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一上学期周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一上学期周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一上学期周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一上学期周测语文试题_第4页
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一上学期周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高一语文限时训练(2017.1.10)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或取诸怀抱,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祟山峻岭

B.茂林修竹

流觞曲水

倡叙幽情C.天朗气清

慧风和畅

放浪形骸

D.情随事迁

修短随化

世殊事异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实在,确实)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望)

D。列坐其次(旁边)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东也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糜鹿

7.比较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③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④及其所之既倦。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8.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9.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何可胜道也哉

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盖音谬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者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以相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10.下面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举酒属客(zhǔ)

冯虚御风(píng)

B.桂棹兮兰桨(jiāng)

遗世独立(yí)C.嫠妇(lí)

愀然(qiǎo)

D.舳舻(zhúlú)

相与枕藉(jiè)

11.指出各句加粗词与例句加粗词不属同类的一项是(

)例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望美人兮天一方

B.忧劳可以兴国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2.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例句:何为其然也?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以战?

13.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14.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D.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到……去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羊)祜以孟献①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②城东阳而莱国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后吴将夏详、邵凯等来降。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时谈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日。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有改动)①孟献:春秋时鲁国的贵卿。②宴弱:春秋时齐国大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

夺:掠夺

B.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抗

诘:反问C.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鸩:毒害

D.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

克:规定、预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B.乃进据险耍,开建五城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D.二儿之父亦率其属与俱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18.下面六句话都表示羊祜磊落有德的一项是(

)①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②乃进据险耍,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③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④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⑤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⑥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⑤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国将领陆抗生病,羊祜赠送他药,以此来考验他,陆抗并不怀疑,认为羊祜不会害他。B.孙皓听说陆抗在边境上和敌人互通信息,很是不满,就责怪陆抗,陆抗认为乡邑之间尚且讲信义,大国之间更应该如此。C.羊祜效仿孟献和晏弱,建立了五座城,收复肥沃的土地,夺取吴国资源,石城以西的地方,都为晋国所有。D.羊祜在晋吴边界,采用怀柔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吴国人心悦诚服,对他非常敬重,尊称他为“羊公”.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分)

2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分)2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3分)

2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迨②能倍③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②迨:等到。③倍:同“背”,背诵。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患记问不若人/未若柳絮因风起B.独下帷绝编/以为妙绝C.迨能倍诵乃止/蒙乃始就学D.或在马上/或以钱币乞之【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小题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岁苦支备(

(2)虽有少劳(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小题1】解释下列“之"的不同含义。

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

【小题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谓左右曰,古义

;今义

.

【小题3】翻译:晏婴,齐之习辞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15、BDCCCADDDBBDABD16.B(诘:斥责、责问)17。C.两个“而”都表示转折关系。(A中第一个“为"表示被动,第二个“为”是“替”的意思;B中两个“乃”字分别表示因果和转折关系;D中第一个“其”是“他的”,第二个“其”表示反问语气。)18。C(②是军事策略,④是陆抗的观点)19.A(“以此来考验他”的说法缺乏文中依据)【参考译文】羊祜认为孟献子筑了武牢关而郑人害怕,晏弱建了东阳城而莱国宾服,于是他就占据险要,建起了五城,收复肥沃的土地,夺取吴国的资源,石城以西的地方,都为晋国所有.从此,先后来降的人不断,于是更加树德立信,以安抚那些初降的人,有吞并吴国的雄心大志。每次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交锋,不做那些偷袭的事.部下将领有人要献那些诡诈的计策的,他就给人喝好酒,使献计者醉不能言。军中有人俘获吴国两个小孩,羊祜把他们送回家。后来吴国将领夏详、邵凯等来投降,两个孩子的父亲也率领部下一起归晋。吴将陈尚、潘景来侵犯,羊祜追杀了他们,但又赞赏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