课极力防遏国内民众“战败言论”“战争责任论”。这些做法旨在()A.推行法西斯专政B.限制民主政治发展C.肃清共产主义D.服务对外侵略扩张16.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学者关于废奴史的研究新趋向表(部分)时间研究新趋向20世纪40至60年代《废奴主义运动中的黑人》《黑人废奴主义者》20世纪70至90年代《视如手足:英美反奴隶制合作》《英国和美国的废奴主义者:跨越大西洋的理解》“反奴隶制妇女与内战前的美国政治”2023年16世纪以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联系、亚洲社会与美国解放、反奴隶制运动与苦力输入的合法化16世纪以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联系、亚洲社会与美国解放、反奴隶制运动与苦力输入的合法化据表推知,研究新趋向主要得益于()A史学家扩展历史语境和时空维度B.国际社会民权运动迅速发展C.奴隶贸易与废奴运动的跨洋特征D.史学理论突破民族国家界限第11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糖业史研究与其历史地位极不相称。明清糖业史研究的传统观点:观点一,糖品价格随产量不断递增而持续走低;观点二,糖品消费扩张动力源于甘蔗种植生产规模的扩大。下表为辨析两个传统观点而搜集整理的史料。序号史料来源摘要①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刊本)明代广泛使用一牛驱动立式双木辊压蔗、品字型三铁锅煎熬蔗汁、黄泥水淋瓦溜中糖清漏糖。②尼古拉斯·塔林《剑桥东南亚史》17世纪中国的蔗糖精制方法和技术传入爪哇、暹罗等地区③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运销的中国糖价格度化记录:17世纪中期维持每担2.5两左右;1722年每担3两;1792年,糖价增至每担5两;1827-1832年维持每担6.50两左右。④傅崇矩《成都通览》四川地区的南溪,1830-1860年,每担糖价5两1880年每担糖价7.2两;1910年,每担糖价9两。⑤《日本调查资料中清末民初的中国砂糖业-以<以中国省别全志>及<领事报告资料>为中心》四川、广东、福建等蔗糖经济地区,(发明三牛驱动立式双石辊、孔明灶、压泥滴漏法(覆土法)普遍存在制糖手工工场。⑥中国精糖制造公司职工回忆录1878-1927年间,精糖价格从每担4美元剧烈波动到40美元。(1)选取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提出一个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新见解。(要求:史料写出序号即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糖业史研究的新出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下主义”是中国古代处理内政外交的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天下主义”作为观念意义上的思想指南,称为“天下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政治制度及秩序想象,称为“天下秩序”,确立于两汉时期。从秦汉到明清,“天下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嬗变过程,发展为一项包含观念、原则和规范、结构和制度的思想体系。“天下主义”是基于中国或华夏中心的,在地理、政治和文化上表现为等级制的中心-边缘结构,坚持“内圣外王”和“华夷之辨”等基本原理,在制度上包含“德化”、礼制、“用夏变夷”、征伐、羁縻、朝贡等,在对外关系实践上又得到“守中治边”、盟会、互市、和亲、“严夷夏之防”等行为模式的补充。-摘编自周桂银《中国古代“天下主义”的千年传统:演进、内涵和特征》材料二欧洲中心主义不仅是欧洲人的一种认知观念和文化偏好,而且是欧洲人把自身文明传播或\强加给非欧洲地区的理论指导。中世纪晚期,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开始引领世界潮流,特别是美洲的“发现”与拓殖大大加强了欧洲大国在世界舞台上竞争的力量,以欧洲为中心来看待非欧洲文明成为欧洲人集体具有的一种心态。欧洲能够率先跨入现代世界,固然是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但基督教作为欧洲人的主要信仰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摘编自王晓德《欧洲中心主义的兴起及其实质》(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天下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天下主义”相比,近代“欧洲中心主义”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如下: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的规定,选择一处文化遗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案。(要求:包含遗产主题、遗产描述、列入理由,表述成文,史论结合,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高三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把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A第11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新见解:选择史料③④⑥,推理可知中国糖品价格随着产量的递增出现持续走高;选择史料①②⑤,制糖技术革新是中国“食糖消费革命”(庶民化)的源(重要)动力。(2)新出路:①新资料的挖掘。充分利用已公布的电子资源;重视已经出版的中外新资料(档案、著作、刊物);收集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糖业新资料。②新视角的转换。“从中国看东亚”向“从东亚看中国”“从世界看东亚”转换。③新领域的拓展。跨学科研究,如糖业地理研究;中国糖品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国糖业技术史;糖品消费与“食物史”“消费史”研究;糖业史研究与中国行业史研究。④整合相关研究力量。中国学界有必要集聚、共享糖业史资料;加强中外学术交流。⑤新的研究方法。如通过计量史学,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研究。【18题答案】【答案】(1)特点:形成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或历史悠久);体现儒家价值观(或历代内政外交的核心理念);以中华文明为核心;强调等级秩序;长期主导中国内政外交;内容丰富(或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体系);崇尚和平。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了自然经济;推动农耕文明的繁荣;推动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或有利于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秩序的构建);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华文明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或以服务本国为目的,不断完善,在社会多个方面影响广泛)。(2)不同:霸权思维,热衷扩张;践踏他国主权;野蛮征服,摧残其他文明。或从其他角度分析:目的不同:为了扩张;手段不同:暴力征服;范围不同:全世界范围;内容不同:以欧洲为中心。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欧洲的崛起(或世界格局的演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进行殖民扩张;基督教的影响;欧洲人的优越感;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9题答案】【答案】示例一:主题:良渚古城遗址。见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文化遗址。遗产描述: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体现稻作文明最高成就的中心聚落遗址,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列入理由: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阶级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宗教信)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印证了长江流域是中国华文明源头之一);表明五千年前中国先民建造出规模较大的城市与水利工程,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买地合同标准文本
- OEM合同木门代工合同标准文本
- 设定财务目标的S原则计划
- 年度项目管理的要点计划
- 个人劳动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疾病预防科工作总结与未来计划
- 2025【标准合同】中英文租赁合同范本
- 住建部合同标准文本福建
- cdc对狂犬病十日观察法的解读
- 班级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计划
- 妇联选举主持词
- 07K103-2 防排烟系统设备及附件选用及安装
- 新版高中物理必做实验目录及器材-(电子版)
- 2024年中考英语新热点时文阅读-中华文化(二)
- 对老赖的拘留申请书
- 1社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广东计算机一级考试试题和答案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英语试卷
- (高清版)JTGT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杠杆(解析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